新的一年,如何传承与发展商丘古都城文化?

讲好商丘故事 传承古都城文化

——我市文化界知名人士谈发展商丘古都城文化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诞生“中华圣人文化圈”的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在中华文明起源及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的一年,如何传承与发展商丘所蕴含的底蕴深厚、缤纷璀璨的古都城文化?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几位文化领域的知名人士。

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学勇说,为讲好商丘古城故事,最近两年睢阳区组织编纂出版了四卷本《商丘古城口述史》,填补了我市无口述史记载的空白。本书文字135万字,图片630多张,依照编年体编撰,上下跨越4000多年历史;记录了国内文化学者和商丘老人记忆中的代代传承的宝贵资料、亲身经历的商丘历史,有些资料记录的史实很难在史书中找到。本书丰富了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宝库;弥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系列丛书的不足,为叫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的文化旅游品牌、聚焦商丘古城复兴增添了文化力量。

新的一年,多角度、全方位挖掘商丘深厚的历史文化,继续讲好商丘的故事,计划编撰出版《中国商文化之乡——河南睢阳》《商祖祠》《殷商文化研究》《殷商文化文集》《中国微子文化之乡——河南睢阳》《微子祠》《微子文化研究》等书籍。

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获得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商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贾长城说,在过去的一年,他除了参加一些专业书法展览,还把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送去参加全国、省、市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一年来还先后为“宣传思想战线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实践基地”、香君公园、宋城公园、紫荆路体育公园以及商丘古城内多处景点义务书写名称、匾额、楹联等。2019年9月,为建设贾太傅祠(贾谊纪念馆)创作书画作品36件,义卖所得数万元均用于贾太傅祠建设。

贾长城2020年的打算就是希望在建成的商丘贾太傅祠大殿的基础上完成文化植入,把贾谊文化的精髓在馆里通过图片或碑廊等展示出来。贾谊文化是汉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贾谊后裔,有责任做好贾谊文化的传播者,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播正能量尽一点微薄之力。今年还想把个人的“涤斋艺术馆”再完善一下,增加一些展示的内容和内涵,以加强对外交流。另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故里古城南的李口镇两河湾完成“秀榆书屋”乡村国学馆的有关内容,融入国学、家风、家训以及地方文化有关内容,以此微薄之力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等文化公益项目。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李姓委员会副会长、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商丘李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杰认为,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重要都城、火文化之乡、殷商文化之源、商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众多姓氏的发源地。商丘是燧人氏的故乡,三皇之首的燧人氏不仅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而且被称作“万姓之祖”。商丘是众多姓氏的发源地,据考证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遍布海内外。汉民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占59个;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有242个源于商丘,这一点是任何地方不可比拟的。

李杰由此认为,商丘应该抓住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商丘古都城打造成一个姓氏文化之城、根亲文化的寻根圣地,可以建设姓氏文化一条街、姓氏文化园,吸引海内外的全球华人到商丘旅游观光、寻根问祖、投资兴业,为推动商丘的各项发展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