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是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所致,家長要如何培養?

韓謿


為什麼厭學呢?我們對學習的錯覺,是因為我們對學習的錯誤的看法,比如說家長會說學習是苦的是累的,所以你要吃苦才能學習好,因為孩子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他能願意去吃苦嗎?他能願意去受累嗎?如果我們家長從小就告訴孩子,學習是一種很好玩,很輕鬆很愉快的事情,學習了以後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我們就會很有價值感,很高興,很愉悅的感覺,孩子就願意追求價值感和成就感,學習就沒有障礙了,所以說學習的障礙不是學習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人為給予的。

第一點學習的評價,給學生學習貼了不好的標籤兒,從而導致學習的障礙。

第二點對孩子有個錯誤的知見,認為孩子幹不了,孩子不會,孩子是有困難的,這樣錯誤的認知也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自己的學習的動力產生障礙。

第三點沒有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也是造成學習障礙的一個原因,有些人死記硬背,背了以後又忘,忘了再背 ,孩子最後就沒有信心了,也就是說我們在讓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讓孩子抓到一個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第四點我們只注重孩子知識點的學習,忽略了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沒有學習能力的人,只去掌握知識點,只去刷題,最後會又累又苦又會遺忘,所以他是學不好的,只有會學習,有學習能力的人,才能完成這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學習過程,所以說家長要檢查一下自己,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是不是有對學習的偏見,有對孩子的偏見,對學習方法缺少認知,對思維對學習能力的培養欠缺呢,如果有的話就會形成學習障礙

有了心理障礙。以後怎樣來克服呢?就是要做減法,學習本來就是可以很順暢的進行的,學習就是快樂的事情,之所以成為障礙,就是我們貼標籤兒了,所以做減法就撕掉標籤,學習不是困難的,學習不是累的,學習也不是難的,學習是快樂的事情,學習用他本來的樣子進行就可以了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撕掉孩子身上的標籤,比如說懶惰,遲緩,不會,困難,累,壓力等等這都是藉口,這都會形成孩子不學習,不去面對學習的一些藉口,所以把這個標籤要撕掉。

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要讓孩子學會學習,我們要學會怎樣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這個問題是怎樣的?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適合孩子學習方法。

要教會孩子思考,學會思維,學會學習的能力,而這個學習的能力就是我們要讓孩子自主的掌握,選擇自己的思維,自主的發散性思維,收放自如,這時候家長和老師要做到,少說多做,自己少做,多讓孩子做,讓孩子忙起來,自己只做孩子的導遊,當我們只定為孩子導演的時候,真正運作的都是孩子自己,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去運作就可以了。


家庭教育心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主動學習?

(一)科學的讚美和肯定,讓孩子加大學習動力

不要因為孩子做錯了8道題,而把孩子罵得狗血噴頭,而應該針對孩子做正確的另兩道題,大加讚賞,孩子對繼續做對更多的題目,就有了期待和動力。



(二)正確的引導和關注,讓孩子享受學習樂趣

引導

引導孩子把學習看做是一種獎勵或者快樂的享受。例如: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說:“如果你能把飯吃完,媽媽今晚就多獎勵你一個故事”;

對年齡較大的孩子說:“辛苦了一天,我的娛樂時間終於到了!”於是,父母拿出以及習慣的書籍或雜誌,津津有味的閱讀起來。

當孩子把知識當成“獎勵”,並在父母的影響暗示下,把“學習”當成“享受”,對成長的動力,自然水漲船高。

關注

引導孩子關注愛學習的同齡人的行為,例如:“孩子,你看,那個男孩看書的樣子多帥!”;

父母正確的引導孩子關注積極的行為(特別是同齡人的),孩子就會望賢思齊。



(三)接納、理解和傾聽,讓孩子不畏學習困難

接納、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受挫情緒,並且專注的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能夠有效緩解疏通孩子的學習壓力和負面情緒,讓受挫的孩子滿血復活,重振旗鼓。



(四)遠大的目標和夢想,讓孩子產生持續動力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鼓勵孩子暢想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量化成當下的行動(學習、閱讀、為人、習慣等),用夢想來鞭策孩子,孩子就有了用之不竭的學習動力。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我一直有個觀點教育的核心是對大腦的塑造,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大腦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2個人先天的大腦結構是完全一樣的,都具有各自的天賦與潛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畫畫,有的喜歡看書……,同時每個人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有的喜歡看,有的喜歡聽,也有的喜歡動手體驗,還有的更喜歡思考……如果孩子厭學,請家長們分析一下,孩子們是否在學習他們感興趣的事兒?他們是否在用他們擅長的學習方式?如果不是,那麼厭學很正常。

有人說了,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講事實擺道理……。對不起,您又錯了,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0~12歲是右腦高速發育階段,右腦是感性腦,圖像腦,他們聽不懂道理,這時候的大腦只要直觀的感受,喜歡或者不喜歡,有用或者沒有,而您的道理是左腦思維,左腦高速發育的時間是在12歲之後,回想一下您小時候喜歡學習嗎?喜歡聽家長講道理嗎?您的主觀能動性是現在才擁有的能力。

那麼主觀能動性能不能有?答案也是肯定的,那就是興趣。不是我們講的道理,而是去發現符合孩子先天大腦結構的興趣,那是他們的天賦與潛能。沒有一個大腦是不想成長的,他們需要一個符合他們大腦結構的環境,讓他們有內在的學習動力,而不是填鴨式教育。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說的就是先天與後天的關係,先天的大腦結構是材,建立在先天基礎上的教育才是順應天性的教育,才會具有潛意識層面的主觀能動性,是他自己的,而不是您灌輸給他的。後天的教育非常的重要,是我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時空隧道,但是一定要建立在先天的基礎之上才會事半功倍。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真的對嗎?學習一定要苦嗎?發現孩子的先天大腦結構,讓孩子以自己的興趣作為主觀能動性去學習,一定會樂在其中。還會厭學嗎?每個人都有自己隨身攜帶的大腦說明書,我可以幫您讀懂它,每個家長都會成為伯樂!歡迎關注腦視角論教育。


腦視角論教育


主觀能動性主要提現在個人的主觀認識上。孩子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時候,主要是憑藉著興趣和需求的。

所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當然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著開心也很輕鬆。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呢?我一直提倡寓樂於學。引導孩子開發學習中的樂趣,將學習發展成為一種樂趣或者遊戲,學習自然就成為了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

例如,將語文的學習改為故事書的閱讀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的閱讀;把數學的學習轉化成數字遊戲,比如讓孩子扮演商店裡的售貨員。英語的學習往往是在日常的環境中練習鞏固的,比如平時可以和孩子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一些交流,帶孩子去外國人多的場合,鼓勵孩子主動跟外國人交流等等。

聰明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會教育的家長。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終生學習已成為父母必不可少的技能。


我叫暖暖的冰


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沒有吃過苦,沒有意思到學習的重要性。

1.現在的孩子家庭條件優越,沒吃過什麼苦,自然也體會不到生活的不易。家長可以讓孩子親身去體會不學習帶來的苦,比如讓他從事一項體力勞動,問問孩子你是想吃學習的苦還是一輩子吃勞動的苦。

2.帶他去大學看一看,感受文化氛圍,激起孩子對大學生活的嚮往。

3.讓他聽一些名人講座,告訴他這些成功的人都出自名牌大學,只有受到了學習的苦,未來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沒文化就意味著思想上的落後,生活質量的下降。


淘媽讀書會


既然是主觀能動性所致,那就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如何培養,抓住孩子最優秀的方面,發揮他的特長,給予他自信心,讓孩子在自信中逐步獲得主觀能動性,去改變自己。


wyk1189


厭學只是外在表現,本質是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學習?(給媽媽,給爸爸,給奶奶學等,為了等到獎勵,誇張而學習)

沒有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學習的興趣,所以出現厭學表現。

輔爾特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就有一系列培育孩子的方法,打開孩子的視聽觸採集信息,讓孩子喜歡上學習,愛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