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在自我隔離的這段日子裡,相信你也是每天都在下廚吧,而你燒菜的時候會選擇使用味精嗎?為什麼?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受老一代思想的影響,我們對味精的接受度普遍不高,認為它可能導致人體眩暈,身體不適等所以很多家庭的廚房裡是沒有味精的,甚至一些人在就餐時,看到廚師使用味精,還會認為這家餐廳不健康。

而有些餐廳為了標榜自己是健康食物,還會打出招牌說“絕不使用味精”。

那麼問題來了,味精真的對人體有害嗎?

味精

味精,在日本被稱為味素,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據說,日本的池田菊苗看到自己太太煮海帶湯時,由於煮的時間過長,海帶旁邊分泌了一些白色的結晶體,而且這些結晶體嚐起來非常美味。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後來,池田菊苗通過化學方法,從海帶中分離出了這種鮮味物質——穀氨酸納

事實上,穀氨酸納廣泛分佈在生物體內,香菇之所以鮮美,就是因為它也含有穀氨酸鈉。

除了食物本身自帶的穀氨酸納外,通過發酵的方式也能獲得穀氨酸鈉。比如:火腿之所以香味濃郁,正是因為火腿中的一部分蛋白質和細菌發酵後,生成了穀氨酸鈉,是原來火腿含量的60倍左右,因此吃起來更加鮮美了。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所以說,雖然我們拒絕食用味精,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從沒離開過它們。

在從前,味精的獲取主要是通過細菌發酵,但現在工廠可以利用現代化設備進行工業化生產。雖然工業化生產意味著不是純天然,但穀氨酸鹽的成分卻和自然界中的一樣,所以味精對人體真的沒有什麼害處。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還有一些人認為,味精在高溫下會變質,會致癌。

其實這個說法也有些站不住腳,雖然味精高溫下會變質,但是味精的變質只是從穀氨酸在化學反應下變成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本身也不致癌,它只是沒有了鮮味而已。因此使用味精時最好在臨出鍋時放。

因此,味精對於人體而言,就像鹽一樣,是無害的產品。如果說它有什麼危害,那就是和鹽一樣,不要過量攝取。

鮮味對於人類的演化

雖然味精的發現是近100年的事情,但是鮮味對於人類的演化至關重要。

《自然》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一個美國的研究小組發現,在人體的味覺細胞上,存在著T1R1和T1R3兩種受體蛋白質,在這兩種受體蛋白質的共同作用下,人體能夠品嚐到鮮味。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而熊貓之所以不吃肉,是因為它們在演化中,丟失了一個“T1R1”的蛋白質,導致它們無法品嚐到鮮味。由於它們還保留了品嚐甜味的蛋白質,因此熊貓才從食肉動物,改成吃竹子的食草動物(但它們的牙齒和胃部仍舊是食肉動物的特徵)。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人類在演化中,因為擁有了感知鮮味的基因,所以會攝入蛋白質豐富的肉類,而食肉這個特徵,可能對人類演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因為通過植物來獲取能量,每天需要較長時間的進食。這是因為植物中所含的能量較低,想要獲得足夠的能量,只能通過不停的進食來彌補。比如:熊貓每天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吃竹子,牛和羊也會每天花費8小時以上的時間來進食。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食草動物不僅每天需要長時間的進食,還需要長時間的消化,才能從植物中獲取足夠的營養

,這導致食草動物的腸道普遍比食肉動物更長,然而較長的腸道本身又會浪費大量能量。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如果人類也有較長的腸道的話,可能人類的大腦就不會膨大了。這是因為大腦所需的能量也非常多,達到了人體的20%。

然而吃肉就不同了,相同體積的肉類比相同體積的植物含有的熱量更高,而且消化肉類所需要的腸道更短。

也就是說,人類吃肉之後,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能量,而且由於腸道縮短了,因此腸道所消耗的能量也變少了,所以人體內就有大量的能量可以被用於發育其他部位了,比如:大腦。

從人類大腦腦容量變化圖中可以看出,人類腦容量的發育,剛好和人類開始吃肉有關。所以說,鮮味的出現,可能是導致人類之所以演化成人的原因之一。

味精真的有害嗎?不,這種味道或是人類腦容量變大的原因

總結

雖然味精是工業化生產而來的,但它的成分都是在自然界中存在已久的,所以味精對人體真的沒有壞處,只要不超量使用,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