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中,姜昆说、学、逗、唱的水平怎么样?

王哥12483


姜昆就是代表了他那一个时代

老郭的相声比较全面 传承的也很正统

但在八九十年代 传统相声真的不招人待见 流行的都是类似默幽的新式相声 象李金斗能唱京剧的都不爱听 为啥呢?因为京剧就不招人待见呀 相声最主要的不就是逗么?说什么说学唱就是充数用的

说姜昆不行的 但姜昆也活跃了二十余年了吧 这是当时大众的选择 不是今天的人能否定的

现在老郭的说学唱被年轻人接淫 可能是现在人觉得新鲜吧 另一个可能是钢丝效应


没沟营往事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说:

优点:舞台表演经验非富,口齿伶俐,这是他最大的优点。

缺点:没有幼功,不会什么老活。会的几个贯口,明显确实是受过指点,节奏韵口没学歪,但是练的不行。一是成年后学的功夫不到家,二是很多换气倒气的点都不会,和正常人憋着一口气往下赶一样,所以越到后面节奏越乱。

学:

优点:学的俏皮,还算逗乐。

缺点:学什么都是俏皮。还只会学点动作语言,还学的都是自己的感觉。剩下的学唱什么基本算不会。

逗:

优点:很会逗乐,对于包袱的火候掌握的还好。

缺点:控场能力太差,基本就是按照预设的节奏和感觉说,死纲死口。也是因为他基本以电视相声录制相声为主。真正现场表演,不管控场能力和现挂都很差。属于我说我的,事情可乐,观众乐不乐没能力管。

唱:

优点:嗓子基本没有,唱几首歌曲也就卡拉ok级别。

缺点:不说太平歌词。别的唱包括学唱基本都不会。

总结:

拜的是名家,自己也用功努力,这个要承认。但是还是学的东西少,功练的不够。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文开石


“姜昆相声”是时代产物,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就要联系他生活的时代;现在,姜主席属老一辈艺术家了,纵横艺坛几十年的人,舞台经验丰富,思维敏捷,伶牙俐齿是不争的事实;而善于把表演艺术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是他的特点,在此基础形成了辩风识向,察颜观色能力,这能力在娱乐圈也无人能及!

“说”相声于他是半道 出家,没有基本功,没有传统表演形式的深度与厚度,看得出他出道后很努力,但与真正的会“老活”的郭德纲、马三立等对比明显相形见绌;会的贯口有限,不算是炉火纯青,单一的姜昆式的招牌微笑,如数家常式的唠叨数落,说得很不精彩!

“学”:感觉他一生都在学,但学的东西广泛,没有精华与强项,学书法、学管理、学相声有点杂!而舞台上的动作、语言转来转去是还是老一套,文化底蕴总上不来,学来的东西无助于相声表演;这是悲哀!

“逗”算是他的一个特长,尽管包袱不多,但笑料几乎人人皆知,有在报刊上寻章摘句的意思;日常琐事说出来,没逗乐别人,把自己弄笑了,作品陈旧,听了不过瘾,逗不出高潮!

唱: 与生俱来的好嗓子,换气没学会,开谱缺功力,没听到他唱过太平歌词。

综上所述:姜昆姜主席的相声水平也就中等偏下!


希望星晨58298869


谢谢提问,本人不是相声圈内人,并没有资格去评论姜昆先生的艺术水平,所以只能从观众的角度和我接触到的一些相声知识来评价一下,只是我一家之言。

首先我不是姜昆的粉丝,小的时候听着姜昆的相声长大的。我想提供一个侧面请大家分析,姜昆的艺术造诣如果水平一般甚至说他什么都不会,那侯宝林和马季算不算是瞎了眼收错了徒弟和徒孙?毕竟姜当年昆红极一时炙手可热这是事实。当年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老急》这些段子每一个都是当时的名作,虽然跟梁左的编剧密不可分,但如果不是姜昆的表演也一定不会有这么成功。

但是,可以明确一点,姜昆在自己成名以后就不再有知名作品啦,而且是每况愈下,搭档换的一次不如一次,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是暴露的越来越深。个人认为他的不足就在于完全抛弃了传统相声,全身心投入到新相声中,自身能力还欠缺,不足以靠着一己之力承接马季的歌颂形相声。马季就曾经非点名的批评过自己的徒弟中很多人不务正业‘’开网站的,当官的,出国的‘’。

相声演员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和时代并轨,扎根与人民中才能有不断的好题材好素材拿来创作,如果一味地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早晚一定是名落孙山。姜昆应该算是自己走错了路,把经历和时间都花在了其他上,才导致的。

如果说到姜昆的基本功,就是所谓的说学逗唱,个人认为要把他还原到他所处的时代再去评价,因为如果那今天的传统相声的认识要求他确实不行,之前他不会灌口的事儿就很尴尬,明明自己不会还找了一堆理由。那么好,如果还原回去看,姜昆的水平其实也算是乏善可陈,如果他能在年轻的时候多吸收一些传统相声的好东西我相信他也不会差到哪去。

这里小提一下郭德纲老师,我认为郭德纲已经不是他所谓的非主流的相声演员啦,他的声音和能量其实早已不可小觑啦。我觉的郭老师艺术造诣毋庸置疑,他对相声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目前来看确实是相声届的一面大旗,笔者也算是小小纲丝一名。不过,我不是脑残粉,对于郭老师出名以来这些年来做出的种种事情本人并不算很推崇,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但总体老说,郭老师的为人并不大气,只能算是洒脱吧。请郭老师粉丝不喜勿喷。

笔者的观点,能力和人品是两回事,不用深究,德才兼备的确实少有。


上海大面包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基本功,可以说姜昆还是有一定传统功底的,但比起他师父马季那一代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前段时间和一位相声演员聊,他说到马季尽管是当年新相声的代表,但这并不证明马季没有传统相声的功底,本身是有的,只是平时说新相声多轻易不露。这就是功底所在。

看姜昆这一辈相声演员,他们赶上了七十年代末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好形势,通过一两段相声横空出世,到八十年代又赶上电视相声的黄金发展期,一时间成为全国观众最为热爱的相声演员。这是一种幸运,但对于苦练相声功底来说不是完全的好事。

多年之后姜昆到天津视察,在某剧场现场观众欢迎他来一段《八扇屏》。这是一段传统贯口活,在过去是需要人人必会的。从姜昆的表现来看,他年轻时候肯定也练过,但掌握得应该不像马季、侯宝林他们那时候的前辈们那么瓷实,这么多年又多年没有再碰,站在台上说得磕磕绊绊,但总算应付了下来。在天津懂行的老观众们面前,也算勉强过关。

姜昆年轻时候小嘴儿也是吧吧儿的,嘴皮子也算利索,但他说特别吃功夫的贯口活不多,在这方面也许真的有所欠缺。

学的方面,他倒是也时常用倒口,比如在《电梯奇遇》中先后模仿了四种地方的口音,还是有几分神似的。

逗的方面,姜昆应该不欠缺,这从他八十年代很多作品都能感受出来。

唱的方面,这里不是说太平歌词,姜昆唱歌比较多,很多相声里都模仿过当时年轻人唱的歌曲。但很明显姜昆是不擅长演唱戏曲的,否则也不会极少显露。这和他说戏曲类相声少有关,应该也和基本功不太扎实有关系。

可以看出,姜昆的基本功是有弱项的,但他当年的优势也很明显,比如他很擅长创作,很多相声都是他自己写的,加上后来又和梁左等人合作,创造了自己相声事业的巅峰。


郑捕头


姜昆没有童子功!不懂相声!都是梁左的作品!姜昆曲艺京剧小曲没一样会的!是个在曲艺界的大混混!!


人生已无梦


姜昆的相声功底扎实,不必诋毁。相声本是街头艺术,老百姓茶余饭后听着解闷的,哈哈一笑,疏松胫骨。什么三教九流,屎香屁臭,在草根的娱乐场所,用草根的娱乐方式呈现,所以,在旧社会,相声艺人地位不高。混碗口粮。新社会,尤其是电视普及,相声走上更正规的舞台后,更走进千家万户,影响力很广。相声便从一个草根艺术向舞台艺术进行过渡,地摊上的屎尿屁肯定是不行了,马三立侯宝林大师们改革相声,把俗改向雅俗共赏,以便在舞台上发展。但是,悖论的是,相声不能太雅,太雅了就脱离相声的本真!

姜昆接侯马相声继续传承,走雅俗共赏的路,何其难!在电视上,不能说一个脏字,不能说一句不正确的话,只能说正确相声。哪有那么多好笑的正确相声?就像猪大肠,里外都刮干净了,大肠就没味道了。所有以姜昆为代表的电视相声路注定越走越窄。而且还招来批评一片。

相比较姜昆的电视相声,郭德纲代表了草根相声。郭德纲回归旧相声的本真,所有更受欢迎,和水平无关,和怎么说有关!

我个人观点:相声可以雅俗共赏,但是很难,比如,杨议的相声就是雅俗共赏。所以,必须有热爱相声之人为之奋斗,为之付出才行,但是太难了!杨议也改行了!郭德纲被粉丝捧上天,我看太过。郭不过一个会迎合众口相声生意人,他对相声并没有特殊贡献。


兔子肉2


姜昆是有一定相声基本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上世纪80-90年代,创作并上演了相声《诗、歌与爱情》、《鼻子的故事》、《看电视》、《虎口遐想》、《特大新闻》、《电梯奇遇》、《着急》等上百段相声。其中《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电梯风波》、《精彩网络》可以称得上其代表作。2003年姜昆老师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也许偏爱郭德纲老师的朋友会对我的发言有所质疑。但我在这里引用郭老师的话来说,大师之所以能称为大师,他并不是什么都会,只是在他们的领域之内取得过重大或者突破性成就,即使是就那么一次一篇一段一个一部,他都能称为大师。这不是他在讨好谁,能有成就必有基本之功,而且得扎实。你连123都不识,何以能打破什么数学领域的各种高深的猜想,没有积累,没有沉淀,连垫脚的石头都没有,用什么来打破。姜昆老师在上世纪未算是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之一,那时算是他的时代,这是不容置否的。只是和郭老师的方向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有所冲突,但我们不妨这么去想,姜昆老师的艺术已经让大家有所疲劳,现在换来了郭老师另一种更能让大家接受的口味,甚至是一种追求。像我们这个善于生存的中华民族,会倾向于现时所需,也容易忘记曾经的挣扎岁月。我也是郭老师忠粉,也喜欢姜昆的部分作品。要记住一句话,排斥和偏见只会让我们目光短浅,行动上止步不前。一个优秀的民族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海纳百川,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


南壮二哥


还是要感谢悟空,时不时的把一些“搅屎棍”类的问题推荐过来。

关于这个问题,请容我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在博士之中,谁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水平要高一些?您也许觉得我有些诡辩,但事实就是如此。

相声这门艺术形式,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以前的撂地摆摊,逐步走向了登堂入室,这其中,以马三立和侯宝林为代表的老一辈相声名家是功不可没的。而后,相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频繁见诸于各种大型晚会,在这期间,以马季姜昆为代表的一大批相声从业者可算的上是中流砥柱。九十年代末,相声逐渐式微,又有郭德纲卧薪尝胆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相声于水火。

所以,就单论我上面所提及的几个说相声的,他们所取得成就怎么能以说学逗唱来评价,侯宝林先生被多所大学聘为教授,马季先生是经多位顶尖大师培养,而最终也成为了惩前毖后的一代名家,题主所说的姜昆先生,在当时是被马三立侯宝林以及马季共同看好的接班人,并且不孚众望,在与李文华搭档年代也确实红透半边天,能够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岂是用说学逗唱可以简单评价的?退一万步讲,如果姜昆的相声水平差,那当初这么多看好并推崇他的相声前辈莫非是一起鬼迷了心窍?而那个年代的众多听众或许是共同亮瞎了双眼?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两年”,白发黑首,“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个时代有着每个时代的特殊性,我善意的揣摩,题主可能是出自那种特别年轻的一代,对姜昆以及那个时代不太了解,所以才有此略显幼稚的一问。

所谓见仁见智,以上管中窥豹,欢迎有识之士指正。


芦苇luwei


除了德云社四门功课都会!其他什么主流全是三缺一,纯粹是喊口号、骗吃骗喝混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