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往往有更多的事情,比讓孩子“聰明”更重要

父母都會希望孩子聰明一點,怕孩子吃虧,這個並沒有什麼不對。可是如果父母的引導有問題,孩子是很“聰明”,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卻是自私自利,長此以往,反而會讓孩子吃了大虧。

我們希望孩子是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更希望她是一個善良的可信賴的人。教育中,往往有更多的事情,比讓孩子“聰明”更重要。

吃虧最多的,都是這種孩子

作者|雨霏 來源|成長樹

前幾天在新京報微博,看到呼吸疾病界權威,鍾南山院士的一個演講,演講中提到了一組讓人心驚的數據:

“90%白血病患兒家中曾進行過豪華裝修,每年210萬兒童死於豪華裝修;80%的家庭裝修甲醛超標;70%孕婦流產和環境汙染有關……”

因為家裡最近新買的房子,正好要裝修,所以轉發了這條微博,並且表示要選用好材料,多空置幾個月才能安心。

沒想到收到了一條評論:“可以裝修好了租出去啊,等別人把味道散差不多,您再入住。”

評論的,是一個現在才五年級的孩子。

已經淡忘是怎樣互加好友的,平時互動很少,基本是點贊之交。只是知道孩子字寫的不錯,成績也還算好。

但是這條評論,和評論背後這種“聰明”,讓人感覺十分不安。

私信裡問她,如果把房子租給別人?別人甲醛中毒了怎麼辦?

孩子跟我說,她家裡有套房子就是這樣的,媽媽擔心裝修危害,就把房子租給了另外的一個三口之家。新裝修的房子,價格比周圍類似的房子還便宜幾百塊,並且整租一年。租客開心得不了,還連連道謝呢……

瞭解了這些事,才明白孩子為何會給我支出這樣一招。

也許在她看來,是對朋友的一番好心出主意。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的“聰明”實在不是什麼好事情。

教育中,往往有更多的事情,比讓孩子“聰明”更重要

聰明是可貴的

但聰明也有前提

大學的時候,同系的一位L學長很出名。

每次跟上一屆的學長學姐們聊天,提起這位學長,大家都是輕蔑一笑,然後給聊起一些這位L學長的“軼事”。

例如:L大一期末的時候,跟同學們說,自己可以幫同學們整理一份各個科目的重點。

因為平時L經常圍著老師幫忙,跟老師關係很好,所以同學們對他整理的重點都比較信任,從學霸到學渣,班級人手一份。並且對他充滿感激。

考試之後同學們才發現,L的重點漏掉了很多內容。但L自己總成績排在了全班第一位,也就是說L幾乎準備了所有的重點。

大家才明白,L之所以表現出樂於助人的樣子,只是為了擾亂其他同學們的複習,確保自己拿到一等獎學金而已。

類似的故事還有,:一位老師跟L說有個實習的機會,讓L通知班級感興趣的同學去面試,結果L誰都沒告訴,自己一個人叫了幾位外校外系的老鄉去面試,以確保自己被錄取。

L和另兩位同學共同做了一個項目,本來說三個人共同署名,但最後遞交的時候,只有他自己做了署名。

經過了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全班都對L保持了距離。據一位熟悉的學長說,畢業之後班級拉了一個微信群,但是所有人都很默契的沒有把L拉進來。

其實,咱們中國人做事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所謂的人和,就是人心所向,上下團結。而這部分,就需要當事人本身是一個心智上的強者,除了需要他是一個聰明人,也需要他是一個善良的、可信賴的人。

脫離了善良的聰明,雖然可以投機一時,但是終究有一天,會自食惡果,把此前所有的苦心經營都毀於自己之手。

教育中,往往有更多的事情,比讓孩子“聰明”更重要

比笨孩子更可怕的

是不擇手段的孩子

之前看北大錢理群教授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一個詞,叫“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錢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學生上他的課,一直坐在第一排認真聽講,並且很禮貌的對他點頭微笑。

對於一位老師來說,學生的積極配合,給老師積極的反饋,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所以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位學生,並且對他頗有好感。

下課後,這位學生跟錢教授說,您的課講的真好。不同於一般的客套和追捧,這位學生把他講的到底哪裡好說得頭頭是道,讓錢教授聽了非常感動。

如此的情況持續了三次,錢老師對他的好感也與日俱增。

第四次講課結束時,這位學生對老師說:“錢先生,我要到美國去留學,請你給我寫推薦書。”

錢教授欣然同意。但是寫完信之後,這位學生在沒有出現過。

事情一目瞭然,這位學生之前的種種對老師的敬仰,對學術的興趣,對他人的彬彬有禮,全都是一種表演,也是一種投資。目的達到之後,就馬上丟棄了事情利用價值的人。

現在的孩子似乎比以往的任何一代孩子都要更聰明。有些孩子說話之老道,眼光之功利,連很多大人都要感嘆自愧不如。

可是這些是我們想要教育出來的孩子嗎?我們教會他們掌握紮實的知識,掌握良好的答題技巧,難道就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察言觀色,利用他人的信任、知識漏洞、利用體制制度的漏洞,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

當這樣的孩子,通過各種明裡暗裡的手段進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開始去掌握權力,開始去教導他人,他們所造成的危害,一定比一個腳踏實地,但不夠圓融老練的“笨”孩子大得多。

能力不夠可以通過歷練習得,品質不好卻難以擔當大任。

教育中,往往有更多的事情,比讓孩子“聰明”更重要

品質是怎樣

人生就會怎樣

有位教育專家說“我們留給什麼樣的世界給後代,關鍵取決於我們留什麼樣的後代給世界”。確實是這樣。教育中有很多事情,比讓孩子“聰明”更重要。

☞教會他關心他人,要他善良

善良這個詞如今總是被跟軟弱混淆。但其實善良是快樂的基礎。懂得關心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當孩子在球場上,知道要團隊協作,能夠熟練的把球傳給隊友;當孩子在自己很煩躁的時候,還知道要尊重他人,能良好的態度跟周圍人講話;當孩子面對需要幫助的弱者,知道不能冷眼旁觀,去想辦法提供幫助。這樣的孩子,未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也許真的有“人之初,性本善”,但善良和關愛他人也需要父母的呵護和不斷的練習。善良的孩子也許會吃虧,但也必會得福報。

☞教會他懂得感恩,要他明理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名兒科醫生,他說過一件特別暖心的事兒。

幾年前有個小患者病情很嚴重,他守了兩三天給緩和過來了。之後患者家屬和小患者每次見到他都是千恩萬謝。後來孩子出院,他每年都收到患者家屬寄到醫院的兩隻土雞,還有小患者寫的感謝卡片。

對於一個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就是這樣嗎?誠心誠意的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永遠在心裡存著一份對他人的念想,永遠記著這個世界對自己的溫暖和善意。

可以說教會了孩子感恩,他的人生基本也就壞不到哪裡去。

☞教會他承擔責任,要他堅毅

看到一篇文章說,在日本的校園裡面,有孩子看到地上有垃圾而沒有及時撿起來,面對老師的詢問,如果孩子辯白說“不是我扔的”,或者說“沒有看到”而替自己開脫“清白”的話,將會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

因為校方認為:垃圾在你附近,你就有責任將它撿起來。正確的做法是:趕快將它撿起來,並道歉說:“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

不知道是否真的是這樣,不過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勇於承擔責任,絕對是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品質。

有些小聰明的人,總是會知難而退,會把責任重大但麻煩的事情想辦法推脫給他人。自己做容易出成績的事情。

只有大智慧的人,才會真正的去面對困難,從中不斷的吸取經驗,嘗試方法,去主動承擔起責任,成為團隊的有力支撐。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贏得家庭、集體的信任。

所有父母都希望能夠直接幫孩子規劃一個安穩的未來,但對於孩子人生可能遇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無法預知,所以也無能為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趁著現在時間尚早,培養好孩子面對未來的心態和能力。我們教育出怎樣的孩子,教會他怎樣的品質,他就會過著怎樣的人生。

來自 雨霏 六媽羅羅,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