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的前世今生

Web3.0的前世今生


Web 3.0可以说是最近比较火的词之一。Web 3.0意味着互联网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Web3.0只是由技术人员制造出来的词语,那么什么是web 3.0呢,web 3.0是指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系统程序才能实现的系统功能;用户数据审计后,同步于网络数据。

因为web3.0 因为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那么如果想了解web 3.0就得从互联网的前两个阶段web 1.0和web2.0说起。

Web 1.0 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当时的互联网是静态、只读的HTML页面。用户之间的互联也相当有限。web1.0的网站主要是网站编辑内容上传,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流量或者下载自己需要的信息,没有任何的互动。在Web1.0里,互联网是“阅读式互联网”,虽然各个网站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但第一代互联网有诸多共同的特征,表现在技术创新主导模式、基于点击流量的盈利共通点、门户合流、明晰的主营兼营产业结构、动态网站。在WEB1.0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 而Google后来居上,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中国web1.0时代的代表站点为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

Web 2.0 是相对于Web1.0 的新的时代。指的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为了区别传统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的内容而定义为第二代互联网,web2.0是一个新的时代。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不仅用户在发布内容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之间交互,而且,也实现了同一网站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web2.0技术可以成为web1.0网站的工具,一些在web2.0概念之前诞生的网站本身也具有web2.0特性,例如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免费信息发布和网络社区类网站的内容也来源于用户。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web2.0有一些典型的技术,但技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手段。web2.0技术本身不是web2.0网站的核心,重要的在于典型的web2.0技术体现了具有web2.0特征的应用模式。因此,与其说web2.0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是互联网应用指导思想的革命。web2.0 体现交互,可读可写,体现出的方面是各种微博、相册,用户参与性更强。

翻回头再说web3.0到来的三个前提:1、个人虚拟终端(目前最接近的就是独立网站和独立博客)技术为代表,围绕网民互动及个性体验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完善和发展。2、语意搜索的技术的成熟。下面围绕这三方面分别详细叙述。

1、个人虚拟终端

目前最接近的就是独立网站和独立博客,为什么它作为web 3.0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呢,我认为随着web 2.0的不断发展人的意识在不断的互联网化,人们不光是追求简单的去大的平台上去上传信息和下载信息,人们还有对这些信息按照自己意愿去上传和浏览的需求,但是目前在任何一个平台都不能满足人们上网的所有需求(人们上网有四大需求社交、电商、资讯、娱乐),而且现在的互联网平台都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所以这都违背了互联网当时建立的初衷—去中心化,我认为互联网的未来是将个人对信息的需求(简单说就两种上传需求和下载需求)挖掘到最大化,那么就不得不提到个人虚拟终端了,现在的代表也就是独立网站和独立博客。虽然据我了解目前的独立网站和独立博客市场比较萧条,很少有人再提及独立网站和独立博客了,但我认为独立网站和独立博客目前看来是最适合当个人虚拟终端的,那有人说了独立网站和独立博客优点确实很多在这上面可以diy自己的信息,但是缺少链接性啊,不管你是自媒体人或者有展示需要的自由职业者想展示自己的信息给别人,还是你是信息的需求者想要流量或下载得到这些信息的需求者,我们之间怎么去沟通,怎么将这两类人连接。那么就产生了插件应用,当独立网站和独立博客功能不足,远远满足不了个人的上传和下载需求时,插件是目前填补系统功能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举个例子如果你想交友,就在插件中寻找交友插件,如果想要看电影就在插件中找电影插件等,wordpress的成功,就得益于完善的插件平台,得到了广大开发者的支持。

但是wp的插件系统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我做了好多年php开发的人,使用起来都觉得头大,非技术人员就不用说了。另外,wp的插件是无法迁移到其他平台上用的,尤其是跨语言的平台。国外有一些平台,已经在做这样的标准,通过一个REST风格的url就可以忽略平台限制,使用插件。比如netvibes、Facebook、iGoogle、live。

这有点类似于rss的应用,用xml的标准推行内容传播,Open Widget则是将widget作为一种内容,通过xml的标准传播。没有哪一家服务供应商或者平台开发者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只有Open的大千世界,才是大家所期望的,所以Open Widget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2、语意搜索的技术的成熟

顾名思义,所谓语义搜索,是指搜索引擎的工作不再拘泥于用户所输入请求语句的字面本身,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地捕捉到用户所输入语句后面的真正意图,并以此来进行搜索,从而更准确地向用户返回最符合其需求的搜索结果。

举例来说吧,当一个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孟字去掉子”时,深谙语义搜索的搜索引擎就能够判断出,用户想要找的并不是含有“孟”、“去掉子”等字眼的内容,而是想要查找与“皿”这个字相关的内容;同样,当用户搜索“表现春天的图片”时,搜索引擎会向其呈现出各种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而不仅仅局限于该图片的标题是否包含“春天”字样。

知识库是语义搜索引擎进行推理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和关键,而Ontology则是知识库的基础。一般来说,本体提供一组术语和概念来描述某个领域,知识库则使用这些术语来表达该领域的事实。例如医药本体可能包含“白血病”、“皮肤病”等术语的定义,但它不会包含具体某一病人的诊断结果,而这正是知识库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如张三患有皮肤病、李四患有皮肤病和白血病、王五患有白血病,其中的皮肤病、白血病就是本体。而各个病症的实例(张三、李四、王五)及其病症描述就是知识库的内容。

当两个词或一组词大量出现在同一个文档中时,这些词之间就可以被认为是语义相关。

举个例子,电脑和计算机这两个词在人们写文章时经常混用,这两个词在大量的网页中同时出现,搜索引擎就会认为这两个词是极为语义相关的。

要注意的是,潜在语义索引并不依赖于语言,所以SEO和搜索引擎优化虽然一个是英语,一个是中文,但这两个词大量出现在相同的网页中,虽然搜索引擎还不能知道搜索引擎优化或SEO指的是什么,但是却可以从语义上把”SEO”,”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M”等词紧紧的连在一起。再比如苹果和橘子这两个词,也是大量出现在相同文档中,不过紧密度低于同义词。

搜索引擎有没有使用潜在语义索引,至今没有定论,因为搜索引擎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种语义分析技术可以给我们在搜索引擎优化上一些提示。

有了语义搜索可以让我们上网的需求得到更加丰富的满足,给我们提供多种类型的搜索结果。

关于web3.0的定义,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只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将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看法,我个人的看法是将来各种互联网平台即将消失,个人虚拟平台必然崛起,上网需求必将融合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社交、电商、资讯、娱乐,举个例子加入你在网络上看足球比赛直播(娱乐)时,你可以和球迷们进行互动(娱乐),同时可以浏览比赛队伍的一些转会信息,以及球员最近的数据(资讯),也可以点开页面中的球队官网商城购买喜欢球员的球鞋等(电商),这就是各种需求的融合,广义上说你和球迷互动属于上传行为,看直播,流览比赛队伍信息属于下载行为。这些需求都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个人虚拟终端

可以通过插件和语义搜索将这些需求连接在一起,web 3.0将不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网络思维的改革,虽然现在app现在很火,独立网站已经貌似成为古董,但本人还是认为独立网站是趋势,独立网站不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可以自由链接,通过语义搜索将各种类型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提供给人们,插件可以让独立网站满足各种各样的垂直需求,比如宝宝社区插件、电影插件、资讯插件。以上代表本人对web3.0的个人看法。欢迎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