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馬鈴薯是湖北省恩施地區的重要糧經作物,隨著脫毒品種的大範圍推廣和應用,產量和品質都有所提高。基於此,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精細整地、科學施肥、雙行栽培、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和病蟲害防治8個方面介紹了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供廣大馬鈴薯生產者參考。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來鳳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在湘、鄂、渝3省市交界處,隸屬於恩施自治州,人口較少,僅有30多萬人,人口主要以土家族為主,縣名以鳳凰飛來而得名,境內武陵山綿延。恩施地區主要以山地為主,海拔在1 000 m以上,土壤以酸性為主。在農業生產上,經濟作物主要有藥材、楠竹、桑園、菸葉和柑橘等,菸草業成為來鳳縣的主要支柱產業,年產值接近7.5億元。馬鈴薯是一種糧菜兼用作物之一,具有季節性不強、豐產和早熟等特點,佔來鳳縣夏糧的90%以上,成為恩施地區的重要作物之一。晚疫病是馬鈴薯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低山區在4月中下旬,高山區在5月中下旬是發病高峰期。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1 品種選擇

近年來,在湖北省推廣的主要品種有鄂薯7號、鄂薯5號、中薯5號、中薯3號、克新4號、東農303、早大白、費烏瑞它、米拉、大西洋、克新1號和鄂薯4號等。在湖北省宜都市,比較適合種植中晚熟品種,如米拉、鄂薯7號、鄂薯5號等;其他品種為早熟型品種,適合種植在低山平原地區。近幾年選育了一些品種,已獲取國家和省級審定,可以在恩施地區及其附近地區生態相近的地區推廣,如鄂馬鈴薯16號、鄂馬鈴薯15號。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2 種子處理

選擇種薯時,應選擇芽眼明顯、表皮光滑、未受凍、無病斑和無蟲眼的,還要考慮休眠期薯塊的完整性,所選薯種應為脫毒馬鈴薯。種子處理的目的是提高種薯的抗病性。首先將種薯放在陽光下曬2~3 d,去除一些壞薯和病薯,然後用赤黴素浸泡1~2 h。通常情況下,種薯薯塊重20~25 g,每個切塊需要1~2個芽眼。在切塊時應注意工具的安全性、衛生性,切塊前對刀具進行消毒。為了提高出苗率,薯塊切好後,還需要用4%~8%的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均勻拌種。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3 精細整地

馬鈴薯是一種深耕作物,需要較厚的土層和疏鬆的土壤,土壤深度應在40 cm以上。因此,恩施地區可以選擇上等肥力的土壤,土粒直徑應小於3 cm,每年需要對土壤進行2次以上的深耕,有利於馬鈴塊莖膨大。同時,馬鈴薯不宜重茬,最適宜與豆類、穀類作物輪作,如果重茬種植會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可3~5 a輪作1次。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4 科學施肥

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與平衡施肥有很大的關係,馬鈴薯是一種喜鉀、喜硫和耐肥的作物,對鉀肥的需求量最大,氮肥次之,磷肥最少。當鉀肥與磷肥之比為3∶2時,馬鈴薯產量最高。有關試驗表明,生產1000 kg鮮馬鈴薯,需要鉀5 kg、磷1.8 kg、氮3.5 kg。這3種元素在馬鈴薯生長期需求量較大,也不宜過多,過多的氮肥會使馬鈴薯出現徒長現象。要使馬鈴薯產量高、品質好,在種植前應以農家肥為主,每667 m2施入尿素10 kg、過磷酸鈣50 kg、硫酸鉀20 kg、有機綠肥2 000~3 000 kg。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5 雙行栽培,適時播種

恩施地區主要以高山及二高山為主,土壤土層淺,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在雨季會形成漬害,對於馬鈴薯塊莖膨大極為不利,應採用雙行高壟栽培方法。有關研究表明,雙行栽培可以增產15%以上,一方面可以促進早發株、結薯集中和早結薯;另一方面晚疫病、青枯病發病率降低20%~30%。具體做法:採用雙行錯窩種植,窄行33 cm,寬行67 cm;溝溝相通,可以減少田間溼度,主溝深40 cm,壟溝25~30 cm。對於恩施二高山地區來說,馬鈴薯播種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比較合適。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6 合理密植,中耕培土

合理密植,一方面可以使葉面積增大、植株生長健壯、分枝增多;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群體與個體的生產能力。以恩施地區來鳳縣為例,大多數園地每667 m2可以栽植4 500~5 000株。在耕作方面,可以進行3次以上中耕,分別在苗後生長到10 cm、出苗後長到30 cm和孕蕾期,在對園地進行中耕的同時,可以適當進行培土,特別是坡度較大的園地,由於水土流失嚴重,應增加土地覆蓋度,清除田間雜草。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7 病蟲害防治

對於恩施地區來說,主要病蟲害有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地下害蟲和蚜蟲等,防治方法有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晚疫病是影響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主要病害,當田間發現中心病株時應及時噴藥3~4次。發病前,667 m2用80%代森錳鋅100 g等保護性藥劑進行預防。發病後,每667 m2用68.75%銀法利50~75 mL噴霧,連續噴施3~4次,每次隔7~10 d。近年來,來鳳縣少數鄉鎮安裝調試馬鈴薯晚疫病預警系統,可直接用手機連接,可以實時監控病情。

恩施地區脫毒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技術既簡單又複雜,值得看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種植知識,持續關注吉祥農業,為您種植養殖過程中答疑解惑。也希望大家幫忙把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掌握種植技術!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