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力支持汙染防治 加大對綠色環保產業的支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福建:大力支持污染防治 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支持

北極星大氣網訊:北極星環保網最新獲悉,福建省發佈關於福建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其中提到大力支持汙染防治,加大對綠色環保產業的支持等,詳情如下:

關於福建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20年1月11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0年預算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9年,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嚴格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准的預算,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預算執行管理,財政運行情況總體平穩。

(一)2019年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2019年,省人大通過的全省代編預算收入預期目標為: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272億元,增長4.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98億元,增長3%左右。年度預算執行中,中央出臺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超出我省年初預期,共減少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56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億元。按同口徑匡算,全省收入預算目標相應為: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116億元,增長1.4%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25億元,增長0.6%左右。

據快報數統計,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5147.04億元,增長2.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052.72億元,增長1.51%,超過上述收入預期目標。若將減稅降費等政策性因素還原回去,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幅分別為6.7%、7.9%。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097.25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一般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5.5%。

省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9.63億元,增長16.9%。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95.98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一般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12.2%。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448億元,增長11%,其中,中央轉移支付1138億元,增長13.3%。省對市縣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311億元,增長8.8%。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569.68億元,下降0.7%,為預算的102.7%,主要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減收影響。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208.16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10%,主要是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加271億元。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4.7億元,下降11.4%,為預算的104.4%,主要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政策性減收影響。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3.45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28.3%,主要是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加10.71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18.45億元,增長21.2%,為預算的129.5%,主要是提高省屬國企國有資本收益提取比例。除按政策調入一般公共預算29.5億元后,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2.62億元,下降1.3%,結轉下年支出36.33億元。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0.19億元,增長30.1%,為預算的101.5%。除按政策調入一般公共預算4.8億元后,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8.39億元,增長41.3%,結轉下年支出27億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759.09億元,增長8.3%,為預算的100.8%。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649.44億元,增長18.2%。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餘2148.76億元。

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790.65億元,增長28%,為預算的102.6%。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768.4億元,增長41.8%。收支增幅較大,主要是根據中央部署,2018年7月1日起將廈門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納入省級統籌管理,且2018年我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金按半年數繳納,基數較低。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餘877.56億元。

財政部核定我省地方政府債務限額7799.2億元,其中,2019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1009億元,增長37.1%。全省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預計執行數7031.96億元,其中:一般債務3048.51億元,專項債務3983.45億元,嚴格控制在核定限額內。

以上快報數在決算編制中可能還會有所變動,決算編成後再按規定報省人大常委會審批。

(二)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關決議情況

按照預算法、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有關規定,嚴格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預算決議和省人大常委會有關審議意見的要求,堅持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工作,加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攻堅戰、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全力服務我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和新福建建設。

1.實打實、硬碰硬抓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落實

不折不扣執行中央政策。落實深化增值稅改革。自2019年4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稅率從16%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稅率從10%降至9%。擴大進項稅額抵扣範圍,實行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加計抵減進項稅額政策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落實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內,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銷售額從每月3萬元提高到10萬元;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年應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實際稅負為5%,年應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實際稅負為10%。落實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的基礎上,實施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

按最高限度制定我省落實政策。減免地方“六稅兩費”。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內,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按50%(中央授權的最高限度)徵收地方“六稅兩費”,即: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降低社保費率。自2019年5月1日起,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從18%降至16%,改按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同時,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按中央授權的最高限度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減半徵收文化事業建設費,延續暫停徵收我省工業企業和物流企業江海堤防工程維護管理費,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

多措並舉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堅持將減稅降費作為2019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建立減稅降費工作協同共治機制,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和培訓力度,加強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實施效果監督檢查,推動政策落地見效,全年全省新增減稅降費超600億元,讓廣大人民群眾和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2.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深入推進精準脫貧。著力抓好財政支持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實,大力推進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省級財政共下達扶貧資金75.5億元,並爭取中央專項扶貧資金6.13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造福工程易地搬遷、產業、就業、健康、教育、低保兜底等綜合扶貧政策開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繼續在69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2017—2019年,累計投入11.61億元,全省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從財力、專項、貼息、機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對貧困縣脫貧攻堅和民生事業給予傾斜支持,17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已完成摘帽,剩下的6個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福建省扶貧(惠民)資金在線監管系統竣工驗收並全面推廣運行,全流程監管專項資金增至37項,累計涉及資金超150億元,惠及人數超600萬,訪問量超1800萬人次。

大力支持汙染防治。資金投入向汙染防治攻堅戰傾斜,堅持投入同攻堅任務相匹配,逐步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落實生態保護激勵機制,結合上年度水質、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等生態指標情況,下達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22.14億元。加快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累計下達20億元中央基礎獎補資金,並設立10億元省級正向激勵資金,激勵各地加快試點工作推進和精品示範工程建設,試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93.49億元。探索開展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推進汀江—韓江流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重點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下達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資金、小流域治理資金17.8億元。開展綜合性生態補償試點,下達23個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實施縣提升性補償資金3.3億元。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補助,2019年莆田市藍色港灣整治項目和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建設分別獲得中央補助3億元。

有效防控政府債務風險。研究制定我省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實施意見和分工落實方案,提出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等相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積極穩妥推進隱性債務化解,“一地一策”指導推進重點區域化債,督促高風險地區制定化債實施方案,嚴格落實化債計劃,通過安排預算資金、盤活存量資產等多渠道化解存量債務,逐步降低債務率。通過發行再融資債券優化債務期限結構,緩解各地償債壓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等有關要求,出臺指導意見,推進專項債券項目配套融資相關工作。完善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將隱性債務風險防範化解情況納入考核範圍,督促各地更好地落實債務風險防控工作,壓實債務管理主體責任。完善債務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建立債務風險化解情況與新增債務限額分配掛鉤機制。根據財政部通報結果,我省一般債務率、專項債務率、綜合債務率等各項指標均低於警戒線,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