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電影《狂怒》,如果虎式坦克被德軍大規模生產,結局又會怎樣?

近代史解析


其中前幾天剛看完《狂怒》電影中納粹1輛虎式坦克短短几分鐘就摧毀了3輛美軍謝爾曼坦克,幾乎讓美軍坦克部隊全軍覆滅。從影片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虎式坦克由於體型龐大,重量直接達到了56噸,盟軍的坦克也就30幾噸,這直接導致了它機動性差,越野能力差,遇到哇澤地帶就寸步難行。

德國整個戰爭期間只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還抵不上蘇聯T-34坦克一個月的產量高。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在戰爭後期的德國,物資匱乏,生產速度遠遠小於戰損熟速度。

納粹德國失敗是多方面的,不是多造幾輛虎式坦克就能扭轉局面的,即使造出來了,也只有童子軍去開。


遊客俠


虎式重型坦克。該坦克於1942年8月正式投產並開始裝備部隊。1944年4月,達到最高月水平的105輛。到1945年2月,共生產了1354輛“虎”式重型坦克,那怕如當時工業發達的德國也最多月產105輛,他倒是想多造點。


然然品影視


無論是從史料上看還是從電影中看,似乎虎式坦克永遠都能打出1:5甚至更高的交換比。而德軍裝備虎式坦克的部隊沒多少,倒是誕生了米歇爾·魏特曼、奧托·卡里烏斯等王牌坦克車長。它更是逼得英美蘇三國不得已開發出各種反坦克武器——當然,目標都是為了擊穿虎式。但儘管虎式坦克擁有再強大的戰鬥力、坦克性能,德國就算能生產再多的虎式坦克,勝利的結局也永遠不會逆轉。

第一,德國缺少的是人才。培養一個炮手、駕駛員、無線電通訊員都要很久,更不用說培養一個可以指揮坦克作戰的車長。二戰時期的德國缺少優秀的裝備嗎?並不缺乏。但優秀的人才,在戰爭中不斷地凋零。任何坦克都需要有優秀的車組成員才能駕馭、在戰場上發揮出其優勢。讓“小白”車組開著虎式坦克上場,有什麼用呢?湊數嗎?

第二,戰爭末期英美盟軍都已經研製出了相應的武器。英國擼出的17磅反坦克炮已經裝備部隊,17磅坦克炮也應急性地安裝上了M-4“謝爾曼”坦克(改裝型為“螢火蟲”),裝備20磅炮的“百夫長”坦克也在研製中。美軍也搞出了重型坦克M26“潘興”。蘇軍更是已經將可以應對虎式的T-34/85、SU-100等量產、裝備,可以與虎式抗衡的IS-2主戰坦克也步入量產階段。而IS-3等更為強大的坦克,處於研製狀態。到了這個時候,虎式坦克還有什麼優勢呢?

第三,德國的工業區挨盟軍轟炸得還少嗎?主要產油區被蘇聯紅軍佔領,難道德國還能從哪裡擠出石油來?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一顆螺絲釘都要從報廢坦克上拆下來再安裝在新坦克上。即便擁有再多的虎式坦克,它們開的動嗎?有充足的炮彈嗎?

總而言之,德國的失敗是種種因素決定的。一輛優秀的坦克改變不了什麼,一百輛優秀的坦克也不能改變什麼。哪怕是一萬輛虎式坦克加入二戰戰場,除了給德軍帶來更大的後勤壓力以外,還能幹嘛?半埋在地下做固定炮塔嗎?


塹壕中的大遊民


在電影《狂怒》中虎式坦克1對4的對謝爾曼坦克PK,雖然虎式坦克擁有壓倒式性能,但是不可能因為虎式坦克的大規模生產來扭轉戰爭的局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e8001085994cccc892\

小奮觀影


可以先看下虎式坦克的戰績

1、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揮了哈爾科夫反擊戰,裝備一營虎式坦克的黨衛軍第二裝甲軍擔當主力。一次戰鬥中,兩輛虎式坦克向兩公里以外的蘇軍一個坦克集群猛烈開火,當場擊毀16輛T-34/76坦克,追擊過程中又擊毀18輛蘇軍坦克。

2、1942年9月3日,德軍坦克團指揮官艾迪·埃特指揮的德意志近衛獨立重型坦克第72團,在列寧格勒附近的梅爾斯堡鎮上遭遇了一個旅的蘇軍重型坦克,隨後的長時間戰鬥中,虎式坦克擊毀擊傷蘇軍KV-1重型坦克總計130餘輛。德軍坦克手斯迪歐·皮德一人駕駛的第315號虎式坦克就獨自摧毀了25輛坦克。

3、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營的“虎”式坦克參戰,1943年2月14日的凱塞林山口戰役,在Sid Bou Zid戰役之中,501重裝甲營與第21裝甲師一道將美軍殺個大敗,美軍海濤爾部隊的數十輛謝爾曼坦克遭到了虎式坦克的大屠殺。

4、在諾曼底登陸中,武裝黨衛軍上尉米歇爾·魏特曼駕駛虎式坦克一次性把英軍25輛坦克吃掉,同時還摧毀了28輛半履帶車輛和卡車。

5、1945年4、5月,最後的虎式坦克參加了柏林的防禦戰。

但是它的一些屬性和戰時條件不能讓它再大規模生產

“虎王”坦克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產了489輛。體現了許多新的技術特徵,虎式坦克配備的88毫米KwK36L/56坦克炮(L/56指炮管長度為口徑的56倍)由克虜伯公司研發並生產,炮塔有一個圓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撐及發射機制則發展自德國著名的88高射炮,其Flak 18 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Ⅱ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該系列高射炮(Flak 41 L/71)。是二戰時殺傷效率最高的幾款坦克炮之一,德國人還為它配置了極為精確的卡爾·蔡司TFZ 9b 瞄準器,精準度驚人。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開火,而連續5發落在一個16英吋×18英吋的目標上。

該炮可裝載四種型號彈藥:PzGr.39 被帽穿甲彈、PzGr.40次口徑鎢芯穿甲彈和Gr.39 HL型破甲彈、Sprgr.39曳光高爆彈。而虎I坦克曾在大於1600米的距離外打中敵軍的坦克,不過這作用並不太大,因為在二戰中的戰爭距離是遠比1600米近的。在戰爭前期,虎式坦克能有效在戰鬥距離擊穿盟軍坦克的正面裝甲,但到了二戰後期蘇軍T-34/85、SU-100、IS-2、ISU-122/152,美軍M10狼獾、M36傑克遜、M26潘興,英軍的謝爾曼“螢火蟲”坦克先後投入戰場,虎式對付盟軍的部分坦克已力不從心,在1000-1500米外距離無法有效的打擊他們。

彈種

1.PzG.39被帽穿甲彈

2.PzGr.40鎢芯穿甲彈

3.Gr.39 HL空心裝藥破甲彈

4.Sprgr.39曳光高爆彈

防禦裝甲

虎式坦克的車體前方裝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裝甲厚達135~150毫米(有資料稱可能是間隙裝甲),相較之下同時期的IV號坦克(G型)車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裝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裝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兩側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裝甲。這樣的厚度能夠在正常交戰距離抵擋絕大部分炮彈,尤其是來自正面的炮彈。

虎式坦克使用的是鎳合金鋼裝甲,這是德國在二戰質量最好的裝甲鋼,虎式其裝甲生產採用冷軋鍛造工藝而非鑄造。相對於鑄造鋼,冷軋鍛造鋼的強度特性高出不少,其緻密程度大約提高在6%左右。雖然虎式坦克的生產商在44年向軍隊建議:為節省工時,加快坦克生產速度,就必須改為鑄造鋼工藝,陸軍經過慎重考慮,以必須保證裝甲質量為理由,否決了這一建議。相比“黑豹”,虎式坦克在攻擊性作戰中綜合防禦能力更強。

虎式坦克大部分的裝甲是垂直與其它結構相連接的,並採用了咬合連接形式,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結構性能。同時咬合的裝甲塊之間都採用了焊接(而不是鉚接),焊縫質量很高,但焊接的車身和炮塔也大大增加了虎式的重量。

越野性能

虎式坦克的設計概念不同於德國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設計強調越野、防護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雖然德國早期的坦克火力以及防護性能往往不及其它對手,然而戰術上的優勢抵銷這些不利條件。但虎式坦克的設計呈現出不同的設計理念,著重提升火力和裝甲,適度犧牲機動性。事實上,虎I的機動性並非是沒有提高,而是和之前的Ⅲ號、Ⅳ號相同(虎式採用了更大為先進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也就是仍然擁有德國中型坦克的機動性,雖然比不上M4和T-34等中型坦克(包括戰爭後期的M26潘興,因為在朝鮮戰爭時被重新分為中型坦克)

動力系統

虎式坦克的引擎最初是設計使用一具21公升12汽缸邁巴赫HL210 P30汽油引擎650匹馬力(實際測為641匹,478千瓦),雖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動力不敷使用,這很快被升級了到HL230 P45 23公升700匹馬力(實際測為690匹,515千瓦),其最大時速可達38km/h。邁巴赫引擎為V型12缸排列

虎式採用邁巴赫HL230 P45高速汽油發動機、最大馬力690(實際)匹,此時轉速高達3000轉/分,動輪半徑0.3米,牽引力有不足的問題

虎式坦克有兩個可對流隔艙,置於車體兩側,每個隔艙都有油箱、散熱鰭片、散熱風扇。邁巴赫汽油引擎在後部下方並連結前方的齒輪箱,11噸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給動力的液壓驅動系統推動,即使如此,自轉一圈仍需要45秒。懸吊系統使用了十六組扭力杆,為節省空間,負重輪擺臂一側向前而另一側向後,每隻負重輪擺臂裝有三個負重輪,提供更好的乘駕。

懸掛

虎式坦克採用液壓控制可變速齒輪箱和半自動傳動系統。坦克的重量增大意味著需要新的操控系統,衍生型的英國Merritt 布朗單齒輪系統被設計者使用,用於替代輕型車輛的離合器和剎車設計。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統是雙斜齒輪類型,有兩個不同且固定的軸藉由不同斜齒輪相互扭動,它配有有八段速度齒輪箱,有十六種斜齒輪運作。在必要情況下,最小半徑旋轉要透過單邊煞車來進行旋轉。虎式的操控系統在它的時代來說是易於使用的。

虎式坦克動力系統佈局

虎式安裝了兩種履帶,520毫米窄履帶(行軍時用)和720毫米寬履帶(戰鬥時用)。為了鐵路運輸,每根輪軸上外負重輪都被拿下來,並且安裝運輸履帶。這樣虎式坦克就可以裝上軌道車並且能夠卸下來。這項工作主要是在能通鐵路的區域進行,但不常在野外運輸的過程中進行。而且德國人制造了鐵路平板車,以使運輸和卸載虎式更加快捷。一個經驗豐富的坦克乘員能夠在半個小時內更換履帶。餘下的時間要完成取下並裝上外板輪和側擋泥板,摺疊並展開外板部件和後擋泥板等工作。

車組和佈局

虎式坦克車體前方是開放乘員組隔間,駕駛和無線電操作員分別坐於前方齒輪箱兩側。在他們後面地盤區繞著炮塔底部圍攏成連續的平實表面,這可以幫助裝彈手檢查放在履帶上方隔間內的彈藥。二個人坐在炮塔內,射手在炮的左邊,車長的後面,裝彈手坐在一個摺疊的位子在上,從炮塔底板到車頂僅有157公分高。總而言之,虎式的內部佈局是——司機隔間、炮手/無線電操作員隔間、作戰隔間(炮塔)和引擎隔間。司機隔間以及炮手/無線電操作員隔間實際上是一個隔間,只不過是被變速器和最終驅動單元給隔開來了。司機通過轉向輪來控制坦克轉向,它控制著液壓轉向系統。為了防止故障,安裝了兩個手動轉向杆。轉向杆控制著轉向剎,同時也充當“手剎”的作用。

虎式坦克佈局

問題缺陷

虎式坦克的裝甲雖然厚重,但採用了傳統的垂直裝甲,沒有使用當時更為先進的傾斜式裝甲的設計,使得其防護能力,與重量並不相當。虎式坦克正面防護力並不盡如人意,正面防護能力甚至不如重量比它輕的多的豹式坦克。雖然虎式坦克,在41年、42年,都算的上是當時最強悍的坦克,但當1943年T34-85與IS-2逐步投入戰場後,虎式就變得對戰場有些力不從心了。這也就是44年之後,虎式停產的重要原因。

如果克服以上困難,德國僅憑藉虎式坦克的出色表現應該可以有著平衡戰局的能力。






大盤雞看電影


事實上從1939年到1945年,在二戰戰場上困擾德國最大的劣勢,並不只是武器裝備,而是人這個最重要的戰爭資源!與其說二戰末期德國為何不多生產一些虎式坦克,倒不如要好好強調一下在1939年二戰爆發之前,德國可用的戰爭人力資源就已經埋下了隱患。

在1939年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組建的數百萬大軍當中,事實上就已經出現了一個尷尬的現狀,那就是基層官兵有接近半數的人出生於1901年之前,這支打遍歐洲的軍隊並不是一直由傳統青壯年所組成的軍隊,而是一支有著眾多中年人參與的軍隊。所以說這個現狀,就已經為未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到了衛國戰爭時,僕從國甚至也要出兵參與,在蘇聯反擊階段德國甚至組建了高達數十萬人的、由蘇聯人組成的“偽軍”,這完全是戰爭人力資源枯竭的無奈之舉。

到了1944年,德國的生產力可以保證每年四萬架飛機的出產,相當於二戰爆發前德國空軍的幾十倍,然而有用嗎?德國可以在一年之內造出四萬架飛機,但他們在一年之內培養不出四萬個飛行員!而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放在裝甲部隊當中,就算德國開足馬力製造出足夠數量的虎式坦克,一輛坦克五個乘員,德國還需要培養比飛行員數量還要多的坦克兵,先不說有沒有這樣的教學資源,關鍵德國還有人嗎?

在二戰後期,當兵起止年齡一升再升,一降再降,升到了老人,降到了孩子,甚至病人聾啞人也被塞進部隊當中,這樣的德軍還能具備多大的戰鬥力?在1965年的電影坦克大決戰中,主人公德軍裝甲部隊上校得到任命可以指揮一個虎式坦克旅,可當他來到部隊基層,才驚訝的發現這隻坦克部隊的上百個坦克車長竟然是清一色的孩子,因為老兵和老坦克手們早就在此前的戰爭中消耗殆盡。

除了戰爭人力資源這個要素之外,更需要大家明白的是,虎式坦克實際上是一款防禦型武器,它的高耗油量和沉重的噸位,註定了這款坦克不可能運用於遠程進攻,也不可能適用在任何地形環境當中。所以虎式坦克很難出現在北非戰場,也不容易出現在東線戰場的冰天雪地當中,地形方面承受不了,行駛100公里就要耗掉半噸油料的這款油老虎,德國更是付不起沉重的油費。所以即便在電影狂怒當中,當主人公皮特帶領坦克排四處作戰時,無論是揍樹林裡的德軍步兵和炮兵陣地,還是進攻小鎮裡駐守的德軍,這一過程中全然看不到虎式坦克的身影。直到自己在平原行軍途中才遭到一輛虎式坦克的伏擊。因為這是虎式坦克少有的適合作戰的地形,而殘存不多的油料,也只夠少量虎式坦克用於軍事作戰。

而這款複雜的重型武器由於應用戰爭的時間較為倉促,很多技術和維修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故障率也是頻繁爆發。很多人都記得魏特曼經典的波卡基之戰,以一輛坦克之力幹掉27輛盟軍坦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場戰鬥之前,魏特曼的坦克剛想啟動就發現故障,最後只能搶別人的坦克出戰。


遼寧資深球迷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關於虎式坦克被德軍大規模生產,結局又會怎樣?

我個人認為:

說起歷史上的德軍虎式坦克,恐怕幾乎是無人不知吧!可以說,把當時的虎式坦克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都不為過。

片中的德國是重型坦克(虎式),優點火力更猛,防護更好,體量較大,戰鬥力更強。虎式坦克是納粹德國精心打造的王牌武器,在二戰中擊毀了大量的敵方坦克和火炮,成為所有盟軍坦克的危險對手。

 

首先購買這輛坦克花費可謂是十分巨大的,當時戰爭各國都是勞民傷財,自顧不暇。

 

其次最大的缺點就是產量太低,且難以維修,無法量產的武器是參加不了大規模的戰爭。

最後是這個坦克的缺點,雖然它裝甲很厚,正面幾乎無法被擊穿。但它的側面和後面裝甲相對薄一些,所以唯一的辦法是繞道側面和後面,才能摧毀。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祝你觀影愉快。





盤點半刻鐘


電影歸電影不必太當真,虎式坦克雖然很優秀,但它自身也存在很多致命的缺點。比如機動性差、故障率高、生產成本高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虎式坦克”絕對是德國最具代表性的武器之一,1942年虎式坦克在東部戰線的第502重型坦克營亮相併參加列寧格勒戰役,之後的虎式坦克並猶如猛虎一般蠶食著同盟國的士兵。到1944年為止,虎式坦克已經生產了1347輛,它們都部署在歐洲的所有戰線上;從德國東部一直延伸到法國北部、意大利、西西里島和北非。

虎式坦克的重量為57噸,配有8.8釐米kwk36坦克炮,盟軍的大多數坦克在“虎式”面前變得不堪一擊。複雜的機械結構導致虎式坦克極其容易發生故障,儘管它是德軍的“殺敵利器”但是極高的故障率導致德軍最終放棄使用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的生產成本非常高,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戰爭後期的德國無法承受這種不平衡勞力輸出。“沉重”也是虎式坦克致命的缺點之一;一旦發生輕微的故障就無法移動。

儘管為數不多還存在著很多致命的缺點,但虎式坦克依舊獲得了無數讚譽;比如它可以摧毀2000米以內的大多數目標,而盟軍的坦克要在500米以內才有把握擊中目標。虎式坦克的裝甲堅不可摧,只有英國的“皇家兵工廠17磅反坦克炮”可以穿透,但是這些反坦克炮在1944年時還不是很普及。


縱橫戰略


首先虎式坦克作為一款重型坦克其技術先進生產成本高,在做戰時很多在路上就趴窩了,而且維修困難。雖然對同時期的盟軍坦克幾乎是碾壓式的。但是隨著戰爭擴大兵源不足,尤其是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坦克兵日趨消亡。不像蘇聯的T34流水線生產駕駛容易,會開拖拉機的就能開了,生產成本低批量大,雖然比虎式還是差點可架不住多啊,一輛T34打不過5輛10輛總能打的過。





笑笑影視宅


虎式坦克是如何生產的?

兔兔 二戰德國亨舍爾坦克工廠,虎I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一種重型坦克,該坦克全重54噸,裝甲厚度20-120毫米,一門威力強大88毫米主炮備彈多達92枚,共生產了1347輛,當時單價約20萬德國馬克。

乘員5人,燃料箱容量540升,能行始110-195公里(百公里油耗比你家小車如何?)

不得不承認,當時,這種坦克是強大的戰爭機器,盟軍沒有能與之對抗的坦克,只好用多輛坦克圍攻

虎式:

車體

首上:102mm垂直角9°

首下:102mm垂直角25°

側面:車體上半部分82mm90°,下半部分62mm90°

發動機艙:後面82mm垂直角9°,頂部26mm

炮塔

炮盾:90mm-200mm不等

側後面:82mm

材質:

全部為軋製均質裝甲

火炮為Kwk36 L/56:

使用PzGr.39風貌被帽穿甲彈在100米內可擊穿162mm90°的均質裝甲;

使用PzGr.40鎢芯穿甲彈在100米內可擊穿219mm90°的均質裝甲;

使用PzGr.39HI破甲彈,靜破甲深度110mm。

大局使然,這並不是一器一物能改變的,(除了大規模殺傷武器核彈),小編這是我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