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江蘇時刻丨南京:戰“疫”發展兩手抓 政策服務助復工

抗擊疫情·江蘇時刻丨南京:戰“疫”發展兩手抓 政策服務助復工

在河西CBD,“樓長”在對企業防控措施進行督查。沈磊攝

“11條生產線已經全開了,360多名員工,到崗率超過了85%。”作為一家年產值約10億元的規上工業企業,2月10日,南汽鍛造有限公司成為南京市棲霞區首批覆工企業之一。公司總經理孫楠章告訴記者,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對所有員工進行了三輪健康背景和活動路徑的調查,其中16名尚未達到14天隔離要求的外地返寧員工繼續隔離。

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南京市在嚴把企業“復工關”的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並以周到暖心的服務為復工企業做好保障。據南京市工信局統計,截至2月15日,全市復工企業超過7000家。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表示,要科學研判、堅定信心、精準施策,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場硬仗。

把牢企業防控線

2月7日,南京市發佈了《關於逐步啟動全市企業復工復業的通告》,通告提出要錯峰復工復業,靈活安排員工分批返崗,減少因集中復工帶來的人員聚集情況,保障疫情防控大局。

針對企業有序復工問題,棲霞區提出防控範圍全覆蓋、組織體系網格化、錯峰復工“三三制”和企業防控包防制四項措施。2月10日起,除提前復工和連續生產的企業外,該區原則上實行“三三制”分類施策:三分之一企業暫不復工,主要是目前暫無市場非百姓生活必需的企業、復工後將產生較大隱患的企業、可實行居家上班的企業等;三分之一正常復工,主要是經嚴格審批,各項條件具備,且達到疫情防控要求的企業;其餘三分之一逐步復工,因目前防控物資、交通運輸、企業用工、安全環保等問題,部分企業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此類企業根據防控物資等條件到位情況逐步復工。

疫情防控到位是企業復工的首要前提。2月11日下午,地處南京郊區的溧水開發區機場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一些外地返程的人員正在社區工作者的指引下填寫個人信息。為了應對企業復工對疫情防控工作帶來的挑戰,溧水開發區提前制定預案,要求外省返回人員需提供身份證、個人健康登記表、開發區企業外來務工人員信息採集表、企業外來務工人員通行證以及個人承諾書等五項材料方可進入社區。

同樣,中心城區建鄴區的金融城內,36名“樓長”也在為復工防疫忙碌著。“請出示身份證、配合物業測量體溫,並至少保持一米以上間隔有序排隊。”作為聯強國際大廈的“樓長”,周丹對照相關文件要求嚴格監督企業對復工人員“過篩子”。所謂“樓長”,來源於河西中央商務區採取的“136”疫情防控指揮工作體系,即1個指揮部、3個專項工作組、6個樓宇復工工作組,每棟樓宇特設“樓長”,對企業復工工作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毯式排查。

河西中央商務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轄區內不少金融企業已陸續復工。根據要求,復工企業必須設置廢棄口罩專門垃圾桶,每日兩次組織專業消殺人員對大樓進行全面消殺;員工工作期間必須全程戴好口罩,6層以下不得使用電梯;倡導“一米辦公”理念,調大公共辦公區域內辦公桌間距;食堂實行分餐制、送餐制。企業做好自查的同時,“樓長”們還通過現場走訪等監督手段確保企業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抗擊疫情·江蘇時刻丨南京:戰“疫”發展兩手抓 政策服務助復工

2月12日,塞拉尼斯公司獲得江北新區政策支持資金30萬元。江北新區供圖

政府服務不打烊

2月12日,外資企業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獲得南京江北新區政策支持資金30萬元。此前,江北新區出臺“16條”政策,從金融支持、財政獎勵、減輕負擔、鼓勵科技創新等方面進一步細化辦法,支持企業應對疫情。政策出臺短短一週,塞拉尼斯已是江北新區第四批受到政策支持的企業,四批共兌現資金290萬元。

在全市層面, 南京市委市政府也下發了《關於促進中小微企業穩定發展的若干措施》。根據文件提供的各項優惠,預計全市將有25萬中小微企業受到支持,可獲各項補助達30多億。

疫情期間,除了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政府服務也很給力。為協助企業開展疫情防控,溧水區委組織部抽調18家機關單位的240名黨員幹部奔赴企業復工一線,按照分片包乾、分批推進、責任到人的方式,著重做好復工人員體溫監測、區外員工近期行程登記、企業隔離人員登記等人員信息統計工作。在高淳經濟開發區,205名開發區及區級機關幹部擔任“駐廠員”,一人對接一家企業,一包到底,從復工準備、復工申報到復工後管理全流程協助。

從復工申報開始,南京市即明確,企業對照復工指南,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後,可將相關材料以電子通訊渠道報送給區疫情防控指揮部企業專項組,讓企業“少跑腿”。借力數字經濟總部集聚的優勢,建鄴區還與落戶區內的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合作,48小時搭建完成線上“建鄴企業聯盟”平臺。通過該平臺進行網上指導、網上申請和網上審批,以及線下現場審核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將最新動態信息及時發佈、精準推送給企業,實現無接觸審批。

“在做復工準備的過程中,棲霞區各部門、街道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孫楠章說,不僅有政策上、辦事流程上的指導,還幫助企業採購了一批緊缺的防疫物資。“尤其是我們一些外地員工回來後,居住成了難題,最後是街道領導出面,在附近的樺墅村協調了一幢空置的房屋,把員工暫時安置起來。”在他看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政府貼心服務為企業注入了最好的“強心劑”。

抗擊疫情·江蘇時刻丨南京:戰“疫”發展兩手抓 政策服務助復工

溧水區投促局工作人員通過網絡視頻推進招商工作。溧水區委宣傳部供圖

辦公方式多樣化

江蘇原力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動畫製作的企業,員工總數超過1200人。目前,1.3萬平米辦公空間內有約50名員工到崗。不過,也有一些電腦前明明沒坐人,屏幕上卻顯示正在工作。公司總裁趙銳解釋,這是居家上班的員工通過雲平臺進行的遠程操作,“我們有一些國外知名遊戲和電影廠商的外包服務訂單亟需完成,少部分員工到崗、大部分員工遠程辦公,兩相結合至少保障這部分訂單不受影響。”

2月12日召開的江蘇省委常委會也提出,要從危機中把握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加快推動互聯網產業、生物醫藥、高端醫療裝備製造等領域創新發展,創造條件鼓勵支持企業探索創新,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的不利影響。建鄴高新區副書記崔勇告訴記者,全國互聯網企業十強中有8家已落戶建鄴,面對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的大考,互聯網經濟顯示出了茁壯的生長力。一方面,他們園區牽頭與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合作開發線上平臺,為企業復工提供平臺支持;另一方面,協調網絡運營商等資源,為企業遠程辦公創造硬件支持。“比如我們區內的萬得資訊,批准復工29人,實際到崗15人,其餘700多名員工均在家辦公;網絡文學企業連尚文學目前全員在家辦公,線上進行內容審核、組織閱讀活動等。”他說。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對政府招商引資造成不同程度影響。為保障疫情期間各地招商工作的正常進行,南京多地創新開啟“雲招商”,全力以赴推進項目招引工作保增長、促發展。溧水區通過與招商網絡平臺開展深度合作,利用網絡平臺海量項目資源庫,對符合溧水產業特色的新能源汽車、臨空產業、大健康產業以及外資項目進行標籤掃描,準確把控項目線索,精選出一批優質項目信息,分解到人實施“一對一”跟蹤。

前不久,招商網絡平臺發佈的一則“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急尋廠房”的項目信息引起了溧水區招商人員的關注。該區投促局立刻聯繫了開發區招商局,當天便組織了一場雲端招商視頻對接會,雙方就載體建設、資質審核等相關情況進行了明確,一週內便完成了項目落地前的所有準備工作,目前該項目已與開發區達成初步投資協議,總投資4000萬元。

“剛發您的是我們開發區的PPT簡介,我馬上介紹一下我們園區的基本情況。”“集成電路方面,我們已經具備完整的產業鏈,相關配套非常完善,臺積電就坐落在我們這裡。”“股權基金這塊,我們已經有比較成熟的運作經驗了”……在浦口經濟開發區招商中心,沒有了往日的迎來送往、大會小談,但一間間辦公室裡卻是馬不停蹄,各招商小組把接待拜訪搬到了線上。

據統計,春節以來,浦口經濟開發區通過“雲洽談”“雲簽約”對接企業百餘家,進入深度洽談階段項目40餘個,項目總投資額近200億元。通過“雲簽約”等方式完成億元以上項目簽約42個,項目總投資額達116.82億元,簽約項目涵蓋集成電路產業、新能源汽車及高端交通裝備產業、新型研發機構及科技創新載體、基金等方面,已提前完成一季度“開門紅”目標任務。“防疫和發展這兩條腿都要往前走,只有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危機轉化為機遇,我們才能真正取得這場疫情阻擊戰的勝利。”浦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童金洲表示。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作者:朱殿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