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生刘彦良:方舱医院值班的一天

  我们山东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于2月9日夜间到达武汉,经过不到两天紧张有序的前期安排、培训,我们接管的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于2月11日16:00准时开舱收治病人。按照排班,今天10:00-16:00是我们第四组进舱工作的时间,也是我们的第一次进舱,今天阔别多日的太阳也出来了,特别灿烂,我的心情比刚到武汉时平静了很多。

  8点40分进舱人员准时集合,我们住在方舱医院北边酒店,直线距离300米,但由于要从南门进,我们乘坐统一的公交车上班也要十几分钟,医疗队领队是山东省立三院吕涌涛院长,亲自送我们赶赴医院,让我突然产生一丝悲壮,他在车上反复叮嘱我们,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只有保护好我们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来的时候是晚上11:30,没有好好看看武汉,武汉之前只是经过,并未深切了解,虽然是冬季,车窗外市景也是很美的,由于交通管制,街上空空荡荡,偶尔跑过一辆公务用车,平添了那种悲凉的感觉。

  很快到达方舱医院,这是由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改造,建筑很宏伟,呈花朵形状,一个花瓣儿就是一个展览厅,我们只是其中一个展厅,据说这儿最多可以安排6000个病人,可以想象这里平时有多么地热闹。

  经过严格的测温,经医护人员通道到达更衣室,值班人员给我们讲解注意事项后,穿上防护服,医疗队员帮我在防护服胸前背后写上省份和姓名,大家拍照片留念。

援鄂医生刘彦良:方舱医院值班的一天

援鄂医生刘彦良:方舱医院值班的一天

  戴着护目镜,眼前有些模糊,不过很快适应了,按指示牌进入方舱内部,该医院有两个病区,我们山东和四川各负责一个病区,每区能收治480名患者,第一、二组一晚上转入近400名患者,虽然前期实地看过,那时空空荡荡,今日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来到护士站,经过和上一组医护人员仔细的交班,我们第四组进入工作模式,各自去查看病人,我发现大部分时间都是解释病情,安抚患者,我尽量平复他们急躁的心情,话说多了,眼罩很快起雾了,眼前模模糊糊,头不太舒服,我咬咬牙,心中默念,坚持坚持再坚持。最让我头痛的是语言不通,大部分患者说当地话,听不太清楚,只能找到能说普通话的当地患者给翻译一下,巡视完分管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符合收治标准的联系转院,病情需要处理的抓紧时间处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通过查房,让我深深感受到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我们收治的都是确诊病例,这里有很多是夫妻,还有一家三口,还有父子,有母女,我很同情他们,许多病人核酸检测和肺部CT都是阳性,但症状很轻,这就是非常危险的传染源,也真正体会到在疫区用影像结果做出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的防护服上标注着省份和姓名,很多病人对我们说“感谢山东医生,感谢山东人民!”他们那份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抗击疫情充满力量,有些病人主动和我聊山东,一起侃大山,很快拉近了我们医患的距离,武汉人的热情让我也很快对这个新环境不再陌生。

  这里患者吃住用都是政府免费提供,患者午餐时间到,盒饭套餐,两荤一素,营养搭配,盒饭里有新鲜的大虾,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用肉炒的新鲜蔬菜。我们为了工作期间不上厕所,减少防护服的消耗,几乎每人都穿了尿不湿,早饭只吃了一点点,现在肚子早已咕咕响了,我赶紧转移注意力,安慰自己要珍惜减肥的好机会。

  第一次进舱没经验,防护服里面衣服穿多了,现在衣服已经湿透了,眼罩内开始滴水,有时身上痒也不敢挠,走路多了双腿有些酸胀,真是身体和意志力的考验,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到了下班时间,同事来接班,做好交班,严格按照出舱流程出舱。

援鄂医生刘彦良:方舱医院值班的一天

援鄂医生刘彦良:方舱医院值班的一天

  回到更衣室,对着镜子有点不认识自己了,鼻梁皮肤都压出了血痕,脸上印了个N95口罩,才感觉到全身疲惫,稍作休息,乘车回酒店。院感组早已等候在宾馆门口,经过层层消杀,乘坐专用电梯,回到房间,脱衣淋浴,物品浸泡杀毒,后勤组把晚餐送至我们房间,我们分工明确,各环节流畅,我们山东医疗队是一个组织严密、团结一致的团队,为了同一个使命,我们相聚在武汉,大家互相照顾,很快都融入这个临时组建的大集体。时间过得真快,这时已是晚上7点钟。

  没有不可逾越的困难,有强大的祖国,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坚信武汉在全国各省人民的支援下,一定会早日驱散疫病阴霾,中华大地再现盛世祥和!(文字作者为诸城援鄂医疗队队长、诸城市人民医院呼吸内一科副主任刘彦良。图文统筹整理: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李芳 周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