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是在忽悠刘备吗?为什么?

骑蜗牛走高速


不可以这么说。首先,是正经的说法。我们来咬文嚼字,他说的是安天下,不是得天下。得天下靠谁,靠自己啊,其他人,都是辅助罢了。刘备的老祖宗刘邦,无赖一个,不会打仗也没有计谋。可是,他会用人啊。手下的一帮谋客军师将军,用的是头头是道。反面教材,就是对头项羽了。要知道,鸿门宴如果把刘邦解决了,后面也就没什么事了。另外,很多刘邦手下的人才,都是从项羽那里转会过去的。人才都是人材,你不会用,得到了也没用,还会得而复失。刘备脸皮厚的技能继承自刘邦,也算技能满点了,人才是跑不了的。可是,用人方面,他可就远远比不上刘邦了。那么,再牛逼的人才,在他手里,又能怎样?同样的反面教材还有袁绍,毕竟,他是三国里的第一富二代,资源丰富。他都不行,那就证明了,得天下,只能靠自己。其他方面,都是辅助。自己不行,想要躺赢,那是做梦。不过,说到这里,也许对刘备不大公平。毕竟,他也是比较牛叉的,如果没有曹操的话,估计卧龙凤雏就真的帮他安天下了。再说了,不可否认司马徽也是个有才之人。但是,他既不是皇帝,也不是神仙。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啊?最多,也就起个推荐的作用了。在那时候,估计也算个高级别的猎头,不往高了吹,怎么抬身价啊。



然后,就是阴谋论的角度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卧龙凤雏,那是并列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时候,一加一,并不能等于二,还有可能内耗。人司马徽都说了,得一可安天下,谁让你打包啊。贪心,可是会吃坏东西的。诸葛亮先到了,自然把自己当成了军师里的老大,其他人也服他。那么,庞统就甘心做老二吗?他是真的拜倒在刘备的人格魅力之下吗?那是曹操那里不要他,没有他容身的地方。一开始过来,自然是老老实实的。到了后来,自然要扳一拌手腕。你诸葛以前也不过是个村夫,凭什么位在我之上。于是,行险求大胜,把自己的小命给送了。诸葛亮呢?没看出来吗?看出来,也不说,你自己要去送死的,关我屁事。不死的话,还老惦记我的位置,烦。


以上,是笔者的胡言乱语,接受反驳。看了三国,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凭空脑补,错漏之处,看过笑笑就好。


grasswind123


我认为司马徽并没有忽悠刘备。

卧龙凤雏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每个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刘备虽然得到了卧龙凤雏,但是刘备不识人而且刘备也不如老祖宗刘邦,也就是说刘备把卧龙凤雏放错了位置。

卧龙诸葛亮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未出茅庐就知道天下三分,当刘备三顾茅庐时献上了流传千古的隆中对,这无疑为刘备集团指明了大方向,而刘备也高度认可了隆中对战略,可是呢隆中对战略要求很高,也就是说取得荆州后,由一上将把守,而这一上将其实指的就是诸葛亮自己,而对刘备的要求是取西川,待天下有变两路大军夹击曹魏,如果刘备集团能做到,那汉室真有可能再次中兴,可是刘备能能力不如刘邦,刘备离开诸葛亮根本取不了西川,不得已诸葛亮只能去增援刘备,这样一来守荆州的上将就换成了关羽,而诸葛亮就变成了张良,这样一换关羽明显不能独挡一面,虽然说取了西川,隆中对战略表面看成立了,但是关羽的荆州军明显不行,最后丢了荆州隆中对战略彻底瓦解。

而凤雏庞统下场更惨,凤雏庞统投奔刘备时其实已经向刘备漏了底,也就是在耒阳当百日县令时,在张飞面前庞统仅用半日就处理完积压了百日的政务,其实这就是投名状了,意思是说让我给你处理政务,在后方筹措钱粮,我庞统绝对是好手,可是刘备却理解错了,只知道凤雏的名声却没看清楚庞统最擅长的地方在哪,庞统最想干的那就是治理荆州,可惜刘备没给他机会,却让庞统当军师去取西川,可这不是庞统的强项啊,最终庞统白白牺牲。

刘备拥有了卧龙凤雏,可最终没能复兴汉室,这只能说是天意了。


天宇的文史情怀


这是士族文人举荐人才时惯用的夸张手法。但是司马徽说的确实大大的实话,没有忽悠刘备。

魏晋南北朝风行品评人物

那个年代没有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汉朝靠的是察举征辟制,曹丕发明了一个九品中正制。

一个人要做官,名声就是重中之重。由此,社会上品评人物之风极盛。如果能够得到名人贵胄的好评,那自然是身价倍增。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曾做过这样的买卖。得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语。

品评人物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受人所托,背地里不知道受了多少好处。所以一般都是往好了说,往往有夸大其词之处。

凤雏庞统成名后,屡屡点评后生。总是言过其实、表扬过多。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天下大乱,人才凋零,言过其实只是为了鼓励后辈努力向前。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

司马徽当世大儒,比庞统更擅长品评人物,适当的夸张,也是他惯用的手法。但他对诸葛亮、庞统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

卧龙凤雏,确实有王佐之才。诸葛亮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道德品行,千古罕有其匹。庞统比之诸葛亮略逊一筹,但是却比诸葛亮更擅长权谋机变。诸葛亮是正,庞统是奇,一正一奇,相辅相成,仿佛汉朝开国功臣张良、陈平。

可惜,诸葛亮庞统都是寿命不长。庞统三十多岁就意外亡故。诸葛亮五十四岁劳累而死。倘若庞统多活二十年,一直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刘备后来的一系列失误就可能避免。倘若诸葛亮多活二十年,北伐中原必定成功,汉室复兴指日可待。可惜天不假年。


上将嗳福斯


是在忽悠刘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

1.网上说司马徽是诸葛亮的师傅,老师向当时的一方霸主推荐自己的学生无可厚非,但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就有点过分了。不过后来也没得天下,得到了印证。而纵观影视剧中,也只有司马徽说过这话而已。

2.先说诸葛亮,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而三顾茅庐第一次发生在公元206年冬,此时诸葛亮已经26岁了,而三国时期人均寿命才46岁,按这个平均寿命计算,利用20年时间,帮助刘备从0到1得天下,着实困难很大,就算诸葛自比管仲乐毅,但终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从后面也说明了这点,诸葛亮凡事亲力亲为,最终积劳成疾。而管仲乐毅是国相,手下出色的管理人员数不胜数。纵观诸葛亮身边,人才很少,只是到晚年才碰到姜维,才算让诸葛亮满意。所以从后面诸葛亮的表现来看,当国相有点不太胜任。也没有帮刘备安天下。

3.再说凤雏。凤雏自从跟了刘备,也没有一件载入史册的事绩,初入川时,死于落凤坡,可谓,“小河沟里翻了船”,悲乎。

所以,从卧龙凤雏后期表现来看,司马徽确实忽悠了刘备。


大唐影视城


可以索性地讲,司马徽没有忽悠刘玄德,仅仅是实话实说。

卧龙凤雏也不假,都足以安天下,尤其是凤雏,若不舍身落凤坡,后来的天下极可能改写,不定是司马仲达家族的。理由,司马仲达惟一的克星,也只有凤雏庞统。

卧龙诸葛,实有其才,与凤雏齐名,能力亦不可小觑。但软肋多,虽未出山时有言淡泊明志,可自扶持刘玄德后,大不尽然,却又恰而反之,时刻顾及自家身份名利,则使其才能大打折扣,此一痛哉!

卧龙,绝对拼不过司马仲达,这点,卧龙心知。然而,又没办法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因导致必须如此来作为。证明,卧龙与司马仲达在个人的自身修炼上,前者远不及后者,另亦体现来后者的世之第一的长谋与远虑之功。

卧龙失算的地方很多,正史或演义中俱全,从某种意义上也在暗喻其之自以为是的个性。当然,决定真正成败者,却也是他的最大的败笔之处,即拒不纳魏文长进献的子午谷奇计。由此,更足以说明卧龙诸葛的在诸多方面的写意,然于此不便细言。

以上陈述的内容,均围绕真实展开思考的。

话再说回,卧龙凤雏之才能,实实地百分百足以安天下。事实虽如是,但天意绝不可背逆。


紫微CSZ


在三国中, 有一位超级牛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徽。绰号水镜先生,是颍川阳翟人,他一生精通兵法、经学、道术等多门学问,他还收了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位超级徒弟,他如同鬼谷子一样,自己不出山,但天下尽在他掌控和预料之中,因此,他便成了三国最神秘最厉害的隐士。

宣传他的两大弟子的广告词,10个字: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的这句宣传语,引得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后来在赤壁之战时又成功将庞统招于麾下,从而向川蜀进军,成就了霸业。

三国之初,司马徽并没有让他手下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三大弟子都追随刘备。他想让三大得意弟子分别效力于曹操、刘备、孙权麾下,让他们自由竞争,看哪位弟子谁能笑到最后,成为最厉害的弟子。同时,他也想派三大弟子就能够将这天下搅得天翻地覆,让曹刘孙三方势力彼此争斗消耗,从而证明他这个幕后操手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形势最初朝着他的预期发展,手下三大弟子各事其主,徐庶虽然最早投靠刘备,但很快被曹操以挖墙角的方式给挖过去了,而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凤雏庞统已经选择追随东吴雄主孙权去了。至此,三大弟子,徐庶跟随曹操,庞统跟随孙权,诸葛亮跟随刘备,果然形成了各司其主的目的。然而,司马徽梦想着三大弟子左右曹刘孙三大枭雄的格局并没有形成,原因很简单,计划赶不上变化。除了刘备格外重用诸葛亮外,徐庶到了曹营后便成了“花瓶”,徐庶因为其母的惨死,宁肯埋没自己的满腹才干,也发誓做到:不献一计一谋。与徐庶的主动“不作为”相比,庞统更为可怜,尽管他积极“想作为”,但孙权并不看好长相丑陋的庞统,而是重用玉树临风的周瑜,没有给他作为的机会。

为什么刘备得到了两个却只能三分天下,而并没有“安天下”呢?

首先,刘备在得到卧龙时没有“天时”。要知道那时北方已被曹操平定,整中原之地都成了曹操的盘中菜,其综合实力已强大到了几乎无法战胜的地步了。同时,刘备过于仁慈,他没有在刘表死后乘机夺取荆襄九郡,在战略上再失良机,天时已被曹操牢牢占领了。就算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逆天而行,力挽狂澜。其次,刘备在得到庞统时也没有“天时”。还是因为刘备的仁慈,赤壁之战后,刘备没有在占领荆州之地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战果,没有及时除去雄霸川蜀之地的同是刘氏宗亲的刘璋,结果几番纠缠,等形势恶化到不能再恶化时,刘备才挥师进军川蜀之地,最终,复杂的乱战中,导致大意的庞统在落凤坡惨死。庞统的突然夭折,使得刘备失去了一臂,刘备又回到了“得一”的原始局面,真是时不我待啊。

最后,诸葛亮在伐魏时更没有“天时”。刘备成蜀中之主后,却为报关羽之仇,举全国之兵伐吴,一举打破了吴蜀联盟的政策,最终夷陵之败后,刘备病逝白帝城,致使诸葛亮时运不济,孤掌难鸣,“平天下”到时实际上已是痴人说梦了。虽然最后诸葛亮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六出祁山强行伐魏,但那时汉朝已经被曹丕取代,大汉名存实亡,蜀汉也只是继承了“汉”这个字而已,民心已不在汉,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无道,只靠诸葛亮苦苦支撑,北伐非但注定不会成功,而且注定蜀国迟早要被魏国灭亡。


东瀛万花筒


浅谈“卧龙风雏"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其实是“卧龙风雏"的伯乐。司马徽慧眼识出两匹千里马,让刘备一下子得到了两匹真正的千里马,虽然当时刘备对二人的情况一无所知,但他仍然喜出望外。以刘备当时的处境是个什么样子?被人追杀时慌不择路,前有溪水,后有追兵,跳入谭中水淹难逃,亏得座骑神勇,纵身飞越溪水,摆脱追兵逃命山中,浑身上下湿淋淋的象个落汤鸡,慌乱逃到深山密林中,突见一处宅院,慌乱下马想进内躲避,又不知里面底细,于是牵马抚墙,惊魂未定。但见堂内灯光闪烁,又隐约传来悠悠琴声。刘备正厕耳细听,气喘未平,忽然间琴声骤停,刘备不知所措。就见里面走出一个童颜鹤发老者,朗声说道:琴声悦耳,我料必有英雄垂听!敢问是哪位英雄光临寒舍?

刘备一听,人家已知道他在偷听,也就不便再躲了,于是整理一下自己的狼狈形象,牵马走出双手合十,弓身一揖道:在下刘备,字玄德拜见高人!只见老者爽朗一笑,原来是皇叔驾临,我已等候多时,请,快请!

于是,刘备才吃个定心丸,用现在话叫遇上贵人了。这一位是谁?便是当世隐士司马徽,号水镜。于是,刘备终于迊来了他命运的转机。

这个被他称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才给刘备说出这两个高人,成为他未来的合伙人!只不过,从未见过,也未听说过,这“卧龙风雏“又在何方呢?这就是刘备路遇贵人指点迷津的故事!其实,如果不是司马徽,三国的历史又将如何呢?刘备的蜀汉大业梦也就迷茫了。而如果不是司马徽,那诸葛亮可能仍然是躬耕隆亩,高卧于南阳卧龙岗上吟唱"梁父吟“的一介书生,一介农夫!那风雏呢?风雏可能隐居东吴娶妻生子了。然而,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于如鱼得水,梦想成真!于是,才有了蜀汉霸业,三分天下!杜甫的《八阵图》为证: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误!

假如,刘备没有遇到司马徽,三国怎么演绎?假如,刘备没有遇到司马徽,那诸葛亮怎么能星落五丈原,庞统星殒落风坡?而我们今人又怎能读《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为司马徽这个历史贵人和慧眼识得两匹千里马的伯乐点赞吧!

与大家分享,谢谢关注!


酒醉的蜂蝶


略论司马徽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伪命题”?

亦然

近日,武汉疫情宅居于家,再读《三国演义》,恰好萌发此问。谢君提及,与君共鸣!

古语一句:为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并非迷信,乃是由“天时、地利、人和”等系列因素组成。一个君王成大业如此,一个将相全功业如此,并非一时一人之得失。以此观之,笔者认为,司马徽之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说是“伪命题”?因为,主宰兴亡衰败因素很多,其中支撑司马之观点还要看如下三个关键性因素:

一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因此可得,卧、凤二人之选择者,必然是胸怀天下、志冲斗牛丶上承天意、下得人望的明主,因此,此二人能否生不逢时,将取决于君主刘备和刘公集团的内在基础、实力,外在形势、格局了。

二是,人才不是全才,人才如刃,在专不在全,在锐不在圆。而二龙归渊,双雄投刘,如何辩其才学利害、权衡长短而用之,才是好钢刀刃,如虎添翼。用之得当,则激发磅礴活力和冲天力量,相得益彰;用之不当,则相互碰撞、锋芒抵消,用短消长、用缺消锐,则反害加倍也。

三是

,成也败也,当比对手?一则试看曹操集团,文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等,武有典韦、许褚、曹彰、庞德、张辽、夏侯渊、张郃等,可是文公武备、战将如云,特别是曹操旗下的鬼才郭嘉,号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一斑;二则试看孙权集团,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谋略过人,兼之有甘宁、太史慈、周泰、韩当、潘章、诸葛恪、鲁肃、凌统、张昭、顾雍等,此等阵势与比,又当如何?

从上述三个方面关键性的因素出发,由此可以推得,哪一个因素出了问题,司马徽的结论都不能成立:即使刘公先后获得了武备有五虎大将,文臣有卧龙、凤雏、法正、刘巴等拥戴,亦不能得天下。

的确

,统揽《三国演义》《三国志》不难看出: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结论不虚,或者说很有远见,很有道理。刘公集团在得诸葛之后,的确一扫阴霾,而且立足荆州,很快奠定了三足天下的基础,初步实现了卧龙隆中对所定的战略意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但是,随着历史慢慢推演,我们不难发现:赤壁战后,凤雏投奔刘备帐下——成就了刘公营中“藏龙卧虎,龙凤结合”的大好局面。本应中了司马徽的“可安天下”之美好愿景,没想到问题接踵来了——

一是,二龙在渊,观点殊异——主要表现在战略问题上:前者,诸葛以荆州为据点以争天下,后者,凤雏则不然,以为战略重心有误,荆州北接曹操,东壤孙权,两虎相望,如何立足?蜀国要兴必益州而据汉中,方徐图可统天下、兴霸业。因此可见,两人同时辅佐一个君主,如果战略、策略、理念、方法各异,则害必生,生必大于益!

二是,双龙奉主,文武各短——主要表现,术业有专攻,才略有异同。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桶装水多少的往往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则看凤雏短板:作者早就打下了伏笔——凤雏做县令,展示的管理与文略能力有余,武备和战策有欠。其自我评价曰:“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即是擅长把握一事物的内在联系。如果刘公在统御布局上,用其驻守理国、谋政安邦、策略定制,授予与关公一道驻守荆州职权,取西川其伐军谋略倚重诸葛,不但可以免凤雏一死,还能助成霸业!

二则,诸葛亮的最大短处,在于既不善于识拔人才,又有街亭使用军将之失,对魏延文武皆备却搁置一边,只好事必躬亲,得以累死于五丈原,也使得后来有了“蜀内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慨叹。

三是:一龙主政,天不假刘——主要表现在:孔明隆中天下时候,先荆州、后益州,然则据汉中收揽中原,固守徐图,强基固本,则退则稳定川蜀,进则上报剂霸业。但是,关羽这厮实在不是帅才,以失荆州惹出随后诸多后患,“多米洛骨牌效应”终于置刘氏集团大厦崩塌。

由此可见:凤雏卧龙,得一人可得天下——司马徽评价虽无谬,却必然是一个“伪命题”。这结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间,徒留下你我读者在此一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千古叹惋!

(亦然:一位行走在书本、文字与机关边缘的行者)


中国亦然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天下统一、兴复汉室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庞统的能力其实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记载:

第一,献连环计,使曹操战船用铁索连环,促使周郎火烧赤壁。

  第二,耒阳县理事。用半天时间内处理耒阳县百余天的公务,民皆叩首拜伏。令前来问罪的张飞惊叹不已。

  第三,议取西蜀。早早看出荆州的潜在危险和益州的战略重要性,劝说刘备图谋西川,使固执的刘备“恍然大悟”,最终迈出具有决定性的一步。

  第四,献上中下三计。在西川攻略战的危急关头,能分析形势想出三条计策,让君主来决断。

诸葛亮运用的是智谋帮刘备安天下,庞统运用计谋把自己性命搭进去。

这就是为什么司马徽教出来的两个学生会有不同的成就,读死书的人最终只能成为知识的复读机,而把书读活的人,才能成为知识真正的传承者。诸葛亮之所以智慧超群、名贯古今,司马徽的教导和自身的天分和思考是无法割裂开的。




易中智慧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为什么蜀国还是灭亡,其实还有下半句。

说到《三国》之中的知名谋士,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诸葛亮了,而诸葛亮也就是卧龙。当初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曾经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当时的刘备两个人都得到了为何蜀国最后还是灭亡了。原来刘备还有下半句话没有听完!

很多人觉得,司马徽向刘备了推荐这两个人之后,谁若是得到天下就是谁的。你是最后蜀国却忘了。难道是水镜先生说错了吗?其实不然,他当时说的并没有错,而且当时的刘备两人都得到了,也打下了自己的一篇地盘,但是刘备只看了前半句,却没有仔细的听后半句,只知道了安天下,却不知道怎么保天下。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之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不仅招揽了很多热有识之士,还因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取得了战事上的胜利,在刘备称帝的过程中已经诸葛亮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再后来刘备将凤雏庞统纳入麾下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当时的刘备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啊,欧了卧龙凤雏,天下不就是他的了吗,但是很遗憾的是,再一次的战斗中,刘备还是失去了庞统。那么当时的刘备在得到了卧龙凤雏之后为什么没有能够迅速的平定天下呢?原来司马徽还有下一句话刘备没有仔细的听。下一句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子初和孝直就是刘巴和法正。刘巴的运筹帷幄之能连诸葛亮都曾自叹不如。而法正也是一位厉害的人物,史书中记载,当时的法正擅长谋略,并且曾用计拿下过曹操的一员大将,但是后来却不幸病逝。可见当时的刘备只顾着寻找卧龙凤雏了,对后面的两人却并没有多大的重视。所以只忙着安天下,却忘了保天下。最后,蜀国落得灭国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