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司马徽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为何刘备两人皆得未得天下?

余荣志


提问者应该搞清楚:得一可安天下。不是“得天下”。那个水镜先生没说“得一可得天下”。这是罗贯中认真斟酌过才写上去的。

安天下与得天下是两个概念。比如,明代张居正,是内阁首辅(相当于首相),他执政能力很强,大力推行变法,成果显著。朝廷财政收入翻倍增加,粮食储备够用10年。国家得到很好治理,民生有改善,社会繁荣,历史给张居正评价很高,都说他是治国安邦的奇才、大才!有说张居正是自王安石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家!他确实能安定国家,使当时的明朝出现兴旺气象!

张居正是可以“安天下”的人才。

而得天下就不同了。要得到政权才行!朱元璋有魄力,有革命精神,有雄才大略,敢打敢杀,所以他能得到天下!

杨坚有手段,够阴险狡诈,心肠够铁,所以他能从北周小皇帝手中夺得天下,建立隋朝。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实力强大,手下兵多将广,他又善于治理国家,照顾民生,北方老百姓都拥护他。

孙权割据江东,几个省在他手中,有兵有粮,又有长江天险,占地利。

诸葛亮也承认:曹操得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经营江东,得地利;这两人有基础,有实力,都不能和他们争锋。

所以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取荆州,再设法夺取益州,这样横跨荆州益州,进可攻,退可守,等到天下有变(期望曹操那边出现动乱,最好窝里反),命一上将领兵从荆州北伐,而主公可以从西川统帅大军直指长安,这样就有机会夺得天下!

水镜先生只是吹牛,他不知道诸葛亮有多大能耐!因为诸葛亮自己都不敢说“得孔明可得天下”。

还行,诸葛亮毕竟辅助刘备拿下西川地盘建立蜀国,总算有一片天下了。

水镜先生的预言,也不至于全落空。

说到庞统,那就别抬举他了,只怪水镜先生看人不准:庞统此人毫无战功,刘备拿下荆州后,他才去的;入川征战,别说战功与成功了,他自己都丢掉性命!

是水镜先生看走眼,庞统真不是什么高人。比起荀彧、郭嘉、贾诩、司马懿、陆逊等,庞统都要往后排呢。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因为君主,刘备其实是伪仁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再不济也是名门之后,祖上留好了产业,而刘备啥啥都没有,咋办,装仁义吧。为啥说他是装的,其实那三个人都是装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装贤臣。孙权小心眼,硬装明主,大家看过三国杀里孙权技能了吗,叫制衡,那么这个技能典故在哪大家知道吗?大家知道诸葛亮气死周瑜,其实不然,是孙权气死了周瑜,他认为周瑜手下权势太大,自己要拉盟友,也就是刘备,荆州是周瑜拼死打下来的被送给刘备,说是借,可一个君主看不出来有借无还吗?周瑜活生生让他气死了。他认为周瑜会夺他产业,历史上确实也有不少的典范。例如,帮我扫除内患,你我划江而治。周瑜也张扬,周瑜的部队,番号不打孙打的周。但他忘了一件事,他最弱的时候谁帮的他,他幼时登基,老臣不服,周瑜直接把部队拉上朝廷,谁反对登基,我周瑜就弄死谁。这一手制衡导致了吴国最贤能之人被活生生气死。刘备装仁义道德,为什么是装的,大家记得三国有一件事不?刘备兵败曹操,下令撤退,城里百姓认为他是贤人,要跟他一起弃城而逃。刘备对外扩张说我带着百姓会减慢速度,但我不能抛弃百姓,明君形象油然而生。事实呢?曹操是北方人,作战主要部队与精锐是铁骑,你跑再快有良马快?他用百姓当了肉盾,让铁骑无从下手,并且还冒充百姓的衣服袭杀曹操的人马,曹操杀了那些刘备的人,就被当成昏君,更加坚定跟刘备走的决心。尼玛给曹操逼急眼了,全集波给杀了。刘备这一手拿别人当枪使的妙计。。。

庞统是因为刘备为了仁义不肯明面夺益州而死的,刘备都不知道庞统都比3个益州都值钱,这逼活该败了。

假仁义一辈子,可中国人就喜欢假仁义,真仁义的人从来当做傻子。

三国里最仁义的君主是谁你们不知道,换个问法,最傻的那个?

刘禅是三国里智商相当高的,因为仁义被人几千年来当做傻子。

后期蜀国国力衰微,怎么续命的?诸葛亮六出祁山,还信誓旦旦的写出师表,全他妈输了。其实不是孔明傻逼,这是一种麻痹敌人的手段,别人打你,你会想对方应该挺强。你会说不对,魏国不是挺厉害的吗,咋能这么以为呢,魏国好比是强健的人,但不一定能打过一个胖子,其实胖子是虚胖。。。但借此麻痹魏国。虚胖就在于蜀国挺强但是内部矛盾太大,原来的蜀国人,和刘备强占益州所留下来的一部分人马,还有一帮墙头草三股势力。他们互相闹腾呀,不用别人打你,自己note也得炸吧。。。什么时候心齐?枪口一致对外齐。也就是六出祁山更多的是在争取时间平定内患,要不然谁打你一下子咋办,两股势力要投降可瘠薄毁了,打别人不一样,输就输呗。诸葛亮奇才,也真能让他想到这个妙招。可刘禅不一样,他认为百姓疾苦,认为投降就好了,就和平了。这逼也是天真,给他相父讲故事,诸葛亮没气炸了。讲有个小孩被蛇咬了,快不行了,他爹很着急,恨不得替他死了,后来下来个高人给小孩救了。然后站在父母角度上考虑告诫孔明。

六出祁山是有用,可是得打至少30年给那帮该死不死的熬退休了(不掌权)才能看见曙光。死的人太多,刘禅于心不忍。

对了故事没讲完,刘禅为啥这么心软,就怪诸葛亮。那故事里的小孩就是刘禅,恨不能替他死的爹是孔明(相父)。孔明差点气死。。。

孔明爱刘禅到一定境界了,可遭来的是故事里早年的报应。。。孔明死了,刘禅不让人为孔明建庙,后来亲信劝了多少年才建。。。

别给我扯那些没用的,后主里只有刘禅活了下来,孙皓最有骨气,最早就拉倒了。

攻破蜀国的时候,刘禅说了一句话,当时给那个将军吓得眼睛瞪大了。

他说的“终于结束了。”


道骆陵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仁德之君刘玄德,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位大贤,却依然没有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后人有了许多联想。有的人认为是诸葛亮忌妒贤能,故意打压庞统,于是1+1<2,甚至1+1<1,蜀汉集团一蹶不振,只能龟缩在川蜀之地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和庞统关系还凑合,关键是庞统早死,如果庞统多活几年,那刘备的结局就应该大不相同了。总之,在许多读者心目当中,庞统之死,是蜀汉集团无法挽回之重大损失。最实际的一个构想,就是庞统辅佐刘备平定益州,然后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辅佐,如此荆州必不至失。荆州不失,关羽不亡,也就不会出现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


讨论历史问题,尽量应当以历史为主。也就是说,要分清楚正史和演义中庞统的不同面目。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演义版,在正史当中并没有如此评价。罗贯中在演义中给庞统如此高的评价很明显是要抬高刘备仁德之君的地位。在演义中庞统最大的功劳是在赤壁之战时,向曹操提出连环计,促成赤壁火攻计策。可是,很遗憾,正史赤壁之战中并无庞统存在。

  要想真正理解庞统这个人物,还要立足于正史。

  正史和演义当中,对庞统的定位不同。在演义中,诸葛亮也好,庞统也好,都是张良一流的谋士,可在正史中,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在陈寿看来,诸葛亮是管仲和萧何一流的宰相之才——比起尊王攘夷的管仲、兴汉四百年的萧何还是要差一些。庞统呢,“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庞统颇有才学,也比较会谋划,如果和魏国重臣相比,庞统当是荀彧(法正则是程昱、郭嘉)。荀彧对于曹魏的功劳很大,可以说是兴魏第一人。蜀汉地域狭小,仅有一州之地(蜀汉建国第二年,荆州即失去),夺取益州的第一功臣,当属庞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庞统确实可以看成魏国的荀彧。但陈寿认为,庞统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谋士,蜀汉人才缺少。相对而言,法正更像是刘备帐下军师,出谋划策,和程昱郭嘉相同。

  司马徽对庞统的评价叫做“南州士之冠冕”,在荆州诸贤当中,司马徽最看好庞统,认为是最优秀人才。在诸葛亮的传记中,《襄阳记》记载,刘备拜访司马徽,询问天下大事,司马徽表示自己一介儒生,不懂得这些,可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司马徽自贬身份抬高诸葛亮和庞统。

  其实,司马徽的评价有夸大嫌疑。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关系不一般。庞德公是荆州名士,早年提拔赞许司马徽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多年知交,出入庞德公家就像自己家一样。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得意弟子,庞统是庞德公的亲侄子。

  正史当中司马徽的评价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赞许诸葛亮和庞统是识时务之俊杰,并不像演义中一样,说什么得一可安天下。


叶之秋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说的,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备受崇敬的人物,他说的话都很有道理,比如他说诸葛亮虽得其主,未得其时,也被赞为说得非常到位。那么为什么刘备得到了伏龙凤雏两个人也没有得到天下呢?是不是司马徽先生在胡说呢,或者只是为了夸赞两个人呢?

其实水镜先生所言不虚,我们来看刘备方面的兴起的过程就能知道,刘备在得到诸葛亮的时候,手中不过几千人马,只有新野一县之地,但是在诸葛亮的运筹之下,刘备几乎从一无所有中得到了荆州,他的隆中对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建国计划,而且是以极小的基础建起一个王朝的计划,再看他后来又帮助刘备取得西川和汉中,从中足见他是有定国安天下之才的,水镜先生对他的评价所言不虚。

那么再来看一看庞统庞士元,这个人也是很有才干的,但是由于他真正跟随刘备发挥才干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只能从他跟随刘备入西川这段的表现来评价,在取西川的态度上,庞统所想的以最快的手段取得西川的统治管辖权是不错的,因为刘备率领的大军当时也算是在异国他乡,吃用都要看刘璋的脸色,俗话说夜长梦多,一旦刘璋翻脸,那么刘备的军队将陷入极为被动之地,想再拿下西川就很困难了,而事实上后来也正是这样,当刘璋与刘备翻脸的时候,如果刘璋采取坚壁清野的手段,刘备的军队甚至会在西川全军覆没,根本等不到诸葛亮张飞前来救援的时间。



而当时的庞统度量的是刘璋暗弱,不知存恤百姓和部下,而刘备向来很得民心,而且西川已经有不少人先向刘备,所以只要拿下刘璋,虽然西川的军队有可能起而攻之,但后续的工作相对双方开战就要容易的多了,所以庞统也会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只是刘备对拿下刘璋心存不忍,不听他的话,才导致后来不得不和西川交兵,只可惜庞统行军中了埋伏殒命于落凤坡,他的死,对刘备方面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是刘备方面衰落的开端,因为正是由于他的殒命,刘备不得不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请到西川来,而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荆州方面只有关羽镇守,而关羽的性格又导致了他大意失荆州,而荆州的失去,则使得刘备方面无法在与曹操方面抗衡,几乎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可能。



所以,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并非虚谈,很多事情真的非人力所能为,虽然卧龙凤雏俱归刘备,然刘备仍未能一统天下,既有刘备讨伐江东不作不死的愚蠢,也有他不听人言自作主张的无奈,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许这都是天意吧!


文史大世界


是安天下,而不是得天下。水镜先生说过,这二人并不得天时也。


八卦小一


首先,你要搞清楚啊,卧龙凤雏,两个词的意思是啥?


庞统的叔父庞德公是襄阳名士,“凤雏”这个称号其实是庞德公称呼他的,凤是神鸟自不待言,“雏”也就是“宝宝”,换言之,“凤雏”就是“凤宝宝”的意思,加上庞德公和庞统的亲戚关系,大概也就是“我们家凤宝宝”的意思,不过是代表一个有声望的长辈对家族里子弟的喜爱和期许,而诸葛亮对庞德公非常尊敬,庞德公也与他是忘年交,“卧龙”这个称号,与凤雏一样,也只是一个长者对年轻人的提携罢了。


前几天,我碰到一个同事,他夸自己儿子,说他儿子太聪明了,说话特别流利,什么都会说,结果让他儿子表演,说得磕磕绊绊,我能怎么办呢?我只能说,这孩子真聪明,是你们家千里驹。


古人也是人啊,朋友圈也会晒孩子啊,你碰见别人晒孩子,你总不能上去说,这孩子真丑,这孩子咋这么傻,这是要出问题的,你晓得伐?闹不好会出人命的。


所以呢,古人发明了很多夸奖别人孩子的话,不光是诸葛亮庞统,司马懿也有,人家的名号是,冢虎,啥意思,这是我们家小老虎,其实就是长辈对孩子的宠溺罢了,当然也代表良好的期望。


这三位都是后来成才的,但是大家都经历过少年阶段,试问谁还不是个宝宝?谁不被期望成龙成凤,至于后来成龙成凤的,咳咳,那当然只是万中无一。


更何况,东汉末年,有个特殊情况。


东汉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一个人才的选拔,非常依赖乡里清议,所以东汉的士人特别注重声名,,反过来,这些拥有强大声望的人,他们对人的评判也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乡里清议,进而影响人的前途。


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名望是真正有用的。就连曹操,在年青的时候,也要置办厚礼,请求当时以品评人物出名的许劭对自己进行点评,增长自己的声望,这就是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出处。


请有名的人物评价,是一种获得乡里清议的方式。在这种制度下,地方的话语权逐渐被一些地方豪强把持,这些人也通过家族的势力,还有互相之间的人际网络,轻易的获得声名。 仿照“八俊八顾”这种模式,他们也有品评自家年轻子弟的方式。


比如荀彧的祖父荀淑的8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被称为“荀氏八龙”,司马懿和他的七位堂兄弟,被称为“司马八达”,这种品评的方式多出现在官僚家族较多的中原地区,尤其以汝南郡和颍川郡为多,也只有盛产官员的这两个地区,这种评议才能够形成影响力,相比较而言,查看司马懿兄弟的名字,字里都有一个“达”字,这就是“八达”的由来。

相比起“八龙”这样的称号,河内司马家的“八达”就简陋低调许多,反应了河内司马氏不如颍川荀氏的地位,既反映了司马氏向汝颖名门望族积极靠拢的心理,但一时又无法把持乡野清议的尴尬。 而对于许多中原以外的家族,搞这些“八X”的名堂更没有用,但不等于他们就要放弃对自己家族子弟声望的培养。

当然,与“八俊八顾”这些称号比,“八龙八达”是没办法比,而“卧龙凤雏”又是等而下之。但是“八俊”这样的逼格高不可攀,“八龙”这样的称号又难以获得。


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诸葛家族和庞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司马家,更不如荀家。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有人在自己简历里写的是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写的是大专辩论赛冠军,有人实在没得写了,就写个,湖北省荆州市卧龙村乒乓球15岁以下少年组反手直拍冠军,卧龙凤雏大概就是这个这么个概念,有逼格的人自己都知道拿不出手的。


升值君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二人皆得却也没安天下,这主要取决刘备得了人才还的会用人才才能安天下。

刘备坐拥荆州,文有卧龙凤雏辅佐,武有关张赵云、黄忠魏延,又有张松献上西川地图,此时正是刘备春风得意,大展宏图的时候。

诸葛亮带关张赵云镇守荆州,庞统辅佐刘备带魏延黄忠取西川,刘封孟达攻取上庸,形成西川、荆州、上庸铁三角,进可以联吴伐魏,退可据守上庸、西川敌曹魏,东可以凭借荆州拒东吴,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只可惜刘备不听庞统之言,不在涪城乘刘璋劳军时一剑斩了刘璋,杀了张任,摧枯拉杇般取得西川,却假仁假意的放跑了刘璋、张任;结果放虎归山,让张任在雒城小路乱箭射死庞统。

无奈之中,诸葛亮只能将荆州要地交于纠纠武夫关羽守备,自己带张飞赵云驰援西川。

虽然诸葛亮取了西川汉中,但却给了东吴可乘之机,吕蒙白衣渡江攻取荆州杀了关羽,刘备又逼反了上庸的孟达,整个一盘好棋就被刘备的妇人之人给走成了臭棋。

你说忧柔寡断、妇人之仁的刘备,你就是给他四个卧龙凤雏,他也安不了天下。


jianchi


首先来说说作者的思想

三国突出蜀汉为正统,是因为作者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因为他就出生在那样的时代。刘备招兵买马正是利用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打着重兴汉室的旗帜,把诸葛这样的人才,赵云如此的虎将聚集在他麾下。而曹操虽然建立功业,但在作者看来还是乱臣贼子一个。所以作者才这么写

我们再来看看东汉时期的背景

相比之下,三国中,无论最初还是最末,蜀汉一直都是最弱,刘备虽以仁义著称,可惜时代背景不适宜过于如此,这种仁义近乎愚蠢,关羽较大自大“虎女焉能嫁犬子”然后兵家要地荆州被丢.张飞虽然粗中有细,但是从他把庞统扔到一个县区当县令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鼠目寸光,也是眼高于顶的人物.马超英年早逝.黄忠归降的时候又到了晚年,只剩下一个赵云,五虎将名存实亡.庞统归降没多久就死于落凤坡.诸葛亮六出祁山均为取得好的战果.导致蜀汉国内空虚.元气大伤.而反关曹魏,虽操心狠可身边一直是人才济济,人人尽心尽力,而操本人的才华也是三国主中远胜于其他几位,而东吴却奈以自己的多年打拼,在乱世中夺得三分而其一的天下,虽后期处处处于被动,但仍然国力不衰,这就是经营!所以刘备本身的权限加上客观的原因是导致他落败的根本原因,别说卧龙凤雏二人同用.就是周公出世以备的处世与社会条件而言亦无济于事!


用户59136541794


这两个人遇到了适合自己的时代,确没有遇到适合他们发挥作用与才能的人,这就是答案!如果遇到适合他们的人,那一定能使那个人安天下。



痴骑朽翁


刘备得 “卧龙,凤雏” 两人却没能安天下,毛主席一语道破天机


在三国里,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以安天下!”为了能够“安天下”,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占领荆州之后又得到了庞统助阵,按理说,有两个知名谋士给自己打辅助,刘备应该一统天下才说得过去,但为何却落得“创业未半,中道崩殂”的下场呢?


关于这一问题,历朝历代人们说法不一,但是主流观点认为:刘备没能安天下,完全是刘备自己造成的。毛主席这样评价刘备: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从这一评价里似乎可以看出些许的端倪。


刘备主张“惟贤惟德,以德服人”,正因为刘备有德,他的手下贤臣武将云集,“卧龙,凤雏”等人出谋划策,“关羽,张飞”等人冲锋陷阵,最终促使了刘氏皇权的建立。但是别忘了刘备的两个缺点,它们带来的后果却远远超过他的德识带来的影响。


其一,刘备容易感情用事,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在东吴被杀,刘备出于报仇心切,执意讨伐东吴,多人劝说,刘备却以“朕意已决,切勿再议” 回绝,结果可想而知,刘备兵败夷陵。一场败仗,损失了张南,冯习等众多能臣良将,元气大伤,直接影响了诸葛亮《隆中对》一统天下的蓝图。

其二,刘备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是“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在荆州失守以后,刘备完全忘记了抵抗曹操是主要矛盾,而是率兵讨伐东吴,结果兵败,没多久刘备在白帝城一命呜呼。


---A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