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详解及常见错误纠正,看完秒会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是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也是比赛最常用的技术,国家队很多球员也是以正手快攻为主要进攻手段。本文为您详解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以及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中常见的错误及如何纠正。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详解及常见错误纠正,看完秒会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

1. 含胸收腹——身体稍为弯腰前倾,肚子内收,两脚与肩平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膝盖微弯保持弹性。

2. 近台站位——身体不可离桌子太远,因为这是近台技术。击球位置会在球桌边缘附近,甚至是台内击球。

3. 提早引拍——当对手击球后,球快过网时,就要准备引拍,并且预测球的落点调整站的位置。当球落台时,引拍动作就应该完成,准备迎前击球。记住,这是近台技术,引拍要早,起拍也要早。

4. 身体跟球——不要拉手去追球、跟球,要移动身体来跟球。手臂与身体的距离要保持固定。引拍动作引拍姿势如果错误,整个正手攻球的动作就被破坏掉,这一点非常重要! 

5. 以腰带手——注意转腰动不能太大,约45度上下即可。大臂要固定在腰侧,随肩摆动,不可主动后拉。 

6. 小臂放松——小臂跟大臂夹角不能太小……小臂应该自然放下,夹角约110度,也不可以把手伸直。 

7. 不可抬肘——大臂与腰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远。大臂放松,但也不需要夹臂,保持舒适的距离即可。

 

8. 重心右移——右腿要稍微吃力,重心移动到右脚,上半身稍微右傾,随着臀部往右脚靠近移动。注意,身体是水平平移,不可以往右蹲下,造成身体右倾太多 击球前后重心起伏太大。 

9. 手不后甩——手不能甩至屁股后面,顶多到右脚掌上方再往后一些。

10. 拍型前倾——引拍时,拍面应该就要往前压,拍前倾;拍面不可向上仰,但是也不可以倾斜太多迎向击球点的垂直面积要够大。拍面要有迎风的感觉,而不是往前上“劈”。

11. 不可僵硬——应该全身放松,手臂、肩膀、腕部、手指全部放松,不可僵硬。 

12. 引拍高度——引拍高度应该在桌面上,不可以把球拍放到桌面下。引拍高度也不可以太高,不能抬肘。

13. 右肩放松稍沉——利用右肩来降低引拍高度,而不是把手打直把拍子放低。也不能两腿齐蹲引拍(两腿微弯保持弹性而不是蹲低)。 引拍時身体右转约45度,面向右前方。

14. 借力截击——球进台后弹起时,上升期或高点前期就要挥拍击球。借助球反弹的力量就能轻易回击球、 如果击球点太高会容易翻拍。击球时机太晚,会变成抽球,或者击球无力。近台正手攻球是利用反弹的力量还击,所谓借力击球,也可以说是截击。太晚击球无法借力,就必须主动发力,力量、弧度比较难控制。 

15. 重心左移——引拍結束後, 重心要先往左脚方向移动,使身体迎向击球方向来击球(练习时,要规范自己往左前方击球)。这就是所谓的用脚打球。 

16. 以腰带手——重心左移的過程 要"以腰带手"来运拍,肩膀、大臂不可发力,用身体转腰带动肩膀,以腰带肩,以肩带手。(转腰是俗称,其细节是扭腰转肩) 

17. 收缩小臂——收缩小臂——击球时,必须利用收缩小臂来击球,大臂、肩膀、腕部都不可出力。小臂并非主动收缩, 而是靠着腿腰带动的力量来带动放松的小臂,顺势而收。小臂要以肘为支点绕肘而行。 

18. 击球方向——击球方向取决于重心转移与转腰收臂的的合力方向,拍面方向也有调节作用,但一般情况腕型固定即可。

19. 腕部固定——整个挥拍过程,除非高阶弹击技巧,手腕应该放松随臂而动,松而不垮, 严禁晃动、翻转用力、翻拍等。

20. 挥拍轨迹——要与来球轨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击球的效能并保证出球的稳定;也就是说,这时拍面与来球的轨迹应该构成“丁字形”,这样才能使球垂直受力,不带侧旋。 

21.手肘在右——注意手肘要保持在右腰前方,不可抬高,也不可前后拉动。大臂随腰顺势挥动而不发力。(是不发力 不是固定不动)。击球過程肘水平运行,而不是上下摆荡注意击球前肘部不得高于肩膀 ,击球时以手肘为支点收缩小臂。揮拍終點———收拍位置。

22. 右眉收拍——击球后,拍子的位置在脸的正前方15~20cm,不可离身体太远,高度不可太低;太左、太右也都不正确。小臂击球后跟大臂的夹角在60~90度左右。

23. 收腰击球——腰部转正即可,不可以往左转腰过度(扣杀、侧身攻击除外)。

常见错误及如何改正

1.只有手臂动作,无有腰、腿的配合,击球过程中重心始终站在一只脚上。动作显得不协调,发不了力,还影响与其它技术的配合,影响步法的快速移动。

改正方法:从徒手动作开始,强调击球动作中的转腰动作,强调重心的交换,在单线基本技术练习中,要求必须有身体重心的交换,不允许站死了打球。

2.手腕过分僵硬,或上翘、或下吊,影响了手腕的灵活性。

改正方法:通过讲授和挥拍练习,使其对正确的手腕动作有所感觉,然后再上台练习慢慢体会。

3.架肘:多与两脚平站有关,引拍时大臂直向后拉,肘高、肩高。此动作怕半高球(与肩差不多高的球)和离身球,遇强烈的下旋来球亦难以提拉起来。但是,该动作在侧身攻时移位小,击球角度大。

改正方法:肩放松,站位应右脚稍后,身体略右侧;引拍时要求前臂横摆(即大臂旋后,不要直向后拉)。还可多打些离身球,让肩部放松,击球点位置稍远些,从而达到改正错误动作的目的。

4.击球动作过直、过硬,攻球的弧线不好,常使球直通通地出界或下网。

改正方法:多学习理论知识,明白“打”、“摩”结合的道理,注意摩擦球的动作。

5.拍形后仰,攻球时有一翻腕动作,攻打强烈上旋或弧圈球时易出界。

改正方法:慢慢将拍形微向前倾,应多练习攻打弧圈球,在实践中纠正拍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