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詳解及常見錯誤糾正,看完秒會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是乒乓球的基本技術,也是比賽最常用的技術,國家隊很多球員也是以正手快攻為主要進攻手段。本文為您詳解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以及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中常見的錯誤及如何糾正。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詳解及常見錯誤糾正,看完秒會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

1. 含胸收腹——身體稍為彎腰前傾,肚子內收,兩腳與肩平寬,左腳稍前,右腳稍後,膝蓋微彎保持彈性。

2. 近臺站位——身體不可離桌子太遠,因為這是近臺技術。擊球位置會在球桌邊緣附近,甚至是臺內擊球。

3. 提早引拍——當對手擊球后,球快過網時,就要準備引拍,並且預測球的落點調整站的位置。當球落臺時,引拍動作就應該完成,準備迎前擊球。記住,這是近臺技術,引拍要早,起拍也要早。

4. 身體跟球——不要拉手去追球、跟球,要移動身體來跟球。手臂與身體的距離要保持固定。引拍動作引拍姿勢如果錯誤,整個正手攻球的動作就被破壞掉,這一點非常重要! 

5. 以腰帶手——注意轉腰動不能太大,約45度上下即可。大臂要固定在腰側,隨肩擺動,不可主動後拉。 

6. 小臂放鬆——小臂跟大臂夾角不能太小……小臂應該自然放下,夾角約110度,也不可以把手伸直。 

7. 不可抬肘——大臂與腰之間的距離不可太遠。大臂放鬆,但也不需要夾臂,保持舒適的距離即可。

 

8. 重心右移——右腿要稍微吃力,重心移動到右腳,上半身稍微右傾,隨著臀部往右腳靠近移動。注意,身體是水平平移,不可以往右蹲下,造成身體右傾太多 擊球前後重心起伏太大。 

9. 手不後甩——手不能甩至屁股後面,頂多到右腳掌上方再往後一些。

10. 拍型前傾——引拍時,拍面應該就要往前壓,拍前傾;拍面不可向上仰,但是也不可以傾斜太多迎向擊球點的垂直面積要夠大。拍面要有迎風的感覺,而不是往前上“劈”。

11. 不可僵硬——應該全身放鬆,手臂、肩膀、腕部、手指全部放鬆,不可僵硬。 

12. 引拍高度——引拍高度應該在桌面上,不可以把球拍放到桌面下。引拍高度也不可以太高,不能抬肘。

13. 右肩放鬆稍沉——利用右肩來降低引拍高度,而不是把手打直把拍子放低。也不能兩腿齊蹲引拍(兩腿微彎保持彈性而不是蹲低)。 引拍時身體右轉約45度,面向右前方。

14. 借力截擊——球進臺後彈起時,上升期或高點前期就要揮拍擊球。藉助球反彈的力量就能輕易回擊球、 如果擊球點太高會容易翻拍。擊球時機太晚,會變成抽球,或者擊球無力。近臺正手攻球是利用反彈的力量還擊,所謂借力擊球,也可以說是截擊。太晚擊球無法借力,就必須主動發力,力量、弧度比較難控制。 

15. 重心左移——引拍結束後, 重心要先往左腳方向移動,使身體迎向擊球方向來擊球(練習時,要規範自己往左前方擊球)。這就是所謂的用腳打球。 

16. 以腰帶手——重心左移的過程 要"以腰帶手"來運拍,肩膀、大臂不可發力,用身體轉腰帶動肩膀,以腰帶肩,以肩帶手。(轉腰是俗稱,其細節是扭腰轉肩) 

17. 收縮小臂——收縮小臂——擊球時,必須利用收縮小臂來擊球,大臂、肩膀、腕部都不可出力。小臂並非主動收縮, 而是靠著腿腰帶動的力量來帶動放鬆的小臂,順勢而收。小臂要以肘為支點繞肘而行。 

18. 擊球方向——擊球方向取決於重心轉移與轉腰收臂的的合力方向,拍面方向也有調節作用,但一般情況腕型固定即可。

19. 腕部固定——整個揮拍過程,除非高階彈擊技巧,手腕應該放鬆隨臂而動,松而不垮, 嚴禁晃動、翻轉用力、翻拍等。

20. 揮拍軌跡——要與來球軌跡在一條直線上,這樣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擊球的效能並保證出球的穩定;也就是說,這時拍面與來球的軌跡應該構成“丁字形”,這樣才能使球垂直受力,不帶側旋。 

21.手肘在右——注意手肘要保持在右腰前方,不可抬高,也不可前後拉動。大臂隨腰順勢揮動而不發力。(是不發力 不是固定不動)。擊球過程肘水平運行,而不是上下襬蕩注意擊球前肘部不得高於肩膀 ,擊球時以手肘為支點收縮小臂。揮拍終點———收拍位置。

22. 右眉收拍——擊球后,拍子的位置在臉的正前方15~20cm,不可離身體太遠,高度不可太低;太左、太右也都不正確。小臂擊球后跟大臂的夾角在60~90度左右。

23. 收腰擊球——腰部轉正即可,不可以往左轉腰過度(扣殺、側身攻擊除外)。

常見錯誤及如何改正

1.只有手臂動作,無有腰、腿的配合,擊球過程中重心始終站在一隻腳上。動作顯得不協調,發不了力,還影響與其它技術的配合,影響步法的快速移動。

改正方法:從徒手動作開始,強調擊球動作中的轉腰動作,強調重心的交換,在單線基本技術練習中,要求必須有身體重心的交換,不允許站死了打球。

2.手腕過分僵硬,或上翹、或下吊,影響了手腕的靈活性。

改正方法:通過講授和揮拍練習,使其對正確的手腕動作有所感覺,然後再上臺練習慢慢體會。

3.架肘:多與兩腳平站有關,引拍時大臂直向後拉,肘高、肩高。此動作怕半高球(與肩差不多高的球)和離身球,遇強烈的下旋來球亦難以提拉起來。但是,該動作在側身攻時移位小,擊球角度大。

改正方法:肩放鬆,站位應右腳稍後,身體略右側;引拍時要求前臂橫擺(即大臂旋後,不要直向後拉)。還可多打些離身球,讓肩部放鬆,擊球點位置稍遠些,從而達到改正錯誤動作的目的。

4.擊球動作過直、過硬,攻球的弧線不好,常使球直通通地出界或下網。

改正方法:多學習理論知識,明白“打”、“摩”結合的道理,注意摩擦球的動作。

5.拍形後仰,攻球時有一翻腕動作,攻打強烈上旋或弧圈球時易出界。

改正方法:慢慢將拍形微向前傾,應多練習攻打弧圈球,在實踐中糾正拍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