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阴阳?

2115659664473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如何理解阴阳,首先要从“阴”和“阳”的本意说起。

这两个字的部首是“阝”,这个部首有时在字的左边,有时在字的右边,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当“阝”在字的右边时,它等于“邑”,意思是城市,所以这样的字多与城市有关,比如:郭、邦、邨、邸、郊等等;当“阝”在字的左边时,它等于“阜”,意思是山岗,所以这样的字多与山岗有关,比如:陵、陆、阪、阿、陡、阻等等。

“阴”与“阳”的部首“阝”都在左边,说明这两个字也都与山岗有关。原来太阳照射在山岗上,山南一直被日光照射着,这就是“阳”,山北不见日光,这就是“阴”。同样的道理,河流的北岸会被阳光照射,是“阳”,南岸不见阳光,是“阴”。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中国的很多地名都遵从着这个规律,比如华阴市在华山的北边,江阴市在长江的南边。

后来,古人对“阴”“阳”这两个字做了引申。

古代学者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中都蕴含着两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在运动中生成了万物,其实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的矛盾。矛盾双方有不同的属性,古人将积极的一方称为“阳”,犹如阳光照射一般,将消极的一方称为“阴”,犹如阳光被遮蔽后的阴影。所以阴阳二字囊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一切属性。

比如,动为阳,静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暖为阳,冷为阴;生长为阳,肃杀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君为阳,臣为阴……

阴阳的对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并在变化中生成了万物。所以万物中既有阴,又有阳,只不过比例不同。如果只有阴,或者只有阳,是无法构成事物的。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意思是万物莫不是背负着阴气怀抱着阳气,阴阳二气相冲形成和气,和气才能产生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就是宇宙间的大道,如《周易》所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上》)

所以如果能够通晓阴阳变化的规律,便能了悟宇宙间的大道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


大众对阴阳五行的看法阴差阳错

绝大多数人把阴阳的本质错解成了寒来暑往、水阴火阳(见到一作者另文又自相矛盾解为物质与能量,并引《素问》为注脚:阳化气,阴成形。其实阳为体,阴为用,如同甲木植物与乙木动物;而天干能源与地支物态在先天也是体用关系,因此阴阳解为质能错的还不算离谱);

易理五行又契合四季四方(古人甚至生造出一个长夏应土)发生、茂盛、收敛、贮藏特性,于是就想当然把阴阳变化,由两极扩展为少阴少阳四态,把四象解作凉温冷热,并以之对应金木水火:水– 全阴(太阴);火 – 全阳(太阳);木 – 阳多(少阳);金 –阴多(少阴),以土为阴阳相冲平衡态自圆其说——大错特错,失之千里。除了土稍微沾边——因为土主信,为信用为契约,如同原子共用电子达到平衡稳态。

人云亦云的四象观点其实是后人基于后天八卦图的自圆其说解:

金是少阴(始衰);木是少阳(萌生);水是老阴(败极);火是老阳(旺极);土是中和平衡态,其根源是主观的无法定性的阴阳分类。

四象的传统认识基于先天八卦图:

邵康节曰:“乾兑离震为阳,巽坎艮坤为阴。乾、兑为太阳,离、震为少阴,巽、坎为少阳,艮坤为太阴”,这是宋人本于《易传》两仪生四象的初始解。

二者的四象符号虽然没变,但意义迥异。主要区别在于后人以离火代乾金为太阳,以坎水代坤土为太阴,从而导致逻辑混乱(本质是把先天天干的四象分野生套到后天地支的四象分野)。

按照《周易》通例,八卦分阴阳各四卦:

阳卦:乾(天、父、庚),震(雷、长男、甲),坎(中男、壬),艮(山,少男、戊)。

阴卦:坤(地、母、己),巽(风,长女、乙),离(中女、丁),兑(泽,少女、辛)。

其八卦的阴阳与五行的阴阳是相应的,与我破译的五行八卦物理本质“阳聚阴散“吻合。

《系辞传》曰:“阴阳之义配日月。” 荀爽解曰:“谓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之义是也。”这应是“坎水为太阴、离火为太阳”阴差阳错的源头,完全违背了易理。

那么震究竟算少阴还是算少阳,乾金何辜又由太阳妄论少阴?

想要理顺其中逻辑悖论,必须以客观数理为依据——最好先格式化你学到悟到的先入为主的误人子弟的古人今人论述的知识。

依数理正悟阴阳。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对立关系,如天地、日月、男女、上下、正负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类比归纳出“阴阳”这概念,反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消长、互根。这其中只有少数合乎乾阳坤阴的引申意义,如日明月暗、男刚女柔等;由此推而广之归类阴阳却似是而非,如代表性的水火寒暑、动静清浊等阴阳归类实是人为的定义——有昼热夜冷、消长交替逻辑而非易理本意。

比如坤柔乾刚合乎易理阴阳,但兑交巽如同利刃削发,刚柔有别而同阴;坤静乾动合乎易理阴阳,而艮会兑如同草船借箭,艮为静止却为阳,兑为锐行实属阴;还有坎水离火——坎阳而离阴,后世笼统地归类——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显然脱离易理,误人子弟。

我的破译,阴阳关系的本质是自然哲学——平方反比守恒,有具体的物理意义——散与聚:从状态而言就是无与有,其二进制数理为0与1;从能态而言就是展与势,阳为1次方量势态,阴为2次方量展态,比如自旋为势态动能,物理量为角频率ω;公转为展态动能,物理量示为 v²。阴阳关系的数学最简表述只能是是Xy²守恒;而五行就是赋予X\\y²具体的物理意义——可名之名:“假《易》柄灯悟,几更新轮回”;可道之道:阴阳五行循环生克化合。

阴阳的消长可由如下庚金克乙木图直观体会:庚金是旋转收敛,风木是震荡发散,聚散互易,角动守恒。‘角动量守恒的本质是ωr²守恒(开普勒面积定律:ω为瞬时角速度;r²反映瞬时振动能):旋转的滑冰运动员把双臂收回后(振动能r²减少),转速则提高(角动能ω增加),此消彼长,散聚互根。ωr²守恒正是乙理‘庚乙合金’的数理表达,,收拢是风天小畜,展开是天风姤。

图片来自 http://osfundamentosdafisica.blogspot.sg/2013_01_01_archive.html

再比如丙辛合水:已知辛为动能,物理量示为v²;丙火主礼——循规蹈矩,微观为电子循轨而流,宏观为行星各行其道,即丙火反映轨道位能——可示为轨道半径R,丙辛合水直译就是Rv²守恒(雷泽归妹——开普勒和谐定律)

丙火为电流之意,正是甲木电势所生;丙火循轨而流,丁火则是越轨而离——为电离为光波波长,物理量当为波长的平方,那么壬丁合木直译就是νλ²守恒。

似乎与光速νλ守恒矛盾。

由德布罗意关系式变化有:νλ²≡h/m,将光子质量m= hν/c²代入即得νλ≡c 。

显然νλ²守恒针对的是任意一个波态粒子(包括电子轨道驻波),而νλ守恒针对的是所有光子,二者并不矛盾。

频率ν与角频率ω、波长λ²与振幅(位矢)r²其实是一脉相承,显然νλ²守恒才是宇宙根本规律。

阳阴关系并非日月明暗热冷循环往复的比例变化,其本质是自然哲学——平方反比守恒

能态的平方反比守恒,反映的是最本质的物理:宇宙遵循能态的平方反比守恒变化,此即易理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阳聚而阴散,阳生而阴成,阳体而阴用,阳启而阴承:

电场(乙)是电势(甲)的展态,光子(丁)是电子(丙)的展态,交变磁场(己)是双极磁场(戊)的展态,公转(兑)是自玄(乾)的展态,共振(癸)是驱动(壬)的展态。


洛书图解周易


80年代末开始学习、研究易经、道德经,于今已30来年,倍感国学经典之博大精深、超然神奇!

下面把讲授《易经文化密码》一课时的一些零星见解、认识分享给大家,如有不妥,请方家斧正!

从大千世界来看,花木动物分雌雄,人类分男女!电子电流电荷分正负!这些都是阴阳法则的体现!

从现实来看,当下流行的二维码,其本质就是阴阳码!

从历史来看,河图、洛书中的黑点白点,就是对阴阳的图示法表现!《易经·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里的“道”就是统御万物的根本法则!这句话意思是:阴阳二性构成了宇宙万物的根本属性!

老子《道德经》说:“万物负阴抱阳!”何以见得呢?先以水为例,其构成为H2O,一个氧原子为单为阳,两个氢原子为双为阴!

次以自然数列为例,双数为阴,单数为阳。九是至大阳数,卦数称老阳,六是至大阴数,卦数称老阴,而七、八分别为少阳少阴之数。阳数至简态为1,阴数至简态为0!0与1可以分解任何一个数!比如3,可分解为1+1+1。同时,0又为虚空,代表无,1又为实在,代表有!在宇宙中,有无相生,万物不离气与数!气主动,为阳,数主静,为阴。阴阳交合,则生机勃发。阴阳分离或阴阳失衡,则预示死亡衰败!

“春秋三传”之一的《穀梁传·僖公廿八年》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吕氏春秋·音初篇》:“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为南音。”

我们祖先创立的阴阳学说之精深高妙,还在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还有阴,阳中还有阳。即万物不仅有阴阳合抱态,还有阴阳叠加态!以人体而言,无论男女,正面都为阴,背面皆为阳!肚脐叫神阙穴,为阴中之阴。肚脐正对后腰之命门穴,为阳中之阳!

最后要说明的是,阴阳五行在本质上,是我们祖先中超高智慧者开创的宇宙哲学概念,而不是科技概念!哲学与科技二者之根本区别在于,一个具有视距性,一个具有超视距性!但不少人恰好从视距性的科技理论角度出发,去理解甚至否定超视距的阴阳五行概念,自然谬也!




文心龙


阴阳也叫“阴阳八卦图”,最早见于《易经》的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关于此图的由来,《易·系辞传》中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的始祖,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上面的两仪是指阴阳,四象一般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八卦分别是指乾(指天),坤(指地),兑(指泽),离(指火),震(指雷),巽(指风),坎(指水),艮(指山)等八种自然现象。尽管八卦的方位和排列次序,有历史演进的不同,但在西周时,基本确定了下来。具体如图所示:

图1:阴阳八卦说明图

对此八卦图阐述最权威的著作当属《易经》了,而每一卦都用不同的三条虚实线,作为代表的符号。根据后人的理解,三条线可能的含义为:最下面一条代表“物质基础”,最上面一条代表“意识形态”,中间的一条代表“结构秩序”。这样看《易经》,它就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二分法开源数理模型”了。

1、八卦之间,两两组合共有8×8=64种卦象及卦辞,《易经》中卦辞是对全卦的断语。再加上代表八卦的符号,两两组合后,形成上下共6条虚线或实线的组合。《易经》所有64卦,每卦都有6个爻(yao),每个爻都有一段爻辞,因此共计有64×6=384个爻辞。古人常用龟甲烧制,用八卦中的“断语”等用于占卜,由此来预测吉凶,争取逢凶化吉。

2、《易经》不只是儒家的经典,对中国后世的各个主要思想流派,均有很大的影响,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西汉时期,汉武帝将《易经》列为儒家五经之首;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将相”;日本明治维新时组阁的原则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称:“《易经》深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3、因此,我们探索中国几千年的大历史,也必须要深入了解“阴阳八卦图”,并不断的从《易经》中汲取营养。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下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不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校训也是《易经》中开篇最著名的一句话。


范蠡的商道妙计




在阴阳学说中,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四个方面。阴阳对立是指世间万物都存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在对立的同时,又不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相互互根。阴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消长与变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消长变代来维持二者之间的相对平衡,比如:昼与夜,春夏秋冬的相互更替,冷与热、寒与暑等等。阴阳在相互转化中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极生阳,重阳必阴的相互转化的具体表现。



金色年华163818531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辨证思想和宇宙观。

古人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如天地,日月,水火,昼夜,寒暑,男女,雌雄,生灭),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即某一事或现像的两个方面,它既有互相排斥的独立性,又有互相依赖的内在联系,即统一性,两者相反相成,由此产生事物的不断变化,也就是说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阳是个抽像的哲学名词,代表着事物的两个方面,其性质是相对立的两种属性,一般来说,凡属大的,热的,动的,上面的,向外的,强壮的,刚硬的,光亮的,积极的,兴奋的,前面的等等为阳性。而凡属小的,寒冷的,在下的,向内的,静止的,晦暗的,衰退的,虚弱的,软的,无形的,抑制的等等为阴。

阴阳的变化有四个特征:1 阴阳互根,比如说没有物质无所谓空间,没有男人,无所女人,没有对,无所谓错,即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前后相随,音声相和,高下相倾…”,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复存在。

2 阴阳消长,世上的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没有绝对的静止,阴进则阳退,阳长则阳消,这种现像在人类社会中比比皆是,比如人口膨胀,则资源减少,对人体来说致病因素多了,健康因素必然就少,得病几率就增加。人类工业化生产能源消耗造成大气污染,出现温室效应,地球两极冰盖融化,喜马拉雅山脉雪线上升,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环境不良变化…。

3 阴阳平衡,阴阳二气在不断地运动及变化中需要保持相对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一旦被打破,事物就出现盛衰之像。比如市场中商品之供求,供大于求则物资积压,资金沉淀,经济放缓。求大于供,则物价上长,通货膨胀…。

4 阴阳转化,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物极必反,阴阳两种因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表现在自然界物种的产生与消亡,人类社会的朝代更替等等。


上善若水125944379


阴阳是存在于客观事物身上的两种性别,是对客观事物世界两种性别的命名。

物质的阴阳不能互相转化。比如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多到了极点不能转化为负电荷。磁铁中的南极和北极,南极多到极点还是南极。男人和女人,中国现在男人多女人少,男人能转化为女人吗?植物的雌花雄花,雌花是雌花,能摇身变为雄花吗?先天八卦中,东方用中女来代表阴,西方用中男来代表阳,你见过太阳从西边出来吗?北方用母亲来代表阴,南方用父亲来代表阳,南非是见不到冰冻三尺的。火到了极点是不会凝结出冰来,冰还是冰。

事的阴阳可以转化。好人为阳坏人为阴,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坏人可以转变为好人,好人的贪婪会走向腐败惰落。时间的堆移环境的改变,主要矛盾可以变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物的阴阳可以相交,生生不息。男女谈恋爱,结婚繁衍后代。雌花雄花恩爱结颐果。正电荷负电荷相交发出万丈光芒。

事的阴阳是不能相交。你说好事和坏事相变会生出好事或坏事?慈善机构和黑社会组识相合作可以吗?但事的阴阳可以是同性恋,好事相恋会是喜事多多,坏人相聚是作恶多端。

物的阴阳义须平衡。人们身体阳气不足大补人参,血气不足用熟地当归。

事的阴阳不可能平衡。你做坏事了再给它补平衡,你做好事了再给它补衡,有这样的事吗?事的阴阳没有平衡不平衡。

阴阳是对事或物而言而论。


坤午辰辰壬乙


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也就是阳爻,阳为天,坎卦为坎中连,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在方位为北方,在五行为水,其色为黑,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本,乃五行调候之所致,至阴之地必有阳火,方成阴阳交媾,真种子也,也称之为真阳,真阳二字,各处所讲解的各有所异,但大致相同,需要我们自己去领悟,不能按书去死解,周易跟周易都是讲究所悟而所得。中医之真阳;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雷火,一名无根火,一名阴火,一名虚火;发而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原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都是指的坎中一阳,虽说的都是坎中之真火,但是所发的病情都是有区别的,要不然干嘛还要分七十二候来断病。一阳本先天乾金之所化,因为先天乾金在后天的离,南方,属阳,属火,故有龙之名,因为先天乾有飞龙在天之象,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因为阳为阴之根,周易本就讲究平衡,水性下流,这是水的本性,故此后天坎卦定位,因后天坎卦乃先天之坤卦,周易;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雷风相博,山泽通气,需知坎中之龙乃初生之龙,不能飞腾而兴风作雨,为潜于渊中,以水为家,以水为性,按其在下之位,而伏于水下,若虚火上升等症状,也就是水盛,也就是阴盛,而不是阳盛才导致火上升,虚补阳为主,如果吃甘苦凉茶只会虚火更盛,因为阴气会更盛,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故云,阴盛者,阳必衰,阳乃立命之根本,乃调候之根本,七十二候对应四时八节,一节一气都有上中下三元,也就是三候,应脉之上中下三步,很多市场中医,一见虚火上升,并开口滋阴降火,自谓得其把握,独不思本原阴盛阳虚


千钏先生


陰陽。繁体陰陽,其意为照不到到阳光的一面与照到阳光的一面。陰陽二字连用,见于《诗经,大雅,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陰陽,观其流水”。

陰陽,与日、月,男、女无关。《诗经,齐风,东方之日》,太阳,月月,都比作美丽的女性。

《周易》卦辞爻辞无“阴阳”二字。唯一的一个“阴”字,出现在《周易》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此“阴”实为树“荫”的荫,繁体,蔭。写成“阴”,实乃排版错误。

《周易》无阴阳,是托名孔子《易传》论阴阳。然而,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家托孔子之名大论阴阳之道,手法却不夠熟练,以致阴差阳错。

《易传》“阴阳之义配日月”,坎卦为月为阴,离卦为日为阳。

《易传》又把八卦象一个大家庭,男女分阴阳。乾坤二卦为父母,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

如此这般,坎为月为阴、又为中男为阳,离为日为阳、又为中女为阴。

这是托名孔子《易传》用阴阳之说解《周易》的最明显的败笔,谎诞不经,不堪一击。


赵日金141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创立的哲学范畴。一种本源论(本体论),有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之分。古人仰观、俯察取类比象,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物物皆有阴阳,不可割裂,阴阳必相互依存,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阴 为寒,为暗;阳 为热,为光。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这些就是阴阳的含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