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鲁迅和谭嗣同谁更伟大?为什么?

谈吐社


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比较。
鲁迅和谭嗣同先生,都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都是同旧世界足斗阵。他们都是想挽救中国,所以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采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谭嗣同面对列强侵略中国,面对腐败的清政府,决定走变法之路。所以,谭嗣同主要是反抗清政府,为此,他同广大爱国人士,主张改变政府的软弱无能,试图用改良的方式,去除一个腐朽的王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他所面对的敌人是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破坏,不希望权利受到制约,所以千方百计的破坏变法,最后导致维新运动失败。

谭嗣同美好愿望破灭了,但是心中的火没被浇灭,为了能够唤醒千万中国人的良知,为了能够让千万中国人有所醒悟,决定付出生命。




在1898年9月28号北京惨遭杀害,他们这种以牺牲自我的方式,表现出了一种英雄气质。

鲁迅先生所处的是民国时期,民国一个贫穷的时代,无论是经济还是国民思想。民国尽管没了清朝,但是仍然没有独立的主权。

鲁迅见到穷人总想帮助他们,为此他通过学医,但是随着接触的越来越多,他越加意识到,中国人的病是病在骨子里,需要拯救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为此他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试图从思想上挽救大众,每一篇文章都是深刻剖析了国民劣根性。

鲁迅和谭嗣同,都是中国英雄,都是想千方百计的挽救中国人的,让中国越加强大,所以没有高低之分。

束竹醉


鲁迅和谭嗣同先生同是反抗旧世界的斗士,同样伟大,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战斗的方式不一样。谭嗣同要早于鲁迅先生,面对的是摇摇欲坠的晚清政府。谭嗣同是用行动,和当时他的战友们,试图用改良的方式,去除一个腐朽的王朝,建立一个更理想的王朝。但这个愿望最后不仅破灭了,“维新派”还遭到当局的迫害。谭嗣同和他的五位战友,史称“戊戌六君子”,即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他们用鲜血作代价,表现出改革人士的坚定和大义凛然。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推翻了清王朝的民国时期。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旧世界留下来的许多陋习并没有改变。而民国政府也很快显示出不堪大任的症状。这时候的鲁迅,意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并没有真正来临,但是想要改变,首先要改变的是国民的素质,光靠流血牺牲是不够的。于是鲁迅先生拿起他战斗的“武器”——文笔,写下一篇又一篇犀利深刻的文章,试图从思想上唤醒民众。他的笔如匕首如投枪,剖析时弊,解析国民性格麻木愚昧的一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先生揭示的目的,是希望从根本上让一个民族强大起来,先进起来。他的“呐喊”,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战斗。他留下的文字,至今仍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与君未央


鲁迅先生被誉为“民族魂”。我想这句话便能很好的概括鲁迅先生所做的贡献。

抛开其他不谈,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造诣便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跟我们讲《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整整用了俩节课。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如果我们不仔细揣摩,确实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我至今还记得高中这位学识渊博的老师跟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能读懂鲁迅先生的文章,那读其他人的文章就基本不成问题了”。

当代有很多作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褒贬不一。个人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求同存异。与其关注对他人的评价不如静下心来多读。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颗彗星。彗星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通过燃烧自己的方式,来发出耀眼的光辉,去漆黑整个夜空。谭嗣同的一生只有三十三年,而其中最得意的阶段,又仅仅包括维新变法的一百天左右。但是,他就是在这非常有限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了中国的士这个阶层目光高远、仗义直言、敢做敢当、舍身取义的全部优秀品质。

有不少人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华”,确实,明朝以后君主专制主义的空前强化,八股取士制度对知识分子思想和创造性的禁锢,以及清朝时期中原奴才哲学的盛行,让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尤其是中上层人士主动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明哲保身与崇尚清谈。但是在1840年以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根源,重新主动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

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当中,有两个人物最值得崇敬。一位是梁启超,一辈子始终致力于传播先进理念,不遗余力地与各种腐朽没落势力作斗争,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长达数十年执中国近代思想界之牛耳。另一位就是谭嗣同,用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能力,推动着十分沉重的中国历史向前进,并且在最后用凤凰涅槃的方式,创造了数千年来所延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理想主义的新高峰。

谭嗣同在战术上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但是在战略层面,他和他的战友们让中国已沉闷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风气为之一新,开辟了一个勇于打破成规,积极锐意进取,主动探索创新,大刀阔斧改革的新时代。

黄浚在其著作《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写道:“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短短三十二个字,让英雄的豪气跃然纸上。谭嗣同临刑前,在狱中墙壁上留下一首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见,他是希望通过自我牺牲,来换取整个民族的觉醒,以一腔热血,彻底洗刷污浊的国家。

表面上看,慈禧之流在当时是暂时胜利了,但大量的史料表明,其内心是相当自卑和恐惧的。据说行刑之时,慈禧的亲信,名字威风八面的刚毅,都不敢正视准备迎接死亡的六君子。谭嗣同当着众人面,喊着刚毅的名字,要求其过来记下自己的遗言,结果刚毅吓得赶紧背过了脸去。谭嗣同最后的呼声只有十六个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可以想象,当时的刚毅听到这句呐喊的时候,估计全身都吓得发抖呢。

谭嗣同遇害后,康有为在海外写下这样的挽联:“有为安有为哉?复生不复生。




早上烟火


政治上应该是谭嗣同要更加伟大一些,他是中国变法第一人。同样是湖南人,同样是书生救国,稍早的曾国藩走到了传统“人臣”道路上的最高阶段,而菜市口引颈待戮的谭嗣同,则有一种以身殉道的悲壮。这种悲壮,终结了湘学“经世致用”精神在传统道路上的努力,开创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国之路。

而思想精神以及文学上,鲁迅要更伟大一些,这就不用多做解释了。民族魂说明一切。

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其父谭继洵任湖北巡抚。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要知道他的生活环境是非常优越的,如果他不进行变法的话可以说是富贵一身衣食无忧,而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毅然而然的投身革命。这是非常让人钦佩的。

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虽然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是虚假的,但是他用博爱、平等、自由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常,在旧中国那个史况下,在激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这点上,当为中国流血第一人。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的要好很多了,毕竟那时候已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进入民国时期,想多来说鲁迅先生只是他的文笔去改变“旧社会”留下来的陋习。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以笔尖当做武器,书写下一篇篇震耳发聩的文章,从思想上引导中国人的解放,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又不愿放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新中国民族魂一般的存在。


鬼谷书生


不能说谁更伟大。鲁迅和谭嗣同都是伟大人物,他俩的伟大之处各不同,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战场在文艺战线上。谭嗣同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维新改革派人士。主要战场在维新变法上。他们的战场各不同,伟大各不同。

(一)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谭嗣同 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伟大的政治家。他临危不惧,崐视死如归,千方百计关怀同志,认识到变法必须流血,超越了历史上主张革新崐的政治家的认识。 但他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上身上,希望来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崐至死认为要保“变法”事业必须先保皇帝,而不依靠广大人民。他以自己的鲜崐血来促进维新运动和国家昌盛,是同他“酬圣主”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崐历史发展恰与他的愿望相反,他的流血不是宣告改良运动的再兴,而是宣告改良运动的结束,这就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王松林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谭嗣同是维新运动的一面旗帜。

鲁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是他一生的写照。

谭嗣同是——我自横刀朝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短暂一生的写照。

他们都是唤醒中华民族灵魂的先驱和楷模。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所以,他们都将被载入历史史册。


英皇骑士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是留名青史的革命志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是后世敬仰的文学大家。

谭嗣同拒绝逃亡,决心用自己的死亡唤醒国人;鲁迅抨击黑暗,解剖国人的灵魂: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两位殊途同归。

曾经有人质疑鲁迅的“革命家”称号,理由是鲁迅没上过战场,没跟反动势力正面交锋过:很显然,这种见解连哗众取宠都不够格。拿当前的“战疫”来说,医护人员冲锋在第一线,是英雄,企业家踊跃捐款,志愿者筑起一道道防线,他们同样是英雄。

同理,雷锋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钱学森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为国铸剑,他们两个谁更伟大?在伟人面前,我们先要学会低头,而不是对其评头论足。


上头派掌门


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并没称伟大的鲁迅;有谁称过伟大的潭嗣同。

不同时代的人,干的不是相同事业,不能对比。这不是上秤称分量,谁轻谁重。


古镜5


鲁迅和谭嗣同谁更伟大?

我觉得,他们都是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努力,不惜自身,他们是一样伟大的。都是伟大的爱国者!

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为了国家的强盛,东奔西走,最终因为参加变法被杀害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他是有着一颗强国强种的心,可称的上是变法图强的先行者!

鲁迅先生我们更熟知,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家。用一支笔杆子和黑暗的社会斗争,面对随时被反动派暗杀的危险,也是铁骨铮铮!鲁迅的文章和思想,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毛主席评论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可见先生的影响。

但是,讨论谁更伟大这方面来说,我觉得他们是一样的;一个将军和一个士兵同时去抗击敌人,他们都一样的伟大!

就像我们祖国面对这次疫情,医生和护士都是一样的战士,他们也一样伟大!


文人谈墨客


鲁迅弃医从文,以文笔为武器向黑暗的旧社会开炮

谭嗣同先生不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把“精神之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养当时的民众。谭嗣同那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当时晚清民众所缺少的。

谭嗣同不亏是民族的脊梁,值得后世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