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除了文聘,吳懿還有哪些混子,這些人的綜合實力又如何?

三孚叔達


任何時代都少不了混子,世道就是這樣,也許你能力很強,貢獻很大,但都不如人家會混。

混,這也是一種本事,需要相當的技術含量,不是說你溜鬚拍馬、裝洋蒜就有用,要混得風生水起、左右逢源,也不是誰都能幹得好的。

三國時代是亂世,群雄並起,豪強林立,想要在這樣的時代生存和發展,最最考驗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但若文不能謀、武不善戰怎麼辦?――可以混。剛才咱們說了,任何時代都可以混,包括這個危機四伏的亂世。咱們就來聊聊三國時代那些比較牛的混子們。

一、文聘

文聘這人很會混。在劉表手下時他就受重用,在軍隊裡屬於高級軍官。劉表死後,他投向了蔡夫人一邊,但偽裝成騎牆派,左右搖擺,裝老好人和稀泥。

曹操旌麾南指,文聘追隨蔡夫人、蔡瑁成為投降派。襄陽城下,魏延欲迎劉備入城,文聘立即帶兵阻止。文聘那點武藝,魏延根本就沒把他瞧在眼裡,以少打多,還磕了將近四個鐘頭。說明文聘武藝一般,指揮水平也很菜。

曹操進入襄陽,封賞投降派。文聘又裝著一付忠於舊主的樣子,博得曹操的敬重,封他為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讓他率兵追擊劉備。文聘追上劉備,也不交鋒,而是躲開了。長坂坡趙雲七進七出,文聘就那麼看著,直到趙雲破圍而出,他才又帶著兵馬追去。到了當陽橋,看到張飛斷後,文聘又停馬不戰。

別看文聘打仗不行,在曹操面前混得相當不錯,赤壁之戰時,他被任命掌管“左軍青旗”,和張遼、張郃這些人平起平坐,他還經常隨在曹操左右。漢中之戰,黃忠米倉山劫糧,張郃、徐晃上陣大戰,文聘也不參戰。趙雲衝陣,把他的部將慕容烈都幹掉了,文聘仍然隱忍不出。曹丕南征,文聘也隨軍出戰。在遭到敵方火攻的時候,文聘首先出現在曹丕的御船邊,將他救下小舟逃出。逃跑途中又遇東吳丁奉的伏擊,張遼、徐晃迎戰,文聘又緊隨曹丕身邊跑掉了。

遇到戰鬥就躲,沒啥貢獻,但緊隨領導身邊,文聘混得不錯,地位穩步上升,每任領導都對他信任有加而格外提拔。

文聘混社會靠的是兩個字――“跟隨”。

二、吳懿

吳懿以前是劉璋的部下。劉備入川,劉璋派他去率兵抵抗,他還是主帥級別的人物,因為他是劉璋的親戚,他妹子長得漂亮,嫁給了劉焉。

到了戰場上,吳懿那兩下子肯定不行,主要是靠張任去打。張任設下埋伏,包圍了輕進的張飛,吳懿參與了這次包圍戰,本來能立下大功,沒想到趙雲衝陣而來,吳懿哪是趙雲的對手,一個回合就被生擒。

被押進劉備中軍大營,劉備問他是否投降,吳懿語出驚人:“我即被捉,如何不降?”周圍的人都被他這全無半點骨氣的表現驚呆了。

劉備取得成都後,自領益州牧,吳懿又將自己寡居的妹子嫁給了劉備,成為了皇親國戚,地位再次上升,受到提拔和重用。後來一直升到左將軍、封爵高陽侯。

吳懿混得好,主要靠兩個字――“奉迎”。

三、孟達

孟達這個人他並不是沒有本事,其實他挺有能力的,善於領兵打仗,還很有政治頭腦,但他的發展進步主要是靠混。

孟達是張松和法正的朋友。劉備入川時,他隨法正一齊暗通劉備。劉璋給了法正和孟達四千兵馬,讓他們去抵擋劉備,法正不善領兵,這些人馬實際都被孟達掌握著。法正歸附劉備,隨軍征戰,而孟達則帶著人馬駐紮不動,看著雙方拼殺,坐山觀虎鬥。到了劉備完全佔據上風時,孟達又率兵直搗成都,兵不血刃立下大功。

孟達這些伎倆當然瞞不過老江湖劉備,劉備又命他去攻打房陵。孟達率兵前去,並不硬拼,而是派人去刺殺了守將,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房陵。再繼續北上,包圍了上庸。並與對方談判。劉備趕緊派劉封去接管了指揮權,上庸投降,劉封就分剝了孟達的功勞。

關羽北征襄樊,兵敗身死,孟達怕劉備拿他替罪,就又降了曹魏,受到了曹丕的重用,成為了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爵平陽亭侯。

曹丕死後,孟達覺得自己不受重用,又與諸葛亮聯絡,欲重歸西蜀,還待價而沽,和諸葛亮談條件。結果被諸葛亮和司馬懿默契配合,置之於死地。

孟達混社會靠的是兩個字――“趨避”。

四、于禁

其實在曹魏“五子良將”中,于禁是混得最好的,軍銜最高,領兵最多,封爵最重。比張遼、徐晃、張郃要強多了。甚至資歷更久的樂進都不如他。

于禁的戰鬥生涯中沒打過什麼勝仗。濮陽之戰,他和樂進倆人聯手夾攻,被呂布一挑二打得落荒而逃;徐州包圍戰,張飛數合就將他擊退;潼關之戰,于禁和馬超打了八九個回合,就抵擋不住敗歸本陣;率七軍援救樊城,被關羽一泡大水淹了個全軍覆沒,自己也被生擒活捉,匍匐求饒,關羽都不屑殺他,恐汙了青龍偃月刀。

但于禁這人挺懂曹操心思。曹操在宛城遭到張繡夜襲,全軍潰敗,亂成一團。夏侯惇的部隊軍紀不嚴,有些士兵搶奪百姓財物,于禁將他們全部捉住正法,制止了大軍混亂,曹操認為于禁臨陣不亂,治軍嚴整,有帥才,就著意提拔和晉升。到後來,晉升其為左將軍,封爵益壽亭侯,假節鉞,還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列侯。

于禁混社會主要靠的是兩個字――“執行”。

這就三國時代的四個混子,雖然出身不同,能力不同,環境不同,經歷也不同,但都混得風生水起,手握重權。這就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了,為什麼有些功勞更大,資歷更深,能力更強的人反而混得比較差勁呢?必須要檢點、要總結、要學習。

四個要點:緊跟領導的左右,揣摩領導的意圖,迎合領導的思想,貫徹領導的意志。

教你真正讀懂三國,還幫你在工作中圖發展、求進步,難道不該點個贊再走嗎?


饞嘴肥貓鏟史官


所謂混子,就是有事往後縮,戰場上以自保為主,從不輕涉險地,專揀軟柿子捏。

題主列舉了文聘、吳懿,在《三國演義》中,文聘是荊州上將,但是前期荊州和孫堅、孫權交鋒時,也沒見到文聘的影子,後來他投降曹操,當了帶路黨,追殺劉備時,被劉備一頓痛罵就慫了,也不敢交鋒;吳懿是益州將軍,這貨最經典的就是,被生擒以後,理直氣壯地來了一句:“我既被擒,如何不降?”真是讓人驚呆了。所以說,這兩人可以稱為混子。

除了這兩人,在我的印象中,另有臧霸、糜芳二人,也可以稱為混子。

臧霸

臧霸本來是呂布的八健將之一,地位和張遼差不多。在呂布麾下時,還能衝鋒陷陣,和樂進在陣前單挑。等到後來投靠曹操以後,基本上就開始全程隱身了,沒見到再有什麼戰績,和屢立奇功的張遼形成鮮明的對比。

等到赤壁之戰時,曹操估計實在看不下了,正好徐庶此時散佈流言,說西涼軍的馬超、韓遂要攻擊潼關,於是曹操趁機把臧霸打發了,讓他和徐庶這個一言不發的貨一起去潼關。

曹操麾下能征善戰的將軍很多,所以臧霸在曹操軍中就是個混子。

糜芳

糜芳是富豪糜竺的弟弟,也算是個武將。

劉備麾下,糜芳算是最能混的了,此人臉皮極厚,長坂坡之戰時,劉備被曹軍衝散,糜芳“面帶數箭”,趕來找劉備,臉上捱了這麼多箭還能活下來,甚至還能正常說話,可見臉皮比盾牌還堅硬。

糜芳身為武將,卻毫無戰功。關羽北伐時,一開始任命傅士仁、糜芳當前鋒,結果這兩人在營中喝酒,帳後起火,糧草軍械,都被焚燬,燒著了火炮,打死本部士卒,關羽一怒之下免了他們的先鋒之職。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後來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又叛變,呂蒙兵不血刃,拿下了江陵堅城,導致關羽後路被斷,終至身死。

所以說,臧霸、糜芳兩人,雖然掛著武將之名,但是很少有戰功,基本就是隨軍蹭蹭經驗。論綜合實力,臧霸的實力還是不錯的,糜芳可就遜色多了,劉備留著他,更多還是看在糜竺和糜夫人的面子吧!


歷史都付笑談中


文聘怎麼可能是混子!

第一文聘出場就比較拉風,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帶著十幾萬軍民到了襄陽城下,按諸葛亮的意思就是要劉備攻入城內,奪取襄陽。魏延打開城門請劉備速速入城。劉備猶豫了一下,文聘就出場了:反賊魏延,識得大將文聘否!然後與魏延交戰。在襄陽內人心不穩,外有劉備十幾萬人,軍有魏延反叛的緊要關頭,文聘此舉穩定了襄陽軍心民心,震撼了劉備諸葛亮,迫使劉備放棄入城的打算。顯示出文聘智勇兼備,與魏延城門交戰,面對魏延數百兵,文聘既要安排守城防劉備,又要用城門交戰製造混戰使劉備軍不致一擁而入,文聘所帶的兵應該也是數百。劉備離開前文聘與魏延混戰,劉備一離開,文聘迅速將魏延軍剿滅只剩魏延一人逃走,要把握住這個度,文聘武力值必須高於魏延。

文聘第二次出場更加拉風。曹操入襄陽後,文聘稱病不降,曹操去請才來,曹操立即封他為關內侯,領江夏太守。曹操得知劉備已往江陵逃去十多天了,立即讓文聘和曹純領五千鐵騎去追劉備,曹純文聘一晝夜馬不停蹄急行三百多里才在長坂坡趕上劉備。一陣衝擊就擊潰了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全夥文武加十多萬軍民。這一仗說明文聘加曹純武力值遠大於劉備加張飛趙雲。

文聘第三次出場比較背,赤壁大火燒起,文聘去阻擊黃蓋,被黃蓋一箭射落水中。然後張遼一箭將黃蓋也射落水中,救曹操登小船逃生,曹操卻令將文聘救起帶走。在逃命時,曹操都要救文聘,說明曹操已將文聘當成了核心將領看待。

文聘第四次出場也是拉風的。赤壁之戰後曹操為提升士氣,搞了個校場閱武(現在說的閱兵)。重傷剛愈的文聘縱馬一箭射中靶心。得到曹操的獎勵,並放心地讓文聘去江夏任職。

第五文聘所領的江夏,郡治在東吳手上,東吳的江夏太守是周瑜,夏口在劉琦(後劉備),領江夏太守的是關羽。文聘只有鎮守幾個小縣卻能堅守始終不失。

這是演義中的文聘,演義都足以說明文聘武力值遠高於魏延張飛趙雲及東吳諸將。

三國志中,關羽主政荊州時曾三次大舉攻打文聘的江夏諸縣,第一次敗給文聘,後兩次敗給文聘加樂進,說明文聘強於關羽!

這樣牛叉的文聘居然有人說他是混子,不知道還有誰不是混子!


逍遙1906


就《三國演義》中的表現和戲份來看,列舉以下幾個人可稱為混子。

特別註明:僅以《三國演義》的描寫為判斷依據,不涉及真實歷史。

魏國:于禁、樂進

于禁、樂進,位列魏國五子良將,其他三位分別是張遼、張郃、徐晃

張遼戰功無數,有威震逍遙津,令東吳小兒不敢夜哭這樣的代表作,不愧一代名將

張郃在三國後期成為蜀國大患,多次令諸葛亮頭疼,生涯代表作是擊敗馬謖,攻取街亭,令諸葛亮北伐無功而返,也不愧一代名將。

至於徐晃,雖略微遜色,但他跟隨曹操征戰多年,在官渡之戰立下諸多戰功,也有解關羽樊城之圍這樣的功勞,也算名將。

而另外兩位,于禁、樂進,最大的優勢是跟隨曹操非常早,是魏國元老。但戰績上卻沒有拿得出手的。在《三國演義》中屬於跑龍套的角色。

樂進在小說中戲份最多的一回,是輔助張遼擊敗孫權,威震逍遙津一戰。其餘鮮有戲份,存在感不強。

而於禁,早期因為降服叛亂的青州兵,得到曹操的賞識,以治軍嚴整而聞名。後來與關羽交戰,排擠龐德,導致關羽水淹七軍,戰敗投降,屈辱至極,晚景也十分淒涼。

值得一說的是,這兩位在真實歷史上並非混子,而是的確十分有能力,南征北戰立功頗多。但在《三國演義》中,的確出場不多,猶如混子。

吳國:張昭、諸葛瑾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這是孫策留給孫權的遺言。可見張昭在吳國的地位頗重,與周公瑾並列。

但觀其行為,真不愧為混子。他在《三國演義》的表現,除了勸孫權投降,就是出餿主意,扮演攪屎棍的角色,沒有太多光彩之處。

吳國的後起之秀,呂蒙、陸遜,都比他更受重用。張昭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年紀大,德高望重了。

而諸葛瑾,也是一個屢屢出醜的人物。小說中至少寫他三次“出醜”。

一是勸弟弟諸葛亮歸降東吳,被諸葛亮拒絕

二是在關羽守荊州時,代表東吳向關羽求親,結果被關羽以“虎女焉能嫁犬子”罵退。

三是劉備起兵要為關羽復仇,進攻東吳,諸葛瑾去求和,又被罵回。

後兩次被罵,關羽和劉備都這樣說:若不是看在你弟弟諸葛亮的面子上,早就對你不客氣了。可謂折辱至極。

諸葛瑾一心想為吳國立功,卻屢屢挫敗而回,淪為笑談。

蜀國:糜芳、馬謖

糜芳之所以得到劉備重用,就在於他在劉備早期落魄時,就已經跟隨。劉備到徐州投靠陶謙,糜竺糜芳兄弟舉家跟隨,歷經顛沛流離,不變其志。可以說是劉備的親人一般。

但說到能力、功勞,兩兄弟則非常一般。糜竺還好,糜芳在關羽北伐樊城之時,面對呂蒙攻城選擇投降,導致關羽兵敗被殺,蜀國丟掉荊州,諸葛亮隆中規劃破滅,一系列的惡果,使得蜀漢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資本。

糜芳是劉備任人唯親的惡果,馬謖則與他相似。

馬謖由於熟讀兵書,給諸葛亮提了不少好建議,因此頗受諸葛亮青睞。

但他除了這點才能,真沒有半點功勞和實幹。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為了給他立功的機會,不用別人,反而讓他去守街亭,導致滿盤皆輸,失去了北伐最好的一次機會。

糜芳和馬謖,一丟荊州,一丟街亭,都是具有轉折性的失敗。兩個無實幹的混子,憑藉與領導的關係,擔任要職,鑄成大錯,可悲可嘆。


黑色大炮


首先他倆個都不是混子,只不過都是降將讓人不太重視而已。文聘劉表大將,一直在劉表身邊,比黃忠魏延甘寧地位高,武功比三人弱點。投曹營後因有許徐二張二夏侯和二曹等壓著,沒有很大的表現。吳懿劉璋之將,降劉備後其妹嫁與主公,雖武功一般表現不多,但地位不低。文吳二將在前部的表現,沒後部表現好,所以都不是混子。


老夥計162720415


應該是董卓吧,作為第一個挾天子的人,口碑不咋好,其實也可以理解的,因為勝利畢竟是勝利一方所寫的。像董卓這樣的人,肯定寫不出來什麼好,何況董卓做的壞事一籮筐,自己做了相國以後就肆無忌憚了,見到天子不喊陛下。等等…


筷樂寳鋇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

吾乃零陵上將邢道榮[捂臉]




月半小道


首先我們要了解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小說中的人物與電視劇中的人物是不是決定權在作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