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李典,于禁,臧霸,文聘對戰東吳的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結局會如何?

三孚叔達


李典、于禁、臧霸、文聘是四員武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四員統帥,讓武將去對陣統帥,猶如讓預備役部隊對戰特種兵,結果可想而知,曹魏的李典、于禁、臧霸、文聘會輸得體無完膚。

兩軍對陣,武力強的就會勝利嗎?不見得,李典、于禁、臧霸、文聘四人在曹魏陣營算是一流猛將,但是打仗靠的可不僅僅是武力,更重要的是智力,先來大概介紹一下這四個人:




1、李典

李典在曹魏的武將中,僅次於五子良將,而且是一位行事低調的儒將,跟隨自已的伯父李乾加入曹操陣營,在官渡之戰中,李典曾負責後勤運輸,後與程昱根據實際軍情自做主張大敗袁尚手下的魏郡太守高蕃。

博望坡之戰中,夏侯惇和于禁中了劉備的誘敵深入之計,而李典是最早察覺劉備詭計的將領,可惜夏侯惇不聽,中了劉備的圈套,李典因為早有準備而救了夏侯惇一命。




合肥之戰中,李典與樂進、張遼一起大破孫權十萬大軍,立下大功,但李典去世也很早,36歲就去世了,李典給人的總體感覺還是一位頗有謀略的儒將。

2、于禁

于禁就很熟悉了,五子良將中官職最高的將領,原是鮑信的部將,鮑信在兗州與黃巾軍作戰戰死後,于禁跟隨曹操。

于禁是曹操陣營最早就獨自領兵作戰的外姓將領,曹操打徐州,于禁另領一路軍隊攻陷一座城池,曹操到濮陽討伐呂布,又是于禁獨自帶領一路軍隊攻陷兩座城池,曹操攻打張邈的弟弟張超,于禁帶兵攻陷四座城池。曹操討伐黃巾軍劉闢、黃邵,于禁又帶兵斬殺了黃邵。曹操攻打袁術,于禁又斬殺了袁術的四員將領。



之後于禁的記錄更多,徵昌豨、討伐梅成、陳蘭,奪朱靈兵權,因功升遷為左將軍,假節鉞。注意這是曹操活著的時期,唯一的一個假節鉞,而且還是于禁這樣的外姓將領。

但于禁在襄樊之戰表現不當,將軍隊駐紮在低窪處,被關羽水淹七軍,俘虜三萬多人,連於禁本人也投降了,這成為于禁一生的汙點,之後被關羽押送到江陵,孫權偷襲荊州後,將於禁送還曹魏,于禁後來在曹操的陵墓前羞愧而死。

于禁是一位才能一般、德高望眾、威望較高的武將。



3、臧霸

臧霸以勇猛武烈著稱,18歲時就敢帶著門客劫獄,救出被太守陷害的父親,而亡命徐州東海郡,黃巾起義時,臧霸投靠了陶謙,被任命為騎都尉,陶謙死後,臧霸開始自立,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人一起自立,臧霸為首。

臧霸曾抵禦呂布的攻城,呂布被曹操絞殺後,曹操收復了徐州,臧霸等人開始逃亡,後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人一起投降曹操,曹操對臧霸非常看重,將青州和徐州交給臧霸管轄。



後來臧霸將自已家族的子弟送給曹操當人質的方式獲得曹操的信任,曾與于禁一起討伐昌豨、陳蘭、梅成,與夏侯惇一起征討黃巾軍,隨曹操一起討伐東吳。曹操去世後,臧霸隨曹丕一起攻打東吳,京口一戰臧霸表現異常勇猛,一度攻到長江南岸的東吳陣地,殺傷東吳軍隊數千人,立下大功。最後曹丕因為擔心臧霸,便如其入朝之機,奪了他的兵權和地盤。

臧霸是一位勇猛有加、講義氣、重感情的武將。

4、文聘

文聘原是荊州劉表的手下大將 ,鎮守荊州北部的江夏一帶,劉表死後,曹操南征,其子劉琮投降,文聘於是歸降曹操,得到曹操的重用,隨曹純的虎豹騎一起追擊劉備的軍隊,在長坂大敗劉備。



赤壁之戰後,文聘被曹操任命為江夏太守,文聘鎮守江夏時,多次與鎮守荊州的關羽交戰,還因為燒了關羽的船隊和輜重立下功勞而受封。孫權率領大軍攻打江夏郡石陽城,文聘孤軍堅守,孫權無法攻克,退兵之後還被文聘追擊,孫權大敗。

文聘鎮守江夏期間,無論是蜀漢還是東吳,都不能越過雷池一步。

總體來說,文聘是一個忠勇、盡忠職守、攻防俱佳的武將。



這是曹魏方面的四員武將的情況,總體來說,四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由於其侷限性,也僅僅只能是作為武將,再來看東吳方面的四員統帥:

1、周瑜

周瑜是公認的智勇雙全的統帥,早在孫策時期,周瑜就已經是孫策的得力助手,跟隨孫策參與多次戰爭及防守,被視為江東集團優秀的青年統帥,孫策去世後,是周瑜帶領自已的軍隊為孫權壓陣,並第一個向孫權行君臣之禮,周瑜的支持無疑是孫權能夠穩定的重要因素。

周瑜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赤壁之戰,在赤壁之戰中,周瑜聽取了黃蓋的計謀,以詐降計加上火攻計大破曹操,之後又乘勝追擊,進行南郡之戰,整整一年之後,周瑜擊敗鎮守江陵的曹仁,奪取了荊州南郡。



周瑜的貢獻不僅僅表面在軍事謀略方面,還表現在戰略方面,周瑜向孫權提出了“軟禁劉備、奪其將兵、二分天下”的總體戰略,是江東集團不可多可的人才,可惜,周瑜活得太短了,僅36年就因病去世。

周瑜是一 位智謀雙全、文武雙全的統帥。

2、魯肅

魯肅嚴格來說,只是個文官,可他卻是周瑜死後指定的接班人,從家世來看,魯肅是個富二代,家裡很有錢,但他為人豪爽,仗義疏財,因和周瑜關係較好,被引見給孫權。之後魯肅就向孫權提出著名的榻上對,為孫權集團規劃了戰略方向。



魯肅對於孫權,如同諸葛亮對於劉備,都是戰略規劃大師,魯肅在赤壁之戰力主孫權抵抗曹操,最終大獲成功,魯肅之後的戰略就是聯合劉備共同抵禦曹操,另外魯肅在治軍方面有一定的建樹,在軍事方面魯肅基本上就沒什麼貢獻了。

簡單的說,魯肅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戰略家。

3、呂蒙

呂蒙是屌絲逆襲的典範,是草根成長的代表,是從底層一步一步通過自已的努力成長起來的軍事統帥,在孫策時代,呂蒙就已經出來征戰,孫策死後,呂蒙跟隨孫權征戰,隨孫權平定了叛亂的山越人,隨孫權征討黃祖的戰爭中,呂蒙擊殺了黃祖的水軍都督,成為孫權此次戰勝黃祖的主因,呂蒙因此立下大功。



呂蒙參與赤壁之戰,南郡之戰,多有建樹,呂蒙作戰勇敢,皖城之戰率先攻入敵城,立下大功,成為攻破的城池的重要原因。之後,呂蒙還在湘水對峙中,智取蜀漢佔據的荊南四郡,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呂蒙為了偷襲荊州,麻痺關羽,一舉拿下荊州三郡。

呂蒙是繼周瑜、魯肅之後的東吳第三任都督,呂蒙不僅作戰勇猛,而且喜歡學習,”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吳下阿蒙“等成語,均來自呂蒙。

呂蒙是一位有謀略、作戰勇猛、學習力強的統帥。



4、陸遜

陸遜是江東本地人,出身世家大族,年輕時成為孫權的幕僚,後來繼續在江東為孫權征戰,陸遜最大的戰績就是在夷陵之戰以名不見經傳擊敗當時的劉備,一舉成名,此戰奠定了孫權佔領荊州的基礎,並將蜀漢勢力徹底排擠出荊州。

除了夷陵之戰,陸遜還在石亭之戰中,大敗曹魏名將曹休,要不是曹魏有援軍相救,恐怕曹休就要死在陸遜手上。



陸遜之後任東吳的丞相,被稱為”社稷之臣“。總體來說,陸遜是一位智勇雙全、文武全才的統帥,其能力不亞於周瑜、魯肅、呂蒙中的任何一位。

回到題目,曹魏的四位武將和東吳的四位統帥對戰,當然是統帥獲得勝利了,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又不是單挑。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勝利,李典、于禁、臧霸、文聘失敗。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魏李典、于禁、臧霸、文聘對戰東吳四大都督?不知道題主想比什麼?如果比武力值的話,無疑是前隊取勝;但如果比軍事能力,前隊應該弱於後隊;東吳四大都督這一組合,在東漢三國時期,整體軍事能力基本能超越所有組合;

曹魏四將中,文聘屬於防守型大將,能鎮守一方,保一方平安,有帥才潛質;臧霸有統觀全局的戰略思想,大多時候都坐鎮於後方出謀劃策;李典善於奇謀,臨場應變能力極強,屬於戰術型軍事家;于禁屬於全能型,可攻可守,攻守兼備,治軍嚴明,為人穩重不輕浮,不容易犯錯;

曹魏四將都為當世名將,其軍事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相比之下,他們還達不到四大都督的高度;四大都督都是東吳之軍事支柱,他們統率的不只是某支偏師,而是東吳的所有主力重兵;首先,不說打仗,單說治軍、統軍、排兵佈陣、戰略思想,東吳四大都督就已經超越曹魏四將很遠了;

周瑜在的時候,東吳的軍事大多由周瑜一肩承擔,多年來,沒有出過任何大的紕漏;可以說,周瑜在東吳的軍事地位,甚至在孫權之上,東吳的戰略決策,基本都由周瑜自己制定;比如赤壁之戰,孫權實際上很想打,魯肅也一力主張“聯劉抗曹”,但是,沒辦法,無法服眾;最終還得看周瑜的意見;周瑜說打,把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制定完畢,把是非勝敗等因素分析了之後,孫權才敢拍板說打;

所以!周瑜在東吳的地位,是曹魏四將不可比擬的;周瑜是真正的帥才,他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到東吳的整體命運;曹魏四將頂多說有帥才潛質,與周瑜相比,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周瑜之後,魯肅、呂蒙、陸遜相繼接替大都督一職;這三人相比周瑜,整體能力相差不大,都比曹魏四將高了一個檔次;

所以,李典、于禁、臧霸、文聘四將,在公平條件下,是不夠東吳四大都督打的;


愛尚文史


結局會如何,首先你得說你想讓他們比什麼啊?

是比在陸地作戰還是海上作戰啊?還是比個人武力或者是指揮才能呢?這方方面面的很多呢。

首先要是陸地作戰的話,不好說呢,因為東吳大家都知道,唯一的大勝仗還是和劉備一起幹的赤壁之戰,然後就沒了,孫權之後還得了一個“孫十萬”的名號。再哪來的在陸地上來的,在當時東吳在海上有絕對的自信,但是在陸地也就是那樣稀鬆平常了,我估計三千的白馬義從都能打贏孫權。但要是在海上那就真的是霸主了,再加上這四大都督都不是常人,在當時群英薈萃的年代他們在歷史上都能留下如此大名可想而知他們的厲害。如果在陸地作戰的話和曹操這些精英作戰的話,如果有這四位都督指揮的話,只能說各有千秋,不能怪他們能力不行,只能說士兵缺少陸地作戰的經驗。

但要是比個人武力和指揮能力的話,那就很鮮明瞭,曹操這四位都很厲害,李典穩重善於謀略,于禁屬於全能型的,臧霸能統領全局,文聘能保證後方。但要是和周瑜他們這四位先後都當上都督的人比,不論從哪一方面比除了個人武力之外,軍事,指揮,謀略等等相比都不在一個檔次,但不能說他們四個就一定穩贏,因為戰場瞬息萬變,就算穩贏的局面老天也可能讓你輸,就好比合該讓司馬懿領盒飯的那一次,熊熊大火愣是天降大雨,這你怪誰。再加上東吳的兵說實話真的比不了曹操的精兵,將對將正面也剛不過。其實東吳也不能說不能陸戰,只是趕上了敵人開掛開的過分了,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既生瑜何生亮啊”

我個人覺得如果有這四位領兵和曹操這四位對打(老曹沒有讓別的人來幫忙的前提下),海戰碾壓,陸戰贏得幾率極其大。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我是 緦念 感謝大家


媤念成癮


東吳完勝。

曹魏四人,只有于禁是五子良將之一,有獨立領軍的能力,其餘三人都是一方武將,更多是作為偏將或者先鋒。而東吳四人皆為東吳大都督,掌管著東吳兵權,作戰時就是一軍統帥。曹魏方面一統帥加三偏將,對戰東吳四統帥,曹魏敗。

論戰績,曹魏四人屬於禁最為出彩,雖然後期有水淹七軍的敗績,但是前期于禁戰績幾乎是不敗,深受曹操的器重。其餘三人獨立領軍沒有記載,不好評價。但是兩軍交戰,靠的是統帥與謀略,不是誰勇武誰就能贏的,所謂善兵者其上伐謀。這三人沒有成為一方統帥,就說明了統帥與謀略不足。東吳方面,周瑜火燒赤壁,呂蒙白衣渡江,陸遜火燒連營,都是決定三國走向的著名戰役,魯肅比較低調,但是東吳既然任命魯肅為都督掌管東吳兵權,說明魯肅也是有統帥有謀略的。所以論戰績,也是東吳完勝。

看到有網友回答要看是陸戰還是水戰。其實不然。

水戰不用說了,曹魏就沒有擅長水戰的,不然怎麼直到拿下荊州才任用蔡瑁張允訓練水軍,早幹嘛去了。還有就是曹操死活想留住關羽,除了關羽是萬人敵外,關羽同時也是水軍高手。得關羽一人就能得到世之虎將和水將,換我也想拼命留住。

陸戰,于禁統軍能力沒的說,治軍嚴整,戰鬥力高。奈何其餘三人都是豬隊友,不像東吳,大都督們都擅長陸戰,你于禁即使再厲害,我東吳隨便出一個跟你抗住,剩下的三位都督豈不是吊打三個豬隊友?打完了東吳再四打一,還是完勝。


細說輕語


這種對戰沒有限定條件,如果是採用鬥將的方式,武將單挑,毫無疑問是曹魏的四將獲勝。曹魏四將在軍中都頗有勇武之名。東吳四大都督中只有呂蒙有些勇武聲名,其餘都是典型儒將,不以勇武著稱。

同樣,如果是千人之下的小規模衝突,同樣謹慎看好曹魏四將。這幾位將領都是都是從低級軍官一步步爬升上來,戰鬥經驗豐富,敢於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而小規模遭遇戰中,一位身先士卒、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勇將對士兵的加成遠勝那些運籌帷幄的統帥。

歷史上赤壁之戰後,周瑜圍攻南郡的曹仁,此戰中曹仁顯示了過人的勇武,殺透東吳包圍,救出部將牛金。周瑜迫不得已用上千精兵向劉備借來了張飛。這方面東吳四都督中魯肅、陸遜沒有基層領兵經驗,是短板。表現最好的應當是草根出身的呂蒙,但是在對抗張遼的戰鬥中,面對天神下凡的張遼,呂蒙的表現也相對平庸。

如果是大規模步兵攻防作戰,那麼東吳四都督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類比下曹魏四將能力頂多就相當於師長一級的突將,沒有真正能統領大兵團作戰的帥才。資歷能力最出眾的于禁連關羽都勝不了,就更不用提周瑜、陸遜了。

周瑜可以匹敵曹操就不多說了,陸遜擊敗劉備其實比呂蒙擊敗關羽更勝一籌。劉關張三兄弟中,其實最能打的是劉備。早年關羽在劉備手下往往獨領一軍,擔任的是偏師統帥這樣一個角色,去牽制敵軍,真正去抗敵軍主力的是劉備。只是早年的劉備兵微將寡,往往打敗仗,能力被低估了。

至於水戰,不用多說,東吳四都督的優勢領域,曹魏四將只有文聘有些水戰能力。

至於北方平原所謂騎兵戰,曹魏陣營最善於奔襲騎兵統領是夏侯淵,曾經擊敗馬超。虎豹騎統領先後是曹純、曹休、曹真,沒有其他人什麼事。東吳四都督,除了魯肅,其實都有陸戰勝跡,北方大規模騎兵作戰,只要部下有騎兵,應當也不會落了下風。


連山侃大山


你選的人大魏這邊除了于禁是五子良將之一,其他差點,碰見吳國這幾個肯定處於略勢。如果換成張遼,張合,于禁,樂進,徐晃,那才能佔上風


半生隱居


根本不用考慮,肯定是東吳這邊完勝的。就拿統兵來說,曹操這邊來說最多是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他們最高就只是鎮守一方,再看東吳這邊,基本上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可以做整個東吳的都督,你看這還要比嗎


仙人玩遊戲


曹魏和東吳,軍種側重點不一樣,要是論陸軍,曹魏高一些,要是論水軍,東吳更勝一籌


鐵塔


曹魏陣營個個都是一流上將都是將才,東吳陣營個個都是大兵團的統帥是帥才,將才對帥才,所以曹魏陣營完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