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擁有2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帝?

忠肝義膽嶽老三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老十四?就這胤禵的事,還二十萬大頭兵?您就算再給他加二十萬,雍正一道黃紙片子下去,他都得乖乖的把兵權交出來。

雍正一旦把皇位給做實了,他老十四能做的,也就是蹲地頭上發發牢騷而已,至於造反這事?拉倒吧!憋在心裡只有哭的份。

要不然,為嘛雍正一個旨意下去,他就能乖乖的把兵權交給了延信?話都不帶多餘的。

那可是皇位啊,這東西遠遠的瞅一眼都是香的,但凡有那麼一絲絲的可能,您覺得他不會扯旗子造反?這是沒給他留一丟丟的餘地啊!

說了這麼多,估計有小夥伴憋不住了:“你就扯吧,一點有營養的東西沒有,你個大嘴炮?”

好咧!那咱就進入正題,今天就把這事叨叨!

話說這老十四胤禵

他這人聰明,但充其量也就是個大將軍的料,帝王的相貌他還真不沾邊。

為嘛這麼說呢?這輩子他就圍著西北這嘎達打轉了,武功那是沒得說,但玩政治他這手和他的親哥哥雍正比起來差了那麼一節啊!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話說這老十四和雍正那是一個娘肚子裡爬出來的,倆人咋就那麼得不對付呢?這一傢伙就成了死敵了,為嘛呀?就因為那皇位嗎?”

為嘛?皇位是其次的。倆人確實是一個媽生的,但雍正打小就被佟貴妃收養,而且雍正這人是個性子冷的主,大夏天您往他跟前湊,都能感覺到嗖嗖的涼意。您回頭瞅瞅老十四,比雍正小了十歲不說,打小是被親生母親養到眼跟前,那是被疼大的,而且這性格直爽,還有點意氣用事。

就這倆人,雖然是一個媽生的,但是是倆媽養大的,加上這性格不合套啊,所以倆人最終走向了敵對。也就因為這,雍正和他這親媽到死都不對付,這家長裡短的他就沒地說理去。

得咧,這又嘮遠了,咱拉回話頭接著聊。

說實話,老十四胤禵手裡邊說是二十萬大兵,其實從小打到挨著個的數,也就是十來萬,沒那麼多的。

雍正一傢伙把自己個的屁股給捧到了皇帝寶座之上,那虎視眈眈的八爺早被雍正給連鍋端了。

八爺那是老十四的外援,這外援給斷了,來您給蹦躂蹦躂,蹦不起來了吧。畢竟想蹦躂您的問問隆科多架在這幫人大脖子上的大刀片子同不同意。而且環衛京城的豐臺大營被那病懨懨的老十三給壓的妥妥的。

所以啊,京城這塊他就沒有一絲絲的亂象。話說渾水才能摸魚,可這一池子的水清著咧!那摸去?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要說了:“你雍正準備登基,還沒有登基這時間是最好的,也是水最渾的時候,那時候他咋不摸?”

你快拉到吧!老十四那個時候在哪?和這北京四九城隔著那可是十萬八千里遠。這準備登基,他打那聽到信了?這電話可夠快的啊?問題是那會根本就沒有這玩意,就這信沒個十天半個月的,他就遞不到耳朵眼裡頭。

所以那個時候老十四,他就是個瞎了眼的猴,竄上竄下的可以,沒消息他想下地,沒呢膽!

當然雍正繼位以後,可沒有忘記了這遠離京城的親弟弟老十四,這大將軍王。

第一道旨意就是撈老十四回家奔喪。原因無他,也是害怕這性格直爽的親弟弟腦子給抽抽了,整點啥么蛾子出來。

當然這奔喪的旨意,順帶還掐了他那大將軍的印信,交給趕過去的延信處理。

這愣神的功夫啥都沒有了。

所以整個過程,這老十四一腦門的懵圈,他除了知道老爹康熙死了,家裡邊的事,沒有一樣知道的,所以京城裡邊的事,他是一腦門的迷糊。

扛著大旗造反?您也得有準備不是?這啥準備都沒有,這是其一。

其他的原因

再說,就這十來萬的人,這幫人中有幾個願意跟著你這大將軍王玩命造反?人家雍正已經登基,昭告天下人家是正統,你這老十四算那根蔥,有口號嗎?

而且這幫人那個家眷不在皇帝手裡邊握著,您造個反試試,分分鐘鍾一家子老小全得給你剁了腦瓜子。這幫人不背後捅你刀子就不錯了,讓他們和你一塊玩,這不強人所難嗎?

過去將軍出征,將軍的家眷被政府控制,那是歷朝歷代傳下來的規矩。

後來的年羹堯那權勢比他老十四大多了,最後呢?那也不就是一道旨意的事嗎?老十四這就是小菜一碟而已。

而且滿清那兵將的制度是,將兵分離的。平時的將軍和大頭兵們壓根就不認識,只有接到了皇帝的命令,這些個大頭兵們才知道:“哦!這次你丫子是領著俺們搞事的主子,曉得了!”

那會靠刷臉幹事,這不行的,您得拿著皇帝給的印信,結合自己那張大臉蛋子這才成。

所以沒事的時候,將軍擱自己個家裡深造,有事的時候這才找自己的兵,這些個大頭兵也許就不是之前的那波人嘍!

所以啊,老十四是個將軍這沒跑,但他僅僅是個光桿司令,他指揮的那幫子人說穿了其實是皇帝養的,跟你沒多大的關係。

第三,您以為這軍隊出去以後,配備那麼多的副將,參將的幹嘛使喚呢?您幹保證這幫人裡頭沒有皇帝的密探?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皇帝的密探那也是康熙的,和雍正不搭邊!”

你快拉倒吧,這幫人只認皇帝,不認臉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老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您這動刀動槍的,沒有後勤補給,這隊伍分分鐘鍾就得炸營了。

而老十四這十幾萬人的後勤是誰提供的?陝甘總督!那您知道陝甘總督是誰的人嗎?年羹堯蹲在陝甘總督的位置上樂了:“對!就是俺!傻了吧!”您以為當皇帝的人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主,那是走一步瞅三步的人。

造反?老十四到是想,但是條件不允許啊!只有哭的份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老十四擁有2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帝,其實不是說不敢,而是有諸多原因。

一、親兄弟

老十四胤禵與雍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雖然雍正從小沒和胤禵一起長大,但是畢竟是親兄弟,加上雍正登基後,孝恭仁皇后也就是雍正和胤禵的親生母親被奉為太后,老十四從小是在母親身邊長大的,所以對母親很依賴,雍正登基,孝恭仁皇后被尊稱為仁壽皇太后也一直規勸老十四要聽哥哥雍正的話。

二、實力差別

老十四知道自己的勢力不如雍正,只能按兵不動。在當時的形勢下,如果十四爺胤禵率領兵馬回來,與雍正對抗的話。很多官兵肯定不會願意,跟隨十四爺對抗雍正。第一,每個人都知道,這是謀反作亂會殺頭的;第二,即便發動了兵權,有人對抗雍正,也不一定會抗到雍正帝。

三、謀上作亂罪名

雍正受大眾信任,老十四如果帶兵謀反,既得不到人心,也必然會失敗。十四爺胤禵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自己帶兵謀反一是實力不夠,二是名聲不好。一旦率兵對抗雍正,肯定是名不正言不順。肯定會很多人反對他這樣做,更會面對很多對手。這以來十四爺的處境更加危險,等於是自己搬石頭打自己腳。

所以,面對軍權,糧餉樣樣都穩抓,而且繼位名正言順的雍正皇帝,緊靠從西北趕過來的二十萬疲憊之師而且還是在沒有糧餉的情況下,老十四絕無一點勝算,這就是老十四不敢造反的原因!


丫丫說史


我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因為老十四隻有一個西北軍,而雍正坐擁的是所有滿洲八旗兵和漢兵,並且雍正早早的就命令和自己是一個陣線的老十三,統領了京津衛所有的戍衛部隊,還派出自己的嫡系將領年羹堯率兵在北京的外圍。而老十四想反,得有原因,沒有原因,天下人的口水都能淹沒他。其次,雍正早早就就把部隊集結好了,老十四要打的好,基本沒有勝算。

筆者將通過還原歷史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老十四


第一,雍正與老十四一母同胞,母親榮升皇太后,老十四礙於母親的面子,不敢起兵。

雍正和十四王爺是一個母親生的,仁壽皇太后對於十四王爺這個小兒子是比較寵愛的,從小呆在身邊,所以對母親的話基本是言聽計從,所以雍正稱帝,仁壽皇太后對於老十四必須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使的老十四礙於母親的面子,不敢做作。也不敢有起兵的想法。

仁壽皇太后


第二,雍正早早佈置好了,老十三和年羹堯率軍集結,老十四聽到風聲,不敢輕舉妄動。

雍正皇帝這個人,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他早早把虎符交給老十三,讓他統領京津衛周邊所有的軍隊,又命令自己的嫡系將領年羹堯在北京周邊佈置,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種對於老十四不好的情報,難道老十四他會不清楚,他應該是比誰都清楚的,所以他不會輕舉妄動,整不好就是一個身死人手的下場。

雍正皇帝手裡的兩張王牌,老十三和年羹堯。


第三,老十四師出無名,他不會以自己所短攻雍正之所長。

老十四如果起兵,以什麼名義?勤王,清君側,我看沒有一個適合作為他起兵的理由,而雍正皇帝要向老十四發兵的名義可就多了,隨便來一個就可以下老十四的兵權,老十四即使性格耿直,直率,但在這種大是大非的面前,一點不會含糊,也不會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

所以他不會以自己所短攻雍正之所長。

老十四也是有計謀的人物


第四,老十四權衡利弊,知道自己的西北軍對舉國之軍毫無勝算。

老十四要起兵打到北京的話,路途遙遠,還要過潼關,潼關是個易守難攻的關隘,老十四想從這過來,很難很難,就算過了潼關,老十四沒有固定的後勤補給線,根本打不了持久戰。而雍正擁有舉國之兵,光江南的賦稅和錢糧就夠老十四喝一壺的。老十四權衡利弊的話,也不會起兵造反的。


向日葵愛歷史


首先,自古以來,我國封建社會一直講究名正言順,正統這個體制。時間讓我們退回到公元1722年,康熙61年,一代雄主康熙大帝走完了一生,康熙在位61年,文治武功卓越,可唯獨在晚年自己兒子們爭奪皇位是敗筆。

(康熙帝畫像)

康熙在位時期,曾經兩立兩廢太子胤礽。這位康熙大帝從小培養接班人傷透了康熙的心。康熙大帝,也是生育高手,一生生育子女共55個,活下來兒子就有24個。偏偏康熙兒子們都太優秀了,到康熙去世之前,康熙成年兒子已經有十多位,這才造成歷史著名的“九子奪嫡”。



康熙晚年也為此大為頭疼,一直沒有確立好接班人問題。當時在康熙晚年,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確實是老十四,在康熙五十六年,西北發生叛亂,康熙命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出征西北平叛,朝廷很多人都認為康熙這是在鍛鍊接班人。但是同時,在康熙晚年,雍正也很受到重用,代替祭祖、祭天。這都是皇帝才可以做的。直到康熙去世,雍正繼承大統,雍正有康熙繼位聖旨,這在古代是名正言順,正統。並且雍正繼位已經通報全國,在名聲上,老十四造反,名聲掃地。


(雍正帝)

其次,清朝統兵制度。清朝是我國封建王朝皇權集中頂峰,清朝兵權高度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裡,清朝將領跟士兵是分開的,互不認識,只有當發生戰亂了,皇帝委派將領統兵,將領跟士兵才互相認識,並且同時還有監察將領官員。老十四雖然擁兵20多萬,他們直屬領導是皇帝。想造反也造反不起來。

再次,糧草問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老十四在西北,也就是目前新疆,甘肅,青海地區平叛。我們都知道西北地區是荒漠,地廣人稀,莊稼很難存活,老十四雖然統領幾十萬大軍,一旦起兵,沒有源源不斷的糧草都是天方夜譚。清朝糧庫多數集中在江南水鄉,這裡離西北隔著十萬八千里,在說,當時老十四這20萬大軍糧草都來源於陝甘寧總督控制,陝甘寧總督是年羹堯啊,雍正一手提拔出來的,只要雍正給年羹堯一到聖旨,掐斷老十四這二十多萬大軍糧草供應,即使老十四軍隊在強悍,也反叛不起來。



最後,就是政權手腕,這方面老十四可遠遠遜色雍正帝了。老十四是一位出色的武將,統兵有方,但在權謀上,雍正可以吊打老十四,雍正在還是皇子的時候,當康熙的兒子們都為爭奪皇位明爭暗鬥,康熙這老頭也左右為難,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他也怕自己不在了,這群兄弟會自相殘殺。

反觀雍正,雖然參與“九子奪嫡”,卻採用了最不起眼方式,躲在暗處,觀察時局,自稱天下第一閒人,每天都是跟道士、和尚混搭在一起,研究佛法。給當局者一副與世無爭樣子。



雍正採用最高明的策略,參與到皇權爭奪,暗中同時積極培養自己實力,京城步軍統領九門提督這個重要職位,控制這京城命脈,隆科多,也被雍正已經收入麾下。

同時,清朝最精銳的部隊,豐臺大營的全都被老十三控制住,豐臺大營多半部下都是老十三曾經部下,老十三是雍正鐵桿粉絲,在雍正登基後,其他兄弟都改了名字,老十三是清朝唯一不避諱皇帝名字。當整個京城都已經被雍正控制住了。老十四在反叛為時已晚。

總之,老十四雖然統兵二十多萬,但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據。自然不敢輕易造反推翻雍正。


小姐姐講史



因為康熙帝時突然去世的,別說允禵,就連雍正帝自己都很驚訝。

雍正帝繼位是沒有康熙帝親筆手詔的!

雍正帝繼位是沒有康熙帝親筆手詔的!

雍正帝繼位是沒有康熙帝親筆手詔的!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康熙帝並不像二月河小說《雍正王朝》裡說的那麼年邁老病,自知自己即將去世,從現存的康熙帝硃批來看,康熙帝在康熙六十一年各種秀自己身體好,凡是臣子請安摺子,康熙帝都表示自己身體很好。而在康熙帝去世前三個月給康熙帝診斷過脈象的醫生也認為康熙帝身體很健康。

所以,允禵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父親康熙帝會去世,也說不上有什麼特別準備。


康熙帝連自己死後他的嬪妃們如何安排都留下了專門的手詔,就是沒有留下誰做嗣皇帝的手詔。現存的雍正皇帝繼位詔書是隆科多與翰林院學士們一起草擬的。

正因為康熙帝是突然去世,所以十四阿哥允禵當時根本不知道,也沒有任何準備,事實上允禵在康熙帝去世時正在回京述職的路上,雍正帝派貝子延信去“迎接”允禵時,允禵一行人不在西北大營,而在陝西榆林。

允禵從行三四宿之後,獲悉皇父昇天,卻又欲回甘州,經查克旦等規勸之後,方可作罷——《雍正朝滿交硃批奏摺全譯》

而雍正帝繼位第二天就交代延信,要他務必收繳康熙帝與允禵的所有通信,不得遺漏一封:

你抵達後,將大將軍王所有奏摺、所有硃批諭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繳封固後奏送。如果將軍要親自帶來,你從速開列緣由,在伊家信(等)帶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軟疏怠,(使伊得以)檢閱奏文後,並不全部交來,朕就生你的氣了!若在路上遇見大將軍,勿將此諭稍有洩露。

如果雍正帝是正常繼位,為什麼他要這麼著急忙慌的派延信去收繳康熙帝與允禵的所有往來奏摺和書信?他究竟是害怕什麼呢?是不是害怕允禵手裡有康熙帝讓允禵承嗣大統的遺詔?

另外,還是從《雍正朝滿交硃批奏摺全譯》,我們可以看到允禵是離開西北大營好幾天後才知道康熙帝去世的消息,這個時候他已經遠離了大軍,身邊只有一些侍衛,而允禵在得知了康熙帝去世的消息後,確實一度想返回西北大營,但是被身邊隨從勸住住了。


蘭臺


我是閒翻古書笑談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諸位還記不記得老四推薦老十四擔任撫遠大將軍的時候,是誰來做陝甘總督?年羹堯!

老十四獲得青海大捷前,一直按兵不動,在等什麼?年羹堯的糧草,年羹堯糧草一到,老十四立刻出兵,獲得大勝。

年羹堯糧草早就準備好了,一直遲遲不起運,等的是什麼?老四的信!老四信一到,糧草立即運往了前線。

那麼很清楚了,老十四的大軍命脈在誰手裡攥著?年羹堯。

年羹堯是誰的人?雍正的包衣,鐵桿四爺黨,跳84消毒液裡泡一年也洗不乾淨。

先暫且不說朝廷的20萬大軍肯不肯跟他老十四一起造反,就算肯,吃什麼喝什麼?西北苦寒,根本就養活不了20萬大軍,糧餉全得靠內地接濟。

敢造反?大軍到不了陝西就得全餓死,何況陝西還有年羹堯在那裡等著他們呢。

而且青海離北京多遠?1700公里!別說打回去,就是走回去,以那個年代的條件,光走就得走上幾個月,造反?沒有接濟,到北京全得穿草鞋。

再說那會兒部隊已經開始使用火器了,不比以前造反可以揭竿而起就行,一路打回北京?僅僅武器彈藥的補充問題就沒法解決,出不了陝西就得全變徒手兵。

而且朝廷的軍隊不是老十四的私軍,老十四隻不過是朝廷任命的撫遠大將軍,執行朝廷的命令,軍隊聽他的,造反就不肯了。

後來的年羹堯也是如此,那樣高的威望,朝廷一紙詔令,嶽鍾琪就順利的接掌帥印,年羹堯乖乖的回京接受處置了。

既指揮不動軍隊,又沒有糧草,他反什麼反啊?真敢造反,估計部下就敢暗地商量好將他直接拿下押送回京了。

這事兒就是個偽命題,沒有一點可以操作的空間,也就八爺黨那幾位想不明白吧。


閒翻古書笑談歷史


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兩點:1.年羹堯這個陝甘總督牽制住了糧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要年羹堯一吆喝,老十四根本不敢亂動。2.川陝地區的地理位置從綜複雜,老十四要帶領20萬大軍穿過西寧進入中原,幾乎是一件要命的事。

除了這兩個顯眼的原因外,其他的因素也很關鍵,我來一一給大家解說。

1.無頭蒼蠅胤禵

不要看老十四手裡有20多萬兵將,但是他其實就是一個無頭蒼蠅,與北京相隔千里,山高路遠,北京城發生的事兒要傳到他那裡就要十天半月,還不一定傳來的消息都很準確。

當時的情況是,八爺黨已經被控制,康熙駕崩前將所有能員幹吏的職務都罷免了,駕崩當晚八爺黨被隆科多完全控制,豐臺大營也被老十三控制,作為老十四後方的“後援團”無一漏網,消息傳不出去,等到消息到達老十四胤禵那裡的時候,康熙已經駕崩多日,雍正已經即位。

請注意:雍正發出的第一道諭旨就是讓胤禵回家奔喪。他命延性首先拿回大將軍印信,然後帶回所有胤禵所有書信資料。這是皇帝的諭旨,在大將軍令和皇帝令之間誰最大?可想而知。

老十四對京城的情況不明,不可能做足造反的準備,僅憑一支20萬的隊伍,拉起大旗去造反,能有幾人同意?能有幾人附和?所以,並不是老十四胤禵說要造反就去造反的。

2.軍事管理機制的限制

這個問題很專業,說簡單一點,滿清的軍隊到底為誰服務,聽誰調遣?20萬大軍在皇帝令和大將軍令面前選擇聽誰的,這很關鍵,這就是軍事制約機制的關鍵點了。

大清的將軍們只奉皇帝的調遣令帶兵打仗,與部隊的兵將是分離的,這是八旗軍事制度的基礎,主要也是為了防止武將大權獨攬,最後造反威脅皇權。所以,他們只有奉皇帝的命令才可以帶兵打仗,沒事的時候是指揮不了軍隊的。

這就是說:胤禵的軍事指揮權並不是歸他自己所有,沒有皇帝的命令,他很難指揮這麼多軍隊去造反。相反,皇帝要是說解除你的兵權,就是一道諭旨的事兒。皇帝要任命你是大將軍,你就是大將軍,要你打哪裡就打哪裡,你只對結果負責。

說到這裡可能因為不夠專業大家不是很清楚,但是兵將分離制度應該很好理解。所以,老十四胤禵說到底也就是一個帶兵的將軍,其實他也可以說是一個光桿司令。後來的年羹堯為什麼能做大,是因為時勢需要,即使年羹堯做大了自己,也還是不敢造反。在這樣的情況下,胤禵要是發佈造反令,誰會擁護呢?

3.造反無理,無人擁護

老十四胤禵憑什麼造反呢?他手裡的軍隊不是他自己培養起來的軍隊,是朝廷的軍隊,康熙雍正還有一個最得力的招數,就是安插密探。關於胤禵的消息可能源源不斷的傳送到北京,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下,他又能左右什麼呢?

公開扯起大旗造反,帶來的只是戰爭和殺戮,況且胤禵沒有任何造反的理由,誰來擁護他?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所以,當延性勸說胤禵的時候,胤禵想都沒想就將大將軍印信交給了延性,因為他真的沒有任何理由造反。

造反沒有準備,沒有理由,沒人擁護,有了這三個“沒有”,老十四胤禵還能造的起反嗎?答案不言自明。


青燈問史


  首先說著20多萬軍隊是朝廷的軍隊不是老十四私有的,這支軍隊也是由皇權和國家榮譽的加持才能最大限度的對外發揮戰力,這是第一點。造反推翻雍正沒有一絲可能。第二點是首先雍正一繼位首先就要防著這位十四弟搞事情,派圖裡琛帶著聖旨要求老十四回京奔喪同時凍結大軍調動收回大將軍王印璽。同時讓年羹堯節制西北大軍,並且作為陝西布政司的李衛把西北糧草一月一供改為一日一供。第三、軍隊的思想相對簡單,清朝對軍隊的控制也很嚴格平時沒有少灌輸忠君愛國。雍正佔據名分大義,除了個別老十四的死忠將領誰會跟著他造反。第四、再退一步說即使他帶著大軍真的造反了,也是孤軍。首先是距離京城太遙遠,無人跟他溝通制定計劃。因為一旦有戰事,老八他們休想在像以前那樣互通有無。這支大軍的後勤只能靠搶掠才能以戰養戰。那麼這支叛軍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了將會迎接大清全體臣民的憤怒。

  歷史背景

  第八名強盜處於不利狀況。 為了獲得進行最後戰鬥的軍事力量,他計劃殲滅西北部的6萬人。 康熙決定在諸侯中選一位將軍,率軍向西北平息叛亂。 根據老八組的想法,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競爭這個職位。

當康熙在聽戲的過程中被西北軍擊敗時,他想到了思格和施格。 實際上,康熙在這一步可能沒有任何深遠的意義,因為四兄弟由家庭部負責,而四兄弟由國防部負責。 西北戰爭是士兵和馬匹的戰鬥,當然他們必須找到他們。 這使八歲的孩子思考更多,並開始遭受痛苦。

  第八個老人走來走去,嘴裡不斷出現的情緒詞“呃-呵呵”反映了他的焦慮情緒。 可以看出,面對最重要的軍事力量,沒有人會保持冷靜。 當老十四回來打電話給我的第八個人時,已經很著急了。 來問“怎麼了?誰分配了?”

  八爺集團會議討論參加會議的候選人時,老八和老十四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並最終在人群和泥濘的情況下決定了第八任祖父和隨後的第十四任祖父的次序。

  第四位老人也為白茂漢著急,首先去了宗仁府,發現老實被封鎖了; 他實際上是想帶領他的士兵們到西北。 結果,在射擊目標之後,他發現自己根本不是材料。 在清朝的觀眾中,才華橫溢的塞頓先生張開了幾支箭來支持老十四接替這位將軍的國王。 同時,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陝西和甘肅的州長。 這樣,老八集團和老四集團給出的候選人就相交了,這也是康熙皇帝最願意看到的。

  陝西-甘肅省省長仍在第四個孩子留下的黑暗歲月中,他希望如果有一天第四個孩子掌權,老十四可能是一場叛亂。 因此,老十四是老八組和老四組相互妥協的候選人。 老十四天真意味著您可以拿起天子劍來使西北地區平靜下來,並把它視為理所當然的繼承皇位。

  康熙傳位於四阿哥胤禛。 十三歲那年,張五兄弟給他帶來了金牌,以贏得豐臺陣營。 他帶領士兵進入長春花園,以確保四兄弟的成功。

  所有這一切都在短短几天內完成,老八將永遠不會提前告訴老十四。 因為他還以老十四為王位的對手,甚至用一隻死鷹代替了老十四的生日禮物。 因此,他這次安排文文來控制豐臺營地,以為只要不把他傳給他,他就會實施木偶戲。 因此,有必要在他登基後通知老十四。

  年齡最大的四個人有心臟,那一年的推薦老十四僅適用於康熙,以打動這位老皇帝。 因此,老十四不會被提前通知,即使從北京到西北八百英里的高峰也要花費多少天。 因此,贏得戰鬥的關鍵夜晚瞬息萬變,老十四是粉絲們想追上寶座的命運。 結果,老十四在老虎或其兄弟的第四兄弟的腦海中即位。

  雍正皇帝派圖裡琛到西北宣告老十四投降了他的軍事力量返回北京並受到哀悼。 [H]雍正的舉止似乎是背叛。 當時,假兄弟一味以為自己的兄弟是虎虎兄弟。 此外,老十四仍然有20萬多人,因此雍正立即根據帝國法令將內部守衛圖裡琛派往西北。 此圖裡琛也經過仔細選擇。 首先,圖裡琛是原康熙皇帝的紅顏知己頭。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宣講的意圖或多或少是康熙的官方含義。 在圖裡琛到達西北之前,雍正凍結了該國調動包括西北在內的部隊的特權。 因此,從制度上保證老十四難以反叛。

  確實,老十四一聽到我就將其翻開,或者圖裡琛在老十四暫時平靜下來之前對其進行了解釋。 在返回北京的路上,他還試圖讓圖裡琛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但失敗了。 圖裡琛的內部守護者不僅提示“保護”,而且落後三十英里的還有Nian Yiyao的3,000綠色營。 老十四帶著悲傷的心情,當他回到北京時,康熙陵堂試圖捲土重來,但為時已晚。 那他為什麼不反叛呢?

  第一條:在圖裡琛到達西北之前,雍正凍結了西北地區軍隊轉移的特權。 因此,從制度上保證老十四難以反叛。 換句話說,雍正王位的第一個帝國e令被交給了四川和陝西的總督,並下令在這兩個省實行戒嚴。 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它必須是防止老十四安排部隊。

  第二,西北軍的穀物和草料供應從原來的一個月供應改為每天的供應。 這導致西北軍只有一天的糧食儲存。 如何反抗? 飢餓的叛亂? 明顯不是。

  第三,圖裡琛提出了法院的皇家法令,這表明君主和統治者的正義已經確定。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忠誠和愛國主義仍然是主流思想,除了某些個人之外,很難反抗。 清朝對軍隊的控制仍然非常嚴格。

  西北地區的軍事權力移交和王寅新將軍的撤出同時剝奪了老十四領導部隊脫離法律原則和國家制度的權利。 換句話說,老十四不是一般的國王。 如果有人跟隨老十四,那麼所謂的“國王王”就是叛亂。 因此,不能使用秦王的藉口。 這使老十四失去了叛逆的最佳理由。

  第四,沒有草料。 如果西北軍真的跟隨老十四叛亂,它只能搶奪人民的糧食來支持戰爭。 這樣,老十四的聲譽將完全是骯髒的。 甚至不用考慮返回北京就位。

  總結:

  總結一下,老十四不要看待擁有超過200,000名男兵,但根本沒有叛亂的條件。 無論從哪一側,古老而狡猾的堂兄都被算進了骨頭。 所以去皇帝老實地看看陵墓。


西域小夥講科學


如題所言,老十四坐擁20多萬軍隊,為何不敢造反?那我們就得從老十四有什麼條件造反和有哪些原因不能造反兩大方面來分析,且聽漲知史為你一一解答。

造反條件:

如果老十四想要推翻雍正為帝,就必須具備能與之抗衡的力量,那以老十四當時的情況而言,老十四有哪些有利條件呢?

  • 繼位之初,朝局不穩
  • 八爺黨處處掣肘
  • 手握兵權,擁兵自重

那以上三點是否真能夠成為老十四造反的決勝條件呢?

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就此一一推翻:

1、朝局不穩

康熙突然駕崩,雍正當晚即位。康熙死前曾言傳位於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但是八爺黨成員一口咬定沒有聽清康熙所言,意在拒絕承認雍正即位。但是在諸阿哥唇槍舌戰之時,隆科多宣召雍正即位,在法理上承認了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另外,如雍正返回潛邸之時,鄔思道已派五路人馬前來護衛左右,且十三爺此時已恢復自由之身,牢牢掌握住兵權。

雖然不得不承認,權力更替之時是朝局最為動盪的時候,此時各派人馬都處於觀望狀態,新君即位,根基不深,因此是造反的最好時機。但是雍正已經掌握各路兵權,而各朝廷大員,此時也早被康熙降職解職,如張廷玉、八阿哥等人。因此朝局不穩也只是暫時的。

2、八爺黨處處掣肘

八爺黨奪嫡無望之時確實公開支持老十四奪儲,但是畢竟八阿哥深耕多年,豈會白白將帝位拱手他人。即使支持十四阿哥也是為了坐山觀虎鬥,畢竟雍正和老十四是親兄弟,而康熙最為厭惡的就是兄弟相殘,因此八阿哥此計真可謂一箭雙鵰,坐享漁翁之力。所以說八爺黨與老十四的聯盟是建立在利益至上,並不牢固。

3、手握兵權,擁兵自重

兵權歷來是歷代君王所忌憚的,而且老十四還是宗室領兵。自古槍桿子裡出政權,老十四坐擁20萬大軍,確實給人威風凜凜的感覺。但是想想老十四前任傳爾丹怎麼死的,你就知道有再多兵也不管用。

老十四能夠擔任大將軍王,還不是因為傳爾丹西北慘敗,而傳爾丹慘敗的原因是糧草不濟,為八爺黨掣肘。歷史的一幕總是相像的,老十四擔任大將軍王期間,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主要負責西北的糧草供應問題,因此一個年羹堯就足以要了老十四20萬大軍的命。

通過對老十四所擁有的的有利條件進行反駁,我們不難發現,雖然看上去老十四有能耐與雍正一較高低,但是實則處處為人掣肘。

那我們就再看一下有哪些主要原因導致老十四不能造反?漲知史將其總結為“三無將軍”。

不能造反的原因--“三無將軍”

  • 師出無名

  • 無實力準備

  • 無嫡系軍隊

下面對以上三點展開分析:

1、師出無名

古代造反講究“師出有名”,名正言順。<strong>而造反的原因也主要集中在清君側(如朱棣起兵造反)、君主昏庸無道(主要為農民起義,如劉邦、朱元璋等人)、天生異象(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攝政為名(如王莽篡政)、禪讓(如曹丕即位)等。

雍正即位有詔書為名,雖謠傳“傳位十四子”改成了“傳位於四子”,但是滿清詔書都是滿漢雙文的,就算你改了漢文,也沒法一字更改滿文的意思。雍正作為滿清正統即位的皇帝,假如老十四造反,那就是整個宗室的罪人,肯定得不到朝中的響應。

2、無實力準備

造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老十四雖然是奪嫡熱門,但是並沒有像樣的輔佐團隊加持。八阿哥有九阿哥、十阿哥、佟國維以及江南鹽商集團等勢力的支持,雍正有十三阿哥、鄔思道、年羹堯、李衛等近臣的輔佐,而反觀老十四,準確地說是依附於八爺黨單打獨鬥,並沒有深耕。因此在實力上,老十四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實力。

3、無嫡系軍隊

從另外一個方面,造反要有足夠的軍隊支持,如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但是自宋朝以後就很少出現武將造反成功的例子,主要還是因為後期的軍隊制度,對武將限制太多。就滿清來說,其施行的八旗制度,使兵將分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武將有指揮作戰權,但無實際領導權。兵權控制在旗主手中,而皇帝則是“八旗共主”。

滿清入關前,因皇太極逝世,圍繞皇位繼承,多爾袞與豪格曾相互較量。但是誰也無法吞併另外一方,因為他們只掌控著自己所轄的旗兵。反觀老十四滿打滿算的20萬大軍,竟無一人是自己的嫡系部隊,又怎麼能與“八旗共主”的雍正相較高下。

綜上所述,無論是老十四的有利條件還是不利條件,老十四都沒有真正的實力與雍正抗衡。更不要說老十四作為雍正親兄弟的血緣關係以及家中老小尚在京城雍正控制範圍內的不利條件。於公於私,於情於理,老十四都不是雍正的對手,因此也就不敢造雍正的反。


漲知史



老十四胤禵被康熙任命為大將軍王,負責西北的平亂,此舉被所有人認為胤禵是被康熙當作皇位繼承人來對待了。


可遠在西北的胤禵再一次接到聖旨時,才發現康熙已經駕崩,繼位的卻是平時沒有“野心”的老四胤禛。胤禛要求胤禵回去奔喪,並且必須交出代表大將軍王權力的印信。


此時此刻的胤禵,手握20萬精兵強將,如果要造反的話,那也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歷史上,同樣的事情發生過多次。可胤禵沒有一時衝動,而是乖乖交出了兵權,跟圖裡琛回京了。要知道,此時胤禵手裡的軍隊,不論數量還是戰鬥力,都足以讓雍正寢食難安。



自認為是康熙繼承人的胤禵,為什麼沒有趁著自己控制20萬軍隊的機會,起來造雍正的反呢?說不定反戈一擊,還真有機會當上皇帝。


首先,當年,胤禛推薦胤禵當大將軍王的同時,還有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讓自己的心腹年羹堯當川陝總督。很明顯,胤禛早就算到了這一步棋。川陝總督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負責籌措西北大軍的後勤。


可以說,沒有年羹堯在背後默默的貢獻,就不會有胤禵在前線的大捷。因此,如果胤禵率軍回京,那勢必會遭到年羹堯的斷糧、封路,到時候,虎狼之師勢必會陷入絕境,軍心不穩。也的確是這樣,當雍正繼位後,年羹堯把軍糧從每月供應一次,改成了每日供應一次,這樣就限制了軍隊的活動範圍。


其次,青海前線離京城十萬八千里,交通不便,通信更是不便。胤禵很明顯不知道京城裡發生了什麼,等接到聖旨時,才知道胤禛已經是皇帝了,木已成舟,大局已定,而自己也沒有早做打算,匆忙之間把眾將領集合起來商量造反,那無疑是自尋死路,眾將領也不會跟著胤禵做這種滅九族的蠢事。況且,這些兵將的家屬都在京城,自己跟著造反,那老婆孩子豈不是要遭殃嗎?



再者,胤禛既然坐上了皇位,那就說明胤禛已經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也擺平了京城裡的各派反對勢力,尤其是以老八胤祀為首的集團。即便胤禵有充足時間起來造反,但以什麼名義造反呢?自古以來,造反都是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的。沒有理由,手下的士兵和百姓怎麼願意跟著自己呢?


最後,老十四胤褆雖然認為雍正是篡位的,但以胤褆的性格,絕不會魯莽從事。在《雍正王朝》裡,我們看到,胤褆這個人還是很有擔當和理想的,絕不會為了一己之私,弄得百姓生靈塗炭。在大局觀的驅使下,胤禵勢必不會做傻事。



其實,胤禛的皇位來的光明正大,但是在對待胤禵時,顯得有些小肚雞腸。收了兵權不說,還讓圖裡琛像看犯人一樣盯著胤禵,火速趕到京城才結束。作為正常人都會覺得胤禛這樣做就是掩耳盜鈴,更何況是本有很大希望繼位的胤禵呢?


當然,相比老八胤祀的結局,胤禵的結局還算不錯,在雍正年間看守皇陵,也就是變相的被囚禁起來,到了乾隆年間才恢復自由,一直活到了乾隆20年。這或許是雍正看在了是一母同胞兄弟的份上,才對胤禵手下留情的吧。


對此,你覺得胤禵為什麼不造反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