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9世紀中期,美國肯塔基州的農場主謝爾比家,有一名忠厚能幹的黑奴,大家都稱呼他為湯姆叔叔。

謝爾比先生在股票市場上投機失敗而破產了,他只好將湯姆和只有四五歲大的的小黑奴哈利賣給奴隸販子抵債。

故事從此開始,分別圍繞著湯姆與小哈利的命運展開了......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閃亮的歷史光環

《湯姆叔叔的小屋》又譯作《黑奴籲天錄》,是一部生動描繪19世紀美國南方生活的故事。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湯姆叔叔的小屋》

它曾出現在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中。林肯總統在接見作者斯托夫人時,稱她為“寫了一部書,引發了一場偉大戰爭的小婦人”。意思是說,因為斯托夫人寫下這本《湯姆叔叔的小屋》,從而引發了1861年開始的長達四年之久的美國南北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是一場南方種植園主的奴隸制經濟,與北方工廠主的資本主義經濟間的戰爭。戰爭最後以北方的勝利告終,不僅徹底廢除了奴隸制,更重要的是鞏固了北方大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從此,美國的工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在19世紀末,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大國。

甚至可以說,這本書改變了美國的命運,推動了歷史的走向。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美國南北戰爭

然而,許多人都被它閃亮的歷史光環迷惑了,覺得這僅僅是一本“為政治而寫”的書。

美國曆史上的南北戰爭、黑奴解放宣言等等知識,在教科書中只是單薄簡單的幾句解說。不打開這本書,不走進這本書中展現的19世紀中葉那個真實的美國,《湯姆叔叔的小屋》的魅力,就永遠僅限於歷史課本中的幾行文字。

那麼,《湯姆叔叔的小屋》是否值得我們閱讀呢?奴隸制已成往事,再閱讀這樣一本書還有意義嗎?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林肯總統與黑人們在一起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文學殿堂中的瑰寶

有這些疑問,是因為這本書崇高而閃亮的歷史地位,掩蓋了其本身的文學價值。

《湯姆叔叔的小屋》初次連載(在被賦予許多光環之前),就獲得了成千上萬的熱情讀者。它塑造了許多美好的人物形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打動了無數人柔軟的心。

這本書成為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是有其深厚的藝術價值的。

1852年,《湯姆叔叔的小屋 (Uncle Tom’s Cabin) 》首次在《民族時代》上連載。雖然《民族時代》是一份發行量不大的小刊物,但是《湯姆叔叔的小屋》卻在連載一開始,就贏得了成千上萬的熱情的讀者。

很快,波士頓的一家小出版社——約翰·失厄特出版公司決定出版這本書。第一版印刷五千冊,卻在頭一天就售出了三千冊,第二天全部銷售一空。約翰·失厄特出版公司連忙重印,一週內加印了一萬冊,也很快售空。再加印,一年內美國八家出版社日日夜夜趕印出三十萬冊,卻仍然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在那一年,《湯姆叔叔的小屋》印行一百多次、三十五萬冊,這在19世紀中葉的出版界,是個天文數字了。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852年,《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版,第一天就售出三千冊

當時,幾乎每個識字的美國人都爭先恐後地閱讀這部“扣人心絃”的小說。

在世界各地,這本書也大受歡迎。英國當時有四十家出版社出版該書,銷售量達到了一百五十多萬冊。讀者們飽含著深情地傳看《湯姆叔叔的小屋》,

當時的著名作家如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喬治·桑、海涅、狄更斯等,都曾對這本書公開表示高度讚揚。

時至今日,《湯姆叔叔的小屋》更是曾被改編成戲劇、音樂劇等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演多年。同時,它已經被譯成世界上四十多種文字,其魅力經久不衰。

時間,充分證明了這是一本經典名著。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960年的英文原版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03 作品的魅力

這樣一本萬人空巷的經典作品,它的魅力在哪裡呢?

01 作者富有同情心的筆觸

作者哈麗葉特·比徹·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是一位充滿博愛思想的善良的女性。

她出生於美國北方,十四歲時隨家人遷居到距離南方蓄奴州肯塔基州,僅一河之遙的辛辛那提。隔著波濤滾滾的俄亥俄河,斯托一家的對岸就是星羅棋佈的奴隸主種植園。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肯塔基州與俄亥俄河

少女時代的哈麗葉特敏感而熱情,她喜歡讀司各特那些充滿冒險色彩的長篇敘事詩,也深受浪漫主義文學家拜倫的影響。

她大量拜讀他們的作品,這對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青年時代的哈麗葉特·比徹·斯托

19世紀中葉,正是廢奴運動興起的年代。

辛辛那提市成為廢奴運動的中心後,也成為各地逃奴的避難地和中轉所,斯托夫人家就曾安置過逃奴,而斯托夫人本人,後來也得到機會親自去南方旅行。在這些過程中,她看到了許多奴隸的真實生活情況。這些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心和正義感。

《湯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斯托夫人深受浪漫主義文學家的影響,而她在創作《湯姆叔叔的小屋》時,又採用了鮮明的現實主義寫法。

那份對黑奴深深的同情,體現在極其現實的奴隸生活的細節描寫中,產生了一種樸實而打動人心的巨大力量。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黑奴在種植園中勞動


02 結構的魅力

故事是從謝爾比家破產後經濟陷入困境,不得不賣掉家奴開始講起。整個故事設計了兩條主線並行,結構非常清晰。

一條主線,講述正直善良的湯姆叔叔為了其他奴隸不被賣掉,忍受痛苦與家人離別。在乘船去南方的路上,他偶然間救下一個可愛的白人女孩艾娃,隨後被艾娃的父親聖克萊爾先生買下,度過了幾年平靜快樂的生活。然而,在即將得到自由的最後關頭,湯姆卻再次被賣掉,最後死在兇殘的種植園主的折磨下。

另一條主線,講述聰明能幹的伊麗莎為了保護即將被賣掉的兒子哈利而叛逃,她們在路上與同樣逃出來的丈夫匯合,最後在眾多白人的幫助下成功逃到自由的加拿大,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小說引人入勝的一大魅力就在於,結構的簡單清晰,與情節的緊張驚險,完美地交融在了一起。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湯姆叔叔的小屋》連環畫

兩個主人公,兩條主線,交替講述,始終並行。作者對節奏的掌握是如此恰到好處:

在一大段伊麗莎帶著兒子,跳過俄亥俄河的冰冷的浮冰,在槍聲中叛逃的緊張描寫之後,轉而敘述湯姆叔叔被賣掉的那個清晨,全家沉浸在靜得讓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中;在講述了湯姆一波三折的命運後,伊麗莎夫婦躲避追捕逃到船上,奔向加拿大的過程,又讓讀者屏住呼吸。

在清晰的主線下,作者穿插安排了許多打動人心的情節。

抓捕伊麗莎的捕奴人在被伊麗莎的丈夫救活後,轉而幫助他們逃跑;謝爾比家的小主人把湯姆當做最好的朋友,始終如一地試圖解救他;湯姆的信仰多次遭遇考驗......

這種主線的簡單與情節的豐富形成鮮明對比,讓小說充滿吸引力。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03 人物的魅力

小說的另一大魅力,在於它塑造了眾多美好的人物形象。

最感人的就是湯姆叔叔了,他正直、善良、能幹,總是在幫助別人。

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湯姆知道自己即將被賣掉的那個晚上,別人勸他逃走時,他“憂傷而平靜地望望四周,說:

不,我不走。要是不把我賣掉,為了償還債務就必須把莊園上的所有人統統賣掉。所以,還是賣掉我吧。

這並不是人們常說的“愚忠”,不是被賣了還給主人數錢的蠢笨,而是一種真正的忠厚、忍讓,是一種高尚的犧牲精神。這種無言的承擔,讓每個讀者動容。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852年初版插圖:被賣掉前,湯姆叔叔有個快樂的家庭


被賣到可愛的小艾娃家後,湯姆叔叔負責馬廄的工作。此時展現的,是一個對美具有敏感的感受力的湯姆叔叔。他是如此快活地享受著環境的美好:小鳥、噴泉、芬芳的空氣、廳堂裡的油畫......

這時的湯姆叔叔又是那麼慈祥。他愛小艾娃,給她做了許多木頭玩具,有一次甚至疼愛地任由小艾娃在他的衣服上每個釦眼裡,都插滿芬芳的茉莉花。哦,這些可愛的描寫,讓人發自內心地感到愉快啊。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965年《湯姆叔叔的小屋》電影劇照:湯姆與艾娃在花園


然而,這麼好的湯姆叔叔,最後卻慘死在萊格里的折磨下。每個讀者讀到此處都會充滿痛苦和憤怒吧。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852年初版插圖:湯姆在萊格里莊園被毒打


打動人心的,還有小說中出現的眾多母親。

伊麗莎雖然自己被主人保護著,擺脫了被賣掉的厄運,但是當她知道年幼的兒子哈利被賣掉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逃亡。而那是有可能通向死亡的逃亡啊!當伊麗莎孤注一擲地跳上湍急的俄亥俄河面的浮冰時,她只知道緊緊抱住懷中的孩子。摔倒、跳躍、滑溜在浮冰邊緣、又跳起來.....每一步都看得見血跡,捕奴人的槍聲就在身後響起。只有母親的力量才能支撐她完成這樣的壯舉。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852年初版插圖:伊麗莎抱著哈利,跳過佈滿浮冰的俄亥俄河


其他母親又是怎麼做的呢?湯姆叔叔在被轉運的船上,遇到一位抱著嬰兒的年輕女奴。當奴隸販子偷偷把嬰兒賣掉時,悲痛欲絕的母親無法忍受與孩子的分別,竟然選擇了投河以尋求安寧。

小說中細緻地描寫了許多為了孩子不顧一切的母親。母子連心,這些情節,哪個女人看到不會心中一痛?哪個男人看到不會憤怒地握緊雙拳?

04 樂觀與冒險

儘管有許多讓人痛心的情節,小說的基調卻並不沉溺於壓抑。不,這不是一部沉痛的血淚史,而是充滿了樂觀與探索精神的讚歌。

受浪漫主義作家的影響,斯托夫人的行文筆觸是充滿冒險色彩的。

伊麗莎一路奔逃,帶著兒子與丈夫匯合;天使般的小艾娃臨死前懇求父親給湯姆叔叔自由;湯姆原來的小主人喬治費勁波折營救湯姆......故事中穿插了一個又一個扣人心絃的小冒險,讓人手不釋卷。

伊麗莎那條主線中,遇到的都是勇於反抗,充滿同情心和開朗熱情的人。謝爾比夫人把伊麗莎當做自己女兒一樣愛護,她想辦法讓伊麗莎順利逃跑;剛為禁止幫助逃奴的法令投過票的參議員,在感受到伊麗莎保護孩子的母愛力量後,親自駕車送母子二人繼續逃亡。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965年《湯姆叔叔的小屋》劇照:伊麗莎一家


湯姆叔叔的樂觀精神就更顯而易見了。湯姆叔叔具有忍讓、忠厚的天性,再困苦的環境中,他都想方設法幫助更不幸的人。湯姆叔叔就像一座穩穩的大山,讓每一個與他相處的人都獲得心靈的安定和勇氣。

在這條主線中,作者也塑造了許多讓人喜愛的角色:像天使一樣可愛的小艾娃,臨死前一定要剪掉頭髮送給家裡每一個人,讓每個她不能再保護的奴隸,都能在看到那縷金色的頭髮時,能想起有人愛過他;堅強勇敢的小喬治·謝爾比始終不懈的尋找湯姆,在送湯姆叔叔離開人世後,在湯姆的感化下,喬治給了家裡所有奴隸以自由。

儘管環境險惡,但是在這些人物形象中,每個讀者都體會到了滿滿的真摯、善良和美好。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1965年《湯姆叔叔的小屋》劇照:小喬治·謝爾比與未婚妻


結語

古往今來,最打動人心的,是人情。

作者對隔河相望的黑奴們充滿同情心,正直忠厚的湯姆叔叔充滿善心,為了孩子不顧一切的母親們滿懷慈愛,堅持營救湯姆的白人孩子飽含真誠。這一切,成為《湯姆叔叔的小屋》打動人心的關鍵。

時隔將近兩百年,當我們再去讀這本小說,一定會感受到其中一種樸實的力量,一種超越時代直擊人心的力量。而這也正是文學最打動人的東西——人性的魅力。

瞭解歷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感受那些真、善、美的美好情感,在心底流淌。願這本寫於1852年的小書,走入你的內心。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斯托夫人


《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光環掩蓋下的,美國文學史殿堂中的瑰寶


【用閱讀點亮生活,借好書為青春喝彩】

我是@風景丁 專注於閱讀與寫作、青春與個人成長。歡迎你關注我,成長路上結伴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