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有哪些?

小魷魚不吃魷魚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十種意象。

一、青山:

在古代詩歌中具有深隱曠達、雄渾沉穩、亙古不變的特色,是文人藉以棲息身心的家園。

如王昌齡《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同時,青山也是故鄉的象徵。

如謝眺《遊東田》中“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歷史與永恆的象徵。

如楊慎《臨江仙》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二、月:

對月思鄉,思念親人。

如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同時,望月思故國,表現亡國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來抒發盛衰無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劉禹錫《石頭城》中“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三、水:

用來表現離愁別恨。

如李煜《相見歡》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另外,水也經常用來表示時光流逝。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四、菊花:

蘊含著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徵著隱士君子。

如鄭思肖《畫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五、梧桐:

秋天常見的意象,用來觸發文人心底的悲涼。

如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六、蟬:

品行高潔的象徵。

如虞世南《蟬》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另外,還有孤獨無助的象徵。

如李商隱在《蟬》中“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七、杜鵑:

孤獨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規、杜宇。

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另外,也是鄉愁的象徵。

如秦觀《踏莎行》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八、鴻雁:

代指書信。

如晏殊《清平樂》中“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九、燕子:

因常結伴而行稱為愛情的象徵。

如晏幾道《臨江仙》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變遷的寄託。

如劉禹錫《烏衣巷》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十、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習俗。

如王維《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解答文化問題


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分類(一)

(一)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

這類意象一般與自己的豪情壯志相關。

例如: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宋/陸游《書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風、冷雨、梧桐、杜鵑鳥(子規鳥)芭蕉等

這類意象多抒發淒涼悲傷的思緒和孤獨惆悵的感情。

例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宋/李清照《聲聲慢》)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元/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宋/秦觀《踏莎行》)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這類意象多用來表達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例如: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宋/陳亮《梅花》)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贈書侍御黃裳》)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才高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宋/王安石《華藏院此君亭》)

(四)楊柳、蘭舟、長亭、關山(月)鷓鴣鳥等

這類意象多用於揮寫離別之苦。

例如: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唐/李白《憶秦娥》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

(五)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詩人多借這類意象抒發閒情雅緻。

例如: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當然,一個意象有時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以上介紹的只是它們最常見的一種。我們在分析和欣賞詩歌時,還是應該整體考慮的。不過在熟知這些基本寓意的基礎上,或許能更順暢些。

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分類(二)

一、動物類

1、蟬A、感身世,訴悲涼: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詩人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B、痛別離,苦遠遊: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就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

唐盧殷《晚蟬》: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

寫蟬以聲引愁,旅人行一程,飛蟬跟著鳴一程,似乎專與行 人為難,寫出了詩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鴻雁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如唐李益《春夜聞笛》: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3、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叫聲悽切,在古典詩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

4、鷓鴣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這裡它又充當衰敗之景的象徵,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

5、黃鶯善於歌唱,是春天的象徵。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 明春天的來到。

二、植物類

1、柳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

《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白《憶秦娥》: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均用來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2、梅藉以表達孤高,不諧流俗的品格。

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元人王冕 《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堅強,氣質清高。

屈原《離騷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4、蓮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5、梧桐梧桐是淒涼悲傷的象徵。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它還有: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離恨;

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草的無窮體現出情的瀰漫與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間何處尋芳草(朱敦儒《漁家傲》);

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

由芳草年年復如引起時間匆匆、人生短暫、年華寶貴的惜時感嘆。

可憐春光閒了,陰多晴少。江南江北水連雲,問何處,尋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現象類

1、明月明月蘊涵思鄉之愁。

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

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望月思鄉的異常感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借明月表達一種希冀和渴盼。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集·相和歌辭》)

詩人見流水思年華易逝;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水流的持續不斷而給人以無奈;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

流水帶著寒心默默退去,給人一種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感傷。

3、黃昏、夕照感傷的心情意緒:

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黃昏如此冷清,詞人自然孤寂難耐,愁結柔腸 。傷古吊昔的悲涼意蘊: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憶秦娥》)

4、細雨、煙霧寄託詩人無邊的愁緒和鬱悶的心情。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宋/秦觀《浣溪沙》)

細雨綿綿,愁也瀰漫。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顥《黃鶴樓》)

歸家不得,或者漂泊他鄉,不知家在何處,漸漸升起的煙霧使人生出諸多愁緒。

四、時令節日類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闔家賞月的佳節,所以人們在這一天大多思念親人。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重陽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故云。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

杜甫《九日》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節禁火三日,萬戶無煙,與冷清、蕭條有關。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唐/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4、清明春季的節氣名,也是祭祖掃墳的日子。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等。

五、特定地點類

1、長亭長亭是一個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寫離人望著短亭長亭而不見人歸來的傷心情景。

王實甫《西廂記》: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抒發的也是離別的傷感。

2、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浸染著離情別恨。

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

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3、南山南山代表隱居的地方。

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因你仰望星空


眾所周知:“意象”本意為詩詞歌賦的基本元素,是理解創作者思想以及詩詞歌賦背後意蘊的點睛之筆。假如我們想走入創作者的世界,就需要熟悉這些意象。

古典詩詞來說,詩人所寫的“景”和“物”,可以理解為客觀的“象”,而借景所抒發的“情”,所表達的“志”,可以理解為主觀的“意”,“象”和“意”的完美搭配,產生了“意象”。

以下為一些“景” “人” “物” “事”

1.花中四君子

“梅” “蘭” “竹” “菊”的統稱

2.歲寒三友

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

3.精衛

古代神話傳說,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日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山海經.北山經》後用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或不畏艱難,勇敢而上

4.豆蔻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牧《贈別二首(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5.紅豆

紅豆即為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6.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

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為嬋娟。

7.雞肋

雞的肋骨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比喻沒有什麼價值,沒有什麼意思的事情。

8.彭祖

傳說中的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有八百多歲,舊時作為長壽的象徵

“壽如彭祖”,祝賀人長壽

9.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西廂記》

“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10.鴻鵠

鴻鵠飛的很高,常用來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史記.陳涉世家》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1.三尺

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

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

12.逐鹿

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魏徵《述懷》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13.見背

離開,父母去世

李密《陳情表》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14.孔方兄

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

15.秋水

指眼睛,形容盼望的急切

《西廂記》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16.琴瑟

或瑟琴,比喻夫婦感情和諧

《詩.周南.關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17.水

中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思聯繫在一起。

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8.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古代詩詞常用手法

杜甫《恨別》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

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

19.關山

關塞山河。關,關隘要塞。山,山河。

高適《塞上聽吹笛》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20.長亭

陸上的送別之處

李白《菩薩蠻》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w先森


豪放派詩詞常見意象:戰鼓轟鳴、烽火硝煙、金戈鐵馬、飛沙走石、恩斷意絕、怒髮衝冠、肝腸寸斷、壯士斷腕、大江東去、行雲流水等等。

婉約派詩詞常見意象:輕風拂面、花好月圓、雪花輕舞、月色朦朧,香粉紅唇、輕聲細雨、兒女情長、人在天涯等等

小夥伴們肯定還有補充的吧?


嗎嗎唬唬


1、青山:在古代詩歌中具有深隱曠達、雄渾沉穩、亙古不變的特色,是文人藉以棲息身心的家園。

如王昌齡《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同時,青山也是故鄉的象徵。

如謝眺《遊東田》中“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歷史與永恆的象徵。

如楊慎《臨江仙》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2、月:對月思鄉,思念親人。

如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同時,望月思故國,表現亡國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來抒發盛衰無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劉禹錫《石頭城》中“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3、水:用來表現離愁別恨。

如李煜《相見歡》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另外,水也經常用來表示時光流逝。

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4、菊花:蘊含著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徵著隱士君子。

如鄭思肖《畫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5、梧桐:秋天常見的意象,用來觸發文人心底的悲涼。

如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6、蟬:品行高潔的象徵。

如虞世南《蟬》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另外,還有孤獨無助的象徵。

如李商隱在《蟬》中“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7、杜鵑:孤獨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規、杜宇。

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另外,也是鄉愁的象徵。

如秦觀《踏莎行》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8、鴻雁:代指書信。

如晏殊《清平樂》中“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9、燕子:因常結伴而行稱為愛情的象徵。

如晏幾道《臨江仙》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變遷的寄託。

如劉禹錫《烏衣巷》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0、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習俗。

如王維《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天其書法


我分兩大類: 一,景象景物類推(歸根結底隱藏深淺問題,最後說與不說也是以物喻人的,就算純景物類推也一樣);二,直接以景物喻人;(或人文社會現象等,從而抒發作者以物喻人,對此事此現象的看法和祁望等等);小識供參考與指正![贊][祈禱][玫瑰]


永動機一


詩中常見的有I風景類。動物類

人對生活的各個追求、嚮往遇到的問題總結。每個人都有一個人生的觀點。就看做好還是沒做好、.做好了‘說明自己的意象達到了、意象沒達到自己的要求‘哪就是一個悲懐、要好好對待每一件事‘自己的意象才的達到.

所謂動物類只是吃喝的、因為它們沒有思想‘活的快樂.只要吃飽就.行。.

而風景是對生活的襯拖..使整個世界充。

滿活力


abzhao123


中國古詩詞常見意象分類:

1、植物類

(1)柳:柳者,留也。表達離別挽留的不捨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梅:象徵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松: 堅貞高潔。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4)竹:堅貞高雅、寧折不彎。鄭板橋《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5)菊:高潔隱逸,不慕名利。陶淵明《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6)蓮:花中君子,莊重質樸、不譁眾取寵。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麗堂皇。劉禹錫《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8)芭蕉:孤獨憂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9)梧桐:孤獨憂愁,離情別緒。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10)紅豆:相思。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2、動物類

(1)杜鵑:懷念故鄉情感、抒寫離愁別恨。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

(2)鷓鴣:遊子感懷,思念故鄉。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3)猿猴:別離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4)烏鴉:衰敗荒涼。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5)沙鷗:淡泊名利,閒適歸隱;漂泊無依,淒涼孤獨。杜甫《旅夜抒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6)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7)大雁:離愁別緒,傷時感懷。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8)蟬:高潔品質,悲秋思緒。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貞,品格高尚。米芾《水調歌頭·中秋》:“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鳥:理想的寄託。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場所類

(1)長亭:依依惜別,離愁別緒。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2)欄杆:慷慨悲昂,憑弔懷遠。柳永《八聲甘州》:“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3)西樓:孤獨寂寞,思念故國親友。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口,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4)驛站:漂泊不定。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4、時節類

(1)清明、中秋、重陽:思親傷懷。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2)黃昏:寂寞愁苦。李清照《聲聲慢》:“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音樂類

(1)羌笛:邊塞徵人的思鄉之情。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梅花落》:旅人思鄉。李白《黃鶴樓聞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後庭花》:靡靡之音,常用於諷刺當權者貪圖享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4)關山月:征戍離別之情。王昌齡《從軍行二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5)搗衣聲:離愁別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雲莊學府


一、送別類意象(或表達依依不捨之情,或敘寫別後的思念)   

1. 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悽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係。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後,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等。   

4.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託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繫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3. 蓴羹鱸膾。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蓴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蓴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後來文人以“蓴羹鱸膾”“蓴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如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蓴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使多少人灑下思鄉思親行行熱淚。   

4. 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遊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淒冷、悲涼氣氛)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淒涼悲傷的象徵。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悽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宋詞有李清照《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 猿猴。古詩詞中常常藉助於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肺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淒涼、哀傷的象徵。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淒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四、抒懷類意象(或託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讚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寄託他那玉潔冰清、超凡脫俗的品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繫在一起,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毛澤東《採桑子• 重陽》裡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一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淨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3. 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作者讚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後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唐人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徵孤直堅強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讚美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讚美了立於岩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 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託悲思。後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嬌》中的名句:“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懷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類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杜甫《蜀相》:“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髮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 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 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裡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   

1. 投筆。《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 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藉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瓦解自己的軍隊。後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 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讚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5. 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悽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七、閒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閒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1. 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 東籬。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3. 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以上介紹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見寓意。其實,不少意象是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如: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駱賓王《在獄詠蟬》的“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的“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的“甚獨抱清高,頓成悽楚”,虞世南《蟬》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而寒蟬則是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別離,“悽悽慘慘慼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三國人曹植的 “寒蟬鳴我側”(《贈白馬王彪》)詩句也表達同樣的情思。


超級科學奶爸


中國人的祖先是含蓄的,尤其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表情達意時,不會直抒胸臆。而是一種含蓄、委婉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情感。並且很多時候言不達意(就是似乎怎麼說都無法表達我此時此刻心中的意。)

因此往往託物言志、寓意於象、移情於景,這也是詩歌的意象表達手法。詩詞裡常見的比如:梅 、蘭、 竹、 菊 、 柳、蓮、 風、 雲、 雨 、霧、 雪 、霜、落花、流水、落日、月亮、孤雁、魚兒等等……… 運用更多的是天地自然,觸景生情,靈光乍現,揮筆舞墨,快哉樂哉~

意象表達常常讓讀者彷彿置身於其中,與作者融為一體,此景此情此刻詩就是我,我就是詩。這也是詩歌的魅力!

[玫瑰]嘻嘻,一位喜歡詩的女子,路過關於詩的問題的淺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