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冠狀病毒與水生病毒的區別:未見人魚共患是因有三個差異性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病毒、冠狀病毒與水生病毒的區別:未見人魚共患是因有三個差異性

自2019年12月12日湖北省武漢市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至今新型冠狀病毒在中華大地上肆虐了近一個月。在這短暫的時間裡,病毒迅速的從武漢蔓延到全國甚至跨出國界走向世界;而人們也從對病毒的漫不經心到現在的談“冠”色變直至相遇猶於過街老鼠般唯恐避之不及;昔日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大街也瞬間變得無比冷清,了無生氣。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與病毒打交道很多,例如流感、肝炎、皰疹、水痘、天花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為什麼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卻引起如此大的恐慌?它與普通病毒以及我們水生動物的病毒有哪些區別呢?

病毒、冠狀病毒與水生病毒的區別:未見人魚共患是因有三個差異性

病毒、冠狀病毒與水生病毒三種病毒的區別

01病毒

一般是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無代謝構造和酶系統,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性微生物。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無任何生命活動、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而一旦進入宿主細胞,便可利用細胞中的物質、能量以及複製、轉錄和轉譯,按照自身核酸的遺傳信息產生相同的新一代病毒。

02冠狀病毒

分類上屬於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是具有外套膜的正鏈單股RNA,包膜上存在棘突,整個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狀病毒的棘突有明顯的差異,其遺傳物質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冠狀病毒最先是1937年從雞身上分離出來,2019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是目前已知的第7種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

03水生病毒

自從Wolf分離到第一株魚類病毒以來,迄今見報道的魚病毒已超過70種,分屬於15個科。基本上屬於皰疹病毒科、呼腸孤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等。我國報道的第一個魚類病毒是20世紀70年代末發現的草魚出血病病毒。

水生病毒經過數十年的存在,至今未見“魚人共患”的病患發生,因為水生動物與人類具有三個差異性

生存環境共異性:絕大多數水生動物是完全生活在水中,與人類不存在共同的生活圈,不同的生存環境,所面臨的病原體種類、致病性、傳染性也存在很大差異性。

病原體傳播媒介共異性:水生動物生活在水中,從水中獲得呼吸所需的氧氣, 水生動物與人類存在一道天然的、安全的氣水保護屏障,與人與陸生動物之間可以通過空氣、飛沫、糞便的等疾病傳染途徑被有效的切斷。

免疫系統高低差異性:人的免疫系統要比水生動物免疫系統進化的更高級、更復雜、疾病免疫及防禦能力更強,而水生動物免疫系統相比人與陸生動物要低級很多,甚至有些水生動物(如甲殼動物)還處於初級的非特異性免疫階段,免疫及疾病防禦能力相對弱很多; 自然界遵循“物競天擇” 、“萬物相生相剋,講究平衡之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規律,在水生動物這個低級“道”(免疫機制)所選擇出的“魔”(病原體),或許會對水生動物造成致命性危害,卻不足以對具有更高級的、更復雜的、免疫防禦力更強的免疫防禦機制的陸生動物和人類構成威脅。

水產動物病毒病跟人類病毒病類似,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日常養殖過程應貫徹“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切斷病毒傳播途徑是預防病毒病的關鍵,其次改善養殖環境,加強科學飼養管理,提高水產動物自身的抗病力是預防病毒病的有效措施。(摘錄於:拜耳水產 綜合編輯)

#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

病毒、冠狀病毒與水生病毒的區別:未見人魚共患是因有三個差異性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或請登錄:西南漁業網。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充或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青雲助力 共渡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