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孫堅四大猛將,誰的武功厲害?

大有可為888


孫堅手下四大猛將——韓當,黃蓋,程普,祖茂。這四人前期追隨孫堅,孫堅後跟隨孫堅之子孫策打下了江東。

其中三國中祖茂的記載最少。祖茂在孫堅討伐董卓一戰中,在汜水關受到華雄夜襲,為救孫堅冒充孫堅,但幸運的是祖茂也逃過了一劫。之後,三國志中便再無祖茂的任何記載了,新三國中孫策用玉璽換了四將(其中就有祖茂)。但是之後祖茂在戰爭也沒有出現。祖茂武功應該略低於其他三人。



程普是三朝元老,參加過討董聯盟,跟隨孫策平定江東,赤壁之戰,攻打南郡等戰役。周瑜死後成為南郡太守,後因與劉備分割荊州而遷移至江夏,不久逝世。程普武藝應在祖茂之上。




黃蓋和參加的戰役和程普差不多,赤壁之戰後,黃蓋成為武陵太守,在任中死亡。黃蓋在戰爭中常身先士卒,而且多次在戰役中被孫堅任命為先鋒。黃蓋武藝應在程普祖茂之上。



韓當活的最久,比黃蓋程普多的重大戰役有奪回荊州和夷陵之戰。226年,韓當統帥敢死征討丹陽叛亂,不久病亡。韓當老當益壯,應該是四人中武藝最高的。



四人武藝:韓當>黃蓋>程普>祖茂


伴虎吃豬


東吳老主公是孫堅,他手下有四大猛將,一直追隨著他東征西殺,屢建功勳。

這四位猛將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咱們就通過各位猛將的戰鬥記錄來分析一下,這四位猛將的武力值孰高孰低。



一、程普

除了歷任主君之外,程普的威望在東吳軍隊中是最高的,他壯年追隨老主公孫堅,又輔佐孫策開疆拓土,後又扶保孫權,歷輔三代主君,久經沙場,勞苦功高。

程普的武器是一杆鐵脊蛇矛。看一下程老將軍的戰績:

1.汜水關一戰,對陣胡軫,戰不數合,程普一矛刺中了胡軫的咽喉,翻身落馬而死;

2.硯山之戰,程普對陣蔡瑁,戰不數合,蔡瑁抵擋不住,拔馬敗陣;

3.硯山之戰,程普保著孫策突圍,路遇呂公,戰不數合,一矛刺呂公於馬下;

4.荊州東門外,程普來擒黃祖,黃祖逃走;

5.劉繇大營外,程普挑戰,太史慈出迎,兩將大戰三十合,未分勝負

程普老將軍還是相當厲害的,5戰4勝,斬殺敵將3名,戰鬥效率非常之高,真是讓人沒有想到。

二、黃蓋

黃蓋也是早年追隨孫堅的老部下,忠誠耿直,性如烈火,剛正不阿。

黃蓋的武器是一對水磨鋼鞭。咱們來看看黃老將軍的戰績表:

1.孫堅率軍回江東,路過荊州,劉表攔截,蔡瑁出陣,黃蓋迎戰,戰不數合,黃蓋一鞭擊碎了蔡瑁的護心鏡,蔡瑁逃走;

2.硯山之戰,突圍途中,兩個回合生擒黃祖;

3.牛渚灘之戰,黃蓋對陣張英,戰不數合,張英寨中起火,張英急退軍;

4.會稽之戰,王朗與太史慈交鋒,王朗部將周昕助戰,黃蓋接住,正鬥間,王朗軍後大亂,周瑜和程普襲來,王朗、周昕退走;

5.赤壁之戰,黃蓋率火船向曹軍進發,文聘來攔阻,被黃蓋一箭射倒;

6.赤壁之戰,混亂中被張遼一箭射中肩膀,落入江中。

黃蓋總共參加6場戰鬥,有效勝績是4場。老將軍威武!


三、韓當

韓當也是最早追隨孫堅的老隊員。他比較多能,水戰、馬戰皆精,兵器是長槍,也會使刀。

咱們看一下韓當的戰績:

1.鄧城之戰,孫堅與黃祖對陣。黃祖下令部將張虎搦戰,韓當舞刀相迎。戰二十餘合,黃祖部將陳生見張虎力怯,飛馬助戰,被少年孫策一箭射中面門。張虎大驚,措手不及,被韓當一刀斬殺;

2.長江水戰,曹操部將焦觸駕船來戰,韓當挺長槍將焦觸刺死;

3.樊城之戰,韓當與曹洪交鋒,大戰三十合,曹洪詐敗而走;

4.合淝之戰,韓當與周泰雙戰許禇,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

韓當總共廝殺4場,有效勝績是兩場。


四、祖茂

在追隨孫堅的老部下中,祖茂是最不幸的一位。他的武器是雙刀,只參加過一場戰鬥,就壯烈犧牲。

1.汜水關之戰,華雄夜襲孫堅大營。孫堅猝不及防,慌忙逃走,全軍潰散。祖茂保著孫堅逃跑,見孫堅頭上赤襀太顯眼,祖茂就與孫堅交換,戴在自己頭上,引開追兵。

祖茂將赤襀堵在殘簷上,躲入林中,華雄追來,祖茂偷襲,被華雄一刀斬殺。

分析四人的武力值高低,程普的武藝無疑是最高的,戰績最好,還能與太史慈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

黃蓋的武力值應與程普在伯仲之間,與蔡瑁一戰,表現似乎還強過程普,但黃老將軍的斬殺率太低,只生擒過一個黃祖,攻擊力應弱於程普。

韓當的表現比較一般。二十回合拿不下黃祖手下並不出名的部將張虎,還要靠少年孫策的幫忙;與曹洪戰三十合,曹洪詐敗,很從容;與周泰兩人都打不退許禇。韓當唯一的斬獲是以自己精通的水戰方式刺死了旱鴨子焦觸。

祖茂就比較悲摧了,偷襲的狀態下,在華雄馬前都沒有撐住一個回合。在孫堅四將中,他應該是最弱的。

所以,四人武力值從高到低的排序應該是:

1.程普、2.黃蓋、3.韓當、4.祖茂。


饞嘴肥貓鏟史官


孫堅的四大猛將指的是孫堅討董卓之戰時的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將,要比較他們的武藝高低,就要先看一下他們的表現了:

程普

程普善使鐵脊蛇矛,第一戰是在汜水關戰華雄部將胡軫,兩人只打了幾個回合,程普就一矛刺中胡軫咽喉,將他殺死。此後在孫堅攻打劉表之戰中,程普數合殺敗蔡瑁,數合刺死呂公。在平定江東之戰時,程普和太史慈打了三十合不分勝負。

黃蓋

黃蓋用的兵器是鐵鞭,他第一戰是在孫堅脫離聯軍返回長沙途中遭遇劉表攔截時,對戰蔡瑁,結果沒幾個回合黃蓋就一鞭打中蔡瑁的護心鏡,蔡瑁敗走。在此後的孫堅和劉表之戰時,黃蓋又兩合活捉了黃祖。在平江東時,黃蓋還出戰過張英和周昕,不過這兩戰沒有來得及分出勝負。

韓當

韓當的兵器是一口大刀,第一戰是跨江擊劉表時迎戰黃祖部將張虎,兩人戰到二十多合時張虎力怯,隨後因為陳主被孫策射殺,張虎大吃一驚,被韓當斬殺。此後在赤壁之戰時,韓當水戰斬殺曹將焦觸,南郡之戰和曹洪戰三十合曹洪詐敗而走,濡須之戰和周泰一起迎戰許褚,雙方打了三十多合各自退走。

祖茂

祖茂所用兵器是雙刀,他比較倒黴,出場第一戰就遇到華雄,為了保護孫堅,他戴上孫堅的赤幘吸引追兵,結果被華雄一刀斬於馬下。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四人戰績看誰最強:

祖茂沒有任何戰績就被殺死,所以首先排除。

其次韓當和曹洪戰三十合沒能真殺敗曹洪,而程普對戰太史慈三十多合不分勝負,太史慈明顯要強於曹洪。而且程普殺死胡軫、呂公,擊敗蔡瑁都是短時間內完成,表現優於韓當二十多合才殺死張虎,所以論武藝程普應當強於韓當。

而程普和黃蓋則不太好比較,兩人都打過蔡瑁,程普數合殺敗蔡瑁,而黃蓋則一鞭打中蔡瑁護心鏡,應該說黃蓋表現優於程普。但是程普對戰過太史慈打平,黃蓋缺少和一流武將交手的戰績,所以兩個人各有優劣。

所以綜合看,孫堅手下四將里程普和黃蓋兩人最強,接著是韓當,而祖茂最弱。


不沉的經遠


《三國演義》中孫堅手下四大猛將,當屬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關於孫堅,史書記載其“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參加過鎮壓黃巾軍和討伐董卓的戰役,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孫堅年少便有威名,羅貫中評曰:“誰道江南少將才?明星夜夜照文臺。欲誅董卓安天下,為首長沙太守來。”孫堅自己身為一名猛將,身經百戰,不僅驍勇,還善用人,在他身邊有不少豪傑跟隨。

在跟隨孫堅的眾多將領中,屬程普、黃蓋、韓當和祖茂最為英勇善戰和忠心耿耿。其中祖茂死的最早,韓當活的最長,程普的地位和成就最高,黃蓋勞苦功高卻經歷最為坎坷。但若論武功,筆者以為當屬程普最高。理由如下:

首先,演義中記載,一是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汜水關守將是華雄和陳珍,陳珍雖不及華雄勇武,但能和華雄平起平坐,其武力也不可小覷,然而程普沒幾回合便將陳珍斬落馬下;二是在後期孫策平定江東時,程普和東萊戰神太史慈曾有過30回合的交手,由此可見,程普的武力了得,在四大猛將中排名第一當無可非議。

其次,在演義中有韓當與魏軍主將曹洪大戰30多回合打敗對手的橋段,曹洪也是曹操手下一員猛將,可見韓當的武力不低。但是後期也有一個橋段寫的是他和周泰兩人合戰許褚平分秋色,這又說明其戰力在三國武將裡還只能算二流水平。
再次,關於黃蓋,其實大家的好感度是最高的了,但是演義中主要渲染了“苦肉計”以及獻計“火攻”,說明黃蓋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但論武力,可以以黃蓋和程普分別與蔡瑁對戰結果來一判高低,演義中說黃蓋與蔡瑁戰不數合,打碎了蔡瑁的護心鏡,蔡瑁拜逃;而程普與蔡瑁對戰沒兩回合,蔡瑁就逃命了。據此判斷,黃蓋武力應該在程普之下。
第四,祖茂和孫堅是同鄉,是孫堅的心腹愛將,史書上未曾有他與其他戰將武力單挑以及獨立領軍作戰的記錄,較難判斷,世人對其的評價大部分是“勇”與“忠”。唯一的記載就是他為了保護孫堅,帶上了孫堅的紅頭巾吸引敵軍。祖茂後來被華雄窮追,將頭巾縛在柱上後躲藏在林中,乘華雄察看時由林後殺出,揮著雙刀欲劈華雄;華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從中可以看出,祖茂的武力應該非常一般。
綜上,《三國演義》中孫堅手下四大猛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論武力最強者當屬程普。四人武力排名應為程普優於韓當,韓當強於黃蓋,祖茂最末。

九州歷史雜談


孫堅,字文臺,是東漢末年的將領、軍閥,也是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參與過討伐黃巾軍和討伐董卓的戰役,都有不俗的戰績。他之所以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除了本身披堅執銳親冒矢石外,還和他手下的四位猛將有關。孫堅手下有四名戰將,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其中程普、黃蓋、韓當歷經孫堅、孫策、孫權三世被稱作江表虎臣。

程普,字德謀,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斬華雄、破呂布。後來,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曾作戰不利,程普將孫策救出重圍。在孫策死後,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赤壁之戰與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敗曹操,之後大破曹仁於南郡。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 黃蓋,字公覆,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蹟而被後人廣為傳頌,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不久武陵蠻夷反,攻打城邑,黃蓋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攔腰截擊,大破諸賊。春去夏來,寇亂盡平。後又平討長沙益陽縣山賊,加偏將軍。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
韓當,字義公,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吳名將。韓當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隨從其征伐四方,功勳卓著,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

祖茂,東漢末年武將。孫堅的心腹將領。史料記載較少,《三國演義》中祖茂字大榮,在孫堅與華雄交戰中為救孫堅被華雄所斬。這四人相比的話,我首先把祖茂放在最後。很遺憾不是因為他不行,而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他行不行。史料記載很少,《三國演義》中也沒記載他過多的戰績,而且很早就被殺了。剩下的三人要數綜合能力最強,戰績最多,功勞最為顯著當屬程普。據記載,程普頗有容貌風姿、計謀策略,善於應答論對,而且攻城野戰,勇不可當。曾經同一名騎兵一起保護身陷重圍的孫策衝出重圍,驅馬疾呼猛突,敵軍紛紛後退。程普不僅活躍在孫氏平定江東的討伐戰中,還曾和周瑜在烏林打敗曹操,在南郡擊走曹仁。他的勇猛陸機曾把他和甘寧、淩統等相提並論“甘寧、淩統、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

第二位要數到韓當了,韓當長於弓箭、騎術,膂力過人,因而為孫堅所賞識,追隨他四處征伐周旋,數次冒險犯難,陷陣擒敵,屢立戰功。陸機也曾在《辨亡論》中寫道“韓當、潘璋、黃蓋、蔣欽、周泰之屬宣其力。”。此外,韓當還是吳國精銳解煩營的統帥。赤壁之戰,韓當為前部先鋒,三江口之戰,韓當大破蔡瑁,後斬焦觸,與周泰合力敗文聘,大戰中又救黃蓋。濡須口之戰,韓當與周泰合力三十回合戰平許褚。


第三位只剩下最後一位了——黃蓋。要數有名氣的話,其他三人誰也比不了黃蓋,只一個苦肉計、一句諺語“周瑜打黃蓋”就讓他被後人記住了幾千年。作為孫堅四大猛將之一,江表虎臣之一,黃蓋的能力是很突出的。尤其是訓練士兵這一塊,在戰鬥中他的士兵總是能奮勇殺敵。但論武功和作戰勇猛這塊他還是要略遜程普、韓當一點的。


周郎顧天下覆


孫堅四大猛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先說祖茂,祖茂出現是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祖茂跟隨孫堅作戰,關西大將華雄夜襲孫堅大營,殺的孫堅望風而逃,華雄緊追不捨,在千鈞一髮之際,祖茂讓孫堅摘下頭上赤幘掛在樹上,讓孫堅逃走自己埋伏樹旁想要偷襲華雄,不料技不如人,反被華雄所斬。



黃蓋,出現是在赤壁之戰,黃蓋巧獻苦肉計假裝投降曹操使得曹操放鬆戒備。黃蓋能夠根據形勢謀劃出苦肉計可以看出黃蓋已經看出赤壁之戰勝利的關鍵,而且也提出了破敵之策,可以看出黃蓋的深謀遠慮、老謀深算。與祖茂偷襲華雄無果反被斬殺相比,無論是智謀還是武藝,黃蓋都在祖茂之上。

韓當是孫吳名將,雖作戰英勇但在《三國演義》中,卻很少發現韓當對抗當世名將的記錄長期充當副手的角色。



四人之中武藝最高的應屬程普,遍觀《三國演義》可以發現孫吳將領出徵常常充當先鋒的有二人老將程普和年輕將領甘寧,從此可見老將程普武藝非凡,也深得孫氏父子的信賴。


綜上所述四人武藝排名為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微笑


▲孫堅


“孫破虜”孫堅打拼江山的時候,手下四大猛將為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個人武功都應該很厲害,但歷史記載中無四個人單打獨鬥場面,所以誰的武功最厲害,無從判斷。身為武將,應該以他的軍功來評定其優劣更適合一些。

四位當中,程普年齡最大,被稱之為“程公”。跟隨過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位主公,是東吳的骨灰級元老。跟著孫權在宛縣、鄧縣進擊黃巾軍,在陽人打敗董卓;跟著孫策平定江東,攻打祖郎時候救過孫策;跟著孫權以左右都督同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打敗曹軍,還在南郡擊敗曹仁,官至蕩寇將軍。

▲程普與黃蓋


黃蓋也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跟隨平定江東;孫權繼承祖業後,平定山越功勞甚大。最大的功勞就是在赤壁之戰中,與周瑜雙演“苦肉計”詐降曹軍,最終火燒赤壁大敗曹軍,官至偏將軍。

韓當也是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善於衝鋒陷陣,跟隨孫堅四處征戰;跟著孫策平定江東;跟著孫權擊破江夏太守黃祖,討伐山越。韓當是跟隨孫權時間最長,也是四位當中最後去世,官至昭武將軍。

▲韓當

祖茂,歷史記載很少,只知道他是孫堅的心腹將軍。

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

俗稱“江表之虎臣”的十二位東吳功勳卓著的將領,在《三國志》排序為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通常史書上排序都是按官職高低或者功勳高低來安排名次,故此四個人“武功”排序應該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