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三國時代有一群理想的人,他們的名聲都挺好的,但為人處世卻非常高調,往往通過一些驚人之舉來引起別人的重視或是驚歎,從而達到自己的某些目的。這一批人被世人稱之為狂士,他們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是真的懷才不遇,但也有的只是在沽名釣譽。但不可否認的是,狂士們的理想主義與當時那個爾虞我詐的時代格格不入,這也就導致了他們中的絕大數人,最終的命運都不是很好。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top1:禰衡

提到狂士,眾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禰衡。《後漢書》記載,禰衡少年時,已有不俗的文學功底和出色的口才,因此也有些自視甚高。當時曹操在許都大肆招攬人才,不少人都覺得以禰衡的才學出眾,肯定能有一個不錯的出路,所以便勸說禰衡前去投奔。對此,禰衡的回答則顯得很不屑一顧,他將陳群、司馬朗稱之為買酒殺豬之輩,並讓荀彧前去弔喪,趙融去做個伙伕。這麼一番評價下來,禰衡的狂妄之名便逐漸傳開了。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從相關史料記載來看,禰衡的確有些才華,當時的名士孔融,便對禰衡十分讚賞,和他持相同意見的,還有大才子楊修。就這樣,三個“臭味相投”的知己好友便因此湊到了一起,彼此之間互相吹捧,好不快樂。可即便如此,禰衡的口氣還依舊狂妄,甚至對兩位好友,他也用大兒孔融、二兒楊修來形容。孔融倒不是很在意,還將他推薦給了曹操。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見到孔融如此推崇,曹操也很感興趣,便多次派人請禰衡來赴宴。不料禰衡自視甚高,不願與曹操“同流合汙”,還多次當眾詆譭於他。曹操心中不快,但又愛惜他的才華,便安排他去當一名鼓手。不曾想到,禰衡變本加厲,公然擊鼓罵曹,引得一片譁然。曹操忍無可忍,將他送到了劉表那裡。但沒過多久,禰衡又因為狂妄自大,再次得罪了劉表,然後又被遣送到了江夏太守黃祖那裡。黃祖是個莽夫,禰衡到了江夏後,依舊不知收斂,最終被黃祖怒而殺之,實在是可笑可悲。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top2:孔融

筆者有一個小小的猜測,孔融能對禰衡如此重視,恐怕是在這個後輩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幾分輕狂影子。想當年,孔融也是個懟天懟地的狂人。從大將軍何進掌權之時,孔融便當眾給他難堪。到了董卓、袁紹先後掌權之時,孔融依然對他們大聲斥責。當然,此舉自然引起了這些梟雄的嚴重不滿。但考慮到孔融的名氣太大,他們也只好忍下了這口氣。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從孔融的例子,我們能發現當時狂士們的一些共性。他們之所以狂,首先是自己有一定的才學,脾氣大本事也大,這樣一來,他們的名氣逐漸加深,並擴散到天下來。因此,狂士們的名氣就是他們的一個護身法寶,這也是孔融行走多年,懟天懟地卻依然能安然無恙的原因。但不幸的是,孔融遇到了膽大包天的曹操。後者能“挾天子令諸侯”,這就意味著曹操能“免疫”絕大多數天下人的看法。而隨著曹操的威勢逐漸加深,他決定殺雞儆猴。於是,倒黴的孔融就這樣成為了靶子,變成了曹操的犧牲品。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top3:彭羕、廖立

從禰衡、孔融的例子來看,不聽話的狂士,即便他再有才學,也難以落得善終的局面。這個道理,即便在政治環境較為寬鬆的蜀國,也不例外。蜀地也有兩位狂士,他們分別是彭羕和廖立。先說說前者,彭羕本人的學識,還是極為高深的,不然也不會得到龐統和法正兩人的聯名舉薦。在入仕的一開始,彭羕還算正常些;可到了後來,他開始有些自視甚高,並變得輕慢無禮。在經過諸葛亮的建議後,劉備最終疏遠了他,將其貶出了中樞。不曾想到,彭羕臨行之前,還與老朋友馬超發牢騷,說劉備是個“老兵”。此話傳到劉備耳中後,自然為彭羕帶來了殺身之禍。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接下來是廖立,諸葛亮曾對東吳使臣說過,龐統與廖立兩人,都是難得一見的良才。可見此時的廖立,還是深得諸葛亮器重的,還將其與龐統相提並論。但劉備死後,廖立卻始終沒有得到重用,甚至一些後進之輩,都超過了他。這樣一來,廖立心中自然不快,對劉備昔日的一些政策,也經常刻意的詆譭。諸葛亮聽說後,認為他有辱先帝,便將其貶為了山民。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top4:虞翻

與前面的幾位狂士相比,虞翻算是結局最好的了。當然,據《三國志•虞翻傳》的記載來看,虞翻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他不僅才學過人、武藝精熟,還懂得醫學、算術、經學等方面的內容,就連不喜歡他的孫權,也承認他是東方朔一般的奇才。由此可見,虞翻是個有大本事的人。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虞翻的能力的確不俗,他曾憑藉自己的口才,兵不血刃便為江東取得了一座郡城。不過,虞翻的脾氣和他的本事也一樣大,他性格非常耿直。早在孫策手下做事之時,虞翻便經常頂撞自己的主公,還多次勸說孫策不要沉迷於打獵,卻不幸被他一語成讖。到了孫權繼位以後,虞翻依然是心直口快。對下,他曾嘲諷過降將於禁、麋芳等人;對上,他對孫權的錯誤直言不諱,還曾引得後者拔劍相向。

三國時期有五大狂士,四人結局悲慘,唯有此人笑到了最後

不過,孫權執政前期還是比較開明的。虞翻的剛直苦諫,雖然讓孫權經常感到惱怒,但也不是沒有半點道理的。所以虞翻在東吳“蹦躂”了很長時間,也依舊是我行我素。但他頂撞孫權的次數太多,最終在年老時還是被孫權發配到了交州。可即便如此,虞翻還依然想著進諫,可見他耿直如一的性格了。只是可惜,孫權後來想起虞翻時,後者已經病故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