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房企“等於“救房價”?居民收入增幅下降成事實,拿什麼買房

房地產還是“大兒子”嗎?救房企是否等於救“房價”?

“救樓市”的政策陸續出臺,已經不算是新聞了。由於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佔GDP的比重最大,相關的就業人數也多,所以穩樓市就是穩經濟,也是穩就業。民間常用夜壺論來表明樓市與經濟的關係,我們認為,當前用經濟發展中的“大兒子”可能更恰當一點。雖然不靠房地產刺激經濟,但是,房地產是個“大兒子”,不能倒下,該救還得救。西安、無錫、上海、廈門、重慶、深圳、南昌等約20個城市已從契稅、延後土地出讓金、提前預售獲得資金、延後房企債務等全方面確保房企穩定持續經營。

最新出臺救樓市的城市是湖南衡陽,在其《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文件中,相對於其它城市有了新的突破。一是減免或補貼契稅;二是通過學區房來增加吸引力如“建設優質學校,就近解決入學“;三是從土地供應及房價上進行管控,如““加強預售價格管理”、”控制土地供應總量“,有人把這理解為“不允許新房降價”。

”救房企“等於“救房價”?居民收入增幅下降成事實,拿什麼買房

當前疫情抗戰很快會取得勝利,還沒有出臺“救樓市”政策的城市可能很快會補上,也可能在觀望後,出臺更加適合房企、更加猛烈的政策。畢竟,當前整體經濟轉型期,新的增長點還沒有完成長起來之時,樓市這個“大兒子”還不能倒下。該救還得救。

但是,救房企不一定是救房價,房價最終受供求關係決定。受居民的收入決定,如果居民沒錢了,房價漲再多,沒有實際成交的基礎,最終還跌回來。吹過氣球的人都知道,一旦進氣停止,洩氣就會開始。同時,不管氣球大小,都有最大的容量,超過臨界值的結果,就是一聲爆響,四處散去

”救房企“等於“救房價”?居民收入增幅下降成事實,拿什麼買房

如果房價下跌,經濟與就業難以承擔,居民也難以承擔。

根據媒休報道,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值約為65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50萬億。根據央行報告,居民70%的財富在房地產。如房價下跌10%,則房地產市值損失45萬億,平均每戶家庭損失約10萬元,以此類推,如果房價下跌20%,平均每戶家庭損失約20萬元。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兩年的純收入就跌沒了,難以承擔。所以,這就是樓市穩定中為什麼要強調“既要防止房價大漲,更要防止房價大跌”,其實,大跌更可怕。同時,房地產及相關行業佔GDP和就業的比重大高,房價下跌如果產生連鎖反應,會導致不穩定因素出現。

39.9元買不了什麼,

卻可避免花300萬買房後悔,

別人上過的當,那些買房的坑你不必去踩。點擊下圖進入查看。



從居民收入總量來看,房價缺乏上漲的基礎。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12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53.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人民幣存款餘額192.88萬億元,同比增長8.7%。從這些數據,我們發現,貸款的增速遠大於存款的增速,剪刀差正在擴大。

從居民收入增長來看,賺錢變得更加艱難。2000 -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0.81%,但是,最近五年下降明顯,2014-2019年僅為7.99%。

居民收入不漲,只有房價上漲,最終脫離實際之後,有價無市最終會轉變成下跌而破局。房子沒有成交,就是一堆磚頭。

房住不炒定位不變,棚改過後是舊改。

根據e公司報道,財政部部長劉昆今天在《求是》雜誌發文稱,

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深入開展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動完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

從劉部長文章來看,各地當前推出的穩樓市政策,仍然要服從於房住不炒的大局。劉部長特別強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看業,舊改替代棚改,今年會再進一步。

”救房企“等於“救房價”?居民收入增幅下降成事實,拿什麼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