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李清照和張玉娘作品意象上的選取差異

在宋朝的詞文學發展歷史中,誕生了兩位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和張玉娘,兩人在詞的創作上有大量的相同之處,但在創作時由於經歷的不同,也各自有一些獨特方面蘊含在其創作的詞作中,本文深入分析比較了兩人的詞作在意像方面的異同點,相同的是兩人都喜歡使用植物類,特別是花類,而不同的是在其他意象的選取上,李清照更喜歡用酒的意象來承受感傷之情,張玉娘則更喜歡用月,雨,玉這些意象來傳達心境的苦寒。

(一)植物意象的運用

宋代詞人李清照和張玉娘作品意象上的選取差異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大多選用植物作為意象來進行創作,並多為花類,作者借用這些意象來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在裡面,可謂是信手拈來,目之所見即可成詞,藕花,海棠,紅梅,梨花,芙蓉,木樨等等,並且很多作品都喜歡用藕花,梨花,梅花,在比較中發現,梧桐作為一種意象多次出現在李清照的很多詞作中,如《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梧桐樹葉上的細雨淋漓,正到了黃昏的時分、那雨聲還在點點滴滴的響著。此情此景此時,用一個愁字又怎麼能去說的夠我心中的愁苦呢?梧桐和細雨將作者內心的憂愁體現出來。

李清照在《憶秦娥.詠桐》裡寫道: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那吹來的陣陣秋風,無情地吹落了梧桐樹上枯黃的葉子,風聲和落葉聲便使詞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和憂傷了。疊句"梧桐落",進一步強調出落葉在詞人精神上和感情上所造成的影響。片片落葉像無邊的愁一樣,環繞著作者。在《念嬌奴.春情》裡: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新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末。


宋代詞人李清照和張玉娘作品意象上的選取差異

"梧桐"自古以來都有一種孤獨憂愁,離情別恨的寓意,在眾多文人的筆下,它成了一個寄託自己憂傷情思的意象。在這裡新發出的梧桐一片湛綠,增添了很多遊春意,可作者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不知如何寄託。

(二)酒意象的運用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多次出現"酒"。作者借用各種景物來營造自己的意境,如《聲聲慢》,作者寫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者解酒消愁,一時間,愁苦的情緒瀰漫開來,在《醉花陰》中,作者感嘆道: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再比如《蝶戀花》詞組中: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宋代詞人李清照和張玉娘作品意象上的選取差異

再比如詞中的"酒意詩情誰與共。"還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憶秦娥》裡的"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轉調滿庭芳》中的"不怕風狂雨驟,恰才稱煮酒殘花。"在眾多詞中,作者都提到酒,而且都流露出一種悽苦,悲涼的感傷之情。酒這種意象在古代文人的筆中歷來都是承受作者內心愁情的,在李清照的詞中,"酒"正是作者生活後期遭受不幸時以此用來承受情感的意象。

(三)月意象的運用

而在玉孃的詞作中,更喜歡採用月(玉盤,冰輪),雨,玉等用來寄託情懷,在她僅存的16首詞作中,月的使用頻率是最高的,佔到所有詞的三分之二,在《法曲獻觀音.夏夜》中:

天卷殘雲,漏傳高閣,數點螢流花徑。立盡屏山無語,新竹高槐,亂篩清影。看畫扇,羅衫上,光凝月華冷。夜初永。問蕭娘、近來憔悴,思往事、對景頓成追省。低轉玉繩飛,淡金波、銀漢猶耿。簟展湘紋,向珊瑚、不覺清倦。任釵橫鬢亂,慵自起來偷整。

再比如《蘇暮遮.春曉》:

月光微,簾影曉。庭院深沉,寶鼎餘香梟。濃睡不堪聞語鳥。情逐梨雲,夢入青春杳。海棠陰,楊柳杪。疏雨寒煙,似我愁多少。誰唱竹枝聲繚繞。臨風,自訴東風早。

在《玉蝴蝶》中寫道:

極目天空樹遠,春山蹙損,倚遍雕闌。翠竹參差聲戛,環佩珊珊。雪肌香、荊山玉瑩,蟬鬢亂、巫峽雲寒。拭啼痕。鏡光羞照,孤負青鸞。何時星前月下,重將清冷,細與溫存。薊燕秋勁,玉郎應未整歸鞍。數新鴻、欲傳佳信,閣兔毫、難寫悲酸。到黃昏。敗荷疏雨,幾度銷魂。

在比如其他詞作中的"甚為月樓,歌亭花院。""冰輪駕海,破寒煙、萬點蒼山凝綠。"等等,在張玉孃的作品中,月作為一種意象使用很廣泛,"月"給人一種冰清玉潔之美,也由此可見玉娘自身高貴冷豔的氣質。而"月"也是思戀的寄託,在作品中,"雨"這個意象也多次出現,春日的"疏雨寒煙,似我愁多少。"夏日的"敗荷疏雨,又幾度銷魂。"清晝的"疏雨動輕寒。"雨透露著一股寒氣,一種冷清,玉娘所選用的這些意象都給人一種悽美之感。都能傳達出一種心境的苦寒。而"玉"這個意象幾乎和月同時出現,也是月的一種象徵。


宋代詞人李清照和張玉娘作品意象上的選取差異

宋代文學以詞聞名。詞人不少,詞作亦是很多,宋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詞之重鎮,自然是能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近年來,對於宋詞的研究越來越火熱,也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張玉孃的故事,引起了大批學者的關注,但大多數是將張玉娘單獨進行研究分析,少有學者將其 於其他詞人進行對比分析,筆者認為應將張玉娘與其他詞人進行比較。

所以本文以張玉孃的詞作和李清照的詞作在各個方面的異同點為立足點,對比分析她們詞作,對兩人詞文的所進行的深入研究,有助於確立張玉孃的文學地位並讓她為更多世人所瞭解,這對進一步認識張玉娘其人其詞的整體面貌,有積極意義。所以在把握宋詞整體風貌的大前提下,以對比的視角,把李清照和張玉娘兩兩藝術風格相近的詞作家放在一起,鑑別、比較,作細詳的分析論述,指出其各方面和相互間的異同。這不僅使讀者更深入理解相關詞作與詞人,而且對宋詞的發展變化脈絡也有所體認,同時對宋詞的整體分析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