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常被人在领导前告小状,领导依然信任他,他是怎做到的?


公孙弘常被人在领导前告小状,领导依然信任他,他是怎做到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

今天继续和大家一起分享研读《资治通鉴》体会,不免浅薄、浅陋,敬请批评雅正。

常言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可是如果一个人被同僚在领导面前议论,甚至告小状,那可不能算得上一件好事。

将相王侯不是死在与敌人的刀光剑影之中,而是死于他人三寸不烂之舌的可谓不可胜数。

公孙弘常被人在领导前告小状,领导依然信任他,他是怎做到的?

汉武帝朝有一位丞相公孙弘不仅没有被同僚的唾沫星淹死,同僚的诋毁反而让皇帝刘彻更加信任他。

汉武帝刘彻对公孙弘信任似乎从一场考试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刘彻是一位改写中国历史的伟大帝王,刚登基那会儿,他就意识到人才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于是亲自主持了“贤良”科考试,选出了董仲舒、东方朔等一帮士子,对于汉武帝的执政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公孙弘也是那一科侥幸入选的。不过,太常侍在上报名单时,认为公孙弘策论观点不明、见识一般,把他的名字列在回对策的100多人最后一名。

这个排名,太常侍估计汉武帝连他的卷子都不会翻到的,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说:

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公孙弘常被人在领导前告小状,领导依然信任他,他是怎做到的?

公孙弘的这份策问在太常侍眼中一钱不值,为什么却唯独受到汉武帝刘彻青眼有加,由倒数第一,擢为正数第一呢?

公孙弘这份策对其实和他做人、为官为臣是一致的,如果您仔细阅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能够知道公孙弘被皇帝赏识原因的。

司马光是这样评述公孙弘的:

“弘每朝会,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大悦之,一岁中迁至左内史。”

司马光这话意思是说:面对汉武帝刘彻这样乾纲独断、雄才伟略的君王,做臣子列举陈述事端,让武帝自己抉择,不要越俎代庖替皇帝拿主意,那样皇帝会不高兴的。

公孙弘的“不肯面折廷争”就是给领导留面子,维护领导的睿智、威严。公孙弘并非木讷之人,而是“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引文《资治通鉴》)

公孙弘把做臣的“忠”和做人的“世故”结合得相当到位,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白“民主和集中”精髓“明白人”。

公孙弘深谙人情世故,高高在上的帝王不仅有着普通人喜怒哀乐,还有着比普通人更强烈的虚荣、好胜。


公孙弘常被人在领导前告小状,领导依然信任他,他是怎做到的?

因此,当公孙弘上奏,遇到汉武帝不意时,他决不在朝廷上争辩,而是等散朝之后,他拉上汲黯请求汉武帝召见,先由汲黯提出问题,后由公孙弘进一步补充,武帝常常听得非常高兴,所提的建议全部采纳。

公孙弘一意迎合皇帝的做法,又越来越得到皇帝的亲近和重用,当然诋毁打小报的事情就常有发生,甚至被当廷指责。

公孙弘位列三公,但是依然粗茶淡饭,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穿的衣服更是破旧不堪,于是就有人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说公孙弘: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公孙弘常被人在领导前告小状,领导依然信任他,他是怎做到的?

不仅如此,及黯有一次在朝廷议事时直接对公孙弘责难。《资治通鉴》说:

“齐人多诈而无实情,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及黯言中“齐人”,就是指公孙弘。

及黯所指的“不忠"是指一次及黯和公卿商定某一问题的处理意见,到了武帝面前,公孙弘却完全背诵了原来的约定,而迎合武帝的心意。

皇帝最不愿意看到“不忠”的臣子,臣子也最怕落得个“不忠”的印象,但是公孙弘依然保持着一贯“廷不争辩”的作用,轻描淡写地说道: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公孙弘这话说得相当高明。皇帝非常赞赏他的话,从此以后,武帝身边的亲信诋毁公孙弘,皇帝不仅不信任身边人之言,反而更加优待公孙弘。

汉武帝一朝用了13个丞相,能够善终的只有3人,公孙弘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他还改变了汉朝由侯封相的传统,开创了“由相封侯”的先例。


公孙弘常被人在领导前告小状,领导依然信任他,他是怎做到的?

司马光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1300余年华夏精英的智慧。

《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译文以紧贴原著为第一要务,文字简洁典雅,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

人生智慧全在此书,这是一部可以从小读到老的史书,对于学生尤其重要,小学生读它可以丰富文史知识,中学生读它可以提升阅读、作文能力,成年人读它可以消遣开怀、增添智慧。

这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一本好书抵得上家长万千说教,点击工具条购买吧:


这套《资治通鉴》白话版适当便宜一点,也很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