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公孙弘“拔钉记”


公孙弘“拔钉记”

公孙弘忽悠皇上

七旬老翁公孙弘,宛如一匹昂扬骏驹,从齐鲁大地闯进长安官场,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与满头萧萧白发,在朝堂上煞是扎眼,他宦海遨游,搏风击浪,拳击汲黯,谄杀主父偃,脚踩董仲舒,一路凯旋,连番擢升,从左内史、御史大夫,直至升任丞相,晋封平津侯,成为汉代乃至后世以丞相封侯之第一人。一介羸弱老翁,功业如此辉煌,引得天下侧目,许多人皱眉诘问:他凭嘛呢?

且看《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之记载:“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恢奇”,雄伟奇异;“人主”,皇帝;“重肉”,两种肉菜;“开陈”,开始陈说;“辩论”,言辞;“缘饰”,装饰。太史公这段记载,将官场波澜与人性黝黯融为一体,意蕴深厚。公孙先生之为人,气象雄伟,形神奇异,他经常说,皇上的毛病在于胸襟不够广阔,臣子的毛病在于恣肆不节。他盖着一床粗布被子,吃饭十分节俭,每餐只有一盘肉菜;后母死了,他按规矩坟前筑庐,服丧三年。每次上朝议事,他总是先开始客观陈述,不加点评,请皇上裁决,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肯当面驳斥。久而久之,皇上觉得他品行忠厚,循循善诱,不但谙熟官场事务,还擅长以儒家观点予以辨析,于是“大说之”。就这样,公孙弘赢得了武帝赏识,成为皇帝最倚重的朝臣。

公孙弘“拔钉记”

谲诈公孙弘

然而,太史公对他还有一番亮瞎人眼的“诛心之论”——“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他说,公孙先生之为人啊,猜疑忌恨,表面上宽宏大量,内心却极其阴暗,那些曾经与他有仇怨的人,他脸上笑眯眯一团和气,暗中却图谋加害,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族诛齐相主父偃,放逐大儒董仲舒,都是他干的好事啊!他的过人之处,就是生活节俭,每餐只吃一个肉菜,猛吞糙米饭,他的俸禄都花在了老友与门客身上,这群寄生虫依靠他供养,弄得家境窘迫清寒,他也因祸得福,赢得了一个好名声,“士亦以此贤之”。

至此,公孙弘的两副嘴脸,凸显于历史云空里:一曰“笑面虎”,脸上笑容可掬,肚里磨牙藏刀,所谓“口蜜腹剑”也;二曰“玩阳谋”,朝会时他侃侃而谈,却不发表意见,引诱他人拍案而起,“赴汤蹈火”,弄不好就会受到皇帝处置,堪称“引蛇出洞”之高手也。

对于公孙弘的品性,《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亦有评论:“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辩”;“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背其约以顺上指”;“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班固先生这三句话,与太史公所言相近,一,开会发言,不置可否,引诱他人放马过来就死;二,与公卿私下达成一致,到了皇帝面前却公然背约,大拍马屁,献媚邀宠。三,笑里藏刀,阴险戕害结怨者。总而言之,公孙弘这个官场老油条,玩阴谋,媚皇上,弄权柄,戮对手,恶行累累,居然大行其道,誉满天下,拜相封侯,引起天下人侧目乃至愤恨,实在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公孙弘“拔钉记”

亢烈汲黯

第一个对公孙弘表达鄙视的,是主爵都尉汲黯。主爵都尉位列九卿,负责诸侯国王及其子孙封爵等项事宜,汲黯也非等闲之辈,当然有资格与之叫板。“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史记·汲郑列传》)。两个牛人在朝堂进行了一番较量:

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汲黯当庭诘难公孙弘,说齐人奸诈而无情,你先前与我等约定建议,现在却统统背弃,不忠不义啊!武帝转脸讯问,他淡定地说,那些了解我的人,会认为我是忠臣;那些不了解的,当然不会说我是忠臣啊!武帝听罢,点头赞同。此后,人们越是毁谤,武帝对他越是信任,待遇更加优厚。真是奇也怪哉!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僣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亦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黯言。且无黯,陛下安闻此言?”上以为有让,愈益贤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汲黯继续诘难说,公孙丞相在位三年,俸禄优厚,却经常盖着一床粗布被子,这明明就是奸诈嘛!武帝询问之,他淡定地说,有这事。其实吧,朝廷九卿,与老臣最友善的就是汲黯大人,他今日当庭诘难于我,实在是击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官高禄厚,却盖着一床旧被子,真是涉嫌欺世盗名呢!不过我曾听说啊,管仲作为齐国丞相,娶了三个艳丽美女做老婆,生活奢侈无度,齐桓公小白却依靠他而雄霸天下,这番霸业啊,可是靠着超越君王的权威得来的。晏婴作齐景公的丞相,艰苦奋斗,饭食粗糙,艳妾不穿丝织衣衫,国家也治理得很好,他也成了勤政爱民之楷模。我公孙弘身为御史大夫,穿粗衣,吃粗粮,与低贱小吏一样,汲黯大人所言极是。如果没有汲黯大人,陛下哪里会听到这些呢?——至此,汲黯的攻歼之词适得其反,“上以为有让,愈益贤之”,武帝认为公孙先生具有谦让之美德,从此更加尊重他了。汲黯先生除了摇头叹息,还能说什么呢?

公孙弘“拔钉记”

皇帝与臣子

元朔五年(前124),武帝打算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可是按照朝廷制度,晋升丞相者,必为列侯,公孙弘没有侯爵,按例不准。武帝连眉头都不皱,即下诏封他为平津侯。其诏曰:“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皇帝对公孙先生之可谓推崇,可谓至矣哉!

公孙弘位居丞相,对他毁谤不已的汲黯先生开始倒霉。“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史记·汲郑列传》)。汲黯经常毁谤儒者,当年顶撞那些心怀奸诈巧言媚上之徒,得罪了很多人,这些惯于耍弄阴谋的刀笔吏们千方百计诋毁他,给他罗织各种罪名,武帝不辨青红皂白,欲杀之平息嚣嚣众口。这时候,先前起劲围攻他的公孙丞相出面说话了:“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他说,右内史管理的界内很多宗室贵戚,很难整治,非朝廷重臣难以胜任,不如请汲黯大人出任右内史吧!于是,皇上格外开恩,将担任主爵都尉十一载的汲黯改任右内史。

公孙弘“拔钉记”

硕儒董仲舒

对于当朝大儒董仲舒,公孙弘也是嫉恨有加。当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进献《举贤良对策》,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深得武帝赞赏,一时间红得发紫。这样一个饱学硕儒,对公孙弘玩弄的那套把戏当然嗤之以鼻,认为他不过是谀媚之徒,公孙怀恨在心,却不敢表露,悄悄伺机报复,“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缪西王’”(《史记·儒林列传》)。

此处的“缪西王”,即胶西国王刘端,他是景帝之子、武帝老哥,“为人贼戾”,凶残暴横,曾诛杀数位国相,弄得没人再敢去了。《史记·五宗世家》说他患有阳痿,“一近妇人,病数月,有所爱幸少年,以为郎。郎与后宫乱,端禽灭之,及杀其子女”。因为身患怪病,刘端不能亲近美女,只好弄来帅哥淫乱,岂料帅哥与其后宫嫔妃搞到了一起,他勃然大怒,诛杀帅哥全家,弄得血雨横飞。因为胶西国相位长期空缺,致使那里局势动荡,混乱频仍。元朔四年(前125),公孙弘进言说,只有董先生这样的博学鸿儒前去,才能够镇得住胶西王啊!武帝点头同意,董仲舒黯然东去,公孙弘眼中的这颗锈迹斑斑的“铁钉”,至此被彻底拔除了。

幸运的是,刘端虽然混账,对董老夫子还算尊重,言行之间,十分客气。不过,董仲舒也是心怀惴惴,谨言慎行,唯恐遭遇不测,四年之后,便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乡了。从此,他永远结束了仕宦生涯,埋头在乡间教书著述。

公孙弘“拔钉记”

千古多少事,尽在帷幄间

(图片离开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