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封地有巴蜀和汉中,为何都城选汉中而非成都?

独行客地图帝


刘邦被封汉王,与汉中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汉中郡还是刘邦走后门,行贿而来。汉中对刘邦集团相当的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千方百计的向项羽讨要汉中,也是他后来定都汉中的重要原因。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四方诸侯纷纷倒秦,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就是项羽和刘邦,两人分兵共击大秦,刘邦绕过秦朝主力,率军直逼函谷关,最先攻下了秦国都城咸阳,按照当时项羽、刘邦与楚怀王的约定,谁先入关中者,谁就是关中之主,可称王。

不要以为刘备最先入关中,打下了咸阳,推翻了秦朝,他就可以当王,在那个时代一切靠实力说了算。当时实力最强的不是刘邦,而是项羽,项羽在巨鹿一战,剿灭了秦军精锐章邯、王离二十万大军,彻底的打垮了秦军抵抗的意志,项羽的威望和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天下所有诸侯莫不臣服。

刘邦不敢擅自在关中称王,虽然心里及其渴望,无奈实力摆在那里,只能认怂,要不在鸿门宴上,项羽就要了他的脑袋。

刘邦把咸阳和关中都原封不动的留给了项羽,项羽入主咸阳,开始封赏天下诸侯,项羽虽然在政治上是个弱智,但是谁心里有什么小九九,他还是清楚的,刘邦是除他之外最有实力的诸侯,绝对不能留他在中原地区,那就去穷山恶水的巴蜀之地吧。

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也就是今天的天府之国四川,现在是四川是天府之国,在那个年代也是!经过秦国百年的经营,巴蜀之地非常的富庶,人口众多,战国时期各国打得昏天黑地,四川丝毫不受任何影响,一门心思搞发展,加上秦国治理巴蜀有方,那里成为了秦国最为重要的粮食、物质、兵源基地。

把巴蜀封给刘邦,他应该睡着了都会笑醒,千恩万谢才对,可是刘邦非常的生气,要和项羽拼命,还是萧何拦下了他,究其原因是巴蜀之地虽然好,但是交通不方便,而且是极度不方便。

这就要刘邦老命了,他不是想偏安一隅当个诸侯王,刘邦志在天下,项羽摆明了就是把他封到巴蜀去养老等死,项羽的用心很歹毒,刘邦的计谋更老道,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既然把巴蜀封给汉王刘邦,那么就顺带把南郑(就是汉中)也封给我吧,反正那个地方也不大,关键是有条河叫汉水,也符合自己汉王的称号。这的要求不能明给项羽说,刘邦的谋士张良通过行贿巨金给项羽的叔叔项伯,由项伯出面向项羽来请求,项羽就答应了,把汉中就给了刘邦。

刘邦乐滋滋的带领大军去南郑了,走的时候顺道把栈道还烧了,摆明给项羽看,老子不回来了,你好好的做你的西楚霸王吧。

刘邦既然是王了,又有了封地,那就必须有都城,定都这个事儿很重要,他与众臣商议,最终在大臣刘敬和张良的建议下定都汉中。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留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史记 留候世家》

张良是老狐狸,非常清楚汉中的战略地位,可进可退,背后依靠四川盆地千里沃野和丰富物产,进可以随时觊觎关中,一旦决定出兵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能够快速的出兵。

重要的是汉中地区同样也是产粮大区,粮草有保障,利于刘邦大军东出关中,同时汉中离关中很近,给跟随刘邦的中原臣子们莫大的期望——打回去。

综上来看,刘邦选择汉中作为都城有着极强的战略目的,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他要东出争夺天下的决心和愿望,只是一介武夫项羽对此毫无察觉。


沉墨I方之城


有这么一个问题:作为汉朝开创者的汉高帝刘邦是楚人,为何国号却是“汉”呢?秦末大乱,诸侯起兵反抗暴秦。楚怀王熊心与诸侯约定,谁先入关中灭掉秦朝,谁就为关中之主,“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实力最强,但他没想到之前不怎么起眼的沛公刘邦居然抢先一步入关中灭秦。

按理说,刘邦当为关中王,但项羽在钜鹿之战中封神,诸侯皆服之,他不再承认这份约定。项羽拉着诸侯杀到关中,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对于项羽最忌惮的对手刘邦,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同时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统治关中,企图封死刘邦的北归之路。当时的巴蜀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是人皆畏之的“险远之地”。刘邦本人听说自己封到巴蜀,大怒,要与项羽决战,幸好被萧何等人劝住。

刘邦承认现实之后,又托张良赠项伯一大笔金银财宝,最终劝项羽把汉中郡也封给自己。刘邦拥有巴、蜀、汉之地,实力并不弱,只不过秦岭险恶,看上去北归不易而已。让人奇怪的是,四川盆地物阜民丰,成都平原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刘邦却没有把国都放在成都,而是放在北方的汉中,时称南郑。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与关中平原之间相隔秦岭,南与四川盆地之间隔米仓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横穿汉中东下。从哪个方面看,汉中似乎都不是国都的合适选择。实际上呢,在秦朝末年,四川盆地的开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速。比如一提天府之国都知道是指四川盆地,但那是在东汉末年。在秦朝末年,天府之国指的是关中平原。经过两汉四百多年的发展,到了诸葛亮在茅庐中给刘备规划时,四川盆地才成为天府之国。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益州(四川)人口鼎盛时约有六百多万,这是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数字。人口如此众多,说明四川盆地开发的比较成熟了。

蜀汉立国于益州,而且也志在灭魏统一,但丢掉荆州后,蜀汉只能出汉中北伐。汉中的地势非常不利于后勤运输,这导致蜀汉为北伐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虽然失败,但曹操把汉中百姓全部迁走,刘备只得到空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备定都于汉中,他连最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无法保障。所以,刘备和刘邦虽然都统治巴蜀和汉中,但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是不一样的,这导致刘备只能定都于物产丰富的四川盆地,而不是两山夹一水的汉中。

秦朝末年的汉中也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偏僻“不毛”,那时的汉中并没有受到中原战火的涉及,粮食生产条件并不逊于四川盆地。还有一点,项羽所封的三位秦王章邯、董翳、司马欣都各怀鬼胎,这反而降低了对刘邦的威胁程度。刘备面对的则是统一中原的曹魏,具有相当强的执行力,所以说如果刘备定都汉中,将面临巨大的军事风险。

刘邦志在天下,而要与项羽争天下,他必须从汉中北上进攻关中,然后兵进中原。这就意味着汉中将成为刘邦统一天下的前哨基地,如果把国都放在成都,粮食和物资运输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且刘邦的手下多是中原人,他们也不愿意老死在汉中巴蜀,渴望杀回东方。如果刘邦定都于成都,就等于放弃了东进计划,他手下的文武大员和士兵就会生怨,进而人心解体。到那时,别说统一天下了,刘邦连巴蜀可能都控制不住了。刘邦定都于汉中,退可守住巴蜀作为后勤基地,进可取关中以成统一之阶。

刘邦当年入关中灭秦时曾与父老约法三章,深得秦人拥戴,拥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只要刘邦战略得当,三位秦王都不会是他的对手,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也证明了这一点。刘邦拿下关中后,从经济角度看多了肥沃的粮仓,从军事角度看又为汉中多了一道大门。

如上所述,刘邦统治巴蜀汉中却定都于北边的汉中,是有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的。


地图帝


简单来说,因为刘邦是汉王。

按照最初的约定,刘邦的封地应该在关中。

《史记·高祖本纪》载:(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这里的关中,很明显指的是以咸阳为中心的秦国核心地带,也就是说,最先攻占咸阳者,就在咸阳当王。然而,关中指的又不止这一带,汉中也可被纳入广泛的关中范畴,于是就被人拿来做了文字游戏。

这个人自然是项羽,他才是抗秦的主力,要不是他拖住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哪里来的机会先入咸阳?所以项羽不想按照约定将咸阳封给刘邦。

这种不想在项羽接受章邯投降时就显现了,他以楚将身份封章邯为雍王,要知道关中可完全包涵在古雍州之中!

率军入关中后,项羽跟刘邦来了手鸿门宴,虽然没杀了刘邦,但刘邦也别想王关中!

项羽先派人去“请示”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楚怀王,想让楚怀王推翻约定,但只得到两个字——如约。可项羽不想如约,干脆撇开楚怀王,自己来分封。

项羽先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封西楚霸王,随后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刘邦就是其中一路。

《史记·留侯世家》载: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

按照此处记载,项羽本来只想把刘邦封到巴蜀,是刘邦用了金银开道,才为自己争取到了汉中,就结果而言,刘邦大体是满意的。

不过按照项羽分封的规矩,封号沿袭故有国名或地名,如果刘邦一开始只封有巴蜀,那应该是叫巴王或者蜀王,怎么会叫汉王呢?

《汉书》的记载则有不同。

《汉书·萧何曹参传》载: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

按照此处记载,项羽一开始给刘邦准备的就是汉中巴蜀,还找了个“蜀汉亦关中地也”的蹩脚理由,这里主要强调汉中,所以刘邦的都城是南郑,封号是汉王。而刘邦对这个结果是非常不满的,一度想带着人马跟项羽干一架,被萧何等人拦下来才作罢。

萧何的劝说很简单——“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中条件再怎么恶劣,不比死了更强?)毕竟以当时刘邦的实力,硬刚项羽只有死路一条。

当时汉中巴蜀是比较落后的,所谓巴蜀粮仓是后来的事,天府之国在当时指的也不是巴蜀,而是关中。换个角度,如果巴蜀真的很是富庶,项羽是绝不会把刘邦放到那里去的,他看中的就是巴蜀汉中落后且封闭。

项羽设想的是,以蜀地之难,刘邦一进去就出不来,他再在关中放三个王(雍王、塞王、翟王)压着,保证刘邦永无出头之日。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过几个月刘邦就出来了,迅速扫平三秦,还东进占了楚都彭城。


平沙趣说历史


可以查《史记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留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翻译一下,见《二十四史全译》

刘敬劝导高帝说:“在关中建都。”皇上很疑虑。左右大臣都是山东人,大多数都劝皇上建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郩黾,背靠着黄河,面向伊洛,地势的坚固也足够依恃的了。”留侯说:“洛阳虽然有此坚固,但它的中间地方小,不过数百里,田地瘠薄,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国的所在地。关中左边有郩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山、蜀山,肥沃田野千里,南面有巴、蜀的丰富资源,北边有胡苑的牧马的草原,依靠三面险阻的地形防守,而独以一面向东控制诸侯。假如诸侯安定,由黄河、渭河水上运输天下的粮草货物,往西供给京师;假如诸侯发生变故,则顺流而下,足以转运军需物资。这就是所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的是对的。”于是高帝当天起驾,西去定都于关中。


叶不荣


我认为主要是汉中靠近秦朝国都咸阳,巴蜀虽然易守难攻但是远离政治中心,对于刘邦来说,他想要的是天下,而非巴蜀的弹丸之地。


静下心的浮躁


刘邦定都汉中,是要争夺天下,如果定都成都,那肯定是要割据一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