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嚴格小區入口管理,嚴防死守入滬通道

CFIC導讀

14日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市疾控中心舉行第22場新聞發佈會,邀請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公安局副局長陳臻、市公安局指揮部主任呂耀東、市民政局副局長李勇,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處處長尹欣主持新聞發佈會。

尹欣:首先我發佈一則信息。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今天下發《本市居民區(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導則》。

《導則》明確,要嚴格住宅小區入口管理。對所有的住宅小區,出入口要設置檢查點,全天候值守;人員逢進必測溫、必記錄;對體溫異常人員及時報告、移送。

要嚴格來滬返滬人員登記和重點人群管理。對重點地區來滬、返滬人員中無發熱等症狀的,嚴格實行為期14天的居家隔離健康觀察,配合相關管理服務,在此期間一律不得外出。居(村)委會要協助社區醫務人員落實居家隔離健康觀察人員醫學監測。

《導則》明確,嚴格社區公共場所和設備管理。各小區物業服務企業要嚴格按照市疾控中心明確的社區消毒技術要點,做好住宅小區公共區域的樓道、電梯、門衛室、垃圾箱房(桶)等共用部位、設施設備和公共場所的清潔消毒,通風換氣等工作。《導則》全文將在“上海發佈”和市民政局官網公佈,請大家關注。

鄭錦:首先,我要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在醫務工作者的全力救治和精心護理下,今天又有28 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這進一步增強了大家防控疫情的信心。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正逢返程和復工人流疊加,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形勢依然嚴峻,我們不能有絲毫僥倖心理和鬆懈思想,要更加重視、更加努力、更加嚴密地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

一、病例情況:2020年2月14日0—12時,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45例;新增治癒出院28例;無新增確診病例。截至2月14日12時,上海市已累計排除疑似病例1539例,發現確診病例318例。確診病例中,男性165例,女性153例;年齡最大88歲,最小7月齡;144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3例有湖北以外地區居住或旅行史,141例有相關病例接觸史;外地來滬人員102例,本市常住人口216例。

目前,210例病情平穩,11例病情危重,6例重症,90例治癒出院,1例死亡。尚有174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昨天,2月13日0—24時,上海新增確診病例5例,其中3例為重點地區來滬人員。根據流行病學調查,2月13日確診病例涉及區域和場所的情況如下:

靜安區:鐵路上海站。浦東新區:浦東國際機場、智選假日酒店(唐鎮店)。楊浦區:邯鄲路20弄、上海嫩原糧油批發市場。虹口區:滬陵農貿市場、百聯曲陽購物中心。寶山區:美羅家園年吉苑、世紀聯華大賣場(上海羅店)。

對查明的密切接觸者已全部隔離醫學觀察,對有確診病例的小區等都已告知當地,並嚴格落實了相關消毒措施。

二、醫療救治情況。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醫療救治和急救轉運,定點醫院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全力以赴做好患者的醫療救治。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療安全管理,各級醫療機構完善醫療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同時加強患者安全管理和心理疏導,嚴格落實醫療安全事件報告制度。繼續強化中西醫協同,全力提升整體臨床救治水平,定點醫院收治的確診患者中有90%的病例使用了中醫治療。繼續做好關心支持上海支援武漢醫療隊工作。

三、防控措施。多部門實地查看市場供應、防疫規範落實情況以及建築、公交、酒店、旅遊行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和防疫措施落實情況。加強對12320衛生熱線群眾反映問題的跟蹤解決,讓群眾呼聲得到及時回應。進一步優化健康雲在線心理諮詢服務、心理援助熱線等,加強疫情防控公眾心理疏導。

市市場監管局加強對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原料監管,督促食品經營者將食品原料清理作為復工復業的必要前提,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腐敗變質等食品。及時處置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消費者投訴舉報,切實維護市場經營秩序和群眾利益。

華東民航局下發運輸航空公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二版),新增相關內容,修訂細化機組人員個人防護、客艙和駕駛艙清潔消毒、機場公共區域消毒等要求,為運輸航空公司和機場的疫情防控提供更具體指導。

陳臻: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公安機關全警動員、全力以赴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現就主要情況作一通報:

一、嚴防死守入滬通道,助力切斷輸入性風險。一是全覆蓋實施道口查控。與衛健、交通等部門密切配合,在全部陸路道口啟動24小時查控勤務,入滬車輛逐一檢查,人員全部測溫登記,小型客車後備箱、大型客車行李廂、廂式貨車車廂等一律開啟查驗。查控工作啟動以來,全市9個省際高速道口、20個地面公安檢查站、63個等外道口,累計出動警力3萬人次,檢查車輛243萬餘輛次、人員560萬餘人次,送集中隔離觀察點1676

人,移交體溫異常人員587人,勸返相關地區來滬車輛4854輛、人員8220人。二是提高道口通行效率。根據返程客流情況,最大限度開放通行車道、上足工作人員、優化工作流程,安排志願者引導排隊等候的駕乘人員提前登記信息。9處省際高速道口查控點最高峰時開通車道81根,有效提升了查控效率,做到嚴格查控、有序通行,最大限度減少車輛排隊積壓。三是守牢其他入滬通道。除陸路通道以外,全力做好鐵路、機場、水路等入滬通道防控工作。在機場、火車站,每位抵達旅客都要經過嚴格的體溫檢測、信息登記核查。全市客運碼頭均已停運,貨運船隻的船員按規定不登岸。

二、嚴打涉疫違法犯罪,保護企業和群眾合法權益。一是嚴厲查處假冒偽劣防疫物資案件。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全覆蓋”開展市場巡查,已偵破製售假劣防疫物資的案件2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0人,查獲假冒消毒用品餘噸。

30 二是快偵快破涉疫情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已破獲快偵快破涉疫情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已破獲20餘起以銷售口罩、防護服等為名實施詐騙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4人,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45萬元。三是依法查處擾序滋事等違法行為。對擾亂醫療機構秩序、不配合防控工作等行為,實行“零容忍”。日前,青浦一男子因不滿小區體溫檢測而堵塞出入通道、阻礙民警執法,已被批准逮捕四是堅決查處涉疫謠言,針對網上不實信息,及時澄清真相,回應公眾關注。昨天,一寵物店經營者因對市場監督部門勸導其暫緩營業不滿,在微信群中編造上海疫情大爆發不實言論,引發不良影響,警方已在第一時間將其找到並治安拘留,同步發佈了闢謠通告。

三、嚴密社會面防控,確保全市治安平穩有序。

一是強化巡邏防控。啟動高等級防控勤務,特別是在集中隔離觀察點、發熱門診醫院、定點救治醫療機構、藥店等重點部位,日均投放警力千餘名,嚴密巡查守護,確保平穩有序。二是強化社區防控。全市公安派出所累計出動警力8.4萬人次,協助街鎮居村委、社區衛生中心“三位一體”運作,開展重點地區來滬人員“上門面訪”和處置工作,紮緊社區防疫“籬笆”。日前,一重點地區回滬男子故意隱瞞行程,多次出入公共場所,後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並導致多名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昨天該男子已被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這是此次疫情以來,本市第一起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案件三是強化重點場所管控。督促賓旅館對入住人員逐一查驗信息、測量體溫。加強人員密集場所治安管理,全面暫停各類大型群眾性活動許可審批,努力把聚集性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四、推出便民利民舉措,避免人員奔波聚集。依託“一網通辦”總門戶、“隨申辦”APP和小程序等平臺,方便群眾網上辦事,並推出多項便民舉措。例如:

人口管理方面,居住證有效期限為今年1 月1日以後的,系統後臺將予以自動簽註,持證人無需前往社區服務中心辦理。《戶口遷移證》因疫情防控原因超過有效期限的,本市公安機關予以認可。交通車管駕方面,在疫情防控期間不能按期辦理駕駛證審驗換證、機動車檢驗等業務的,可延期到疫情結束後辦理。期間,群眾確有駕車出行或疫情防控運輸保障需求的,公安交管部門對逾期行為不予處罰。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公安民警、輔警勇當“逆行者”,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全市人民的“健康指數”“平安指數”。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理解配合,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媒體朋友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公安局,對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隨著復工復產,城市運行逐步恢復常態。接下來,市公安局將毫不放鬆地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全力維護上海社會穩定和城市公共安全。重點是:一是服務良好營商環境,確保城市安全運行。

服務企業。推出多項疫情防控期間保障企業發展的措施,包括保安員線上培訓、開設治安管理政策24小時諮詢服務熱線、延後企業相關材料申報時限等。服務來滬務工人員。2月18日起,“上海公安人口管理”微信公眾號將推出“實有人口信息自主申報”,來滬人員只需完成實名認證、如實填寫相關信息,即可足不出戶完成申報。維護軌交通行秩序。針對客流逐步回升的情況,配合運營企業在全路網嚴格執行“戴口罩、測體溫進站”等臨時管控措施,積極做好秩序維護等工作。

二是保障生產生活秩序,確保市民安心生活。全力保障民生供應。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物資和市民“菜籃子、米袋子”等運輸車輛通行。嚴打涉疫違法犯罪。繼續依法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實施製假售假、詐騙、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活動。繼續會同監管部門,對全市藥店、超市、農貿市場、餐飲單位等開展清查,堅決防止假劣涉疫物資流入市場、防止野生動物流向餐桌。維護重點區域秩序。強化醫警聯動,實時排摸調處醫患糾紛,全力維護隔離觀察點、醫院、藥店等重點場所及周邊的正常秩序。

三是紮實推進疫情防控,阻斷輸入、防止擴散。

嚴守入滬通道。按照“不漏一車、不漏一人”要求,繼續在各入滬通道全覆蓋、全天候落實查控措施,並依託智慧公安賦能,提升信息採集和車輛通行效率。嚴密社區防範。進一步加強社區排查,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疑似、確診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核查、隔離等工作。維護防控秩序。對不如實提供信息、不接受相關檢測、不履行隔離觀察義務、在公共場所不按傳染病防治要求進行自我防護的人員,嚴格依法查處。

此外,為貫徹落實長三角區域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要求,滬蘇浙皖公安機關已建立了7項警務合作機制,包括疫情防控重大舉措通報和協調、省際道口防控、人員物資通行應急保障、確診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信息互通、跨省打擊“涉疫”違法犯罪等。上海將與周邊省市公安機關一起,聯手共築長三角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熱點問答——

對在滬沒有居住地和明確工作人員實施暫緩入滬

Q

央視:剛才提到在上海有9個省際進入上海的高速道路入口處都加強了勸返的力度,剛才通報的數據說勸返的人員有8000多人,請問,勸返的具體標準是什麼?包括入滬人員怎麼判斷他在上海有沒有工作或者具體居所?

A

陳臻:按照《上海市政府〈關於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本市高速公路省際陸路道口對省際來滬人員測量體溫,並申報相關的信息,對來自重點地區的人員一律實施隔離觀察,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對在滬沒有居住地、也沒有明確工作的人員,實施暫緩入滬的措施。在完成防疫檢測以後,對來滬人員可以通過出示本市居民身份證、居住證、在校學生學生證、房產證以及在本市工作的相關證明

,包括但不限於個人繳納公積金證明,以及單位的工作證等,證明本市有居住地或者明確工作。

同時,現場公安民警也會通過政府職能部門提供的各行業用工、居住、購房等方面的信息進行查詢和確認。對沒有出示有效證明,或者無法查證在本市確有居住地或者有明確工作的,平和理性地勸他們暫緩入滬。

救助資金髮放到位,不斷不亂,不受疫情影響

Q

新民晚報:在疫情防控期間對困難家庭有什麼措施?萬一這些家庭發生了感染的情況,如何幫助他們?

A

李勇:您的問題非常重要。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各級民政部門遵照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的部署迅速行動,提前預判、周密安排、嚴格防控。截至今天,全市18.4萬困難群眾、672名集中安置的生活無著人員,無一人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各項救助政策及時落實、準確到位。

為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提前預判、迅速部署,確保各項救助資金髮放到位。疫情爆發後,民政部門先後6次緊急下發通知,部署本市社會救助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各類困難對象的保障工作。比如,第一時間將“最低生活保障金”“價格臨時補貼”等救助資金髮放到位,不斷不亂,不受疫情影響。截至1月31日,全市已支出救助資金1.95億元。

二、周密安排、精準施策,強化救助幫扶措施,確保困難群眾救助到位。首先,我們加大了臨時救助力度。市民政局明確對感染新冠肺炎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可直接給予臨時救助;對其他生活困難患者,街道(鄉鎮)可先行救助;對因患新冠肺炎造成重大生活困難的,可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同時,放寬了戶籍地申請限制,對因探親、旅遊、務工等原因在本市感染新冠肺炎,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流動人口,明確由急難發生地的街道(鄉鎮)直接實施臨時救助。此外,考慮到困難群眾可能由於疫情防控需要減少出門或無法出門,民政部門還延長了“糧油幫困卡”“糧油幫困券”等幫困項目的票證使用期限。

浦東新區和長寧、楊浦、普陀、徐匯等區還根據各自不同情況,實施了有針對性的救助措施。

其次,我們及時頒佈文件,簡化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的審核確認等流程,如:對新申請“低保”等社會救助的家庭,暫時取消入戶調查和民主評議環節;對已經享受低保等社會救助的困難家庭,暫不進行定期複審,相關手續可在疫情解除後進一步完善,以確保困難群眾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救助。普陀、長寧、松江等區還開通了“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綠色通道’”,推行了社會救助申請審核確認全流程網上辦理等。

再有,我們積極鼓勵社區力量、社會組織參與關愛幫助困難群眾。如松江區動員區內社會組織向困難群眾捐贈防護口罩、大米、食用油等。

三、細緻摸排、嚴格防控,通過全市社會救助條線疫情一日一報

制度,強化風險防範,確保特殊時期民生兜底服務到位。市民政局牽頭各區民政局,建立了“全市社會救助條線疫情一日一報”制度。各區、各街鎮通過上門走訪、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全面摸排、重點關注、及時掌握轄區內相關人員生活狀況;細緻瞭解救助對象的健康狀況、家庭生活狀況,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疑似、密切接觸者情況,力求全覆蓋、無遺漏。同時,加強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引導理性認識、科學防護,為困難群體築牢救助幫扶和健康安全防線。各區每天都做到無特殊情況“常規報”、有特殊情況“隨時報”。截至昨天,全市各區、各街鎮已走訪排查困難對象累計約21.23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兜底,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確保困難群眾救助到位,確保特殊時期服務到位。

對於急需入境且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提供口岸簽證辦理便利

Q

上海日報:在上海的外國人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對他們辦證有哪些便利舉措,比如說延期,對他們的需求數量有沒有分析?另外,問一下衛健委,如果是外國回滬,沒有重點地區的旅行史和人員接觸史,這樣的人員回上海之後要不要隔離?

A

呂耀東:疫情防控期間,公安機關繼續為外國人提供簽證延期和證件辦理服務,保障外國人合法停留、居留。對於急需入境且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提供口岸簽證辦理便利,對有緊急需要的在滬外國人,也將加急辦理停居留證件。我們也發佈了通告,對因為疫情防控原因難以及時辦理簽證、停居留證件延期手續,而造成逾期居留的,我們將根據情況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罰,比如說一個公司提前終止合同,外國人可以憑離職證明向相關部門申請停留簽證,一般可以停留一個月。預計我們外國人辦證量在300餘次,主要是在滬工作、團聚、就學類申請延期的情況。

鄭錦:中國人和外國人是一樣的,只有重點地區來滬人員需要隔離觀察。

對侵犯防疫人員安全、破壞防疫設施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Q

解放日報:公安在社區防控這一塊如何協助相關部門工作?

A

呂耀東:社區確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隨著人員的返滬、企業的復工,社區防控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公安機關主要配合街鎮、衛健部門、民政部門做好工作,有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強化疫情的篩查。公安派出所、街鎮居村委和社區衛生中心“三位一體”運作,進行上門面訪,特別是對來自重點地區的人員,如果出現發燒、乾咳等健康異常情況的,及時配合開展處置。同時依託實有人口數據,加強大數據分析運用,滾動排查重點地區來滬人員,包括一些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推送給衛健部門進一步開展工作。

第二,嚴格執行防護隔離措施。我們指導居村委、物業、保安守好自己的門,對進入社區的人員必詢問、必登記、必測溫,同時通過傳統的宣傳方式和微信警務室等新型宣傳方式,向居民群眾告知防疫應該注意的事項,尤其是告知群眾注意事項、特別是不遵守疫情防控規定,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發動社區人口協管員、保安員等群防群治力量,密切關注居家觀察措施執行情況,發現違反相關規定的,第一時間通報居村委或派出所到場處置。

同時人工和技術相結合,對一些居家隔離的人員進行觀測,如果發現有違反規定的,我們及時通報相關的社區管理部門開展工作。在這裡我們公安機關也呼籲、倡導、倡議,隔毒不隔情、隔人不隔心,對有困難的群眾我們公安機關和相關部門一道,施以援手,給予幫助,體現社會的關愛,體現上海的溫暖

第三,依法查處違法行為。我們向社會發布了公告,對拒不履行居家隔離觀察的人員依法進行查處。到目前為止,全市公安機關對40餘名不如實提供信息、不履行隔離觀察義務、不自覺佩戴口罩、不配合測量體溫的當事人依法追究了法律責任。同時,公安機關對侵犯一線防疫人員人身安全,破壞防疫設施的行為也依法予以嚴厲的打擊。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理解、配合當前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措施。

目前救助管理機構內流浪乞討人員未發現新冠肺炎病例

Q

東方網:在疫情防控期間,上海是怎樣做好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的工作,同時保證他們的防疫安全?

A

李勇:感謝您對流浪乞討人員這個特殊救助對象的關心。這裡,我先向大家通報個情況,1月24日至2月13日,全市救助管理機構共救助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456人次,未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做好救助管理機構的管理防控,確保救助對象和機構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我們多次發出疫情警示,制定防控工作規範,作出具體部署,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堅決把好救助管理機構出入關疫情防控期間,民政部門積極協調公安機關、城管部門落實街面巡查職責,做好問詢勸導、轉介處置、送醫救治等工作,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力度。同時,我們也進一步強化了對救助管理機構的衛生防疫規範,明確凡未經狀況查核、體溫測量、健康檢視的“來站求助”或“站際交接”等人員,一律不得入站。如遇有發燒症狀即單獨隔離觀察或送醫。同時,疫情期間,無特殊情況,各級救助機構已暫停接送受助人員返鄉。

二是嚴格規範工作流程,救助管理機構和託養機構實施封閉式管理。

三是加強物資保障,我們要求各救助管理機構對防疫消毒用品予以足額保障,將有限的資源首先向救助管理一線部門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