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鲁赤水


宋江上山之后,晁盖地位逐渐边缘化,权力逐渐被宋江不动声色的剥夺。

晁盖看似无奈,其实有两次翻盘机会。

宋江、晁盖都是梁山好汉中的掌权者。晁盖通过人格魅力与雄厚财力,得林冲火并王伦成为梁山老大。

晁盖坐梁山头把交椅。众人心悦诚服。


宋江上山,做了梁山二号人物。也就开始了宋江集权之路。

宋江为何要架空晁盖?

  • 一、功名心

宋江自小熟读经史,后入官府,成为一名刀笔吏。

且不论北宋末年,官场黑暗,科举考试,乌烟瘴气。宋江又是否有真才实学。

单是宋江入官府,做了押司。便可证明宋江有功名企图心。是想凭借自己满腹经纶,做出一番丰功伟绩的。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古代天下士子孜孜不倦的追求。宋江也不例外。

可是,事与愿违。宋江被迫落草。与为国出力,南辕北辙。自己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唯一能改变这种局面的,只能是招安,归顺朝廷。


可是,宋江不是梁山老大,是否招安,如何招安,他都说的不算。

只有成为梁山说一不二的领军人物,才能顺利实现招安。

所以,宋江必须成为老大。自然要架空晁盖。

  • 二、名利欲

宋江一直以来,仗义疏财,得到“及时雨”的名号。这个名号,宋江很喜欢,也常常以此而自居。

不论何人,只要张口,宋江必然出手相助。这是宋江乐善好施的本性,但更多的是宋江在做名声的投资。

而他的名声投资,也确实得到了回报。宋江逃亡及发配江州的路上,几次遇险,都因“及时雨”的大名,而逢凶化吉。

宋江尝到了名声的甜头,自然对名誉也是更加看重。

提起梁山,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龙头老大。可是梁山日益兴旺,老大晁盖的名字也水涨船高。老二宋江的声誉,自然就慢慢被盖过去。

宋江怎么能接受风头被压呢?自然要另辟蹊径,把风头抢回来。让人提起梁山,首先想到的是宋江,而不是晁盖。

既要名头响,又要说得算,除了梁山之主,别无他法。

于是,宋江开始架空晁盖。

宋江如何架空晁盖?

明面的抢班夺权,有损清誉。只能暗中计较,才能人财两得。

故而宋江架空晁盖,开始三步棋。

  • 一、招新人

宋江在杀惜之后,晁盖曾多次相邀,希望宋江留在梁山。宋江皆拒绝。

因为梁山好汉都是晁盖的心腹。宋江在梁山没有亲信。

一个文弱书生,孤家寡人,在梁山做老二。这其中的危机感,宋江自然清楚明白。所以,他坚决推辞,不肯落草。

可是虽未落草,宋江却不断为梁山打广告,不断介绍亲信上梁山。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他日后独霸梁山做准备。

直到打了无为军,花荣、秦明、李俊、张顺等等宋江的心腹悉数上山,宋江也算是在梁山有了势力,他才在梁山安稳下来。

  • 二、壮声威

宋江在梁山的声势浩大,成为梁山最大的势力。可是,宋江并不满足。

宋江想要的是天下扬名。天下人闻宋江之名,都觉得如雷贯耳。

因此,梁山但凡有事,都是宋江带兵出战。有吴用、花荣、秦明等文武相辅佐,宋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宋江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隐隐有只知梁山宋江,而不知晁盖之事态。

宋江声威渐隆,已成为梁山好汉大部分人心中的老大。晁盖渐成鸡肋,成了宋江称霸的绊脚石。

  • 三、许心愿

晁盖上梁山之后,主张“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活逍遥的绿林草莽生活。如此生活,虽得一时快活,却难长久。

一,坐吃山空,没有进项。败家。

二,年纪增长,不复其勇。等死。

两大弊端,梁山众人并非算是鲁莽短见之人,自有烦忧之人。

而且梁山好汉接近半数朝廷中人,对这样生活不是很适应,对以后的命运也会很担忧。

所以晁盖的能力,只能在梁山顺境时,发挥作用。一旦有人提出日后的前途,晁盖的目光短浅,就暴露无遗。

宋江就是不断提议招安,提出为梁山好汉未来着想的这个人。这个提议,直击梁山好汉心中的弱点。

跟着宋江不光能喝酒吃肉,还能升官发财。

众人纷纷倒向宋江阵营。晁盖被架空。

晁盖有两次翻盘机会

宋江架空晁盖虽然潜移默化,悄悄进行,但晁盖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晁盖执意去打曾头市,就是想绝地反击。为自己挽回声威,可惜太晚,被宋江趁机除掉。

晁盖在此之前,有两次时机,可以迅速打压宋江,只是他也没有抓住。倘若抓住任何一次,宋江必然处处受制。

  • 一,没有明白并拉拢公孙胜

宋江上山。公孙胜便要回乡探母。

此时宋江的心思,公孙胜已经一清二楚。他对宋江深为不齿。不肯与之共处一室。后来,戴宗、李逵去请,也是多次推诿,不肯回山。可见公孙胜之心。

可是,宋江与晁盖,是有过命之交。公孙胜即便看清宋江为人,却也不能从中劝诫,会被晁盖误会。

公孙胜只能以回乡不还,来暗示晁盖。

公孙胜回乡,去请他回山之人,是戴宗、李逵。二人都是宋江心腹。公孙胜更是无法言明,只能推辞。

第一次戴宗遍寻不到。晁盖就应该醒悟所托非人。而应让七星聚会的刘唐、吴用、阮小七等人去才对。毕竟这些人是晁盖的亲信,交情深。可以推心置腹。

晁盖毕竟是个粗人,心思单纯,没有考虑到。

公孙胜虽是道人,却也精通谋略,是梁山副军师。有他相助,吴用那时也并未倒入宋江阵线,是完全有能力反败为胜的。

公孙胜虽然回山,对晁盖却是失望。眼见宋江势力不可阻挡,只能顺应,一直都保持中立态度。

没有拉拢住公孙胜、吴用,晁盖已是光杆司令,被架空的命运不可逆转。

  • 二、没有利用扈三娘

扈三娘被林冲所擒,送上梁山。

扈家庄被李逵斩尽杀绝。

扈三娘与宋江阵营,不共戴天之仇。是晁盖瓦解宋江阵营最有力的武器。

结果,晁盖没用。反而扈三娘被宋江利用,成全了他重诺守信,不贪美色的好名声。

扈三娘提前送上梁山。晁盖不应该不闻不问。而应将她许给林冲。

扈三娘被林冲所擒,是林冲的战利品,归林冲所有,理所应当。

林冲成为晁盖的心腹。软性子的林冲在扈三娘的挑唆下,与宋江阵营作对。

林冲与鲁智深是好兄弟。鲁智深背后史进、杨志等人,加上晁盖的刘唐、三阮、公孙胜,足以与宋江抗衡。

晁盖不再是光杆司令。不仅不被架空,反而实力大增。

结语

梁山虽只是一方烟水寨,但其中利害关系复杂,丝毫不亚于朝廷中的政治斗争。

宋江架空晁盖,就是很典型的弟弟篡位戏码。

权力欲望面前,亲情、友情、爱情似乎都可以舍弃。然而一个六亲不认,铁石心肠的人得到最终胜利之后,还快乐吗?

宋江最终夺权成功,并实现加官晋爵的理想。可是最后,兄弟们死的死,走的走。这其中不仅有对朝廷的怨怼,也有对他的失望。

宋江饮下朝廷赐下的毒酒,何尝不是一种醒悟,一种追悔。


黑白历史说


晁盖是由可能翻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哪个时机,从哪一处入手,又如何破局。现在假设我们自己就是晁盖,来推演一下。

宋江上梁山后的第一次排座次,直接就跟晁盖分庭抗礼了。宋江一派系的头领坐了27个,晁盖一派的老弟兄只剩了9人,秦明,花荣,燕顺等早于宋江上梁山的一伙,也公然坐在了新头领一派里面。一直到了60回,感觉宋江的势力越来越庞大,最后无能为力。但并非没有胜算,坐在宋江那一边,不见得 就是宋江的人,这需要晁天王自己去发现。

我们先划分一下阵营。

有些人是为了招安上的梁山,谁当老大他们无所谓,只要能带他们当官,算是A阵营。有些人是为了仰慕宋江上的梁山,至于宋江想干什么他们都无条件支持,这是宋江的铁杆,算是B阵营。有些人是想占山为王上的梁山,谁当老大也无所谓,只要能带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算是C阵营。有些人是被宋江吴用阴谋诡计逼上梁山的,这批人虽然表面上在宋江阵营,实际心怀怨恨,算是D阵营。这么一划分,梁山上的敌我态势是不是就明朗了很多?

按照实力来讲,C阵营是最复杂的一个,这里面晁盖宋江的人都有,但是既然宋江要叫着招安,那么这个阵营晁盖应该主要关注才对。尤其是最强大的三山派系,这是明显反对招安的一系人马,也是梁山上数一数二的强大力量。有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武松、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华山的史进、朱武、陈达、杨春,仅仅这个派系有13人。如何打开这个突破口呢?很明显的一把钥匙——林冲,他和鲁智深可是结拜兄弟,不在这个时候多亲近一些更待何时。

接下来要动的,是D阵营,虽然他们是一个阵营但都是松散的个体。李应,杜兴,徐宁,朱仝,李云都是被坑过来的,无一不恨宋江。晁盖只要表示会替他们出气,他们应该就很快改旗易帜。后来朱贵的弟弟朱富上山,公孙胜收服的芒砀山李衮,项充,樊瑞,这时候晁盖派系就能有33人了。

转过头来,再下手C阵营,这次选择扈三娘为突破口。扈家全家老小被宋江铁杆李逵砍了个干净,宋江一句功过相抵就没事了,扈三娘心里一点都不记恨吗?扈三娘嫁给王英之后,没再听说王英去祸害女人,所以她在家里是说了算的人。通过这么一层关系,把招安的坏处一摆明,我相信清风山三个喜欢吃人心的头领也会动摇的。一下子又能挖走宋江4个人。

此时卢俊义,关胜,董平,索超等很多人还没上山,晁盖手里掌握了将近40人的力量,可以说已破局,完全有实力跟宋江分庭抗礼了。


百胜刀王胡逸之


《水浒传》最大的阴谋论就是所谓的“晁宋之争”,宋江架空晁盖,然后拉山头、搞派系,甚至利用“现代科技”,让一块石碣从天而降,从而按照自己的亲疏远近排定了梁山座次。

这种不顾文本的解读,是对《水浒传》的深度曲解。那么,《水浒传》中晁宋关系到底怎样,宋江有没有架空晁盖呢?

梁山好汉到底来自哪里?

贯华堂本《水浒传》“楔子”,容与堂本《水浒传》第一回,讲的都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个故事清楚的交代,洪太尉奉命到江西信州龙虎山诏请张天师虚靖先生,前往京师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

洪太尉到了龙虎山,遭到了张天师以及道众的奚落,在上清宫住持真人的引诱下,懵里懵懂之间,打开了伏魔大殿的地窖,放走了妖魔。那么,这些妖魔又是何方神圣呢?

贯华堂本把这个故事做“楔子”,分明讲到,由于洪太尉放走了妖魔,便引出了七十回书目。也就是说,龙虎山下逃出来的妖魔将出演七十回书,最终在梁山完成大聚义。

这群妖魔实际上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单八条好汉。道家神话认为,道家紫府管辖这北斗七星群,是紫薇大帝的属下。这个星群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原本就是“酆都”之鬼,是紫薇大帝降服的。因而,九天玄女曾对宋江说,斩断魔心,“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就可以重归紫府,否则就要再次被打下酆都。

这些神话乃至于涉嫌“封建迷信”的神话,并非施耐庵要宣扬迷信,而是为《水浒传》故事开篇,最终要在梁山大聚义时照应,给梁山好汉排定座次。至于梁山好汉的座次是如何排定的,绿野老道曾经写过一篇《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的文章,比较详细的解读了这个问题,此处不再重复。

总而言之,梁山好汉原本就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妖魔”,下界作乱,在梁山聚义。那么,一百单八个妖魔的首领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天魁星”宋江。北斗七星群中,天魁星就是排名第一的。所以,梁山好汉本来就都是宋江的兄弟,有晁盖什么事?凭什么说宋江架空了晁盖?

那么,为何又是晁盖做了寨主呢?晁盖手底下不也有好几个兄弟吗?

施耐庵早就交代晁盖不是“妖魔”

《水浒传》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回书,施耐庵就告诉读者,晁天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

书中写道,晁盖在得到生辰纲消息时,梦见北斗七星聚集在他的屋脊之上,七星斗柄上有一颗小星化作白光飞去。吴学究当时听了晁保正这个梦,便立即意识到要劫取生辰纲必定得七八个人才行。于是,去了石碣村说服三阮加盟。三阮随着吴用到了东溪村,六个人便聚集在晁盖的庄上商议大事。此时,公孙胜撞了进了。

公孙胜的到来,吴用再次为晁盖圆梦,说是聚齐了七人,正应了晁保正“七星之梦”,乃是“应天垂象”。但是,晁盖紧接着说出了安乐村的白胜,建议(只是建议)大家先躲到此人家中,然后悄然上黄泥冈,神不知鬼不觉的劫了这笔财富。

吴用一听这话,立即又第三次圆梦,说:“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吴用此言,晁盖等人深信不疑,同时,也以“白胜”之“白”对应白光,瞒过了古今以来诸多读者。

白胜,绰号白日鼠,在七十二地煞中对应的是地耗星。“鼠”与“耗子”难道不就是一回事吗?地耗星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倒数第二位的,这是道家早就固定的排名,宋江有什么办法进行调整?因而,白胜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晁盖便是斗柄上化作白光飞去的小星。

这是意味晁盖当时居斗柄,是名义上的带头大哥而已。更为重要的是,施耐庵告诉读者,晁盖不在北斗七星之列,他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真正领导人。既然如此,凭什么说宋江架空晁盖?

晁盖究竟是哪路大神?

书中介绍,晁盖在东溪村做保正,因为把西溪村的镇妖宝塔夺了过来,便得绰号“托塔天王”。这个绰号名副其实吗?肯定是名不副实的。按照晁盖的行为,称他“夺塔天王”才实至名归。那么,施耐庵为何要把晁盖写成托塔天王呢?

究其原因,还是与晁盖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有关。“托塔天王”在《西游记》中是李靖,然而,施耐庵所处的时代,托塔天王则是佛教四大护法之一,原本叫毗沙门天王,后来又叫北方多闻天王。梁山上的好汉都是道家的“妖魔”,晁天王是佛教大护法,迟早是要把权力交给天魁星的,凭什么就是宋江架空晁盖,然后篡夺寨主之位呢?

假如一定要不依文本说宋江架空晁盖,那么,早在劫取生辰纲行动启动之时,晁盖就已经被吴用架空了。

不妨按照梁山“阴谋论”的观点,先来把劫取生辰纲的人分个派系。刘唐是前来报信的,暂且算作晁盖的人,白胜是晁盖举荐的,是老相识,也是晁盖派的。公孙胜到东溪村找晁保正,也划入晁盖派系。而三阮则是吴用说服入伙的,双方也是4:4。然而,整个计划都是吴用策划,晁盖根本就说了不算。

说服三阮时,吴用并没有先提生辰纲的事,而是打听梁山的情况,激怒三阮上山落草。这一点,晁盖完全蒙在鼓里。

晁盖要先去白胜家躲藏,假若这样,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易的被破案,晁天王依旧可以整天坐在葡萄架下喝酒,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吴用是要上梁山的,便否决了晁盖的提议,把大家装扮成濠州枣客,住进了安乐村酒店。

吴用自小与晁盖在一起,晁天王有事便与吴学究商量计较。吴用当然知道晁盖的秉性,专一爱结交江湖好汉,远近闻名。吴用此举,就是要暴露晁盖,好实施自己上梁山落草的计划。果然,晁盖一露头就被何涛认了出来,于是,吴用的计划得以实施。

吴用很鬼这倒不假,但是,施耐庵的隐喻则是吴用是天机星,是当时七星聚义排位最高的星宿。因而,这件事情还得由道家“妖魔”来完成,晁天王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交权了。

宋江上山后,吴用自然要依附于宋江。所以,从三打祝家庄起,吴用便安安心心的做军师,辅佐宋江,从来就没干私活,宋江想什么、做什么,吴用立即出谋划策,极少失误。吴用以下的兄弟则更不用说,他们都是天魁星以下的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本来就属于宋江领导。

施耐庵的寓意就是“佛道合一”

《水浒传》有个故事蓝本,就是《大宋宣和遗事》,其中,就有晁盖、吴学究等人劫取生辰纲、宋江报信,以及宋江接到晁盖的书信之后杀了阎婆惜的故事。同时,还讲到了宋江杀惜后逃进九天玄女庙得到天书的事情。宋江得了“天书”,便直接上了梁山,按照“天书”的指引聚集三十六人。宋江上山时,晁盖就已经死掉了。

施耐庵改写了这个故事,而且,把晁盖的绰号由“铁天王”改成“托塔天王”。施耐庵这一改,也是有蓝本依据的,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就说晁盖是毗沙门天王。施耐庵不仅据此做了改写,还进行了升华,寄托了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书中说,晁盖是毗沙门天王,佛教四大护法之一。但是,在晁盖做保正的东溪村山上,却有一座灵官殿。灵官,却是道家大护法。“刘唐醉卧灵官殿”,但是,书中的细节显示,刘唐当时并没有醉,他完全可以直接去找晁盖说事。那么,施耐庵为何要让刘唐“醉卧”灵官殿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道家护法与佛家护法联手,做下了这起大案。

宋江是梁山上最大的道家魔头,正与佛家大护法处于相对应的位置。然而,宋江杀惜后逃回家中,却躲在了供着三世佛的佛堂地窨子里,受着三世佛的庇佑。

佛道合一的暗示在《水浒传》中还有很多,晁宋身上的符码最为典型。既然是佛道合一,哪来的晁宋之争,施耐庵会自己打脸吗?

晁盖在梁山一个人都没发展入伙,所谓林冲是晁盖的死党,也是脱离文本的臆想。晁盖去世后,法事尚未正式开始,林冲就联络吴用、公孙胜等人,迫不及待的劝宋江坐头把交椅。假如说林冲是晁盖的死党,那么,到底是宋江架空晁盖,还是林冲最善背叛呢?

宋江做了临时寨主,梁山好汉尽皆欢喜,拱听约束。因为,晁盖作为佛教大护法,庇佑了梁山一段时间(宋江曾经就接受过三世佛的庇佑),然后,便被施耐庵稀里糊涂的写死了。其实,也不是稀里糊涂的写了晁盖之死,施耐庵的意图是,晁天王此时又升华到另一个境界,继续对梁山进行庇护,佛道合一始终存在。这件事情,就是晁天王的两次显圣。

道家自己管理自己,为什么就被说成是架空了呢?

晁天王两次显圣为了什么?

却说宋江在九天玄女庙接受了九天玄女的法旨,要“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并受到了九天玄女“罪下酆都”的警告和威胁。但是,宋江并没有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行事,把“替天行道,辅国安民”改做“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差了两个字,意思便完全不同了。九天玄女的“替天行道”本质上是“替天子行道”,结果是“辅国”,为失道亡国之君宋徽宗服务。宋江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有点“背道”了。这也是施耐庵“佛道合一”思想的另一种表述,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阶神,如此强势,如何“佛道合一”?

施耐庵这样写,实际上就是反皇帝的,针对的就是宋徽宗“崇道抑佛”,最终“革佛”的错误宗教政策。书中以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隐喻了宋徽宗的“革佛”,这一点,绿野老道多次论及,此处不再重复。

因而,晁盖“升天”后,得知梁山好汉都是道家紫府的星宿,当然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在决定梁山命运的两大节点时,显圣帮助宋江渡过劫厄。

晁天王的这两次显圣,首先是在大名府时告知宋江背疮将发,要去找“江南地灵星”救命。按说,“天书”原本就是梁山好汉的花名册,但是,宋江、吴用都没有翻看天书查找此人是谁。反倒是张顺提供了线索,吴用猜出了此人,“兄长梦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莫非正应此人?”

宋江、吴用不再视九天玄女的天书为神品,意味着宋江此时已经“背道”,梁山还得是“佛道合一”的梁山。

再一次就是活捉史文恭时以阴魂缠绕,仿佛就是在帮助卢俊义,阻止宋江做寨主。其实,晁盖并没有指定说是史文恭射杀了他,反倒是宋江篡改了遗嘱,嫁祸给了史文恭。所以,晁盖到底还是在帮助宋江。这件事情关系到梁山战马问题,卢俊义不过是附着在“玉麒麟”身上的一匹神驹,专门制服照夜玉狮子的。

梁山打仗,需要大量战马,而曾头市则是金国的榷场,专门限制马匹进入宋境。梁山荡平曾头市,制服照夜玉狮子,还有抗金的寓意。按照历史记载,梁山好汉确实参加过抗金战斗,这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寓意所在。

假若一定就是史文恭射杀了晁盖,宋江难道是个白痴,竟然让吴用设计、公孙胜做法来阻止自己做寨主?

活捉史文恭不需要多少武力,假若宋江要去捉他,简直比卢俊义还容易。

晁天王两次显圣都是在帮助宋江,帮助梁山,体现了佛教大护法的职责,何来“晁宋之争”?

最后还说两点,说晁盖反对招安的,同样是脱离文本的臆想。《水浒传》呼延灼攻打梁山的几回书中,就有晁盖积极支持招安的故事,评《水浒传》总不能不看原著吧。再就是晁盖大名府显圣时,与宋江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宋江东溪村私放晁天王时的文本翻版,几乎就是一个人在说话,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很清楚的这样写着。

归结一句话,梁山绝无晁宋之争,晁宋本是一体,宋江绝没有架空晁盖。


绿野萍踪01


机会肯定是有的,晁盖之所以被架空乃至最后死的不明不白,都是宋江精心算计的。晁盖失败在于心很不狠,不懂得厚黑。因为晁盖不是政客。没有经过官场的侵蚀。而宋江则不然,宋江虽然不是正式官员,但做为府衙吏员,他更加了解官场的黑暗。所以他才能在梁山游刃有余,并且最终架空晁盖,最终成为梁山首领。

晁盖被架空不是渐进式的。而是一下子就完成了,宋江以后做的就是不断巩固而已,《水浒传》第四十回《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晁盖为了救宋江冒了极大风险,梁山当时二十一个头领人,晁盖此次带来了十七个。刚刚救出宋江第一件就是施法号令要杀黄文炳。晁盖反对,但宋江铁杆花荣同意,但晁盖就没有话了,以后就是就出宋江。宋江上山第一件事就是新旧头领分开做。从这时候起,晁盖就基本上被架空了。就是说江州法场救他出来那一刻起,每一步都在宋江的掌控下,晁盖实在是无能为力。如果当时晁盖强行把宋江带走。也许也就没事了。可惜晁盖没有。缺乏应有魄力和狠劲。

无论古今中外,还是国家和一个组织基本上都是老大和老二不和,一个要上位,一个要保位,这很正常。一个组织的架构的权力应该如何分配,尤其是对梁山这样的黑社会组织来说。也就是说应该是分权还是集权,梁山第一代头领王伦是集权,第二代头领晁盖是分权。第三代头领宋江是集权。应该说晁盖败就败在分权,不是分权不对,而在分权太小,晁盖分权分的太少,晁盖只分权给了宋江,大哥手下垂直的只有二哥一人,大哥被架空是迟早的事。晁盖犯了“政治性错误”。如果晁盖能够大分权,有三哥,四哥,五哥。人事一旦繁杂宋江就无法架空晁盖 ,而晁盖如果能够给予林冲,刘唐,鲁智深等人分权,晁盖就会始终掌控最高权力。

用现在话说,积极培养和拉拢对抗宋江的力量,让其能够与宋江抗衡,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二龙山集团是除梁山之外的最大军事集团的鲁智深、武松、杨志独立性很强,可以培养为与宋江抗衡的力量。这三人皆有勇有谋,反对招安,与宋江有政治冲突,完全可以成为自己人。给予一定权力就是自己人。但晁盖没有这个政治水平。这实际上就是晁盖和宋江的格局的不同。也注定晁盖不会走远。

晁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黑社会老大,没有政治目的,情商和智商太低没有格局。晁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凝聚人心的目标,跟着晁盖大概就是混吃等死,不知道干啥。晁盖要想翻盘,就得让手下觉得跟你有奔头,有发展,说白了就和现在的老板画大饼一样,成不成功说出来再说。而宋江则不然,不仅会笼络人心。还有政治头脑,有目标,有野心。有手段。这样的人肯定日后肯定能成事,晁盖作为草莽之辈肯定不是对手。李密要当老大,翟让就必须死;朱元璋要当皇帝,韩林儿就必须死。杨广,李世民当皇帝,父子兄弟之间都可以相残刀刀见骨。晁盖在这方面显然过于幼稚。江州劫法场,只要延迟几个时辰就可以了,但晁盖没有这样做,这一切都说明晁盖失败是肯定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晁盖接纳了宋江即己引狼入室,俗语说请客容易,送客难。晁盖知道自己被架空时,想翻盘为时晚,宋江没有给他留下翻盘的机会。

首先,晁盖在人数上对比宋江明显处于劣势。关健人物吴用反水投向了宋江,是对晁盖的致命打击。

其次,晁盖与宋江的路线不同,晁盖只有死心塌地对抗朝庭或能有一线生机,追随者都是亡命之徒,只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活一天是一天,並无其它奢望。而宋江打着反贪官不反朝庭准备召安的旗号,许多人入伙梁山只是做权宜之计,因此那些不得志的官军将领也投到了宋江阵营,来为自己寻求出路。使宋江的阵营不断扩大,忠于宋江的人数对晁盖形成了压倒性的多数。在拢络人心上晁盖也处于下风。

所以晁盖想推倒宋江重新

翻盘,几乎就是妄想。晁盖不明不白的死,足以证明宋江在梁山己完全占稳了统治地位。


用户李森


晁盖哪来的翻盘机会?

首先,宋江上山之后,晁盖的基本盘"七星聚会"的另外六人中,吳用改投了宋江,且成为了宋江的主要助手;公孙胜只挂了个虚衔,基本不问山寨之事;阮氏三兄弟分管了水寨,根本过问不到梁山领导核心之事。六人之外的白胜,则从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之人。可以说,晁盖已经没有得力心腹可用了。

其次,梁山的新增力量中,有的本来就是宋江的心腹,例如李逵、戴宗、花荣、张顺、石勇、孔明、孔亮等人;有的则被宋江收买成了心腹,例如秦明、黄信、扈三娘、王英、甚至包括卢俊义等人;有的则是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中立派,打仗参与冲杀,其他百事不问。例如林冲、关胜、武松、魯智深等人。可以说,在"七星聚会"之外,晁盖没有新增半个心腹。

最后,梁山的所有军事行动,晁盖每次都被一句"哥哥岂可轻动"排除在外,剥夺了军权。好容易争取到一次攻打曾头市的战役,却轻易中了暗箭而亡。

很多人怀疑,射暗箭的不是史文恭,而是宋江安排的心腹花荣。这个怀疑,《水浒》没有提供证据,我们姑且不论。但以上三个方面的事例已足够说明,晁盖的被架空篡位,是没有机会翻盘的。


跛翁


首先对与标题晁盖被宋江架空和翻盘一说我不赞同!

首先根据影视剧情梁山头目前后共三任,

第一任是白衣秀士王伦此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第二任是托塔李天王晁盖,晁盖是一个比较正义的人物,他行事光明磊落,不会阴险使诈!

第三任才是宋江,而宋江也是颇具义气,人称及时雨宋公明!由此可见其乐于助人且道义并存,之所以分析三个人是因为我认为以宋江的人品,做不出来篡权夺位的事!而且当时梁山初期,以晁盖及他的兄弟为先入梁山,再林冲,后宋江,当时宋江并没有多少兄弟,又和来架空晁盖一说?

晁盖后在攻打曾头市时被箭射伤,不治而亡。才有第三任宋江,因此不应该说宋江架空晁盖!!!!!个人观点!最后付吕良伟带头大哥剧照哈哈!



我真的来了


宋江上山排座次明显看出这个人的心机城府,晁盖客气,推宋江做第一,宋江刚上山当然不能这么直接,所以推辞,然后大家提出按功劳排名,宋江不置可否,提出说先上山的头领坐左边,后上山的坐右边,日后再按功劳多寡排名。这排名还能一直变吗?谁立功了再往上提排名?再说日后宋江有多大功劳?也没看他把谁提到自己前面啊,所以这一说法完全是打脸的,再看看左右的分人,右边40个,左边可怜巴巴9个,这一划分就是把先上山的9个算晁盖的人,另40个算自己的人了,你说他没私心,你家狗信吗?宋江为人垃圾,人品极其底下,但是表面做事非常漂亮,也就是那时代信息不开通,人和人沟通也不多也不方便,放现在,你这样一分人,谁都看得出你意图,没人会信你了。


用户1809197382833


《水浒传》中,晁盖一直是被宋江架空,那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

在我看来,他是没有机会翻盘的。

首先,晁盖在水浒传中是因本人乐善好施行侠仗义而闻名、他平日喜欢舞刀弄枪,其本人武功高强,在江湖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江湖人士称之为托塔天王晁盖。平日喜欢结交江湖人士的晁天王,在江湖上的朋友更是多不胜数,正因为晁盖为人仗义所以很多人愿意跟随晁盖出生入死,就好比阮氏三兄弟和后来的梁山一众好汉!晁盖后来因为抢劫生辰纲而被朝廷通缉,去投奔梁山在梁山落草为寇,后来成为一代枭雄。

再者,晁盖能成为一代大哥不得不说一下他身边的这个人,他就是吴用也是后来的梁山军师。吴用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人们以诸葛亮对比,道号‘’加亮‘’吴用长相英俊潇洒,足智多谋,和晁盖等人本是同村,后来就是吴用献计让晁盖等人截取的生辰纲,可见吴用有很大的能力,后来微避免朝廷的缉拿,与晁盖等人一起去梁山落草,后来掌管梁山的军事大权!

但是在书中为什么宋江会取代晁盖,不难看出,因为前期吴用为晁盖出谋划策,晁盖才能风生水起,然而晁盖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吴用感觉继续跟随晁盖干不出一番大事业,而后来宋江的到来,让吴用看到了宋江不仅有勇有谋,而且在江湖上的地位不输于晁盖,跟随宋江日后必定比跟随晁盖更有发展前途。正因为吴用的叛变才导致晁盖在梁山大哥的地位不保!所以说晁盖的死和吴用有直接关系。




爱推文的小懒猫


晁盖和宋江争执表面上看是山寨领导权争夺 实际是两条路线争夺。对此伟大领袖早有点评。一直以来晁盖只是想保住一方地盘 做个山大王。宋江虽然官小 只是个押司 可一直是体制内的人 从小到大 都是忠君爱国的思想 宋江上山后 就打出了 替天行道 这杆大旗 明里暗里向朝廷靠拢 只是晁盖还在 不能做太过明显。黄信 秦明 呼延灼 孙立 花荣这些 体制内人因各种各样原因上山后 宋江派队伍越来越大 这些人想法和宋江一样 落草为寇只是一时无奈之选,回归朝廷才是正途。

晁盖又不甘心被边缘化 急着立功 于是攻打曾头市 最终丧命 也说明晁盖身边没多少人站在他一边。宋江想法当时占据主导地位。古代人很看重身前死后人们的评价 一辈子落草为寇对于一些有点身份的人是无法接受的。此外宋江的领导力 威望 人缘 也胜过晁盖。宋 晁 对于梁山前途 对于两条路线争夺 宋江代表正确一方。

至于奸臣利用宋江急于招安想法。大做文章 这是后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