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库尔斯克战役,如果德军三月份开始进攻,能否取得胜利?

小龙虾148499353



在经历了斯大林格勒的严重的失利后,到1943年3月15日,曼施坦因通过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暂时让东线局势稳定下来,德军又恢复了一些士气,而在库尔斯克为中心的区域出现了一个突出部。而对于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攻势,曼施坦因在3月10日就有了打算。当时希特勒却很犹豫。毕竟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给了他阴影。此时即便是激情满满的希特勒也清楚现在东线的德军已经没有半年前的优势地位了。东线局势已经不妙,如果又输了那后果就万分严重了。进攻时间被一推再推。(有一个广泛的说法希特勒推迟进攻也是为了等新式装备,但其实直到库尔斯克战役爆发时这些新式装备也没多少,只投入130辆虎式坦克、200辆豹式坦克、89辆费迪南反坦克歼击车和45辆灰熊自行突击炮,而且也只是装备给精锐部队)

而曼施坦因的方案除了少数人的同意外(这其中克卢格3月时还是反对,但到5月却同意了),其他多数将领都反对,更何况德军因为各处损失严重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补充和整顿。受斯大林格勒的持续影响,德军机动力量(43年初,德军各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基本不足100辆,平均能作战的只有七、八成。而新的装甲掷弹兵师尚在改组中,虽然43年初德军总兵力达到1120万,但兵员素质却大幅下降,很多都只能拿来防御)尚不足以在三月份消除对库尔斯克弧形区域的苏军的目标,而且三月也是冰雪融化,土地泥泞的时候。


当然德国也明白也不能拖得太久,USSR单是坦克月产量就是德国的三到四倍,加上USSR早已开启的总动员,在东线的兵力比德军多。随着苏军的准备越来越足,苏军那边也正准备考虑在几月进行反扑,倘若德军不动手,那就该苏军动手了。由于当时德军已经将绝大多数机动力量都放在库尔斯克周围,所以当时德军的部署是准备攻势而未打造大规模的纵深防御工事,一旦苏军突然发起一场凌厉攻势,中央和南线集团军群就危险了。

不过如果在3月进攻,也不是不可能赢,因为USSR方面斯大林43年3月27日才察觉德军很有可能要在库尔斯克来一个大行动。当时朱可夫的建议就是让德军先动手然后苏军来一场防守反击。所以此时的苏军正在向库尔斯克集结兵力,但到5月份才集结的差不多。

但是德国的小伙伴罗马尼亚、匈牙利、西班牙自从看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严重失利后,开始拒绝或减少在东线支援德军的兵力,并把之前部署在东线的人员陆续撤出。(别看这些国家不是什么一流强国,但部署在东线的兵力很多都很强)这让德国更显兵力不足,预备队也不例外。

如果德军提前在3月发起进攻,包括我上述提及的,即使趁苏军尚未在完全在库尔斯克防御做好准备发起进攻,凭德军疲惫和不足的进攻兵力以及有待恢复的机动力量只是增加战役的突然性而已。而且此时德军的素质和42年相差很多,而且情报方面德军此时也不占优。所以这个提前进攻的胜率不会高到哪去。稍有不慎就可能又大败一场,到时候提前进攻的失败,德国极有可能会加速失败。


黎塞留的野望


这个设想最初是由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提出来的,即利用南方集团军群在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重创苏军,深入到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中央方面军的侧翼这一有利态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发起一场钳形攻势,围歼这个突出部里的六个苏军集团军。作战设想大体上同后来的“堡垒行动”并没有什么差别。



执行这个计划需要德军两大集团军群进行密切的协同作战,对于南方集团军群而言无疑是没有问题的,利用新到的精锐装甲单位以及曼施坦因出色的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西南方面军已经被彻底击溃,尤其是苏军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西南方面军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甚至连防守也难以支撑了,南方集团军群已经无需担心其右翼突出部的防线安全问题,其强大装甲部队在占领别尔哥罗德这个前进基地后完全可以继续前进。


问题处在中央集团军群这里,尽管在库尔斯克北面的德军第2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已经粉碎了苏军在这一方向的进攻,但是克鲁格依旧拒绝为进攻库尔斯克提供任何进攻部队,他的理由是部队经过长时间的激战需要休整,无力担任这种大规模的作战任务。这最终导致了这场进攻计划没能在3月份实施,而是拖延了111天后才发起了针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堡垒行动”,那时苏军已经做好了抵御任何进攻的准备,德军输掉了这场战争。

通过各种记录了解当时的苏军部署情况,如果这个进攻行动能够及时发起,几乎不会出现任何差池,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中央方面军要么是被歼灭,要么就是放弃这个突出部收缩防线,无论哪种情况都对德军极为有利,苏军将遭遇比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还要严重的失败。当时苏军最高统帅部也意识到南翼巨大的危机,最后2个集团军的预备队被下令紧急调往那里,连600英里远在斯大林格勒休整的第64集团军也被紧急运往哈尔科夫,足见局势的严重性。


战略论


这个问题很多人作答,答案大同小异。没必要再次重复。我只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战场指挥官的决策就是【如果】

德国军人都是人精,如果历史真有【如果】,不会让今天的我们去假设如果,德国军人自己就会假设。战争决策时,战场指挥官通常会提出两个或三个备选方案供选择。事实上,在当时,力主继续进攻的是曼斯泰因,反对进攻的是克鲁格,莫德尔等中央集团军将领,希特勒权衡利弊后决定延后在库尔斯克地区开战。这就告诉人们,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如果】,在1943年时己经有人谈论过。



事实也证明,延后几个月德军进攻库尔斯克时,仍是一败涂地,从而间接给出了题主假设条件的最终结果。

二、苏军哈尔科夫挫败证明,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

学习历史,主要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服务于今天的工作,生活,而不是洗白或洗黑。就1943年初苏军在哈尔科夫的挫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教训是什么,许多人都未讲清。


先说苏军在哈尔科夫失败的部队。有人说是第五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的进攻战确实没打好,但该军在西方面军编成内作战,从未调到哈尔科夫方向作战。只有突击第五集团军在该方向作战。受损失的应该是该集团军吧。

据华西列夫斯基回忆,该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追击德军过猛,不但与左右邻友军脱节,位置过于突出,而且远远超出了后勤供应承受能力。到该军遭曼斯泰因袭击时,基本处于弹油俱尽,兵疲将乏的无力状态。在苏军上下处于亢奋状态中遭到德军袭击!


这种情况告诉我们:现代战争打得是后勤,一旦部队运动快速,后勤跟不上时,就会弹油粮齐绝,部队无法打仗,处于危险状况。而曼斯泰因正是看中了苏军这个弱点,抓住机会,杀了苏军一个回马枪。

这是教训之一。

三、德国总动员证明:1943年春德军无力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

许多军迷动用各种网上数据,进行沙盘推演,以加强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德军自已也知道1943年春天无力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

一个重要事实在于:1943年春,长期盘据在维亚济马一热勒夫地区的德军集团撤退了。这是一个据莫斯科最近的进攻基地,1942年德军成功地守住了它。假如说,1943年德军有力量进攻,德军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守住热勒夫地区,并与南方的曼斯泰因集团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可见,在1943年春,连德国人自己都知道无力立即发动进攻,而不是我们这些不摸情况的人给他们作出各种假设了。事实上,苏联统帅部早在制定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的时侯,己经对德国的预备队与战争潜力进行了详细调查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反攻计划。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德军损失150万人以上,元气大伤。害得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战后对德国进行总动员,可想而知,1943年春,德国还有多少人马能够用于进攻?



事实上,从1943年春到7月份,希特勒一直在积累力量,只到7月份才重新发动进攻!

历史不容否定,也不容假设。我们学习与研究历史,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方法与见解,了解历史真实状况,而不能人云亦云,被人绕进去!

阳城导航


也就曼甩锅在《失去的胜利》中一个人一个劲的胡吹乱侃3月22日后要是坚持进攻,再加克卢格的中央集团军群配合,定能铲除库尔斯克突出部。甩锅帝圣人一个,包括克卢格在内反对进攻的其他德军将领都是白痴!



他拿什么继续进攻呢,第4装甲集团军?残兵败将,霍特3月21日明言部队极度疲惫需要休整,这也导致与曼甩锅关系不和。党卫军第二装甲军?被捧上天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党卫军也伤亡惨重,至今损失不公开!不公开!不公开!失去攻击矛头,南边估摸也就曼甩锅老迈身躯泥泞爬行而亲历亲为了。

西面第2集团军在苏军的“奥斯特罗哥日斯克——罗孛什”战役中差点被全歼,好不容易逃出包围圈,靠中央集团军群补充人马,方逃过一劫,惊弓之鸟继续进攻?曼甩锅的大嘴省省吧!

北部奥廖尔第2装甲集团军从41年年底沦为步兵守备集团军,让它掉转屁股,不顾苏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威胁,冰天雪地步行着进攻,亏得曼甩锅有脸提出!



第9集团军在哪呢?3月1日开始从勒热夫撤出,到21日完成,补好防线不休整就投入进攻?马不停蹄的甩锅帝就别难为人家了。

简单分析,可证明曼甩锅就恬脸大嘴一张!所有战略家永远可东说有理,西说有理,头头是道。


历史扒粪机


我觉得德军取胜的机会不大!

库尔斯克战役作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巅峰之战,后世恐怕很难有这种规模的战役了。其实德军将进攻时间一退再退,无非是想集结更多的像虎式,豹式这样的精锐力量。力求集结一支最有攻击力的部队,一举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下面我就总结一下德军胜算不大的理由。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先手优势,也就是苏联红军已经料定了德军会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已经开始在该地区建立了数条完备的防线,集结了大量的军队,战役已经失去了突然性。德军提前进攻的话,无非就是用自己还不够精锐的力量冲击苏军还不够坚固的阵地。

我们以苏军经典的“巴格拉基昂行动”为例,直到苏联红军发起总攻的一刻,德军指挥官才反应过来,之前德军料定苏军会再乌克兰发动攻势,但是苏军却把大量的部队,装备悄无声息的运到了白俄罗斯的前线,这一切德军丝毫没有察觉,最终导致的就是德军的主要装甲力量在乌克兰地区,苏军突然发动进攻时来不及增援,再加上沿途游击队对交通设施的破坏,白俄罗斯的德军几乎就是在一片混乱中被苏军追着打。

在反观库尔斯克战役,苏军一边挖战壕,一边等待着德军的进攻,这种情况就好比“市场花园作战”中德军在等待盟军空降兵一样。况且这时候的德军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后备部队,虽然苏联的单兵作战能力弱,但是人家有大量的后备部队啊,库尔斯克战役打到最后,苏联草原方面军被投入战场,成为了压死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反观德军,已经没有了任何投入战场的预备部队。

失去战役突然性再加上没有后备部队,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不论在何时都注定失败!


武备营


战线之所以暂时稳定在库尔斯克,是因为双方都已经损失惨重,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苏联丢了整个第五集团军。德国也是惨胜,别说三月份进攻,一直到五月份,东线不到500辆坦克,每个师不到30辆。

苏联虽然更惨,但是机枪加战壕搞防御还是够用的。根据一战的经验,没有坦克,靠步兵冲机枪防线就是送死。

随着补给增援到达,双方都有人主张进攻。但是进攻对方的预设阵地显然会遭到重大损失,于是双方都在等更好的机会,做更充足的准备。总体来说时间在苏联一边,因此更沉得住气。据说苏联也准备动手进攻了,但是通过俘虏口供确定德国马上要进攻,于是确定打防御。

7月份开战时,实际苏军人员为德军3倍、坦克为德军2倍,火炮为4倍,应该说兵力完暴德国,而且是内线预设阵地作战。而德国也确实厉害,以少攻多硬打出了1:3的交换比。

可是苏德的坦克产量比有4:1,全面动员的苏联对只动员男性的德国,潜在兵源比也有4:1吧,这样的交换比也是德国吃亏。


味冷


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原因在于,经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德军,可以用伤亡惨重加损失惨重来形容。尤其是哈尔科夫代价高昂的胜利,几乎是以党卫军的装甲部队的报废换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南线全线后撤至西乌克兰,实施战略防御。至于何时进攻最好,当然是在苏军进攻失败,全线后撤的时候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