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為什麼能秒殺法國,法國當時這麼弱嗎?

皮卡Giao


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之間的一段時間,法國穩居歐陸第一強國的位置,但在希特勒進攻法國之後,僅僅六週法國便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終淪為德國的傀儡,如此表現,可謂大跌眼境。一戰戰敗,受到嚴格禁錮,工業能力大幅被削弱的德國,如何能夠對歐陸霸主法蘭西一擊致命?而表面強大的法蘭西,為何能一敗再敗,一潰千里?

二戰前的法蘭西,真的算是歐陸第一強國嗎?既算也不算。一戰之後,各國之間簽訂了凡爾賽和約,確立了一戰之後歐洲的秩序,英法兩國成為了歐洲最具話語權的兩個政治實體,擔當者歐洲各國關係協調者和凡爾賽和約執行者的角色。可以說,在政治地位上而言,法國是毋庸置疑的歐陸強國。但似乎除此之外,法蘭西在二戰之前,都稱不上是歐陸第一大國。

法德兩國是宿敵,自拿破崙時代開始,兩國便為了歐洲霸權你爭我奪(當時的德國尚未成形,其前身普魯士與法國始終敵對),1870年色當一戰,拿破崙三世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倒臺,新的政府向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並且大量賠款,此戰之後法德兩國的積怨更深,至一戰爆發之前兩國在世界範圍內明爭暗鬥,終於,一戰之中,法國一雪前仇,擊敗了德國,收復失地,並且在隨後的巴黎和會上一度提出肢解德國的建議,但英美為了平衡歐洲大陸的勢力而否決了法國的惡提議。即便如此,在一戰後的一段時間,法國始終對德國採取強硬的政策,並且聯合周圍小國,構築針對德國的軍事同盟。

但二十世紀中期,法國國內局勢突變,右翼政黨掌握政權,開始放棄對德國的強硬政策,轉向保守,德國開始從法國的重壓下喘過氣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危機爆發,法國在最初並沒有被影響,但當危機爆發之後,法國遭受到的打擊遠大於其他國家。經濟危機在法國造成的影響大且時間長,1937年,其他國家陸續從危機中走出來之時,法國再次爆發了一輪經濟危機,這對於即將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蘭西而言,無疑是致命一擊。法國工業基礎本身便相對薄弱,長期以來信貸等金融領域維持經濟地位,此次危機令法國元氣大傷,國內矛盾激化。歐洲第一強國,只剩下一個名號而已。

軍事方面,法國同樣輝煌不再。一戰之中,法國正是憑藉馬恩河,索姆河,凡爾登等消耗戰與德國血拼,最終拿下勝利。因此,“火力——防禦”的戰爭思想在戰後的法國軍界取得了主導地位。此種戰略思想的精髓在於:構築堅固的防線,在防線之上集中各種火力,消耗敵人,最終取得勝利。然而,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坦克,裝甲車以及戰鬥機的極速發展,已經預示著未來作戰的方向必然是機械化,裝甲化,陸空立體化。法國國內的戴高樂等中生代將領也看到了裝甲車,坦克的作用,主張建立專門的坦克部隊以提升軍隊的機械化作戰能力。然而他們人微言輕,難以改革法國軍隊的現狀。

不重視機械化部隊的後果就是,被別人的機械化部隊吊打。當德軍已經攻入法國境內之時,法國還在拆分自己的坦克部隊,可見其軍隊高層迂腐至此。因此,在軍事方面的巨大差距,尤其是作戰思想上的代差,決定了法國必然失敗的命運。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不過是法軍軍事思想落後的必然代價。

當然,非理性因素在戰爭中有時也發生著巨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於德國,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於法國是相同的,都是復仇之戰,德國在原有的雪恥心態下,加上希特勒的煽動已經成為了一臺超級戰爭機器,蓄勢待發,準備碾碎歐洲的凡爾賽體系;而法國由於經濟危機和一戰之中的慘烈後果(導致人口大量死亡),國內蔓延著一種厭戰情緒,甚至一直到德軍佔領巴黎,維希政府在法國南部成立,法國已經成為了納粹德國傀儡之時,仍有相當一部分法國人不以為然,認為即使被置於納粹德國的統治之下,也好過捲入戰爭。這樣的心態和情緒,很難贏得戰爭。

因此,法國最終失敗了。


庭州行者


二戰時的法國可不弱,如果英國號稱世界第一海軍,那麼法國也號稱世界第一陸軍,但在面對德國閃電戰的時候,法國還是被打崩潰了,德國人在戰術上完克了法國!當然不僅僅是法國,二戰前期,英國軍隊不也在非洲被僅僅3個德軍裝甲師的隆美爾打得抱頭鼠串嗎?蘇聯不也抵擋不住閃電戰,被幾個月兵臨莫斯科嗎?

一戰法國和德國就是死敵,不過一戰雙方都玩塹壕戰玩了好幾年,雙方除了連綿不絕的塹壕“長城”外,塹壕之間還佈置了好幾道鐵絲網,還有上百萬顆的地雷,塹壕後方則是火炮陣地,如此嚴防死守簡直就是誰進攻誰倒黴。在沙俄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後,新成立的蘇聯割地休戰,德國東線戰場結束。自信過頭的德國將東線士兵調集到法國前線開始大舉進攻,結果傷亡100多萬;這時候正好流感在歐洲肆虐,雙方又損失差不多100多萬士兵,再加上英國新武器坦克的出現,最終反推了德國並取得了勝利!

一戰塹壕阻擋了德軍的步伐,這樣的戰術在法軍戰術體系中根深蒂固,於是法國與德國南部交界位置修建了馬其諾防線,從瑞士邊境一直修建到盧森堡,到阿登森林停止。原本是要越過比利時和荷蘭一直修建到英吉利海峽的,由於比利時不同意這個方案就此作罷!

而德國準備進攻時,英法聯軍也是胸有成竹的,諾曼底防線是世界最堅固的防線,整個法國難度不用太擔心,至於北方的比利時防線則有英法比荷四國聯軍重兵把手,再和德國玩一次塹壕大戰不就可以了!但是法國人忽略掉了中間的一個缺口阿登森林,法國人認為坦克從這裡根本無法穿越,這裡的防禦也是相當的薄弱!

但是德國戰術鬼才曼斯坦因卻給希特勒制訂了一套完美的戰術突破口,德軍以主力的裝甲軍團從阿登森林為突破口,另外以少量兵力牽制諾曼底防線和比利時防線,再加上德國陸軍一直貫徹古德里安的裝甲閃電戰,德法戰爭一開始德國將軍們就在比賽坦克飆車遊戲,阿登森林防線很快取得突破,並快速突進。法軍撤退準備組建的第二道防線在德國裝甲師的緊追不捨下根本無法建立,撤退變成了潰逃!

而關鍵時刻,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在戰略上產生了分歧,法國認為應該趕快撤回去救援,而英國將領則認為應該先撤退到英國去修整,雙方將領爭吵不休,結果既沒有撤退去英國也沒有退回法國。而寶貴的幾天時間裡,德軍卻完成了對英法主力軍隊的包圍,如果不是關鍵時刻希特勒想將這份功勞讓給空軍(不讓陸軍一家做大),暫停了德軍裝甲師前進的步伐,可能就不會有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事情發生了!

英法主力軍隊逃亡英國,這為盟軍的後來的反擊留下了主力軍隊,但這個時候卻是對法軍的士氣極大打擊,而且在德國閃電戰面前,法國軍隊本來就沒有什麼太好的方法,雖然法國的坦克比德國更多也更先進,但他們的坦克全部編制起來用於支援步兵使用,而德國的坦克和裝甲車則是攻城拔寨的矛頭,法國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應付德國閃電戰!而德國坦克在法國土地上就好像飆車,尤其是像隆美爾這種喜歡每天給老婆寫信的將軍,總是在信中提到今天飆車多少公里,明天飆車多少公里,結果也就僅僅38天時間德軍便兵臨巴黎城下,法國也沒有抵抗的勇氣便宣佈投降了!

二戰前的法國軍隊是相當強大的,而且還有英國的支援,但是面對閃電戰這個全新的、未知領域的戰術,法軍剛一接觸便潰敗了下來,如果稍微給法國一些踹息的機會,讓法國鞏固一下自己的防線,恐怕德國要想拿下法國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歷史回放機999


法國並不弱,世界陸軍第一強國之名,絕非浪得虛名。

德國閃擊法國之前,法國陸軍與空軍實力不弱於德國,海軍更是遠勝於德國。

德國進攻法國,是一場豪賭,也是無奈之舉,最終勝利,有運氣的成份。

一戰時,法國崇尚運動戰,但是在戰爭中發現了要塞的重要作用,於是轉而崇尚陣地戰。於是在一戰結束後,法國人修建了工程浩大的馬其諾防線。

由於一戰法國損失慘重,導致法國人普遍厭戰。

二戰前,法國本來有很多機會,德軍渡過萊茵河,來到非武裝區的時候,此時德國軍力遠弱於法國,法國就應該以此為藉口佔領德國,二戰便可避免。

當德國於1938年吞併奧地利時,法國仍然可以阻止。德國吞併蘇臺德區時,法國又一次姑息。德國吞併捷克時,法國仍然縱容。法國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德國不斷的壯大了實力並剪除法國的羽冀。

當德國閃擊波蘭時,英法終於對德宣戰,但卻坐視波蘭滅亡,失去了最後一次機會。

1940年,德國閃擊丹麥、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英法比三國聯軍被迫從敦刻爾克撤往英國。

德軍南線對馬奇諾防線癢攻,北線從比利時進攻法國,牽制法軍主力,中線翻過阿登森林,繞到法軍背後,切斷補給線,幷包圍法軍,法軍只好投降。

貝當元帥在法國南方的小鎮維希建立政權,北部則由德軍佔領。

德國能夠秒殺法國,原因很多。法國人厭戰,德軍出奇制勝,德法軍事思想存在代差等等。

法國投降後,維希法軍成為歷史上的最強偽軍,其戰鬥力依然強於意大利。



當代曹植


法國並不弱,法國輸也不是輸在弱小上了。他打輸的原因不少,但是唯獨不包括弱。要說弱,也是法國人比較弱,是性格上的弱,而不是不健全。


我們看下法國戰役中的實力對比。盟軍這邊,有144個師,14000門火炮,3500輛坦克,3000架飛機,330萬軍隊。德軍這邊有141個師,7400門炮,2400輛坦克,5600架飛機,335萬人。

這個實力對比上看,地面部隊,法軍英軍是佔據優勢的。尤其坦克部隊,法國有400多輛B1,還有幾十輛2C超重型坦克。而對面德軍坦克主要是一號二號這些小坦克,都是一些小脆皮,和法國沒法比。



但是空中力量上,德軍碾壓法軍。德國的閃電戰依靠的就是飛機+坦克。德國坦克打不過法國坦克,那好,用斯圖卡去解決,打不過,遭遇了,也沒事,一群德國坦克打一個法國坦克,這就是優勢。當時德國人很有前瞻性的組建了裝甲師、裝甲軍,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局部優勢?

其實從法軍三四千輛坦克來看,法國當時那個歐洲第一陸軍其實也是實至名歸。但是第一歸第一,打輸了也不在他是第幾。那個時候,武器沒有代差,雙方實力差不太多,這個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就是戰略戰術,法國就是輸在這個上面了。

戰術天差地別、戰略嚴重失策

我們看一下,一戰是在1918年結束的,距離1940年也就20年多一點。這個期間,飛機坦克開始廣泛應用,隨之改變的就是作戰理念。

法國人就是典型的思維還在一戰時期,德國人思想比他超前一大截。法國人當時還在琢磨塹壕戰什麼的,德國人玩的是裝甲集群快速突擊。這就相差太多了,德國人思想超前,這有賴於他們那些軍事專家。

法國戰役在制定方案的時候,哈爾德提出的黃色方案一號,類似於施裡芬計劃。主要是在荷蘭比利時通過,和法國打消耗戰。但是在評估的時候,德國預計損失500萬人,1942年才能全面進攻。希特勒非常失望,他要求打閃電戰,像打波蘭一樣。而這個主張,哈爾德和布勞希奇都反對。但是堅定這一看法的是希特勒,後來出現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這個我們後面再提。

而法國人制定的方案,也是這樣。他也主張和德國人打一場消耗戰,在荷蘭比利時和德國人打。法國人在前面的德法邊境修了個馬奇諾防線,想通過馬奇諾防線迫使德軍從荷蘭比利時進攻,這樣自己打消耗戰勝算非常大。

這裡我們說一下法國人的防禦計劃。法國人的馬奇諾防線,是為了避免德國人直接深入法國腹地,讓德國人繞路荷蘭比利時。法國人主力是部署在法國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地帶。原本,法國人打算直接進去,但是被比利時拒絕了,比利時不想成為戰場被入侵,但是法國人也做了準備。
(實線+虛線為法國人的防禦策略)

按照曼施坦因的鐮刀計劃,德國C集團軍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B集團軍北上進攻荷蘭比利時。這兩步都是在法國人計劃內的,而這是德國人的圈套。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誰都知道是佯攻,但是德國人戲要做的足。

(方案變化)

而進攻荷蘭比利時,法國人認為是主攻,但是依舊是佯攻。德國人進攻荷蘭比利時的目的是,調動部署在法國北部的盟軍主力,這是希特勒最擔心的,擔心法國人不上鉤,希特勒當時據說是非常緊張,非常嚴肅。等他收到情報,說法軍已經越過比利時邊境的時候,希特勒非常高興,知道法國人上當了。

這會兒,法軍主力被調走了,中路空虛。這會兒,德國人的A集團軍從阿登山脈穿過,阿登守軍只有幾個師的兵力,缺少反坦克武器,完全不是A集團軍對手。

這是法國人怎麼都沒想到的,要知道,法國人曾經在一戰結束後,準備應對二戰時期德軍入侵的時候,在30年代曾經長期考察過阿登山脈,他們當時得出的結論是:阿登山脈不可逾越,固守馬奇諾防線,在荷蘭比利時阻擊德國,法國可以高枕無憂。

但是,古德里安在一戰時期,在1914年和1918年曾經穿越過阿登山脈,對該地地形瞭如指掌。法國人是考察,德國人是實踐,輸就輸在這裡了。當時曼施坦因制定方案的時候,恰巧古德里安來了,倆人一拍即合。這是兩個人在非正式場合制定的計劃。


(阿登地區)

就是這樣,盟軍主力被調走,A集團軍直接衝入法國內部。等A集團軍穿越了色當,那叫一個輕鬆愉快,空虛的法國,零散的後方法軍完全打不過。德國人直接出現在了前線法軍的背後,法國內部守軍打不過。

這個時候,法國人的難題就是

1、前線法軍背對德軍,隨時可能被包抄。

2、法國腹地兵力不足,巴黎岌岌可危。

3、法國內部守軍打不過德軍

這三點難題擺在法國人面前,這會兒法國人完全慌神了,英國人也慌了。丘吉爾飛到法國,問法國人咋打成這樣的,法國人滿臉驚恐+無辜,完全不知所措的狀態。而前線的法軍,也慌了,法國北部就不必說了,背後被抄截了。法軍這邊飯碗剛端起來,那邊一大堆坦克衝過來了,你害怕不?也就是說,法國從上到下,都處於緊張慌亂的局面,不輸才怪。

穿過色當之後,德國人就沒有打什麼硬仗了,一路趕鴨子一樣,將法國人趕到了英吉利海峽邊上,俘虜都不抓,沒時間,拿著喇叭喊話:讓開,沒時間抓你們。等回頭殺向巴黎,巴黎宣佈不設防,而C集團軍也是順勢越過了馬奇諾防線。

法國,完蛋了。

這是戰略戰術上法國吃的虧,而法國人另外一個吃虧的點在於戰前的經濟大危機。

那個時候的經濟大危機裡面,德國人是最先走出來的,這會兒德國人能吃飽飯,有錢弄軍隊。但是法國這邊沒走出來,他還得時間。得走出經濟大危機了,他能更好的建設軍隊。為啥之前一直綏靖政策,就是因為準備不足,他的很多東西還在圖紙上,包括軍營。

當時布勞希奇告訴希特勒,現在咱們沒從打波蘭的戰役中完全恢復,打法國的事情再放放。希特勒堅決反對,原因在於,等你恢復了,那邊準備好了,趁現在還有優勢,趕緊打,再晚,他法國實力更強了。
(投降不?)

小結一下,法國並不存在什麼實力弱,但是準備依舊是不足的,這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法國人的戰術失敗,戰略失敗,抱著傳統思想的法國人,遇到了已經完全革新了的德軍,再加上法國人豐富的性格,怎有不敗之理?


軍武文齋


當時的法國軍事實力並不弱,戰前,法國擁有94個師,加上並肩作戰的英國9個師、荷蘭10個師、比利時22個師共計135個師,坦克3000餘輛、飛機16300多架,所以說實力不弱。

但是為什麼不堪一擊呢?一般認為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國防觀念淡薄。一戰後,法國處於繁榮穩定時期,國民歌舞昇平,坐享繁榮生活。統治者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缺乏對快速發展的德國的警惕,缺乏對軍隊的建設和全民國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長期混亂動盪。軍隊決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鬥爭上,成為保持榮譽和祿位的軍人政客。愛國主義和尚武精神泯滅,投降主義思潮漫延,使法國在開戰前,全國陷入混亂和驚慌。

第二,戰備不足。一戰法國雖是戰勝國但也是慘勝,國家經濟也要到重創。政治上,領導者推行綏清政策,對戰爭的準備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根本就沒有作抗擊侵略的準備。

第三,軍事思想落後,戰略防禦單純消極,適應不了“閃電戰”的新戰法。設想法軍依託馬奇諾防線,把戰爭拖向持久,然後慢慢地研究對策。在這一保守思想指導下,把50萬守軍配置在馬奇諾防線上,而總預備隊只有9個師,這便形成了法軍靜守防禦的消極戰略體系,缺乏縱深防禦。法軍的戰爭指導,遠遠落後於戰爭的實際,這是法國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石門光影


二戰德國不只是秒殺法國這麼簡單,還把英法聯軍整個趕下了海,要不是敦刻爾克撤得快,40多萬敗兵全得讓德國人包餃子。也就是說當時的德國在歐洲大陸上可以把英法綁一塊打。所以不是光法國一個弱的問題,而是英法都很弱。

那麼一戰還能與德國抗衡的英法,怎麼二戰這麼不堪一擊呢?其實還得說回到一戰。面子上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贏家,但實際上法國真的是血虧。法國當時一共只有3960萬人口,死亡人數已經佔到了總人口的4.3%,而德國6500萬人口,死亡人數佔總人口的3.82%。也就是說法國人口本來就少,死亡率還更高,戰爭潛力相當於是進一步被削弱的。不光是人口,一戰後法國的經濟和工業恢復的速度也遠不及德國。這主要是因為一戰的西線主戰場就是在法國境內打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這兩場至關重要的大型會戰都是在法國境內。所以一戰德國把法國北部的基礎工業區給毀的差不多了,而德國國內的工業城市幾乎沒怎麼受到影響。因此戰後重建和恢復兩國的起點是有很大差距的。人口不如德國,工業基礎不如德國,結果必然是比德國要弱的多,而且越落越遠。

一戰西線戰場最重要兩次大型戰役,凡爾登和索姆河戰役,都是在法國境內打得。。。悲了個催


所以當大家日常乳髪,拿馬奇諾防線開玩笑的時候,也不要忘了,其實法國也是沒的選擇。法國真的是沒有那個實力再跟德國打野戰,打機械化戰爭,所以只能靠馬奇諾防線消極防禦,企圖用堅固的工事和無法突破的火力網嚇退德國。而德國一旦沒有被嚇唬住,那就什麼都白搭,法國註定打不過德國,無關戰略。

法國人堅持建設耗資巨大的馬奇諾防線,並不是法國人不知道機械化戰爭是趨勢,而是他們打不起


紙上的宣仔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

雖然這個相關問題回答過很多次,但是還是忍不住進來進行小編自己的理解,二戰時期的法國其實並不弱,二戰德國能夠秒殺法國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且聽我講解一二。


看一組二戰法國數據

二戰時期的法國被號稱是“歐洲陸軍第一強國”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打敗法國(數據顯示)在戰爭還沒有動員時,法國陸軍就擁有超過94個師團,坦克超過3000輛,各種類型作戰飛機達到16000多架,海軍實力也是不分上下,按當時海軍數據顯示,法國海軍甚至比德國海軍實力還要強,而且法國擁有大量的非洲殖民地,所以法國在二戰的實力其實是很強大的,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存在。


(德國在法國作戰)

我們在上述的數據中可以看到,法國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可是為什麼在二戰中那麼不堪一擊?德國僅用38天就佔領了法國全境呢?其實是很複雜的。

軍隊理念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全面勝利,勝利將全體法國人衝昏了頭腦,導致陷入無休止的和平當中,同時也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最能形容當時的法國,開始走上了輕浮路線,開始追究權利和慾望,完全對軍隊和軍事置之不理,再加上當時德國對法國鉅額的賠款,更是讓法國人陷入了癲狂之中,導致在軍事上無限的擱置,而德國和法國則是截然相反,德國一直想要報仇,所以一直臥薪嚐膽。導致德國和法國產生了不同樣的結果,同時也註定了二戰法國的失敗。再加上歐洲縱深本來就小,德國人開始奉行閃擊作戰,而法國人處於盲目自信當中,一直還是一戰時期作戰理念,認為自己的防線天下無敵,可誰知,德國只要突破防線,法國就無力迴天。(德國攻佔法國)

法國人的尚武精神的缺失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的大量損失,法國人舉國上下都產生了投降主義,恐戰、怕戰。所以舉國上下都恐懼戰爭的再一次爆發,這也是為什麼英法兩國都對德國進行“綏靖主義”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再和德國作戰,這就直接導致戰爭還未開打,法國人就已經輸一半了。愛國主義和尚武精神泯滅,投降主義思潮漫延全國,正所謂兵敗如山倒。(法國投降)


鵬正


歷史上二戰時期,德國大軍入侵法國的法蘭西戰役中。法國只堅持了39天就被德國所擊敗。法國戰敗的消息傳來讓世界上其他國家大跌眼鏡。但法國的迅速戰敗真的是法國不堪一擊嗎?事實並非如此。要知道在戰爭前夕,法國一度被稱為世界陸軍第一國。雖然在一戰時期法國受到了極大的損傷。但一戰後的利益瓜分也使得法國實力得到了非常的發展。二戰時期法國的迅速戰敗,一方面是因為德國實在太強了,尤其是其閃電戰戰術,在當時來說簡直是無解。另一方面,法國士氣低落,抵抗意志不高,法國軍民普遍厭戰,這也是法國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軍事實力上講,二戰時期法國常規部隊的規模一直維繫在300萬左右,一度位居世界第一。戰爭打響後,法國緊急召集國民參軍入伍,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將軍隊總人數擴充到699萬。武器裝備上講,當時法國陸軍裝備精良,機動性很強。二戰前夕,法國軍隊在前線共有約58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1562架飛機。如此實力在當時世界上來看也是頂尖軍事強國了。但法國的問題在於體制僵化和固步自封,在1934年,戴高樂就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了利用更強大的裝甲騎兵支持機械化步兵的新戰術,但沒有提到任何空中支持。但這種作戰方式已經很類似於閃電戰了。但戴高樂的新式戰法並沒有得到當時的法軍高層的支持。

當時,法國軍隊全部由徵召入伍的士兵組成,只有軍官才是職業軍人。許多軍官都是由於家庭傳統和社會地位而應徵入伍。他們在軍事學院學到的戰術都是基於一戰的成就提煉而成。而法國一戰時期的戰爭經驗就是壕溝戰,陣地戰。法國的兵力配備,武器研發,軍事思想建設都是圍繞著塹壕戰開展的。所以法國在面對強大的機動化部隊時根本沒有抵抗之力。花大力氣修建的馬其諾防線更成了擺設。所以當德國突破阿登森林,突然出現在法國側翼時,法軍統帥部一片慌亂,組織部隊防禦已經來不及,阿登方向根本就沒有多少兵力,德國長驅直入,把北線英法聯軍圍困在低地敦刻爾克,仗還沒打,法國已失先機。閃電戰經過波蘭之戰的洗禮後,在法蘭西戰場上顯得更加的遊刃有餘。所以法國死在閃電戰之下一點都不足為奇。

在德國對法國用兵之前,法國政府一直宣傳德國對法國不構成威脅。所以很多法國的平民對於德國的重視程度並不強。一戰時期雖然法國戰勝了德國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但法國人卻從心底裡不願意再和德國打仗了。畢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法國人自己也害怕。而且法國政府完全低估錯了法國北部居民在上一次戰爭中遺留下創傷。德國軍隊尚未抵達,法國北部的幾個省份已經陷入了混亂。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加劇了法國北部居民的緊張情緒,數百萬法國人毫無準備地衝進了戰爭的當中。一場沒有準備的戰爭,那肯定是必敗無疑的。

即使戰爭爆發後,法國政府也一直在誇大宣傳,法國的宣傳基調就是盟軍的力量強大,防線無法打破,盟國很快就會贏得與德國軍的戰鬥。法國人民一直被法國當局所編織的虛偽的假象中生活。很多地區直到戰爭爆發才意識到戰爭離法國已經如此之近了。所以說從根本上法國人就沒有準備好全面戰爭。等法國人意識到戰爭的迫近的時候,法國實際上已經被德國打的喘不過氣來了。所以法國人的抵抗意志也在迅速消融,這才是法國迅速戰敗的根本原因。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法國不弱,還很強。

1940年5月10日德國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德國幾乎佔領法國全境,6月 22日,法國投降。

從德國開始入侵法國,到法國投降,總共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樣迅速的失敗不禁讓人感到奇怪,是什麼原因讓歐洲大陸的強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失敗呢?是因為法國的實力弱嗎?

當然不是,法國在二戰之前世界排名第五,本國國土面積比德國大,還有強大的殖民地,面積高達1234.7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廣闊的面積給法國帶來了很多收入,所以說法國是當時歐洲富有的國家之一。

法國的功業也很強大,在當時法國是世界第五大工業強國,30年代工業產值佔世界份額的8%,即使是後來大蕭條時代,法國的工業生產總值依舊佔世界的4.5%。這是一個非常高的佔比,要知道現在日本在世界的佔比也不過6%,法國只有3.5%。此外,法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門類齊全,自動化程度很高,在工業水平和工業化程度方面比英國並不遜色多少,比蘇聯還要高不少。

法國的軍事能力也很強大,當時法國擁有號稱世界第一的陸家,達到300萬人,武器裝備和機械化水平世界一流,火炮和坦克數量遠超德國;空軍方面,法國也有不俗的實力,1939年法國在本土布置了約1500架飛機;海軍方面法國世界排名第四。

總體而言法國在二戰之前的實力是非常強大,法國在兩個月的時間不到就投降,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法國主要部隊都集結於左翼的馬奇諾防線,這個號稱不會被攻破的長城,而右翼,則只留下幾個戰鬥力較差的法國師,把守“不可逾越的阿登山脈”各路口處和前進道路上的要地。這種情況先德國實行“曼斯坦因計劃”,將德軍主力放在法德交界的阿登森林山區,對法軍造成突然襲擊,一舉攻破了法國,並將英法聯軍包圍,取得了軍事上的主動。

第二、法國在二戰前對軍事並不上心,一直有避戰的想法,國內由於經濟蕭條帶來的諸多問題,使法國政府一直想實行綏靖政策,所以最後很快投降德國。

總體而言法國在二戰的實力並不弱,但是他們在戰略上和政治上的錯誤判斷,最終導致了法國的快速失敗。


帝國烽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是最後的戰勝國,但是損失十分慘重。有二百九十萬的人員傷亡,兩萬多家的工廠和五千公里的鐵路被毀掉。國家承受了鉅額的債務,在一戰前曾在全球範圍內放高利貸的法國,在當時可以說已經是將要破產的狀況,所以法國的人民群眾們是十分痛恨戰爭的。

雖然在之後的時間裡面,法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生活又好起來的人們對於戰爭的恐懼更是越來越大。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全球爆發了經濟危機,在當時德國已經露出了獠牙,法國也是靠著之前簽訂的一些和平條約,阻止了德國的擴張。

國內反抗戰爭是很快戰敗的一點,還有就是雖然讓是法國號稱西歐大陸最強,各種各樣的現代化的武器都有。但是當時主持國家國防大計的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將,這些人的思想依然停留在一戰中,可以說是沒有與時俱進。當時主持國防大計的貝當曾表示,坦克和飛機是不能改變戰爭的,只有鞏固防線才能保證自己安全。

如果說法國再打一次一戰,肯定是槍無敵的,但是他們面對的是已經有二戰水平的德國。所以當時的情況就是,德國人在組建強大的空軍和裝甲部隊,而法國則還是白天去偵察,晚上再去轟炸。當時的法軍總司令還表示坦克是不能單獨作戰的,需要和步兵一起行動。

不過在1940年,橫掃歐洲的德國,向法國發起了兇猛的進攻,自認為能夠輕鬆應對的法國,一下子被德國的裝甲部隊衝擊的七零八落。理論上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處,德國直接將其繞開。號稱歐洲最強的法國軍隊,僅僅6周的時間,就成為了傀儡政府。

雖然之後的自由法國運動,不屈不撓的抵抗給法國挽回了一些尊嚴,但是就整個戰爭來看,曾經十分強大的法國,演了一出不堪回首的亡國大戲。其實這個教訓,現在全世界各國都應該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