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为什么能秒杀法国,法国当时这么弱吗?

皮卡Giao


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之间的一段时间,法国稳居欧陆第一强国的位置,但在希特勒进攻法国之后,仅仅六周法国便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终沦为德国的傀儡,如此表现,可谓大跌眼境。一战战败,受到严格禁锢,工业能力大幅被削弱的德国,如何能够对欧陆霸主法兰西一击致命?而表面强大的法兰西,为何能一败再败,一溃千里?

二战前的法兰西,真的算是欧陆第一强国吗?既算也不算。一战之后,各国之间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确立了一战之后欧洲的秩序,英法两国成为了欧洲最具话语权的两个政治实体,担当者欧洲各国关系协调者和凡尔赛和约执行者的角色。可以说,在政治地位上而言,法国是毋庸置疑的欧陆强国。但似乎除此之外,法兰西在二战之前,都称不上是欧陆第一大国。

法德两国是宿敌,自拿破仑时代开始,两国便为了欧洲霸权你争我夺(当时的德国尚未成形,其前身普鲁士与法国始终敌对),1870年色当一战,拿破仑三世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新的政府向德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且大量赔款,此战之后法德两国的积怨更深,至一战爆发之前两国在世界范围内明争暗斗,终于,一战之中,法国一雪前仇,击败了德国,收复失地,并且在随后的巴黎和会上一度提出肢解德国的建议,但英美为了平衡欧洲大陆的势力而否决了法国的恶提议。即便如此,在一战后的一段时间,法国始终对德国采取强硬的政策,并且联合周围小国,构筑针对德国的军事同盟。

但二十世纪中期,法国国内局势突变,右翼政党掌握政权,开始放弃对德国的强硬政策,转向保守,德国开始从法国的重压下喘过气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法国在最初并没有被影响,但当危机爆发之后,法国遭受到的打击远大于其他国家。经济危机在法国造成的影响大且时间长,1937年,其他国家陆续从危机中走出来之时,法国再次爆发了一轮经济危机,这对于即将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兰西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法国工业基础本身便相对薄弱,长期以来信贷等金融领域维持经济地位,此次危机令法国元气大伤,国内矛盾激化。欧洲第一强国,只剩下一个名号而已。

军事方面,法国同样辉煌不再。一战之中,法国正是凭借马恩河,索姆河,凡尔登等消耗战与德国血拼,最终拿下胜利。因此,“火力——防御”的战争思想在战后的法国军界取得了主导地位。此种战略思想的精髓在于:构筑坚固的防线,在防线之上集中各种火力,消耗敌人,最终取得胜利。然而,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坦克,装甲车以及战斗机的极速发展,已经预示着未来作战的方向必然是机械化,装甲化,陆空立体化。法国国内的戴高乐等中生代将领也看到了装甲车,坦克的作用,主张建立专门的坦克部队以提升军队的机械化作战能力。然而他们人微言轻,难以改革法国军队的现状。

不重视机械化部队的后果就是,被别人的机械化部队吊打。当德军已经攻入法国境内之时,法国还在拆分自己的坦克部队,可见其军队高层迂腐至此。因此,在军事方面的巨大差距,尤其是作战思想上的代差,决定了法国必然失败的命运。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不过是法军军事思想落后的必然代价。

当然,非理性因素在战争中有时也发生着巨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于德国,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于法国是相同的,都是复仇之战,德国在原有的雪耻心态下,加上希特勒的煽动已经成为了一台超级战争机器,蓄势待发,准备碾碎欧洲的凡尔赛体系;而法国由于经济危机和一战之中的惨烈后果(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国内蔓延着一种厌战情绪,甚至一直到德军占领巴黎,维希政府在法国南部成立,法国已经成为了纳粹德国傀儡之时,仍有相当一部分法国人不以为然,认为即使被置于纳粹德国的统治之下,也好过卷入战争。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很难赢得战争。

因此,法国最终失败了。


庭州行者


二战时的法国可不弱,如果英国号称世界第一海军,那么法国也号称世界第一陆军,但在面对德国闪电战的时候,法国还是被打崩溃了,德国人在战术上完克了法国!当然不仅仅是法国,二战前期,英国军队不也在非洲被仅仅3个德军装甲师的隆美尔打得抱头鼠串吗?苏联不也抵挡不住闪电战,被几个月兵临莫斯科吗?

一战法国和德国就是死敌,不过一战双方都玩堑壕战玩了好几年,双方除了连绵不绝的堑壕“长城”外,堑壕之间还布置了好几道铁丝网,还有上百万颗的地雷,堑壕后方则是火炮阵地,如此严防死守简直就是谁进攻谁倒霉。在沙俄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后,新成立的苏联割地休战,德国东线战场结束。自信过头的德国将东线士兵调集到法国前线开始大举进攻,结果伤亡100多万;这时候正好流感在欧洲肆虐,双方又损失差不多100多万士兵,再加上英国新武器坦克的出现,最终反推了德国并取得了胜利!

一战堑壕阻挡了德军的步伐,这样的战术在法军战术体系中根深蒂固,于是法国与德国南部交界位置修建了马其诺防线,从瑞士边境一直修建到卢森堡,到阿登森林停止。原本是要越过比利时和荷兰一直修建到英吉利海峡的,由于比利时不同意这个方案就此作罢!

而德国准备进攻时,英法联军也是胸有成竹的,诺曼底防线是世界最坚固的防线,整个法国难度不用太担心,至于北方的比利时防线则有英法比荷四国联军重兵把手,再和德国玩一次堑壕大战不就可以了!但是法国人忽略掉了中间的一个缺口阿登森林,法国人认为坦克从这里根本无法穿越,这里的防御也是相当的薄弱!

但是德国战术鬼才曼斯坦因却给希特勒制订了一套完美的战术突破口,德军以主力的装甲军团从阿登森林为突破口,另外以少量兵力牵制诺曼底防线和比利时防线,再加上德国陆军一直贯彻古德里安的装甲闪电战,德法战争一开始德国将军们就在比赛坦克飙车游戏,阿登森林防线很快取得突破,并快速突进。法军撤退准备组建的第二道防线在德国装甲师的紧追不舍下根本无法建立,撤退变成了溃逃!

而关键时刻,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在战略上产生了分歧,法国认为应该赶快撤回去救援,而英国将领则认为应该先撤退到英国去修整,双方将领争吵不休,结果既没有撤退去英国也没有退回法国。而宝贵的几天时间里,德军却完成了对英法主力军队的包围,如果不是关键时刻希特勒想将这份功劳让给空军(不让陆军一家做大),暂停了德军装甲师前进的步伐,可能就不会有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事情发生了!

英法主力军队逃亡英国,这为盟军的后来的反击留下了主力军队,但这个时候却是对法军的士气极大打击,而且在德国闪电战面前,法国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虽然法国的坦克比德国更多也更先进,但他们的坦克全部编制起来用于支援步兵使用,而德国的坦克和装甲车则是攻城拔寨的矛头,法国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应付德国闪电战!而德国坦克在法国土地上就好像飙车,尤其是像隆美尔这种喜欢每天给老婆写信的将军,总是在信中提到今天飙车多少公里,明天飙车多少公里,结果也就仅仅38天时间德军便兵临巴黎城下,法国也没有抵抗的勇气便宣布投降了!

二战前的法国军队是相当强大的,而且还有英国的支援,但是面对闪电战这个全新的、未知领域的战术,法军刚一接触便溃败了下来,如果稍微给法国一些踹息的机会,让法国巩固一下自己的防线,恐怕德国要想拿下法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历史回放机999


法国并不弱,世界陆军第一强国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德国闪击法国之前,法国陆军与空军实力不弱于德国,海军更是远胜于德国。

德国进攻法国,是一场豪赌,也是无奈之举,最终胜利,有运气的成份。

一战时,法国崇尚运动战,但是在战争中发现了要塞的重要作用,于是转而崇尚阵地战。于是在一战结束后,法国人修建了工程浩大的马其诺防线。

由于一战法国损失惨重,导致法国人普遍厌战。

二战前,法国本来有很多机会,德军渡过莱茵河,来到非武装区的时候,此时德国军力远弱于法国,法国就应该以此为借口占领德国,二战便可避免。

当德国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时,法国仍然可以阻止。德国吞并苏台德区时,法国又一次姑息。德国吞并捷克时,法国仍然纵容。法国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德国不断的壮大了实力并剪除法国的羽冀。

当德国闪击波兰时,英法终于对德宣战,但却坐视波兰灭亡,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

1940年,德国闪击丹麦、荷兰、比利时与卢森堡,英法比三国联军被迫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德军南线对马奇诺防线痒攻,北线从比利时进攻法国,牵制法军主力,中线翻过阿登森林,绕到法军背后,切断补给线,并包围法军,法军只好投降。

贝当元帅在法国南方的小镇维希建立政权,北部则由德军占领。

德国能够秒杀法国,原因很多。法国人厌战,德军出奇制胜,德法军事思想存在代差等等。

法国投降后,维希法军成为历史上的最强伪军,其战斗力依然强于意大利。



当代曹植


法国并不弱,法国输也不是输在弱小上了。他打输的原因不少,但是唯独不包括弱。要说弱,也是法国人比较弱,是性格上的弱,而不是不健全。


我们看下法国战役中的实力对比。盟军这边,有144个师,14000门火炮,3500辆坦克,3000架飞机,330万军队。德军这边有141个师,7400门炮,2400辆坦克,5600架飞机,335万人。

这个实力对比上看,地面部队,法军英军是占据优势的。尤其坦克部队,法国有400多辆B1,还有几十辆2C超重型坦克。而对面德军坦克主要是一号二号这些小坦克,都是一些小脆皮,和法国没法比。



但是空中力量上,德军碾压法军。德国的闪电战依靠的就是飞机+坦克。德国坦克打不过法国坦克,那好,用斯图卡去解决,打不过,遭遇了,也没事,一群德国坦克打一个法国坦克,这就是优势。当时德国人很有前瞻性的组建了装甲师、装甲军,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局部优势?

其实从法军三四千辆坦克来看,法国当时那个欧洲第一陆军其实也是实至名归。但是第一归第一,打输了也不在他是第几。那个时候,武器没有代差,双方实力差不太多,这个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就是战略战术,法国就是输在这个上面了。

战术天差地别、战略严重失策

我们看一下,一战是在1918年结束的,距离1940年也就20年多一点。这个期间,飞机坦克开始广泛应用,随之改变的就是作战理念。

法国人就是典型的思维还在一战时期,德国人思想比他超前一大截。法国人当时还在琢磨堑壕战什么的,德国人玩的是装甲集群快速突击。这就相差太多了,德国人思想超前,这有赖于他们那些军事专家。

法国战役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哈尔德提出的黄色方案一号,类似于施里芬计划。主要是在荷兰比利时通过,和法国打消耗战。但是在评估的时候,德国预计损失500万人,1942年才能全面进攻。希特勒非常失望,他要求打闪电战,像打波兰一样。而这个主张,哈尔德和布劳希奇都反对。但是坚定这一看法的是希特勒,后来出现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这个我们后面再提。

而法国人制定的方案,也是这样。他也主张和德国人打一场消耗战,在荷兰比利时和德国人打。法国人在前面的德法边境修了个马奇诺防线,想通过马奇诺防线迫使德军从荷兰比利时进攻,这样自己打消耗战胜算非常大。

这里我们说一下法国人的防御计划。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是为了避免德国人直接深入法国腹地,让德国人绕路荷兰比利时。法国人主力是部署在法国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地带。原本,法国人打算直接进去,但是被比利时拒绝了,比利时不想成为战场被入侵,但是法国人也做了准备。
(实线+虚线为法国人的防御策略)

按照曼施坦因的镰刀计划,德国C集团军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B集团军北上进攻荷兰比利时。这两步都是在法国人计划内的,而这是德国人的圈套。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谁都知道是佯攻,但是德国人戏要做的足。

(方案变化)

而进攻荷兰比利时,法国人认为是主攻,但是依旧是佯攻。德国人进攻荷兰比利时的目的是,调动部署在法国北部的盟军主力,这是希特勒最担心的,担心法国人不上钩,希特勒当时据说是非常紧张,非常严肃。等他收到情报,说法军已经越过比利时边境的时候,希特勒非常高兴,知道法国人上当了。

这会儿,法军主力被调走了,中路空虚。这会儿,德国人的A集团军从阿登山脉穿过,阿登守军只有几个师的兵力,缺少反坦克武器,完全不是A集团军对手。

这是法国人怎么都没想到的,要知道,法国人曾经在一战结束后,准备应对二战时期德军入侵的时候,在30年代曾经长期考察过阿登山脉,他们当时得出的结论是:阿登山脉不可逾越,固守马奇诺防线,在荷兰比利时阻击德国,法国可以高枕无忧。

但是,古德里安在一战时期,在1914年和1918年曾经穿越过阿登山脉,对该地地形了如指掌。法国人是考察,德国人是实践,输就输在这里了。当时曼施坦因制定方案的时候,恰巧古德里安来了,俩人一拍即合。这是两个人在非正式场合制定的计划。


(阿登地区)

就是这样,盟军主力被调走,A集团军直接冲入法国内部。等A集团军穿越了色当,那叫一个轻松愉快,空虚的法国,零散的后方法军完全打不过。德国人直接出现在了前线法军的背后,法国内部守军打不过。

这个时候,法国人的难题就是

1、前线法军背对德军,随时可能被包抄。

2、法国腹地兵力不足,巴黎岌岌可危。

3、法国内部守军打不过德军

这三点难题摆在法国人面前,这会儿法国人完全慌神了,英国人也慌了。丘吉尔飞到法国,问法国人咋打成这样的,法国人满脸惊恐+无辜,完全不知所措的状态。而前线的法军,也慌了,法国北部就不必说了,背后被抄截了。法军这边饭碗刚端起来,那边一大堆坦克冲过来了,你害怕不?也就是说,法国从上到下,都处于紧张慌乱的局面,不输才怪。

穿过色当之后,德国人就没有打什么硬仗了,一路赶鸭子一样,将法国人赶到了英吉利海峡边上,俘虏都不抓,没时间,拿着喇叭喊话:让开,没时间抓你们。等回头杀向巴黎,巴黎宣布不设防,而C集团军也是顺势越过了马奇诺防线。

法国,完蛋了。

这是战略战术上法国吃的亏,而法国人另外一个吃亏的点在于战前的经济大危机。

那个时候的经济大危机里面,德国人是最先走出来的,这会儿德国人能吃饱饭,有钱弄军队。但是法国这边没走出来,他还得时间。得走出经济大危机了,他能更好的建设军队。为啥之前一直绥靖政策,就是因为准备不足,他的很多东西还在图纸上,包括军营。

当时布劳希奇告诉希特勒,现在咱们没从打波兰的战役中完全恢复,打法国的事情再放放。希特勒坚决反对,原因在于,等你恢复了,那边准备好了,趁现在还有优势,赶紧打,再晚,他法国实力更强了。
(投降不?)

小结一下,法国并不存在什么实力弱,但是准备依旧是不足的,这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法国人的战术失败,战略失败,抱着传统思想的法国人,遇到了已经完全革新了的德军,再加上法国人丰富的性格,怎有不败之理?


军武文斋


当时的法国军事实力并不弱,战前,法国拥有94个师,加上并肩作战的英国9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共计135个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16300多架,所以说实力不弱。

但是为什么不堪一击呢?一般认为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国防观念淡薄。一战后,法国处于繁荣稳定时期,国民歌舞升平,坐享繁荣生活。统治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缺乏对快速发展的德国的警惕,缺乏对军队的建设和全民国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长期混乱动荡。军队决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成为保持荣誉和禄位的军人政客。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投降主义思潮漫延,使法国在开战前,全国陷入混乱和惊慌。

第二,战备不足。一战法国虽是战胜国但也是惨胜,国家经济也要到重创。政治上,领导者推行绥清政策,对战争的准备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根本就没有作抗击侵略的准备。

第三,军事思想落后,战略防御单纯消极,适应不了“闪电战”的新战法。设想法军依托马奇诺防线,把战争拖向持久,然后慢慢地研究对策。在这一保守思想指导下,把50万守军配置在马奇诺防线上,而总预备队只有9个师,这便形成了法军静守防御的消极战略体系,缺乏纵深防御。法军的战争指导,远远落后于战争的实际,这是法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石门光影


二战德国不只是秒杀法国这么简单,还把英法联军整个赶下了海,要不是敦刻尔克撤得快,40多万败兵全得让德国人包饺子。也就是说当时的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可以把英法绑一块打。所以不是光法国一个弱的问题,而是英法都很弱。

那么一战还能与德国抗衡的英法,怎么二战这么不堪一击呢?其实还得说回到一战。面子上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赢家,但实际上法国真的是血亏。法国当时一共只有3960万人口,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4.3%,而德国6500万人口,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3.82%。也就是说法国人口本来就少,死亡率还更高,战争潜力相当于是进一步被削弱的。不光是人口,一战后法国的经济和工业恢复的速度也远不及德国。这主要是因为一战的西线主战场就是在法国境内打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这两场至关重要的大型会战都是在法国境内。所以一战德国把法国北部的基础工业区给毁的差不多了,而德国国内的工业城市几乎没怎么受到影响。因此战后重建和恢复两国的起点是有很大差距的。人口不如德国,工业基础不如德国,结果必然是比德国要弱的多,而且越落越远。

一战西线战场最重要两次大型战役,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都是在法国境内打得。。。悲了个催


所以当大家日常乳髪,拿马奇诺防线开玩笑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其实法国也是没的选择。法国真的是没有那个实力再跟德国打野战,打机械化战争,所以只能靠马奇诺防线消极防御,企图用坚固的工事和无法突破的火力网吓退德国。而德国一旦没有被吓唬住,那就什么都白搭,法国注定打不过德国,无关战略。

法国人坚持建设耗资巨大的马奇诺防线,并不是法国人不知道机械化战争是趋势,而是他们打不起


纸上的宣仔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

虽然这个相关问题回答过很多次,但是还是忍不住进来进行小编自己的理解,二战时期的法国其实并不弱,二战德国能够秒杀法国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且听我讲解一二。


看一组二战法国数据

二战时期的法国被号称是“欧洲陆军第一强国”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打败法国(数据显示)在战争还没有动员时,法国陆军就拥有超过94个师团,坦克超过3000辆,各种类型作战飞机达到16000多架,海军实力也是不分上下,按当时海军数据显示,法国海军甚至比德国海军实力还要强,而且法国拥有大量的非洲殖民地,所以法国在二战的实力其实是很强大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


(德国在法国作战)

我们在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法国其实是非常强大的,可是为什么在二战中那么不堪一击?德国仅用38天就占领了法国全境呢?其实是很复杂的。

军队理念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全面胜利,胜利将全体法国人冲昏了头脑,导致陷入无休止的和平当中,同时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最能形容当时的法国,开始走上了轻浮路线,开始追究权利和欲望,完全对军队和军事置之不理,再加上当时德国对法国巨额的赔款,更是让法国人陷入了癫狂之中,导致在军事上无限的搁置,而德国和法国则是截然相反,德国一直想要报仇,所以一直卧薪尝胆。导致德国和法国产生了不同样的结果,同时也注定了二战法国的失败。再加上欧洲纵深本来就小,德国人开始奉行闪击作战,而法国人处于盲目自信当中,一直还是一战时期作战理念,认为自己的防线天下无敌,可谁知,德国只要突破防线,法国就无力回天。(德国攻占法国)

法国人的尚武精神的缺失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的大量损失,法国人举国上下都产生了投降主义,恐战、怕战。所以举国上下都恐惧战争的再一次爆发,这也是为什么英法两国都对德国进行“绥靖主义”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再和德国作战,这就直接导致战争还未开打,法国人就已经输一半了。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投降主义思潮漫延全国,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法国投降)


鹏正


历史上二战时期,德国大军入侵法国的法兰西战役中。法国只坚持了39天就被德国所击败。法国战败的消息传来让世界上其他国家大跌眼镜。但法国的迅速战败真的是法国不堪一击吗?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在战争前夕,法国一度被称为世界陆军第一国。虽然在一战时期法国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但一战后的利益瓜分也使得法国实力得到了非常的发展。二战时期法国的迅速战败,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实在太强了,尤其是其闪电战战术,在当时来说简直是无解。另一方面,法国士气低落,抵抗意志不高,法国军民普遍厌战,这也是法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军事实力上讲,二战时期法国常规部队的规模一直维系在300万左右,一度位居世界第一。战争打响后,法国紧急召集国民参军入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将军队总人数扩充到699万。武器装备上讲,当时法国陆军装备精良,机动性很强。二战前夕,法国军队在前线共有约58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562架飞机。如此实力在当时世界上来看也是顶尖军事强国了。但法国的问题在于体制僵化和固步自封,在1934年,戴高乐就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了利用更强大的装甲骑兵支持机械化步兵的新战术,但没有提到任何空中支持。但这种作战方式已经很类似于闪电战了。但戴高乐的新式战法并没有得到当时的法军高层的支持。

当时,法国军队全部由征召入伍的士兵组成,只有军官才是职业军人。许多军官都是由于家庭传统和社会地位而应征入伍。他们在军事学院学到的战术都是基于一战的成就提炼而成。而法国一战时期的战争经验就是壕沟战,阵地战。法国的兵力配备,武器研发,军事思想建设都是围绕着堑壕战开展的。所以法国在面对强大的机动化部队时根本没有抵抗之力。花大力气修建的马其诺防线更成了摆设。所以当德国突破阿登森林,突然出现在法国侧翼时,法军统帅部一片慌乱,组织部队防御已经来不及,阿登方向根本就没有多少兵力,德国长驱直入,把北线英法联军围困在低地敦刻尔克,仗还没打,法国已失先机。闪电战经过波兰之战的洗礼后,在法兰西战场上显得更加的游刃有余。所以法国死在闪电战之下一点都不足为奇。

在德国对法国用兵之前,法国政府一直宣传德国对法国不构成威胁。所以很多法国的平民对于德国的重视程度并不强。一战时期虽然法国战胜了德国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但法国人却从心底里不愿意再和德国打仗了。毕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法国人自己也害怕。而且法国政府完全低估错了法国北部居民在上一次战争中遗留下创伤。德国军队尚未抵达,法国北部的几个省份已经陷入了混乱。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加剧了法国北部居民的紧张情绪,数百万法国人毫无准备地冲进了战争的当中。一场没有准备的战争,那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即使战争爆发后,法国政府也一直在夸大宣传,法国的宣传基调就是盟军的力量强大,防线无法打破,盟国很快就会赢得与德国军的战斗。法国人民一直被法国当局所编织的虚伪的假象中生活。很多地区直到战争爆发才意识到战争离法国已经如此之近了。所以说从根本上法国人就没有准备好全面战争。等法国人意识到战争的迫近的时候,法国实际上已经被德国打的喘不过气来了。所以法国人的抵抗意志也在迅速消融,这才是法国迅速战败的根本原因。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法国不弱,还很强。

1940年5月10日德国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德国几乎占领法国全境,6月 22日,法国投降。

从德国开始入侵法国,到法国投降,总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样迅速的失败不禁让人感到奇怪,是什么原因让欧洲大陆的强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失败呢?是因为法国的实力弱吗?

当然不是,法国在二战之前世界排名第五,本国国土面积比德国大,还有强大的殖民地,面积高达1234.7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广阔的面积给法国带来了很多收入,所以说法国是当时欧洲富有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功业也很强大,在当时法国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30年代工业产值占世界份额的8%,即使是后来大萧条时代,法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依旧占世界的4.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占比,要知道现在日本在世界的占比也不过6%,法国只有3.5%。此外,法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门类齐全,自动化程度很高,在工业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方面比英国并不逊色多少,比苏联还要高不少。

法国的军事能力也很强大,当时法国拥有号称世界第一的陆家,达到300万人,武器装备和机械化水平世界一流,火炮和坦克数量远超德国;空军方面,法国也有不俗的实力,1939年法国在本土布置了约1500架飞机;海军方面法国世界排名第四。

总体而言法国在二战之前的实力是非常强大,法国在两个月的时间不到就投降,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法国主要部队都集结于左翼的马奇诺防线,这个号称不会被攻破的长城,而右翼,则只留下几个战斗力较差的法国师,把守“不可逾越的阿登山脉”各路口处和前进道路上的要地。这种情况先德国实行“曼斯坦因计划”,将德军主力放在法德交界的阿登森林山区,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一举攻破了法国,并将英法联军包围,取得了军事上的主动。

第二、法国在二战前对军事并不上心,一直有避战的想法,国内由于经济萧条带来的诸多问题,使法国政府一直想实行绥靖政策,所以最后很快投降德国。

总体而言法国在二战的实力并不弱,但是他们在战略上和政治上的错误判断,最终导致了法国的快速失败。


帝国烽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是最后的战胜国,但是损失十分惨重。有二百九十万的人员伤亡,两万多家的工厂和五千公里的铁路被毁掉。国家承受了巨额的债务,在一战前曾在全球范围内放高利贷的法国,在当时可以说已经是将要破产的状况,所以法国的人民群众们是十分痛恨战争的。

虽然在之后的时间里面,法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生活又好起来的人们对于战争的恐惧更是越来越大。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全球爆发了经济危机,在当时德国已经露出了獠牙,法国也是靠着之前签订的一些和平条约,阻止了德国的扩张。

国内反抗战争是很快战败的一点,还有就是虽然让是法国号称西欧大陆最强,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的武器都有。但是当时主持国家国防大计的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将,这些人的思想依然停留在一战中,可以说是没有与时俱进。当时主持国防大计的贝当曾表示,坦克和飞机是不能改变战争的,只有巩固防线才能保证自己安全。

如果说法国再打一次一战,肯定是枪无敌的,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已经有二战水平的德国。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德国人在组建强大的空军和装甲部队,而法国则还是白天去侦察,晚上再去轰炸。当时的法军总司令还表示坦克是不能单独作战的,需要和步兵一起行动。

不过在1940年,横扫欧洲的德国,向法国发起了凶猛的进攻,自认为能够轻松应对的法国,一下子被德国的装甲部队冲击的七零八落。理论上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德国直接将其绕开。号称欧洲最强的法国军队,仅仅6周的时间,就成为了傀儡政府。

虽然之后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屈不挠的抵抗给法国挽回了一些尊严,但是就整个战争来看,曾经十分强大的法国,演了一出不堪回首的亡国大戏。其实这个教训,现在全世界各国都应该引以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