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年代樓市泡沫破滅時,還有多大比例的人沒買房?也就是當時剛需人群還有多少?

-晉西---評論__


國情不一樣,中國人好面子!孩子結婚沒房子沒面子,沒房子覺得沒保證


空間漂泊


對於這個問題,很少有資料記載,原因就在於日本房價泡沫破裂時,大量的負債者不是流落街頭,就是在找繩子自殺,社會關注點早已脫離房子。

之前看過一部關於日本房價泡沫導致經濟崩潰的紀錄片,大意是說在東京,大阪等幾個重要城市(類似於咱們現在的一二線城市)中,幾乎每個家庭都有房貸,以房抵押借貸,二次貸款買房的情況比比皆是,導致這種情況發生有以下幾點原因:

1當時日本人幾乎全部相信房價還會繼續上漲,買房是不勞而獲的不二法寶。辛苦為公司當社畜,不如買套房坐等升值。

2這時期的日本銀行也推波助瀾,推出了美國爸爸那套零利率購房的把戲,只要有正當工作,就可以不需要任何抵押獲得房貸。

3開發商方自不必說,成就感爆棚,誇張點說,找塊空地,插個牌子,站個人,後面就開始排隊準備買房了,在排隊搶購最高潮的時候,中籤率只有三千分之一。

4政府主導的各種政策加速了房地產泡沫,在當時日本政府的眼中“世界第一”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房產帶動的經濟效應是最快的上升通道。

對於90年代樓市泡沫時有多少剛需的問題,咱們可以往前看看更早的歷史,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將領指示天皇頒佈政令,將全國大部分土地收歸國有,由政府出面按需分配給民眾,而且分配的土地歸個人私有,有點類似分產承包的意思,使每個民眾都居著有其田(當時吃飯才是最重要的,蓋房是以後的事)。解決溫飽後,就開始造房,也就是說在幾十年前日本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剛需了,後來的剛需大部分都是以投資為主,有點類似我們現在老家有房,而城市無房的情況,你說這種情況算是剛需嗎?

如果按照嚴格意義上說的無居住地就算剛需,可以說日本早已沒有剛需,反倒是樓市泡沫破滅時產生了很多剛需,這些無房住的剛需,很多都是無力還貸被銀行收走房子,或直接將房子分戶給妻子兒女後,自己選擇揹負債務流浪,甚至還有自己在公園住,將房子出租給別人,用房租還貸的可笑事件,

日本房地產模式和我們的房地產模式不同,無論從土地性質,稅收政策,個人破產以及房屋的各種附加屬性上差別很大,所以單純的套用日本樓市泡沫歷史在國內樓市上是不合適的,再有對債務的認知度也不同,日本的破產者大部分都掛在樹上,而我們的老賴卻還在大吃大喝。

2000年左右的時候,一位50多歲的日本老人經過上海人民廣場,指著一幢大廈說了兩句話:“日本經濟好的時候,我有5幢這樣的大廈。後來一下子沒錢了,我好多朋友都去地鐵睡紙箱子去了。”而他本人,則跑來中國打工。

通過日本房地產泡沫歷史可以看到,我們現在經歷的階段和日本房市泡沫前很多地方很像,但這不意味著我們的房地產也會崩潰,疏散人口,加速交通管網建設,出臺政策調控房價,熱點城市限購,提高房貸首付,防止銀行貸款變向流入房市,制定房產稅,增加交易稅等很多方法都是從日本房價泡沫崩潰的歷史中總結出的經驗,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日本經濟走的是單模式發展道路,我們則可以在市場和計劃兩個模式之間隨時切換。


屬狗的水瓶座


日本的很多數據並不好找,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後,大藏省胡搞。經濟暫且不論,無內褲火鍋店事件使大藏省天下聞名,只好關門大吉,不少數據就都成了謎。

不過,《美國房地產泡沫史(1940一2007)》(作者羅伯特.M.哈達威)批露了美國的情況,美國2007房地產崩潰前買房者最高比例69%,即無房者31%,這個數據在該書第十一章(P97頁)。

不少人認為美國是天堂,如果實在想美國房地產投資移民的話,我推薦閱讀這本書。不妨先了解一下投資的重重隱私,看一眼畫皮下的真容。


衛傑1415926


以前,有人說過一句話,國外走過的路,中國一定要走,只是時間的問題



作文秘訣


沒多少、崩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