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很準卻沒有三分怎麼辦?

Belanov


看你打什麼位置了。如果你身高很高,力量也很足,那就沒必要拉出來投三分,老老實實做個站樁中鋒不香麼?低位單打,還能搶籃板。野球場上這樣的中鋒是很受歡迎的。如果你身高一般,需要靠中遠距離得分,那麼你需要練就一手三分。如你所說的,即便你的三分一般那也沒關係,你可以練習背身單打,後仰跳投,如同科比一樣。還可以與隊友配合,擋拆,抓住空擋投籃。總之,野球場上大家都是打了玩的,沒有人是全能,你能有一手精準的中投,那麼你也可以很吃的開。(R.I.P Kobe)



小郗的足球


中投和三分是完全兩個概念

中投很準說明我們在一定距離上對球,籃筐,出手角度有著很好的把握。

三分沒有,我們需要考慮到很多問題。1:跳投還是投跳,在你跳起來投球的時候,球是否能碰到籃板或者球框,可以向前跳在空中出手。你的小腿爆發力足不足。這是一個問題

2:出手的角度,和手腕的用力大小,投球的角度方向對不對,手腕有沒有勁兒,球能飛到什麼位置,太大的話,可以後撤步跳球,再試試,碰不到籃板,則就需要加強手腕力量的訓練,每天可以拿著一個重物,手腕活動,10-20個一組,4-5組。鍛鍊手腕力量。

3:力量達到了,準確度達不到,這種情況,我們在玩球的時候要儘量的多調整自己的用力大小,先可以多運球,找到我們所謂的手感,或者讓身體熱起來,然後多練習,就像科比,你見過三分線外他的後仰式科式三分麼,太帥了。熟能生巧。在長時間的訓練後,可以嘗試黑夜或者關燈投三分球,利用自己的本體感受,感受籃筐的位置,練習三分。

4:本體感受器怎麼訓練出來的,可以嘗試轉身背向,背對籃筐,轉身三分投籃,找到屬於自己的感覺。

熟能生巧,多學多練,實踐出真知。希望對你有用。加油💪你可以的[贊][贊][贊]





大表哥侃體育


我和你偏偏相反,我是三分可以中投不行,我給你分享我的三分技巧,剛開始我先練習手臂力量,其次學習發力,接球后膝蓋彎曲,不超過腳尖,髖關節向後頂,這是為了讓你重心夠穩,為協同發力打下基礎,起跳時下肢用力起跳,髖關節挺直,膝蓋伸直的同時撥腕出手完成投籃,這樣使你的出手更加輕鬆,不管怎麼投籃你的左腳腳尖對準籃筐,提升穩定性,使投籃彈道更正,還有出手要提前壓腕,自己把握好節奏



阿苗的籃球


中投和三分區別還是有的。您中投很準,證明你的肌肉記憶肯定不錯,但三分與中投相比較而言,對核心力量的要求更高,所以除了上肢力量外,還要做蛙跳練習下肢,腰腹暴發力,做一做單槓二,三增加協調性,然後就是大量的投籃練習,弧線要高,出手必須要快,這樣才能練出感覺,況且正式比賽中對手也不是笨蛋,讓你那麼從容出手的[鼾睡]



不想說親愛的


投三分其實很需要下肢的力量,藉助向上的彈力,轉化為球往前的力。投籃姿勢最好和中投保持不變

可能你是沒有注意力量銜接,從腿的力量最後傳到手腕上。

屈膝沉球→提臀→背挺直→蹬地→出手壓腕撥球(重點是背一定要挺直,因為背是核心力量,負責力量傳球的中樞點,背沒挺直的話力量無法從下肢傳到上肢,可以看看克萊湯普森的投籃,背直得像塊板子一樣)

建議投三分的時候用腳尖支撐腳後跟離地,這樣更利於發力





黑白撲克


我覺得吧這就是個人平時的投籃習慣,和投籃姿勢問題,我們平時中投投的多,肌肉形成了記憶功能,我們就習慣性的投的準,有覺得你三分也是可以練出來的,因為你的中投準就說明了,你是有籃子的,當你一直練習投三分的話,你會覺得三分線越來越近,有可能會成為以往的中距離投籃,只要勤奮練習,你是可以的,正如科比,當你能每天看到四點的球場時,你就可以了。加油就可以了



TheBrigaderoad


多練習手腕上的勁,三分就不會感到力量不夠,急停跳投的關鍵是在於在你投籃的時候可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建議多練習一下身體的平衡性,如果你是站在地上急停的話,就還是多練習投籃吧。





Cool籃球


首先中投很準就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一年,在比賽中重要的是命中率,打得是效率,記住這句,回合打得是成功率,就算你三分很準也會有不準的時候,要想練好三分,還是要多練習三分投籃,兩分也是練習出來的,每一位球星都是經過上萬的投籃練習出來的,投籃姿勢也很重要,找到自己順的姿勢,就一直用這個姿勢投籃,相信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肌肉記憶,這樣對你的兩分三分投籃都很有用。


籃球我只喜歡扣籃


練習方法就是定點投籃 先從正面開始 分別離筐兩步~五步 各個不同距離每點練20個(具體可以自己適量增減) 循環練習 掌握不同點的不同力道\r熟練後 再擴大到整個三分圈內進行定點投籃即可 (手感這東西不能放 要經常練習才行)


皓煜醬


經常打球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投籃幾個關鍵要素,力量,手感,三分區比二分區要遠,所以三分投籃需要的力量要強點,平時可以加強力量聯繫,另外多進行三分線外的投籃訓練,相信會提高你三分線外的命中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