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儿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但他是学渣,怪我吗?

薛定谔家的猫猫咪


主要责任在你,而且是双重的责任。

第一,自主性、自控力、学习习惯、尊师重教等是家教的任务和责任,也是顺利获得教育的主要条件;

第二,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张铁军158


看到你的倾诉,我真的很庆幸没有将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级上课,也没有做孩子的班主任。

我家孩子就在我所任教的学校上学,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同事都让我带孩子自己所在的班级,自己可以教孩子英语,还可以平时看着他,挺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后来我想想还是放弃了,还是把孩子放到了其他同事的班级,自己也可以回避了去教这个班的英语。

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

孩子每天和我呆在一起,从心理上他根本就不怕我,对于我安排的学习任务,班级的各种规定,他可能都会懈怠,甚至还会有炫耀的心理,觉得自己比其他孩子有优势,这既有教育不公平的嫌疑,对自己孩子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教师子女本身就特别优秀,期末的时候要评三好学生,那么这个三好学生的名额到底要不要给自己孩子呢?给的话别的家长肯定会质疑,不给的话自己孩子在心理上也不好受!

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回避教自己的孩子,带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我想你家孩子成绩不好,是不是与这个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我建议你尽快给孩子调整班级,自己不要带孩子的语文,你觉得呢?


美蛙英语


这个问题归根究底,是在探究一个“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可以很明确地说,家庭环境是影响教育权重最大的因素!你儿子是学渣,跟你肯定是有关系的,但怪不怪你要两说。

你不是一个人!

就我读了十几年的书,也认识许多教师子女,一般他们的成绩都很好,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通常也名列前茅。当然也有那么几个教室子女,成绩很差,在学校也乱来。

但是就我所认识的老师或者父母是老师的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子女也不会差,像我大学的专业课老师教授们,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省内名高中、国内名校,然后外国名校进修。

但我有些初中和高中老师的子女,大部分都成绩不错,一些不太好的。我有的同学,父母是偏远地区的小学老师,他们本人成绩挺差的,学习习惯也不好。


分析原因

(一)首先是先天生物因素,父母能够到大学当老师或者教授等高知分子,那他们智力肯定就不差,他们接触的对象,组成的家庭肯定也存在生物因素优势,孩子天生就聪明些也正常。

(二)其次教育氛围也浓厚,能当大学老师教授,他们肯定会很重视教育,热爱读书,这对儿童从小的熏陶,就非常重要。

就像高晓松,从小就在清华的校园里长大,全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要知道全中国十几亿人去过清华的人有多少?有些家庭连支笔都找不到!

(三)小学中学老师都是值得尊敬的,大多数都扎根在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他们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另说他们自身能力,或许并不强,就像我本科一个挂了无数门课、六级过不去的学长,回家乡当初中英语老师像模像样!

他们平时也需要照顾很多其他孩子,或许在此时就不小心忽视了自己的孩子!导致没有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不要自责,未来加油

想当好语文老师、班主任和父母,肯定不容易,要兼顾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家庭教育等责任。但是,

每个孩子在教育上都应该得到相同的照顾,包括你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相同的父母爱,包括您自己的孩子。

谁家都有难题,相信您自己作为老师,也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重要性。不要自责,加油老师!


大鹅有话说


我也是我女儿学前教育的老师,其中,我领悟到了了很多,第一,在我女儿的心里,我其实就是父母的身份,并没有“老师”这个身份。然而“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之心,我在我女儿心里就是父母,对我并没有这种莫名的感觉。其二,可能是她觉得我就是她的行走字典,现在上课不听,我可以随时教她,要不就是她成绩不好,我自己会给她开小灶,所以上课注意力并不集中。其三,也有可能是,全班同学都知道我是她父母,我并不能拿她怎么样,在同学面前有一种我要称霸的感觉,就连老师的我也不听,她觉得有一种自豪感吧。总结就是最好换个班级……最后,我给她换了一个班级,就很听话了,上课规规矩矩的。我也建议你给你家孩子换个班级试试……


我是你的大大大猫咪


孩子成了学渣当然怪你了。我是小学老师,曾和你完全一样,也是孩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习一直很优秀,是我县的高考状元。

我们跟孩子的学习有三个最直接的关系:母子关系,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学习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及时给予纠正。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方便,最直接不过了。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从小培养孩子听和说的习惯。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习惯和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为了培养孩子专心听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白天不时地陪孩子一起在线听故事,孩子喜欢把一个故事听到记住,然后再给别人讲出来。专心听的习惯有了,那么上学后课堂上专心听讲也不成问题了,由于听后喜欢表达出来,那么课堂上主动发言也很踊跃,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二、陪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读书。孩子晚上只要做家庭作业,我就在旁边除了批改学生作业,就是读书看报,从不离开。孩子喜欢读书,我大部分时间也是陪他一起读书,读完互叙所读故事。记得二年级暑假,一本少儿版的《西游记》,他竟然看了八遍,每看完一个故事就要迫不及待地给我叙述一遍,每个故事情节都熟记于心了。

三、比赛查字典。俗话说,字典是最好的无声老师。二年级时我就教会学生熟练而又快速地查近7厘米厚的《现代汉语辞典》了。我和孩子也人手一本。为快速找到要查的字,在页面的词典背上标出音序,最快翻一次就能找到要查的字。我们比赛谁先查到字和相关的字义,这个比赛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进行,因为每天晚上的语文作业都离不开查字典,孩子也乐此不疲。

四、及时了解孩子其它科目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孩子和我几乎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吃饭。这也是了解孩子其它科目学习情况的最佳时机。为创造交流机会,上放学路上我们一直徒步。交流要灵活多样,不能乏味。如数学的一次交流:数学老师在我面前表扬你了,你解题方法很独特,老师都没想出来的方法你想出来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把他整个解题思路讲一遍,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心。如果是科学课,可以跟他一起探讨科学的秘密。至于英语我没有一点基础,回到家我就让他当老师,把他在学校学到的英语单词、句子教给我。我至今每天上午都要学上点英语。时间长了孩子会跟你主动交流的。我每天做午饭或晚饭时,他都会跟在你屁股后面不停地叨叨他一天来所学到、看到、听到的东西。这样孩子所有科目都得到了良性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俗气的经验,没有理论上的东西。





风轻云净123


一般老人家的思想绝对怪你!

当下年青年的思想绝对坑爹!



颜如玉8799450735


这也不好说,毕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况且您的身份不仅是父亲,还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除了教导知识外,还兼具着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和指正的任务。

您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至少说明您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都不错,工作能力也获得了学校的认可,那么孩子的学渣是因为智商或者学习能力的问题,那只能说是基因变异,有这种可能,但是几率特别的小,如果您儿子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也请您不要气恼,因为,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儿子天生比班里别的孩子更容易获得老师的关注呀。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只能说您的教育出了问题。这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古人有“父不教子”的说法,这是说父亲的身份和老师的身份还是有区别的,一般一人兼顾二任的话,身份的切换还是有难度,因此只要还有平行班,父母一般会有意识地将子女放到别的班级里。这位父亲没有这样做,自己又没有做好,显然就是考虑不周到,不怪他怪谁?

2.学霸不是天生的,相应地,学渣也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出生就开始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贯通,不是上了小学,在课堂上再培养。显然,学渣如果不是智商的问题的话,那么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些属于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了,不怪他怪谁?

3.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是“谦虚”,一旦别人当着夸奖孩子,父母的回答总是“哪里哪里?”“您过奖了”,然后来说一堆自己孩子的不是,来达到谦虚的效果,这也不影响夸奖者和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优秀的事实。

父亲也喜欢没事了批评自己孩子几句,以示家长权威,这个在红楼梦中贾政对贾宝玉的态度中就是一个典型,当年在大观园建成时,邀请各文人达官来题词,贾政对贾宝玉的题词很满意,但表面上还是呵斥。

以这种心态作祟,这位父亲大概对孩子平时极少鼓励,在课堂上,本来应该得到表扬的机会,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就不表扬了,本来该忽略的问题,因为爱子心切,把问题放大,批评一顿,事实上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孩子的反感,造成厌学。

4.父母做孩子的老师,本身让老师的职业与身份丧失了神秘感,变相地将老师拉下了神坛。

我们知道要让孩子学好一门课程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爱上这门课的老师。本来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应该是神圣的,威严的,但因为是自己的父母,吃喝拉撒都在一起,对孩子没有一点神秘感,外加平时亲子关系一般的话,在叛逆期的孩子,会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因为反感老师而厌学。

所以,我觉得题主的儿子是学渣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题主是他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工作造成的。因此大的疏忽在他身上。


慧慧亲子阅读教育群


我是儿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但他是学渣,怪我吗?

这个问题其实无需讨论,我国古人早已有了定论,那就是必须“异子而教”。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在这里孟子列举了父母亲自教育孩子的种种弊端,我们现在人来看,当然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也就是身为父母的老师,是特别不适宜在学校当自家孩子老师的,当班主任就更加不合适了;所以,要说怪你,就怪在你不该做儿子的老师,更不该做儿子的班主任!



父母在学校当孩子的老师、甚至做孩子的班主任,到底有哪些弊端呢?笔者从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①在孩子眼里,你不是老师,始终都是父母,他(她)对你没有老师的那种感觉。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自带威严的,从小跟着你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亲情,不会同时并存师生之情,所以让孩子在自己所教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错误。②孩子心里既然不把你当老师,所以也就对于你给学生的要求不当一回事了。你的孩子在班级里成为了一个特殊存在,其他老师会照顾你的面子,放松对你孩子的要求,其他学生觉得你孩子是班主任老师的儿子,敬畏三分或者敬而远之。③除了个别自律性比较强的,一般孩子都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作为班主任老师的孩子,在班级里缺乏有效的监督,包括其他任课老师和班委会成员,都不会轻易给你打他的小报告,开玩笑,向父母举报他们儿子的错误,不是自找不自在吗?这样一来,你儿子就具备了成为学渣的基础!



有人可能会出来“抬杠”了,孩子不都是从小被父母教养的吗?不也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吗?这岂不是矛盾了!笔者要说,这一点儿也不矛盾,完全就是两码事。“孩子从小被父母教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样的说法完全正确,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是处于幼童时期,尤其孩子在0~6岁期间,他们主要接触的,在他们的眼里只有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和示范;正是由于有鉴于此,我们才特别强调父母们需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在与孩子的平时相处中,以身作则,尽量避免一些不好的习惯,以积极正确的言行来正面引导孩子,使孩子奠定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但是,学校教育则和家庭教育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眼里只有老师,如果出现了既当父母又当老师的重合情况,绝大多数孩子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你只是父母的角色,你的教育无效,孩子沦为学渣也就有了无限可能!



教师子女避免成为学渣的最好办法,就是“异子而教”,甚至不要和孩子同在一所学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轻你对孩子的影响。笔者作为中小学教师多年,遇到过太多类似情况。例如笔者有个同事老黄,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对孩子所在学校班级的班主任老师非常不满意,甚至觉得那位班主任老师有些歧视他的孩子,于是他毅然给孩子办理了转学,弄到了我们学校来,他当班主任的班级里;结果不到半年,孩子变得跟个小混混似的,不仅仅是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学习成绩也是一退千里,老黄打过骂过啥招数都用遍了,孩子依然毫无起色!无奈之下,老黄狠下心地把孩子送到了老家偏远的乡下学校,谁知道让人大跌眼镜的奇葩事情发生了,这孩子从初二起学习成绩奋起直追,到了初三居然以全县最好成绩进了本地最好的高中尖子班,三年后一举考上了南京大学,后来上了北大研究生,现在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读博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教师子女,父母最好不要亲自当他(她)的老师,当班主任就更不行了;许多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让自己孩子沦为学渣,当然也有例外,但肯定只是特例,这个不必抬杠。孩子上学以后特别希望接触到新的老师和同学,这是由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决定的,教师父母最好离远一点吧!


自在人生wub


怪他妈,遗传基因三个,他妈占两个。一个智慧女人改变家庭面貌的例子枚不胜举。


鸡肋


那就请你平均分配你的关注度或者以更多鼓励的方法或者尊重孩子读书类种的选择权。

不要因为你是语文老师,他就没有自主权。

一身兼两职,你能分清楚你在家是家长还是老师么?

我相信,孩子有你语文或文字的基因,只是现在或者处于某种压制显现不出来。 等孩子大一些,或许突飞猛进也不是盖的。

多谢耐心吧。

可以勇敢的尝试“放纵”孩子一次选择权。

可以看看一本书 (不管教的勇气)兴许能给您一点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