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楚汉始终不明白项羽为什么要放弃关中,是不是对秦的仇恨太多?

沈静轩


中外历史,挖掘真实。

项羽没有把自己的封地定在关中,有三点原因:

1. 项羽的追求就是推翻秦朝的统治,自己做诸侯的老大,回家享福过好日子。


项羽那句:“富贵了不回故乡,如同衣绣夜行,有谁能知道!”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而这故乡,便是楚地。

项氏一族,是楚国的名门大族。祖上是楚国的王族分支。项氏一族世代有人担任楚军将领。项羽的祖父便是楚国名将项燕,公元前223年,秦国攻楚,项燕战死,那时项羽才9岁。对家人的记忆、对楚国的记忆都随着楚国的灭亡被深深印在了项羽的脑海里。这也许就是他对楚国故地执着的原因。所以,楚地一定要占。

2. 对于项羽来说,关中地区缺乏吸引力。

有人会说,楚地一定要占,但是关中地区一样可以兼顾占有。也许是出于对秦朝的仇恨,又或者是出于咸阳向刘邦投降的私怨,当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纵兵烧杀抢掠,先杀掉投降的秦王子婴,然后诛杀秦国宗室、大臣,烧毁了秦朝的宫殿、行宫,将关中的财宝抢夺殆尽(掠夺财宝不止项羽做了,随行诸侯都有份)。导致关中变成个穷地方,项羽根本看不上。

3. 项羽缺乏战略眼光和危机意识,没有意识到关中之地的重要性。

对于项羽来说,灭秦后,天下就没什么打仗了,顶多是诸侯如战国时期一样争夺地盘而已,然而他的封地最大、实力最强,且还有一众小弟,他对自己的定位是纷争的调停者,不会有人想不开打他的。万一有势力做大,他也能及时遏制住。封地在哪都一样,那还是顺着自己的喜好好了。

其实,就战略上来说,关中是很重要的。首先,秦朝灭六国后,为了防止六国人民造反,拆除了原六国在险要之地修建的关隘要塞。导致六国境内无险可守,而秦国所在关中地区却可以据险而守。进可攻退可守。其次,各路义军的兵源来自于六国之地,而且秦末的战斗也主要发生在六国之地。导致六国之地民力大量透支。反观关中地区,基本上远离战火,虽然被劫掠一番,但是关中民力未受大损,且关中土地肥沃,恢复起来比六国之地快多了。可以说得关中则可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图谋天下也未尝不可。

以上便是我对项羽之所以未选择占据关中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月光先生


项羽在灭亡了秦朝后,分封天下诸侯,同时将自已封为西楚霸王,把彭城(今江苏市徐州市)作为西楚国的都城,为何项羽不定都关中,却把四战之地彭城定为都城?

永远不要用现代开上帝视角的眼光来看待古人的行为,尤其是项羽这种少年得志的军事天才。

知道项羽灭亡秦朝成为天下诸侯的首领时多少岁吗?

项羽在灭亡秦朝成为天下诸侯首领的时候只有27岁,还是虚岁,当时是公元前206年。当时刘邦已经51岁了,年龄差一点就是项羽年龄的两倍了。

27岁,就通过战争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放在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都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是人性,不仅仅是项羽会这样,任何一个年轻人都会这样,都会产生整个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认为天下没有人是我项羽的对手,谁要是不服我项羽,我就领兵把他干掉。

这就是当时项羽的心态,别说项羽,就连刘邦也会骄傲自满,刘邦在一路顺风顺水地在楚汉战争中打进了项羽的都城彭城时,也骄傲自满,认为项羽不过如此,当时刘邦从出汉中、定三秦、平中原,一路打到彭城时,整个天下除了齐地、江东之外,基本上臣服于刘邦手中,当时刘邦也骄傲自满了,结果在彭城被项羽率领3万大军打了全军溃败。

项羽作为一个年轻人有他骄傲的资本,面对着一大群年龄比项羽大出一大圈的天下所有诸侯来说,项羽的分封决定着他们的命运,说句不太恰当的话,这个时候的项羽实际上就是天下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年轻有为且在军事上战无不胜的皇帝。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项羽在灭亡秦朝之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心态,灭亡秦朝之后项羽是以天下共主的心态来分封的,之所以要分封,而不是马上即位皇帝,是迫于现实需要,各路诸侯虽然名义上臣服项羽,可都是独立的势力,如果不分封,天下马上就会陷入混乱的争夺地盘之中,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已经被项羽实际上取代了。

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其实就是一步缓兵之计,为下一步自己皇帝作准备,当皇帝就要统一天下,统一天下就得自己的国家定一个都城,项羽选的是彭城,彭城当时是四通八达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同时项羽封给自己的西楚国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包括淮南、淮北、江东、鲁地、南阳、魏地等等。

项羽为什么要选一个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作为都城?

第一个原因就是,项羽的家乡宿迁和楚国灭亡前最后的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离彭城都不远,项羽本身又是楚人,生活在家乡是最好选择,当时的人都有故乡情节,方便回家乡。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当时年轻,又仗着自己武力强大,定都四通八达的彭城,有利于将来如果攻打其他的国家,就更加方便,因为那个时候的项羽已经是目空一切了,没有人放在眼中,不需要山川险地来保护自己的都城。

第三个原因就是,哪有国家把都城建立在敌国的都城,当时关中是秦国的都城,反秦战争时,项梁拥立的楚怀王最早的都城是在盱眙,项梁战死后,都城迁到了彭城,以避开章邯的大军,之后彭城就一直是楚怀王待的地方,也是楚国都城,项羽在整个反秦战争中是借用楚国的名义,当然要定都在楚国都城彭城了。

第四个原因就是,项羽对秦国是有仇恨的。项羽的爷爷项并是被秦国杀死的,其家族大部分人是被秦人杀死的,无论是国仇还是家恨,项羽确实对秦国有着很大的仇恨,既然视秦为仇恨,自然就不会在秦人的关中定都。

第五个原因就是,项羽已经在巨鹿之战后坑杀了几十万秦国降卒,这些秦国降卒大部分是关中子弟,而这些关中子弟的父母兄弟基本上都是住在关中的,项羽也不想住在一大堆秦人同时也是仇人中间,当然就不会定都彭城了。

不要用今天的眼光来的看待项羽,关中虽有山川险地固守,可在项羽手中,不是照样被攻破了吗?秦国虽然强大,在项羽手上,不是照样灭亡了吗?

别说项羽了,就连后来统一天下的刘邦,最开始也没有准备把都城定在关中,而是想把都城定在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洛阳,后来听了娄敬和张良的建议,才把都城定在了关中的长安,所以项羽没把都城定在关中可以理解。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很明显,项羽放弃定都关中而归彭城的直接原因就是项羽占领秦国的首都咸阳之后,将秦朝的宫殿焚之一炬,如果要定都咸阳,就必须重建一座城市,难度很大。其次,项羽将整个咸阳屠城,没有百姓的支持,项羽的军队靠谁养活?再次,项羽本人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执念。当年他和叔父项梁率领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与天下争衡,现在功成名就,正是荣归故里之时。

但是,这都是表面上的原因——焚烧秦国宫殿,屠杀咸阳百姓的前提就是项羽已经决定了放弃咸阳。

我认为,项羽放弃关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中,项羽并没有能够消灭秦朝军队的主力(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已经有过详述),章邯是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所以,项羽就不得不将二十万秦军屠杀以消除潜在的巨大隐患。

二十万士兵就这么被害了,项羽还有胆量继续与二十万士兵的家属一起住在咸阳吗?


国史通论


为什么项羽不在关中为王,而非要回到彭城这个四战之地呢?其实项羽在这个问题上从一开始就没有想清楚,刘邦入关中之后秋毫无犯,并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封闭了咸阳宫的府库,把部队退还霸上,当然这还是在张良和樊哙的建议下做出的。

项羽心中对于秦是无比的仇恨的,自己的伯父项梁就是在定陶被秦将章邯所杀,但他对章邯却很宽容,他内心的仇恨投向了秦王朝本身,而不是单单章邯这个人。因此才有了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以及处死秦王子婴和火烧咸阳宫的举动。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坑杀秦军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秦军降卒都是有亲人的,自己杀了这么多秦军,自己在入关中之后,关中人怎么可能支持自己呢?用残杀来摄服人只能限制更大的反抗,这也是楚汉之争时,作为刘邦大后方关中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刘邦提供兵源和军需物资的原因,他们同仇敌忾,对于项羽充满了仇恨,并不是萧何个人的能力问题。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到了咸阳之后,项羽采取了屠城的方式,不仅杀死了秦王子婴,还火烧咸阳宫殿,大火持续了三个月都没有熄灭,项羽掠夺了咸阳城的珠宝、妇女等后东归而去,留下了破败不堪、残垣断壁的咸阳城,和关中父老对他深深的仇恨。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时候有人和项羽说:“关中这地方富饶,可以说是天府之国,把这里作为根据地可以称霸。”但项羽看到咸阳宫殿都已经被自己烧毁、残破不堪,自己又思东归,于是便说:“富贵了,不思故乡,就是忘恩背义之人。”提建议的人有些无奈,便讥讽项羽说:“楚人原来只不过是戴上了帽子的猴子罢了!”意思是要讽刺项羽没有见识、目光短浅。项羽勃然大怒,竟然把这个提建议的人烹杀了,这证明项羽听不进逆耳之言,不能纳谏,心胸不宽。


因此项羽放弃关中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他对于秦的仇恨,他压根就不想待在关中,他在关中多呆一天心中的仇恨就会加剧,伯父项梁的死,在他心头的仇恨久久都不能散去;第二他杀戮太重,对秦人的仇恨导致他的咸阳屠城、坑杀降卒,关中百姓对于项羽十分愤恨,他们都恨不得让项羽去死,这种环境下,项羽没有在关中立足的基础,关中父老最支持的人是汉王刘邦。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引言:

公元前206年,天下百姓都沉浸在一片欢快之中,因为施行暴政的秦王朝终于灭亡了,所有人都沉浸在安居乐业的梦想中。咸阳的军营里,一个儒生求见刚刚灭秦而志得意满的项羽,他来的目的就一个,希望项羽可以定都关中,因为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四周又有险关驻守,好脾气的项羽并没有听进去,他给儒生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富有的人穿着华丽的衣服,却选择大晚上出去,这样有谁可以看得到他的成绩呢?”言外之意就是要衣锦还乡。儒生气的大骂:“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虽不像刘邦那样粗俗,却也不是善茬,你出口挑衅,我也不客气,烹杀儒生!

西楚霸王项羽剧照

随后,项羽一把火烧掉了堪称人间奇迹的阿旁宫,带着队伍东归。今天,我们再翻看这段历史,不禁对项羽战略目光的缺乏而感到遗憾,事实证明,这个儒生的话并没有错误,但项羽却毅然选择彭城(徐州)作为自己的首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项羽放弃了关中而选择彭城作为自己的首都呢?

一.项氏一族的世仇

项羽所在的楚国是一个中央集权非常差的国家,国政一直由屈,景,昭三大家族把持,在楚国后期,项氏一族崛起,成为楚国的贵族,项羽便出身于此。

但是,项氏一族的崛起已经是战国后期,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随着秦将王翦击败楚军统帅项燕,使得项燕自刎身亡,楚国也在不久后灭亡,项氏一族与秦国的国仇家恨就此结下,而项羽便是项燕的亲孙子!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

——《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剧照

项氏一族的仇恨还不仅于此,随着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各地掀起起义浪潮,项羽与叔叔项梁也举起一支义兵伐秦,可惜定陶之战项梁麻痹大意,被秦将章邯所杀,因为暴秦项羽又失去一位亲人。如今,项羽终于得偿所愿灭了秦朝,但他与秦人的仇恨并没有消除,而关中自古就是老秦人的家乡,因为私仇,项羽选择放弃关中。

二.项羽的思乡情结

今天的中国,自从与台湾施行三通以来,无数台湾老兵来到大陆寻根,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思乡情结。无论自己身在何方,总要叶落归根,这才有了春节,重阳,中秋这些团圆的节日,因为只有操着乡音,吃着家乡味道的饭菜,才是人最温暖的时刻。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在功成名就之后用忘不了自己的故乡,朱元璋在统一天下后把凤阳作为陪都,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也把亳州作为自己死后的陵寝所在,同样,项羽在完成了自己的灭秦大业后最大的梦想也是回到家乡。

西楚霸王项羽剧照

虽然项羽是个战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项羽骨子里并不喜欢战争,而是渴望在家乡过着和平富足的生活。因此项羽在兵败乌江后面对乌江亭长的劝告选择自刎,因为在他心里他已经是个罪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灭秦之时,正是项羽荣光最盛之时,所以才有了锦衣夜行的故事。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史记.项羽本纪》

三.彭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项羽放弃关中固然可惜,但并不代表项羽是个纯粹的武夫没有脑子,除了私人感情以外,彭城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了定都彭城,项羽还强行让楚怀王迁都郴州,可见项羽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1.彭城地区有民众基础

项羽出身下相(近江苏宿迁),距离彭城非常的近,所以,这一带地区是他们项氏一族成长的根基所在,有民众基础。

在项羽自杀后,项羽的封邑鲁城仍然坚守不愿投降,一直到刘邦拿出项羽的遗体厚葬才选择投降,因为刘邦也清楚项羽在江东地区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

——《史记.项羽本纪》

2.彭城战略地位重要

彭城属于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北靠齐鲁大地与华北平原,南邻江淮平原,西接中原腹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徐州地区发生的战役也非常的多,最经典的就是1948年底的淮海战役,得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毛主席兴奋的说道:“长江以北再无战事!”


淮海战役示意图

但徐州有一个天然缺陷就是易攻难守,虽然战略地位重要却因为地理环境因素无险可守,四周皆为平原和低矮丘陵,所以刘邦在平定关中后可以直捣彭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四.项羽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实际上,项羽失败的开始在于他在灭秦之后选择施行分封制,实际上,郡县制更适合中国当时的发展,但项羽却开了历史的倒车,对诸侯们进行分封。

同时,项羽在进行分封时亲疏有别,分封不均,给自己挖了不少的坑。下面我们看下项羽分封中的错误。

1.把刘邦封到巴蜀:刘邦率先灭秦却被分到不毛之地的巴蜀,这让项羽首先就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了道义。

2.杀害义帝:为了让彭城作为自己的首都,在尊楚怀王为义帝的同时让他迁都到郴州,并且命令钟离昧暗中杀害楚怀王。

3.七国故地分封不均:对于原先七国的后裔,项羽在分封时不均,如把燕王韩广封到辽东,把赵王歇封到代国,把齐王田市改为胶东王等,这样的做法必然遭到诸侯的不满。

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分封示意图

所以,项羽在制定了秦人治秦的方略之后对刘邦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分封不均迟早会引发动乱,所以把首都定在彭城可以有效的监督山东各国。事实也正如项羽想的那样,燕王臧荼杀害辽东王韩广,代王歇用陈余赶跑了常山王张耳,齐地更是乱成一锅粥,逼得项羽去齐地平叛,只是项羽没有想到的是,刘邦那么快就走出巴蜀平定三秦,打乱了项羽所有的布局。

结语:

项羽放弃关中,于公于私各有原因,并非只是一时短见,但这确实是一手昏招,项羽也因此付出了代价,从那以后,统治者们更多的着眼于全局统御,也让西安,开封,北京等地成为古都,这就是项羽给他们的教训!


相城历史小学生


项羽放弃关中,并不能说是对秦仇恨太多,而是另有原因:

一、项羽的思想意识一直被禁锢在“楚国”中难以自拔。

项羽的家乡是下相(今江苏宿迁),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祖父项燕担任楚国大将军,在抗击秦国的战争中为国捐躯。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避难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可以说项羽生在楚地、长在楚地,而且吴中上至官吏,下至民众对项梁、项羽叔侄非常尊重和亲切,项羽对楚地也自然怀有深刻的感情。项梁、项羽举行反秦起义也是在楚地,军中将士也主要是召集的江东及楚地子弟。起义初、中期攻占、解放的地盘也基本是楚地,所以,队伍壮大后其兵源也大都是楚地人。项梁与项羽推举的起义首领——怀王心也是楚怀王的孙子,依然使用楚怀王的名号。

楚怀王心令宋义、项羽发兵救援赵王,在巨鹿与秦将章邯、王离大战,消灭了秦国主力,随即乘胜向秦国腹地——关中进军,但这时刘邦已经提前平定了关中,灭了秦朝。项羽入咸阳后,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归。来到戏水之下,项羽开始按功劳大封诸侯,尊奉楚怀王为义帝,而自封为西楚霸王。

可见,在项羽的思想意识中,始终认为自己及其统帅的军队是楚国的军队,自封王也是西楚霸王。有人劝他可以在关中称霸王时,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就充分暴露了他的思想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不仅把他定格在楚国上,而且还局限了他的天下一统的政治思维,他没有考虑到诸侯王之上还必须有一个天子来统辖,前朝是周天子,今朝谁担任?他没有考虑到。他虽然把怀王尊奉为义帝,但只是虚爵,并没有实权,只不过是一方诸侯而已,即便如此还很快被他除掉了。

二、火烧秦宫变废墟,断了项羽王关中的念想。

项羽放火把秦宫室变成一片废墟后,准备东归,这时有人向他建议:“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也动了一下心,也认为此人讲的道理是对的,自己也意识到关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但项羽”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住处都没有了,已经难以回头了。这时候他应该意识到了不应该头脑发热,一把火烧了秦宫室,否则,就可以遵从建议而称王关中了。

三、项羽的诚实、认死理。

因早先楚怀王派兵西征关中时,与诸将立下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羽记住了这句话。进入咸阳后,他又征求怀王的意见,本想让怀王改变主意,但怀王依然讲:”如约“,项羽也就遵从了这个约定,只是担心刘邦利用关中来统一天下,所以,欺骗说,巴蜀也属于关中,”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而项羽却放弃了关中。

四、关于项羽是否对秦国仇恨太多的问题。

项羽虽然杀秦降兵、降王,屠咸阳、烧秦宫室、阿房宫,但还说不上仇恨太多,项羽的作战性格就是所过残破,在哪里都如此。虽然祖父项燕、叔父项梁都命丧秦军之手,但那时战场,在战场上报仇雪恨、杀敌立功即可,所以,若说项羽放弃关中,是对秦的仇恨太多,是有些牵强的,若果然如此,称王关中,直接统治秦民,岂不更解恨?


南宫外史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时隔将近两千年了,谁也不知道项羽他是怎么想的,可能有对秦朝的仇恨,不过我相信这只是小部分原因,即使项羽昏了头,无意识地做出了这个决定,可是他身边却是有一个范增,总不可能范增也跟着一起胡闹吧。所以这其中另有原因。


首先咱们来看,项羽在这当中做出了什么事情。这么说吧,真正打败秦朝军队,并且加速它的灭亡,不是刘邦,而是项羽。当时刘邦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实力,在进军关中的时候,刘邦只有几千人,这么点兵力根本不够看,所以刘邦很小心地从武关这条路出发,至于秦军主力就由项羽面对吧。

所以就有震惊天下的巨鹿之战。可以说这场战争奠定了秦朝的灭亡,而在这场战争结束后,项羽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坑杀秦军。他的这个决定不论怎么说,都不会让关中的老百姓有好感,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被他坑杀的秦军大多数是关中百姓的儿子兄弟丈夫,你觉得关中的百姓会对项羽有好感吗?



估计范增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劝说项羽放弃关中,干脆回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当时的彭城。当然,这不是说要放弃关中,根据之前的协议,谁先攻进咸阳,谁就是关中王,可是没想到却让刘邦捡了个便宜,为此项羽打算赖掉,并且让投降过来秦将章邯三人镇守关中,这样也不会引起关中百姓的反感。

可惜项羽走错了棋,太高看章邯,也太低估了刘邦,最后让刘邦兵不血刃拿下了关中,至此楚汉战争拉开了帷幕。


青史回声


我是無月,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项羽为什么要放弃关中?项羽为什么要分封诸侯?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根源都在于项羽这个人的价值观上,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需要了解真正的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無月带你走进项羽的精神世界,来了解西楚霸王的豪迈一生。

贵族时代的没落

总结来说,项羽死后,刘邦开创大汉王朝,便是旧贵族时代的终结,能者时代的开启。

秦始皇统一中华,做了一件什么事?

大秦横扫六合,将六国王室公族打下宝座,堕入尘埃,沦为与平民为伍;大秦结束了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政权,下设郡县制,不再设置诸侯王。

王的时代终结,皇的时代开启,俾睨天下。

全天下,还剩一家贵族,那就是秦,秦的公族依然高高在上。

项羽本来世家高贵,如果不是大秦的攻伐,项羽在楚国,便是响当当的公族子弟,贵族阶层,但大秦断送了六国贵族的前程。

六国贵族虽然没落,但未死绝,残余势力,不甘心就此沉沦,仍跃跃欲试,如张良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就是贵族的一次反击。

等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暴秦的虚弱一面,六国残余势力纷纷跑上台面,这其中,有项梁项羽叔侄,六国贵族毫无例外都找出了原先六国的王室香火,奉为国主,贵族做权力公族。

贵族们是想恢复战国时代那样的格局,但其实历史证明,从秦始皇废分封的那一刻起,旧贵族时代已经没落了,这些妄图复辟的贵族,只是不甘心的尘埃,终归要沉寂在时光的流逝之中。

项羽扫灭大秦贵族

项羽最终进入了关中,来到了大秦的帝国中心咸阳。

面对这座帝都,项羽充满了愤怒,如前所述,秦扫六合,就是一场贵族间的战争,大秦贵族打败了六国贵族,剥夺了后者的权利,独享这场权利盛宴。

项羽的想法,其实代表了大多数旧贵族的想法,那就是,所有的不幸,都是秦国的这些贵族造成的,这些贵族的首领就是秦始皇嬴政。

项羽杀了秦王子婴,杀尽了秦国所有的公族子弟,秦国的贵族至此灭亡。

项羽顺带在关中放火,烧毁一切,这是项羽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锦衣夜行

项羽最终放弃了关中,回到了彭城,他把自己封在了那里。

项羽没有当皇帝,但他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楚王,而且项羽掌握了天下的权柄,这本该是王者享有的。

但项羽就是不当皇帝,可以说项羽根本不会去当皇帝。

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从小耳闻目染,对这个天下的形势有着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那就是秦以前的周朝,乃至战国,是这个世界的正确模式。

因为六国贵族首先要否定秦国的贵族,于是就不能承认大秦的天下一统制度;然后六国贵族需要互相确认支持,这就必须承认诸侯并列的合理性;最后,既然推翻的是大秦,那么大秦建立的必然是错的,大秦推翻的必然是对的。

这个逻辑等式代表了就六国贵族的存在性。

所以说项羽根本不会去当皇帝,他鄙视皇帝这个存在。

但项羽又打心底瞧不起与他为伍的那些六国贵族,所以在分封了18路诸侯王之后,项羽给自己封了个霸王,这个超越了诸侯王,有着类似当初周天子那样权势地位的称呼。

既然思维跳不出一国贵族的范畴,项羽自然会说出“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这样的话来,在他的价值观里,一地的贵族,自然要让一地的民众顺服,所以,项羽要回彭城,而不是留在关中,因为项羽要回去展示自己的“锦衣”,项羽需要得到家乡子弟的认同。

刘邦扫灭六国贵族,从此世上无贵族

前面已经可以看出,项羽虽然思想观念依然老旧落后,但他制造出来的十八路诸侯,以及他自己这个霸王,已经不是战国时代的格局,而是有了畸形的变化。

产生这样畸形的原因,是因为项羽潜意识里已经意识到了变化,但固有的观念限制了他的行动,导致制造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格局,最终拖累了项羽,将他拖进时代的漩涡,并最终消亡。

刘邦是完全新式的人物,他不是贵族,也没有那些已经在这个时代显得可笑的贵族情结。

刘邦是个泥腿子,泥腿子总是挣扎在生存线上,为了生存的本能,习惯做出各种尝试,只要能生存,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改变,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本能。

于是,项羽和刘邦的斗争,总是不在一个层次上,就好像双方是在隔空喊话,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比如,项羽要和刘邦单挑,在项羽看来,这是赌上自尊和荣誉的邀请,但是刘邦想也没想,就不在乎的拒绝了。

所以,项羽的那套,对那些蠢蠢欲动的旧贵族非常管用,因为贵族们有着相同的套路,但对刘邦,不管用。

项羽灭掉秦国贵族后,又逐渐开始灭掉旧六国贵族,到了最后,除了项羽,其他的旧贵族已经无足轻重。

韩信,这个有草根经历的旧贵族,最终击败了项羽,这个中华大地上最后的真正贵族。

刘邦统一了天下,他很快开始打压扫除残余的旧贵族势力,包括韩信在内,最终,在汉帝国建立之初,贵族就被全部扫灭了,剩下的如张良,也都洗心革面,以新思维看待世界。

这就是项羽的陨落,旧时代贵族的灭亡;这就是刘邦的崛起,新时代能者的兴起。

从此,王侯将相,不再有种,想当王者,扔掉户口本,用拳头来说话!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入关,占据咸阳,消灭了秦朝的残余势力,并大封诸侯,分封十八个王,除了章邯、董翳、司马欣是秦朝归降的将领外,其余各诸侯要么是像魏豹、韩成这样的六国旧贵族,要么是像吴芮这样的南方土著首领,其余就是像刘邦、张耳、英布、韩广这样的没有什么特殊背景的普通出身人士。在划分诸侯版图的时候,作为名义上的诸侯合纵长,实力最雄厚的诸侯,项羽显然有优先挑选地盘的特权。出人意料的是,项羽并没有听从谋士的劝告,以秦国故土坐拥函谷关天险的关中地区为封国,而是选择返回家乡——四战之地的彭城。项羽之所以放弃关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思想认识方面的局限,又有对关中之地局势的现实考虑,不仅仅是对秦人的仇恨而已。

首先,项羽对秦人杀戮太重,对关中之地破坏太重,失去了关中秦人的支持,定都关中绝非明智之举。项羽是楚国人,向来对秦朝十分仇恨,但这不是项羽放弃关中之地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项羽在起兵反秦的过程对秦军杀戮太重,特别是在章邯等率秦军归降后,为绝后患,在新安杀死秦军俘虏20万;再加上项羽入关后,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等秦室公族,并纵兵大肆破坏,发泄对秦人的不满,使得关中秦人对项羽失去拥戴之意,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认为自己短期内难以在关中立足。

其次,项羽有衣锦还乡的小富即安思想。项羽曾经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耳。在完成消灭秦朝的大业,实现了自己当年立下的复国夙愿后,项羽希望返回家乡光耀门楣,如果待在关中,就无法实现荣归故里的愿望。

再次,项羽还是希望以楚国故土为根据地,稳固基本盘。虽在选择各诸侯王地盘时,项羽也是颇动了一番脑筋,如何处置刘邦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毕竟刘邦也是楚国人,如果自己选择关中,那么千里之外的楚国故土就难以兼顾,刘邦分封于楚国故土就是大概率事件,这是项羽所不愿意看到的。然项羽不选择关中之地,但也深知关中之地的战略重要性,因此把最强劲的对手刘邦排除在关中之外,以章邯等三位秦国降将共同坐镇关中牵制刘邦,最大限度限制刘邦的发展空间和活动范围。这也是项羽能想到的最佳选择了。

最后,项羽在分封时给自己留下了最大的蛋糕。由于项羽是楚人,楚国原来是关东六国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项羽没有占据关中,但秦朝建立时天下不过36郡,项羽一个人占据了秦国故土9个郡;而剩余的27个郡,一共封了18个王,相当于每个人只占了不到两个郡。

总的来看,虽然项羽一贯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形象闻名于世,但是,在分封诸侯之际,考虑到关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不太有利,权衡利弊之下,给自己留下楚国故土为王,将最大的对手刘邦分封于汉中,并由降将章邯等三位诸侯王负责监视牵制,自己再在关东之地积蓄力量趁机整合其他诸侯王,也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至于项羽最终在楚汉战争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不在于他是否占据了关中大根据地,而是项羽本人内在的性格缺陷,武力出众,但刚愎自用,能力存在短板,套用北宋初期赵光义在劝谏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不要迁都洛阳时说的话:“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性格决定命运,依照项羽的性格,即使由他占据关中之地,也难以有效收服关中民心,不懂得怀柔谋略,一味用强动武,楚汉之争的结局估计不会改变。


沧海拾遗录


谢谢,对于项羽这样的政治家,个人仇恨根本就不算什么,何况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个人仇恨,所谓的坑杀秦军、杀子婴、屠城、烧宫殿是因为仇恨,只是地摊文学的杜撰。

基于项羽的立场,他当然想独占关中了,不仅仅是项羽,其他诸侯王、包括刘邦,都想独占秦国故地,因为占了这里,就能统一天下。

所以,诸侯们自然不可能让谁独占关中了,就更不可能让项羽独占了。

项羽巨鹿之战后,秦军投降,项羽和诸侯王们在巨鹿呆了八个月之久,才让刘邦先入关,八个月后,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带着诸侯联军入关。

项羽为什么坑杀秦军?显然,这二十万秦军留着怎么办是个问题,给项羽?其他人自然不同意了,给任何人,其他人都不同意,最后就只能坑杀了。

坑杀秦军,导致了项羽和其他诸侯王独占关中都不可能了。

项羽分封天下后,杀子婴、焚毁宫殿、杀秦国贵族、纵兵劫掠关中,这一系列的操作,显然是为了让他们谁都不可能独占关中,或者说,都知道自己无法独占关中,就破坏关中。

最后关中之地三分,给了章邯等三人,这三个人不可能实现统一关中,因为他们三个失去了关中老百姓的支持,

项羽不能占领关中,实在是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的嫡系军队,也就不到十万人,这点实力实在不算什么,其他诸侯王加起来有三十多万,他拿什么独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