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楚漢始終不明白項羽為什麼要放棄關中,是不是對秦的仇恨太多?

沈靜軒


中外歷史,挖掘真實。

項羽沒有把自己的封地定在關中,有三點原因:

1. 項羽的追求就是推翻秦朝的統治,自己做諸侯的老大,回家享福過好日子。


項羽那句:“富貴了不回故鄉,如同衣繡夜行,有誰能知道!”可以說是人盡皆知。而這故鄉,便是楚地。

項氏一族,是楚國的名門大族。祖上是楚國的王族分支。項氏一族世代有人擔任楚軍將領。項羽的祖父便是楚國名將項燕,公元前223年,秦國攻楚,項燕戰死,那時項羽才9歲。對家人的記憶、對楚國的記憶都隨著楚國的滅亡被深深印在了項羽的腦海裡。這也許就是他對楚國故地執著的原因。所以,楚地一定要佔。

2. 對於項羽來說,關中地區缺乏吸引力。

有人會說,楚地一定要佔,但是關中地區一樣可以兼顧佔有。也許是出於對秦朝的仇恨,又或者是出於咸陽向劉邦投降的私怨,當項羽進入咸陽城後,縱兵燒殺搶掠,先殺掉投降的秦王子嬰,然後誅殺秦國宗室、大臣,燒燬了秦朝的宮殿、行宮,將關中的財寶搶奪殆盡(掠奪財寶不止項羽做了,隨行諸侯都有份)。導致關中變成個窮地方,項羽根本看不上。

3. 項羽缺乏戰略眼光和危機意識,沒有意識到關中之地的重要性。

對於項羽來說,滅秦後,天下就沒什麼打仗了,頂多是諸侯如戰國時期一樣爭奪地盤而已,然而他的封地最大、實力最強,且還有一眾小弟,他對自己的定位是紛爭的調停者,不會有人想不開打他的。萬一有勢力做大,他也能及時遏制住。封地在哪都一樣,那還是順著自己的喜好好了。

其實,就戰略上來說,關中是很重要的。首先,秦朝滅六國後,為了防止六國人民造反,拆除了原六國在險要之地修建的關隘要塞。導致六國境內無險可守,而秦國所在關中地區卻可以據險而守。進可攻退可守。其次,各路義軍的兵源來自於六國之地,而且秦末的戰鬥也主要發生在六國之地。導致六國之地民力大量透支。反觀關中地區,基本上遠離戰火,雖然被劫掠一番,但是關中民力未受大損,且關中土地肥沃,恢復起來比六國之地快多了。可以說得關中則可立於不敗之地,進而圖謀天下也未嘗不可。

以上便是我對項羽之所以未選擇佔據關中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月光先生


項羽在滅亡了秦朝後,分封天下諸侯,同時將自已封為西楚霸王,把彭城(今江蘇市徐州市)作為西楚國的都城,為何項羽不定都關中,卻把四戰之地彭城定為都城?

永遠不要用現代開上帝視角的眼光來看待古人的行為,尤其是項羽這種少年得志的軍事天才。

知道項羽滅亡秦朝成為天下諸侯的首領時多少歲嗎?

項羽在滅亡秦朝成為天下諸侯首領的時候只有27歲,還是虛歲,當時是公元前206年。當時劉邦已經51歲了,年齡差一點就是項羽年齡的兩倍了。

27歲,就通過戰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放在任何一個年輕人身上,都會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這是人性,不僅僅是項羽會這樣,任何一個年輕人都會這樣,都會產生整個天下唯我獨尊的心態,認為天下沒有人是我項羽的對手,誰要是不服我項羽,我就領兵把他幹掉。

這就是當時項羽的心態,別說項羽,就連劉邦也會驕傲自滿,劉邦在一路順風順水地在楚漢戰爭中打進了項羽的都城彭城時,也驕傲自滿,認為項羽不過如此,當時劉邦從出漢中、定三秦、平中原,一路打到彭城時,整個天下除了齊地、江東之外,基本上臣服於劉邦手中,當時劉邦也驕傲自滿了,結果在彭城被項羽率領3萬大軍打了全軍潰敗。

項羽作為一個年輕人有他驕傲的資本,面對著一大群年齡比項羽大出一大圈的天下所有諸侯來說,項羽的分封決定著他們的命運,說句不太恰當的話,這個時候的項羽實際上就是天下的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年輕有為且在軍事上戰無不勝的皇帝。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項羽在滅亡秦朝之後,是一個怎麼樣的心態,滅亡秦朝之後項羽是以天下共主的心態來分封的,之所以要分封,而不是馬上即位皇帝,是迫於現實需要,各路諸侯雖然名義上臣服項羽,可都是獨立的勢力,如果不分封,天下馬上就會陷入混亂的爭奪地盤之中,秦朝滅亡後的權力真空,已經被項羽實際上取代了。

項羽封自己為西楚霸王其實就是一步緩兵之計,為下一步自己皇帝作準備,當皇帝就要統一天下,統一天下就得自己的國家定一個都城,項羽選的是彭城,彭城當時是四通八達的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同時項羽封給自己的西楚國佔據了天下最富庶的地區,包括淮南、淮北、江東、魯地、南陽、魏地等等。

項羽為什麼要選一個四通八達的戰略要地作為都城?

第一個原因就是,項羽的家鄉宿遷和楚國滅亡前最後的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離彭城都不遠,項羽本身又是楚人,生活在家鄉是最好選擇,當時的人都有故鄉情節,方便回家鄉。

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項羽當時年輕,又仗著自己武力強大,定都四通八達的彭城,有利於將來如果攻打其他的國家,就更加方便,因為那個時候的項羽已經是目空一切了,沒有人放在眼中,不需要山川險地來保護自己的都城。

第三個原因就是,哪有國家把都城建立在敵國的都城,當時關中是秦國的都城,反秦戰爭時,項梁擁立的楚懷王最早的都城是在盱眙,項梁戰死後,都城遷到了彭城,以避開章邯的大軍,之後彭城就一直是楚懷王待的地方,也是楚國都城,項羽在整個反秦戰爭中是借用楚國的名義,當然要定都在楚國都城彭城了。

第四個原因就是,項羽對秦國是有仇恨的。項羽的爺爺項並是被秦國殺死的,其家族大部分人是被秦人殺死的,無論是國仇還是家恨,項羽確實對秦國有著很大的仇恨,既然視秦為仇恨,自然就不會在秦人的關中定都。

第五個原因就是,項羽已經在鉅鹿之戰後坑殺了幾十萬秦國降卒,這些秦國降卒大部分是關中子弟,而這些關中子弟的父母兄弟基本上都是住在關中的,項羽也不想住在一大堆秦人同時也是仇人中間,當然就不會定都彭城了。

不要用今天的眼光來的看待項羽,關中雖有山川險地固守,可在項羽手中,不是照樣被攻破了嗎?秦國雖然強大,在項羽手上,不是照樣滅亡了嗎?

別說項羽了,就連後來統一天下的劉邦,最開始也沒有準備把都城定在關中,而是想把都城定在交通方便,經濟發達的洛陽,後來聽了婁敬和張良的建議,才把都城定在了關中的長安,所以項羽沒把都城定在關中可以理解。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很明顯,項羽放棄定都關中而歸彭城的直接原因就是項羽佔領秦國的首都咸陽之後,將秦朝的宮殿焚之一炬,如果要定都咸陽,就必須重建一座城市,難度很大。其次,項羽將整個咸陽屠城,沒有百姓的支持,項羽的軍隊靠誰養活?再次,項羽本人有一種衣錦還鄉的執念。當年他和叔父項梁率領八千子弟渡江而西,與天下爭衡,現在功成名就,正是榮歸故里之時。

但是,這都是表面上的原因——焚燒秦國宮殿,屠殺咸陽百姓的前提就是項羽已經決定了放棄咸陽。

我認為,項羽放棄關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著名的“鉅鹿之戰”中,項羽並沒有能夠消滅秦朝軍隊的主力(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已經有過詳述),章邯是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所以,項羽就不得不將二十萬秦軍屠殺以消除潛在的巨大隱患。

二十萬士兵就這麼被害了,項羽還有膽量繼續與二十萬士兵的家屬一起住在咸陽嗎?


國史通論


為什麼項羽不在關中為王,而非要回到彭城這個四戰之地呢?其實項羽在這個問題上從一開始就沒有想清楚,劉邦入關中之後秋毫無犯,並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封閉了咸陽宮的府庫,把部隊退還霸上,當然這還是在張良和樊噲的建議下做出的。

項羽心中對於秦是無比的仇恨的,自己的伯父項梁就是在定陶被秦將章邯所殺,但他對章邯卻很寬容,他內心的仇恨投向了秦王朝本身,而不是單單章邯這個人。因此才有了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以及處死秦王子嬰和火燒咸陽宮的舉動。

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在坑殺秦軍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問題,秦軍降卒都是有親人的,自己殺了這麼多秦軍,自己在入關中之後,關中人怎麼可能支持自己呢?用殘殺來攝服人只能限制更大的反抗,這也是楚漢之爭時,作為劉邦大後方關中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劉邦提供兵源和軍需物資的原因,他們同仇敵愾,對於項羽充滿了仇恨,並不是蕭何個人的能力問題。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


到了咸陽之後,項羽採取了屠城的方式,不僅殺死了秦王子嬰,還火燒咸陽宮殿,大火持續了三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掠奪了咸陽城的珠寶、婦女等後東歸而去,留下了破敗不堪、殘垣斷壁的咸陽城,和關中父老對他深深的仇恨。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史記·項羽本紀》

這個時候有人和項羽說:“關中這地方富饒,可以說是天府之國,把這裡作為根據地可以稱霸。”但項羽看到咸陽宮殿都已經被自己燒燬、殘破不堪,自己又思東歸,於是便說:“富貴了,不思故鄉,就是忘恩背義之人。”提建議的人有些無奈,便譏諷項羽說:“楚人原來只不過是戴上了帽子的猴子罷了!”意思是要諷刺項羽沒有見識、目光短淺。項羽勃然大怒,竟然把這個提建議的人烹殺了,這證明項羽聽不進逆耳之言,不能納諫,心胸不寬。


因此項羽放棄關中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他對於秦的仇恨,他壓根就不想待在關中,他在關中多呆一天心中的仇恨就會加劇,伯父項梁的死,在他心頭的仇恨久久都不能散去;第二他殺戮太重,對秦人的仇恨導致他的咸陽屠城、坑殺降卒,關中百姓對於項羽十分憤恨,他們都恨不得讓項羽去死,這種環境下,項羽沒有在關中立足的基礎,關中父老最支持的人是漢王劉邦。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引言:

公元前206年,天下百姓都沉浸在一片歡快之中,因為施行暴政的秦王朝終於滅亡了,所有人都沉浸在安居樂業的夢想中。咸陽的軍營裡,一個儒生求見剛剛滅秦而志得意滿的項羽,他來的目的就一個,希望項羽可以定都關中,因為關中地區土地肥沃,四周又有險關駐守,好脾氣的項羽並沒有聽進去,他給儒生說了一個故事:“一個富有的人穿著華麗的衣服,卻選擇大晚上出去,這樣有誰可以看得到他的成績呢?”言外之意就是要衣錦還鄉。儒生氣的大罵:“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雖不像劉邦那樣粗俗,卻也不是善茬,你出口挑釁,我也不客氣,烹殺儒生!

西楚霸王項羽劇照

隨後,項羽一把火燒掉了堪稱人間奇蹟的阿旁宮,帶著隊伍東歸。今天,我們再翻看這段歷史,不禁對項羽戰略目光的缺乏而感到遺憾,事實證明,這個儒生的話並沒有錯誤,但項羽卻毅然選擇彭城(徐州)作為自己的首都,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項羽放棄了關中而選擇彭城作為自己的首都呢?

一.項氏一族的世仇

項羽所在的楚國是一箇中央集權非常差的國家,國政一直由屈,景,昭三大家族把持,在楚國後期,項氏一族崛起,成為楚國的貴族,項羽便出身於此。

但是,項氏一族的崛起已經是戰國後期,秦王嬴政統一天下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隨著秦將王翦擊敗楚軍統帥項燕,使得項燕自刎身亡,楚國也在不久後滅亡,項氏一族與秦國的國仇家恨就此結下,而項羽便是項燕的親孫子!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

——《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劇照

項氏一族的仇恨還不僅於此,隨著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各地掀起起義浪潮,項羽與叔叔項梁也舉起一支義兵伐秦,可惜定陶之戰項梁麻痺大意,被秦將章邯所殺,因為暴秦項羽又失去一位親人。如今,項羽終於得償所願滅了秦朝,但他與秦人的仇恨並沒有消除,而關中自古就是老秦人的家鄉,因為私仇,項羽選擇放棄關中。

二.項羽的思鄉情結

今天的中國,自從與臺灣施行三通以來,無數臺灣老兵來到大陸尋根,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思鄉情結。無論自己身在何方,總要葉落歸根,這才有了春節,重陽,中秋這些團圓的節日,因為只有操著鄉音,吃著家鄉味道的飯菜,才是人最溫暖的時刻。

所以,中國歷史上的統治者在功成名就之後用忘不了自己的故鄉,朱元璋在統一天下後把鳳陽作為陪都,曹操在統一北方後也把亳州作為自己死後的陵寢所在,同樣,項羽在完成了自己的滅秦大業後最大的夢想也是回到家鄉。

西楚霸王項羽劇照

雖然項羽是個戰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項羽骨子裡並不喜歡戰爭,而是渴望在家鄉過著和平富足的生活。因此項羽在兵敗烏江後面對烏江亭長的勸告選擇自刎,因為在他心裡他已經是個罪人,無顏見江東父老。而滅秦之時,正是項羽榮光最盛之時,所以才有了錦衣夜行的故事。

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史記.項羽本紀》

三.彭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項羽放棄關中固然可惜,但並不代表項羽是個純粹的武夫沒有腦子,除了私人感情以外,彭城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為了定都彭城,項羽還強行讓楚懷王遷都郴州,可見項羽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1.彭城地區有民眾基礎

項羽出身下相(近江蘇宿遷),距離彭城非常的近,所以,這一帶地區是他們項氏一族成長的根基所在,有民眾基礎。

在項羽自殺後,項羽的封邑魯城仍然堅守不願投降,一直到劉邦拿出項羽的遺體厚葬才選擇投降,因為劉邦也清楚項羽在江東地區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示魯,魯父兄乃降。

——《史記.項羽本紀》

2.彭城戰略地位重要

彭城屬於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徐州北靠齊魯大地與華北平原,南鄰江淮平原,西接中原腹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徐州地區發生的戰役也非常的多,最經典的就是1948年底的淮海戰役,得到淮海戰役勝利的消息,毛主席興奮的說道:“長江以北再無戰事!”


淮海戰役示意圖

但徐州有一個天然缺陷就是易攻難守,雖然戰略地位重要卻因為地理環境因素無險可守,四周皆為平原和低矮丘陵,所以劉邦在平定關中後可以直搗彭城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四.項羽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實際上,項羽失敗的開始在於他在滅秦之後選擇施行分封制,實際上,郡縣制更適合中國當時的發展,但項羽卻開了歷史的倒車,對諸侯們進行分封。

同時,項羽在進行分封時親疏有別,分封不均,給自己挖了不少的坑。下面我們看下項羽分封中的錯誤。

1.把劉邦封到巴蜀:劉邦率先滅秦卻被分到不毛之地的巴蜀,這讓項羽首先就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了道義。

2.殺害義帝:為了讓彭城作為自己的首都,在尊楚懷王為義帝的同時讓他遷都到郴州,並且命令鍾離昧暗中殺害楚懷王。

3.七國故地分封不均:對於原先七國的後裔,項羽在分封時不均,如把燕王韓廣封到遼東,把趙王歇封到代國,把齊王田市改為膠東王等,這樣的做法必然遭到諸侯的不滿。

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臧荼之國,因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並王其地。

——《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分封示意圖

所以,項羽在制定了秦人治秦的方略之後對劉邦就不怎麼放在心上了,他能感覺到自己的分封不均遲早會引發動亂,所以把首都定在彭城可以有效的監督山東各國。事實也正如項羽想的那樣,燕王臧荼殺害遼東王韓廣,代王歇用陳餘趕跑了常山王張耳,齊地更是亂成一鍋粥,逼得項羽去齊地平叛,只是項羽沒有想到的是,劉邦那麼快就走出巴蜀平定三秦,打亂了項羽所有的佈局。

結語:

項羽放棄關中,於公於私各有原因,並非只是一時短見,但這確實是一手昏招,項羽也因此付出了代價,從那以後,統治者們更多的著眼於全局統御,也讓西安,開封,北京等地成為古都,這就是項羽給他們的教訓!


相城歷史小學生


項羽放棄關中,並不能說是對秦仇恨太多,而是另有原因:

一、項羽的思想意識一直被禁錮在“楚國”中難以自拔。

項羽的家鄉是下相(今江蘇宿遷),戰國時期屬於楚國,祖父項燕擔任楚國大將軍,在抗擊秦國的戰爭中為國捐軀。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避難吳中(今江蘇蘇州),吳中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可以說項羽生在楚地、長在楚地,而且吳中上至官吏,下至民眾對項梁、項羽叔侄非常尊重和親切,項羽對楚地也自然懷有深刻的感情。項梁、項羽舉行反秦起義也是在楚地,軍中將士也主要是召集的江東及楚地子弟。起義初、中期攻佔、解放的地盤也基本是楚地,所以,隊伍壯大後其兵源也大都是楚地人。項梁與項羽推舉的起義首領——懷王心也是楚懷王的孫子,依然使用楚懷王的名號。

楚懷王心令宋義、項羽發兵救援趙王,在鉅鹿與秦將章邯、王離大戰,消滅了秦國主力,隨即乘勝向秦國腹地——關中進軍,但這時劉邦已經提前平定了關中,滅了秦朝。項羽入咸陽後,兵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收其貨寶婦女而東歸。來到戲水之下,項羽開始按功勞大封諸侯,尊奉楚懷王為義帝,而自封為西楚霸王。

可見,在項羽的思想意識中,始終認為自己及其統帥的軍隊是楚國的軍隊,自封王也是西楚霸王。有人勸他可以在關中稱霸王時,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就充分暴露了他的思想侷限性。

這種侷限性,不僅把他定格在楚國上,而且還侷限了他的天下一統的政治思維,他沒有考慮到諸侯王之上還必須有一個天子來統轄,前朝是周天子,今朝誰擔任?他沒有考慮到。他雖然把懷王尊奉為義帝,但只是虛爵,並沒有實權,只不過是一方諸侯而已,即便如此還很快被他除掉了。

二、火燒秦宮變廢墟,斷了項羽王關中的念想。

項羽放火把秦宮室變成一片廢墟後,準備東歸,這時有人向他建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也動了一下心,也認為此人講的道理是對的,自己也意識到關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但項羽”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住處都沒有了,已經難以回頭了。這時候他應該意識到了不應該頭腦發熱,一把火燒了秦宮室,否則,就可以遵從建議而稱王關中了。

三、項羽的誠實、認死理。

因早先楚懷王派兵西征關中時,與諸將立下了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項羽記住了這句話。進入咸陽後,他又徵求懷王的意見,本想讓懷王改變主意,但懷王依然講:”如約“,項羽也就遵從了這個約定,只是擔心劉邦利用關中來統一天下,所以,欺騙說,巴蜀也屬於關中,”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中“,而項羽卻放棄了關中。

四、關於項羽是否對秦國仇恨太多的問題。

項羽雖然殺秦降兵、降王,屠咸陽、燒秦宮室、阿房宮,但還說不上仇恨太多,項羽的作戰性格就是所過殘破,在哪裡都如此。雖然祖父項燕、叔父項梁都命喪秦軍之手,但那時戰場,在戰場上報仇雪恨、殺敵立功即可,所以,若說項羽放棄關中,是對秦的仇恨太多,是有些牽強的,若果然如此,稱王關中,直接統治秦民,豈不更解恨?


南宮外史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時隔將近兩千年了,誰也不知道項羽他是怎麼想的,可能有對秦朝的仇恨,不過我相信這只是小部分原因,即使項羽昏了頭,無意識地做出了這個決定,可是他身邊卻是有一個范增,總不可能范增也跟著一起胡鬧吧。所以這其中另有原因。


首先咱們來看,項羽在這當中做出了什麼事情。這麼說吧,真正打敗秦朝軍隊,並且加速它的滅亡,不是劉邦,而是項羽。當時劉邦手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實力,在進軍關中的時候,劉邦只有幾千人,這麼點兵力根本不夠看,所以劉邦很小心地從武關這條路出發,至於秦軍主力就由項羽面對吧。

所以就有震驚天下的鉅鹿之戰。可以說這場戰爭奠定了秦朝的滅亡,而在這場戰爭結束後,項羽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坑殺秦軍。他的這個決定不論怎麼說,都不會讓關中的老百姓有好感,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些被他坑殺的秦軍大多數是關中百姓的兒子兄弟丈夫,你覺得關中的百姓會對項羽有好感嗎?



估計范增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勸說項羽放棄關中,乾脆回老家,也就是現在的徐州,當時的彭城。當然,這不是說要放棄關中,根據之前的協議,誰先攻進咸陽,誰就是關中王,可是沒想到卻讓劉邦撿了個便宜,為此項羽打算賴掉,並且讓投降過來秦將章邯三人鎮守關中,這樣也不會引起關中百姓的反感。

可惜項羽走錯了棋,太高看章邯,也太低估了劉邦,最後讓劉邦兵不血刃拿下了關中,至此楚漢戰爭拉開了帷幕。


青史回聲


我是無月,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項羽為什麼要放棄關中?項羽為什麼要分封諸侯?一系列的問題,其實根源都在於項羽這個人的價值觀上,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需要了解真正的項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讓無月帶你走進項羽的精神世界,來了解西楚霸王的豪邁一生。

貴族時代的沒落

總結來說,項羽死後,劉邦開創大漢王朝,便是舊貴族時代的終結,能者時代的開啟。

秦始皇統一中華,做了一件什麼事?

大秦橫掃六合,將六國王室公族打下寶座,墮入塵埃,淪為與平民為伍;大秦結束了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起統一的國家政權,下設郡縣制,不再設置諸侯王。

王的時代終結,皇的時代開啟,俾睨天下。

全天下,還剩一家貴族,那就是秦,秦的公族依然高高在上。

項羽本來世家高貴,如果不是大秦的攻伐,項羽在楚國,便是響噹噹的公族子弟,貴族階層,但大秦斷送了六國貴族的前程。

六國貴族雖然沒落,但未死絕,殘餘勢力,不甘心就此沉淪,仍躍躍欲試,如張良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就是貴族的一次反擊。

等陳勝吳廣起義,揭開了暴秦的虛弱一面,六國殘餘勢力紛紛跑上臺面,這其中,有項梁項羽叔侄,六國貴族毫無例外都找出了原先六國的王室香火,奉為國主,貴族做權力公族。

貴族們是想恢復戰國時代那樣的格局,但其實歷史證明,從秦始皇廢分封的那一刻起,舊貴族時代已經沒落了,這些妄圖復辟的貴族,只是不甘心的塵埃,終歸要沉寂在時光的流逝之中。

項羽掃滅大秦貴族

項羽最終進入了關中,來到了大秦的帝國中心咸陽。

面對這座帝都,項羽充滿了憤怒,如前所述,秦掃六合,就是一場貴族間的戰爭,大秦貴族打敗了六國貴族,剝奪了後者的權利,獨享這場權利盛宴。

項羽的想法,其實代表了大多數舊貴族的想法,那就是,所有的不幸,都是秦國的這些貴族造成的,這些貴族的首領就是秦始皇嬴政。

項羽殺了秦王子嬰,殺盡了秦國所有的公族子弟,秦國的貴族至此滅亡。

項羽順帶在關中放火,燒燬一切,這是項羽在發洩心中的不滿。

錦衣夜行

項羽最終放棄了關中,回到了彭城,他把自己封在了那裡。

項羽沒有當皇帝,但他事實上已經超越了楚王,而且項羽掌握了天下的權柄,這本該是王者享有的。

但項羽就是不當皇帝,可以說項羽根本不會去當皇帝。

作為一個沒落的貴族,從小耳聞目染,對這個天下的形勢有著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那就是秦以前的周朝,乃至戰國,是這個世界的正確模式。

因為六國貴族首先要否定秦國的貴族,於是就不能承認大秦的天下一統制度;然後六國貴族需要互相確認支持,這就必須承認諸侯並列的合理性;最後,既然推翻的是大秦,那麼大秦建立的必然是錯的,大秦推翻的必然是對的。

這個邏輯等式代表了就六國貴族的存在性。

所以說項羽根本不會去當皇帝,他鄙視皇帝這個存在。

但項羽又打心底瞧不起與他為伍的那些六國貴族,所以在分封了18路諸侯王之後,項羽給自己封了個霸王,這個超越了諸侯王,有著類似當初周天子那樣權勢地位的稱呼。

既然思維跳不出一國貴族的範疇,項羽自然會說出“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這樣的話來,在他的價值觀裡,一地的貴族,自然要讓一地的民眾順服,所以,項羽要回彭城,而不是留在關中,因為項羽要回去展示自己的“錦衣”,項羽需要得到家鄉子弟的認同。

劉邦掃滅六國貴族,從此世上無貴族

前面已經可以看出,項羽雖然思想觀念依然老舊落後,但他製造出來的十八路諸侯,以及他自己這個霸王,已經不是戰國時代的格局,而是有了畸形的變化。

產生這樣畸形的原因,是因為項羽潛意識裡已經意識到了變化,但固有的觀念限制了他的行動,導致製造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格局,最終拖累了項羽,將他拖進時代的漩渦,並最終消亡。

劉邦是完全新式的人物,他不是貴族,也沒有那些已經在這個時代顯得可笑的貴族情結。

劉邦是個泥腿子,泥腿子總是掙扎在生存線上,為了生存的本能,習慣做出各種嘗試,只要能生存,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改變,因為這是最基本的本能。

於是,項羽和劉邦的鬥爭,總是不在一個層次上,就好像雙方是在隔空喊話,完全牛頭不對馬嘴。

比如,項羽要和劉邦單挑,在項羽看來,這是賭上自尊和榮譽的邀請,但是劉邦想也沒想,就不在乎的拒絕了。

所以,項羽的那套,對那些蠢蠢欲動的舊貴族非常管用,因為貴族們有著相同的套路,但對劉邦,不管用。

項羽滅掉秦國貴族後,又逐漸開始滅掉舊六國貴族,到了最後,除了項羽,其他的舊貴族已經無足輕重。

韓信,這個有草根經歷的舊貴族,最終擊敗了項羽,這個中華大地上最後的真正貴族。

劉邦統一了天下,他很快開始打壓掃除殘餘的舊貴族勢力,包括韓信在內,最終,在漢帝國建立之初,貴族就被全部掃滅了,剩下的如張良,也都洗心革面,以新思維看待世界。

這就是項羽的隕落,舊時代貴族的滅亡;這就是劉邦的崛起,新時代能者的興起。

從此,王侯將相,不再有種,想當王者,扔掉戶口本,用拳頭來說話!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公元前206年,項羽率軍入關,佔據咸陽,消滅了秦朝的殘餘勢力,並大封諸侯,分封十八個王,除了章邯、董翳、司馬欣是秦朝歸降的將領外,其餘各諸侯要麼是像魏豹、韓成這樣的六國舊貴族,要麼是像吳芮這樣的南方土著首領,其餘就是像劉邦、張耳、英布、韓廣這樣的沒有什麼特殊背景的普通出身人士。在劃分諸侯版圖的時候,作為名義上的諸侯合縱長,實力最雄厚的諸侯,項羽顯然有優先挑選地盤的特權。出人意料的是,項羽並沒有聽從謀士的勸告,以秦國故土坐擁函谷關天險的關中地區為封國,而是選擇返回家鄉——四戰之地的彭城。項羽之所以放棄關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個人思想認識方面的侷限,又有對關中之地局勢的現實考慮,不僅僅是對秦人的仇恨而已。

首先,項羽對秦人殺戮太重,對關中之地破壞太重,失去了關中秦人的支持,定都關中絕非明智之舉。項羽是楚國人,向來對秦朝十分仇恨,但這不是項羽放棄關中之地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項羽在起兵反秦的過程對秦軍殺戮太重,特別是在章邯等率秦軍歸降後,為絕後患,在新安殺死秦軍俘虜20萬;再加上項羽入關後,殺死投降的秦王子嬰等秦室公族,並縱兵大肆破壞,發洩對秦人的不滿,使得關中秦人對項羽失去擁戴之意,在這種情況下,項羽認為自己短期內難以在關中立足。

其次,項羽有衣錦還鄉的小富即安思想。項羽曾經說過,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耳。在完成消滅秦朝的大業,實現了自己當年立下的復國夙願後,項羽希望返回家鄉光耀門楣,如果待在關中,就無法實現榮歸故里的願望。

再次,項羽還是希望以楚國故土為根據地,穩固基本盤。雖在選擇各諸侯王地盤時,項羽也是頗動了一番腦筋,如何處置劉邦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畢竟劉邦也是楚國人,如果自己選擇關中,那麼千里之外的楚國故土就難以兼顧,劉邦分封於楚國故土就是大概率事件,這是項羽所不願意看到的。然項羽不選擇關中之地,但也深知關中之地的戰略重要性,因此把最強勁的對手劉邦排除在關中之外,以章邯等三位秦國降將共同坐鎮關中牽制劉邦,最大限度限制劉邦的發展空間和活動範圍。這也是項羽能想到的最佳選擇了。

最後,項羽在分封時給自己留下了最大的蛋糕。由於項羽是楚人,楚國原來是關東六國疆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項羽沒有佔據關中,但秦朝建立時天下不過36郡,項羽一個人佔據了秦國故土9個郡;而剩餘的27個郡,一共封了18個王,相當於每個人只佔了不到兩個郡。

總的來看,雖然項羽一貫以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形象聞名於世,但是,在分封諸侯之際,考慮到關中地區的實際情況對自己不太有利,權衡利弊之下,給自己留下楚國故土為王,將最大的對手劉邦分封於漢中,並由降將章邯等三位諸侯王負責監視牽制,自己再在關東之地積蓄力量趁機整合其他諸侯王,也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至於項羽最終在楚漢戰爭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不在於他是否佔據了關中大根據地,而是項羽本人內在的性格缺陷,武力出眾,但剛愎自用,能力存在短板,套用北宋初期趙光義在勸諫哥哥宋太祖趙匡胤不要遷都洛陽時說的話:“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性格決定命運,依照項羽的性格,即使由他佔據關中之地,也難以有效收服關中民心,不懂得懷柔謀略,一味用強動武,楚漢之爭的結局估計不會改變。


滄海拾遺錄


謝謝,對於項羽這樣的政治家,個人仇恨根本就不算什麼,何況他根本就沒有什麼個人仇恨,所謂的坑殺秦軍、殺子嬰、屠城、燒宮殿是因為仇恨,只是地攤文學的杜撰。

基於項羽的立場,他當然想獨佔關中了,不僅僅是項羽,其他諸侯王、包括劉邦,都想獨佔秦國故地,因為佔了這裡,就能統一天下。

所以,諸侯們自然不可能讓誰獨佔關中了,就更不可能讓項羽獨佔了。

項羽鉅鹿之戰後,秦軍投降,項羽和諸侯王們在鉅鹿呆了八個月之久,才讓劉邦先入關,八個月後,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帶著諸侯聯軍入關。

項羽為什麼坑殺秦軍?顯然,這二十萬秦軍留著怎麼辦是個問題,給項羽?其他人自然不同意了,給任何人,其他人都不同意,最後就只能坑殺了。

坑殺秦軍,導致了項羽和其他諸侯王獨佔關中都不可能了。

項羽分封天下後,殺子嬰、焚燬宮殿、殺秦國貴族、縱兵劫掠關中,這一系列的操作,顯然是為了讓他們誰都不可能獨佔關中,或者說,都知道自己無法獨佔關中,就破壞關中。

最後關中之地三分,給了章邯等三人,這三個人不可能實現統一關中,因為他們三個失去了關中老百姓的支持,

項羽不能佔領關中,實在是沒有辦法,因為他自己的嫡系軍隊,也就不到十萬人,這點實力實在不算什麼,其他諸侯王加起來有三十多萬,他拿什麼獨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