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防疫“途中”牺牲的河南基层干部王德恩!村民评价:真和亲人一般

河南商报记者 吴文昊 通讯员 张增峰 文/图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

这天,51岁的老党员、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教体局干部王德恩骑上电动车,匆匆与家人告别。

追忆防疫“途中”牺牲的河南基层干部王德恩!村民评价:真和亲人一般

王德恩生前照片

本是假期里居家的日子,他响应组织号召,从年初二起毅然投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准备去派驻村王桥镇郝庄村开展工作。

谁料,这一别,竟是永别!

上午9时30分左右,王德恩驾驶电动车赴该县王桥镇郝庄村开展防疫工作途中,在行至民菏公路(S211省道)与鲲鹏路交叉口附近时,不幸遭遇车祸。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刻,永远定格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路途中。

“多好的人啊!怎么说走就走了……”

“王书记不是咱的亲人,可真和亲人一般啊……”

噩耗传来,郝庄村父老乡亲无不悲痛万分。

这位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王德恩。他投身扶贫工作时间并不算长,但在短短时间内,他用真心、真诚和真抓实干,深深打动了郝庄村干部和贫困户的心,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爱戴。

踏踏实实 兢兢业业

王德恩1969年7月出生在民权县程庄镇,原是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行管人员。2017年5月,民权县把驻村工作由贫困村扩大到所有行政村后,各单位面临人手紧张、人员不足的现实状况。

追忆防疫“途中”牺牲的河南基层干部王德恩!村民评价:真和亲人一般

“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就该到哪里去!”,面对单位没有合适驻村人选的情况,他主动请缨,到该县王桥镇郝庄村(非贫困村)开展工作,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后,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好驻村各项工作。上任伊始,他依托单位,发挥优势,先是为郝庄村小学配备桌椅板凳50套。

每逢重要节日,他都邀请教育部门领导到郝庄村开展慰问帮扶活动。“咱们能用上新课桌板凳,真得感谢王伯伯!”该村小学的孩子们至今津津乐道。“俺到啥时候也不能忘了王书记的恩情!”

村民高群领常年重病在身,生活困难。王德恩走访了整个郝庄后,按政策给他家办了低保,并借助危房改造政策实施把他家的危房修葺一新;看到他孙子有听力障碍,王德恩多次奔波求助协调后,给孩子安上了耳蜗助听器,这下,孩子又能听到声音了。

村民追忆 记在心里

“多好的一个人啊!怎么说走就走了?我多想再看看他不紧不慢走进我家,不紧不慢跟我拉呱……”听说王书记去世的噩耗,高群领泣不成声呜咽着说。

高云德家也是王德恩的帮扶对象,王德恩平时常到他家里走访帮扶。他逢人就夸:“王书记是个厚道人,对人态度好,一点架子都没有,他来到咱村里,帮忙修路、打井、建广场,咱村能发展恁好,真得感谢王书记呀!”。 在王桥镇郝庄村驻村工作中,虽然该村是非贫困村,但王德恩坚持以贫困村第一书记为标准,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麦茬防火、土地流转、村室建设、疫情防治等工作,村两委成员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追忆防疫“途中”牺牲的河南基层干部王德恩!村民评价:真和亲人一般

经他和村委一班人共同努力,眼下,郝庄村已流转土地310亩,流转土地种植的苹果树初具规模。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他分包的8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查阅王德恩生前的《驻村日记》,内容丰富,记录翔实,不仅有村情、民情和户情资料,还有个人开展工作的记录以及感受等内容,字里行间无不显现着一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对基层群众的真切关爱。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民权县委号召各级驻村第一书记放弃春节假期,到联系村开展疫情排查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关键时刻,王德恩积极响应党委号召,自正月初二开始,坚持每天早上在镇政府点完名后入村开展工作。他与村委干部携手排查疫情,向村民宣传安全防护知识,在村口卡点执勤站岗,冲锋在乡村防疫第一线,尽自己所能推动疫情防控工作。

追忆防疫“途中”牺牲的河南基层干部王德恩!村民评价:真和亲人一般

“老王真是好样的!啥事都是带头靠前站!”郝庄村支部书记刘孝义说。

王德恩走了,永远的走了!

他平凡的身影、亲切的面容、暖人的话语却永远留在了郝庄村群众心中,也永远的定格在了家人、同事们的记忆中。

郝庄村的贫困户杨金学听到王德恩因车祸去世的消息,有智力障碍的他默默流下眼泪……儿女远在外地,他孤苦伶仃一人在家,是王书记常到他家里来嘘寒问暖,是王书记给他办了低保、办了二级残疾证,是王书记把本来阴暗潮湿的旧屋给他改建成了干净的新房……

王德恩不幸因公牺牲的消息传到学校,该县初中一教导主任卢风勇等人的眼角湿润了。 他说,老王人非常好,工作上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对学生有爱心,听从单位工作分配,“尤其让人感动的是,他为人非常谦和,对同事们、对孩子们都是非常的和气,非常热心、有耐心,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同志、好同事!”。

王德恩同志生活朴素,甚至可谓清贫。他爱人没有稳定工作,家里还要供应两个孩子上学,基本上都是依靠他微薄的工资,但是,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向单位和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

一辆旧电动自行车,就是他的日常通勤工具;一个馒头一碟青菜,就是他驻村的一顿午餐。

工作上,他总是早来晚走,处处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王德恩同志牺牲后,组织派人到他家里去慰问,只见家里装修简陋,甚至没有沙发和像样的桌椅板凳,电视机也是老式电视机……

“她爱人程梅花腰疼卧床期间,他仍坚持奔波在扶贫一线,这个老王,真是个工作狂……”他一位邻居说道。

这就是王德恩,一位普通共产党员,一位平凡的基层干部,没有豪言壮语,总是默默无闻,他把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初心时刻怀揣在心里,把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使命时刻扛在肩上!

如今,他所工作过的郝庄村已经变了模样,他走了,群众却永远把他记在了心上!

(见习编辑 刘梦鸽 编辑 吴海舒 首席编辑 华丽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