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糧價這麼低,以後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劉廣彬8


自謀出路,多種經濟型作物。現在農村實際情況:好多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想種田了。1是種田,比如小麥,黃豆,玉米等一年下來,除了成本,一畝地還盈利不到1000元;2打工雖然苦,但收入還不錯。大多數天地由老年人耕種了。期望政府多考慮農民種田實際情況,出臺有利政策或農民自謀,多承包些田地,種些經濟型作物


雨田在線Xian


曾幾何時農民必須種地才能謀生,因為農民沒技術,沒知識文化,就是出賣勞力都缺乏市場。而今時代已經轉變,農民的出路也多種多樣,即便不種地,在經濟繁榮的今天也能夠找到一份自己能夠謀生的出路,最不濟的說,即便在城市中撿拾礦泉水瓶也不會餓肚子,更何況大多數人來說還能夠通過勞動打工掙錢。

而今對種地而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種地投資成本越來越高,而在物價普遍上漲的今天,偏偏糧價下跌,於是讓不少人發出農民朋友是否還要種糧的感嘆。科學興農認為,種糧也真的不是農民唯一出路。從種植收益角度來說,如果做不到種植大戶的情況下,真的不如打工掙錢多。而今後的農業發展方向也自然是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路線,就市場走向來說已經不再是小農經濟了,這種小農經濟體被市場淘汰是必然的節奏。

首先,就當前情況看糧食價位逐漸走低,這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事實。糧價下跌的根源在於我國糧價比國際糧價高出20%還要多,這樣的狀況不會一直持續的,用上層的話說就是讓我國糧價同國際市場接軌,否則的話,我國經濟永遠處在同世界脫軌的情況下。這種糧價逐漸走低而我國農資逐漸上升的情況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種植投資成本過高,種地收益下滑。規模化集約化路線來降低投資成本。

其次,小農經濟體無法大規模機械化種植。這是小農經濟體制的一大弊端,也是我國曆史遺留的問題。如果說封建社會的地主性土地建制不適合社會發展的話,在改革開放之時實施土地承包所有制,確實是與當時社會發展生產力所相匹配的。然而社會發展之迅速短短四十年時間過去,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逐步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了,規模化種植難以應用。土地被割裂為一家一戶的田地,大型機械根本無法施展。這樣的局面恐怕是當時大家也都沒有預料到的。


KZ影視


大家好,說起現在的糧價,我們老百姓真是有點頭痛。我記得剛下學做豆腐賣時,玉米在二角七分錢一斤,到現在三十餘年了,價格才翻了三翻,賣八角多錢,你再看房價翻了多少倍了。相交其它的物價,糧價長的也很是可憐,雖然現在國家政策在向農業傾斜,目前看來力度還達不到,比如有的地方的承包大戶也跑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也不多,除非那些有頭腦的,搞出特色的還勉強湊合。

往長遠看,國家還得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糧補,制定政策,擴大規模,搞種植養殖與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全面推廣機械化。多方面培養現代農人,提升糧食的附加值。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農業有一個大的跨越,讓種糧的農民不再失望。


王玉俊4891415636245


現在農民自己種地的確不掙錢。一畝地的收入,還不如打幾天工。糧食價格低,生產資料價格高。地真沒法種了。不過現在時興土地流轉,我們可以流轉出去,專心打工上班掙錢就行了。社會的各行各業是應該分工明確了,種地的就專業種地,上班的專業上班。這樣才能各負其責,不用因有不同的工作而分心,各自的經濟收入也會穩定提高。這是社會的大勢所趨。





小忽雷炮


即使有農業補貼糧價低也是農民人人共睹的事實。說說我們這邊的農業情況。

我是河北保定的,平原地區。人均1.2畝地左右,全家不到5畝地。目前3畝地用來種蘋果樹,1畝半地租給人家也是弄蘋果園。還剩下幾分地種些玉米。

我們這邊種植果樹較多,如蘋果,葡萄,桃樹,草莓大棚,甜瓜,西瓜等。大田作物玉米為主(很少),麥子基本沒人種了。

所以建議您能出去打工就出去,土裡刨食的話建議您搞些除了大田作物之外的。就這樣。希望能幫到您[玫瑰]


卓爾不煩


現在的糧價是定價制。我們還是小規模種植效率低成本高。到手沒錢了。相比大規模種植機械化還是差了一大截。大規模種植還有國家補貼。所以。現在空地越來越多。種地以後沒有出路了。這裡的細賬我就不算咯。還是要做打算。城市化還是以後有的路線。老早出來的窮人都有錢了。佔據了一定的位置。貧富差距太大。


badboy17064066


未來的發展是農業,我現在這樣說可能很多人不同意,現在糧食價格那麼低,農產品那麼低,做農民能有什麼出路?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沒有飯吃還談什麼理想?我們國家之前的農產品很多都依賴於進口,所以國內的農產品依然不需要那麼多,依然造成了產量過剩,價格不高。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的日益惡劣,糧食危機隨時都可能爆發!就像今年的東非蝗災,把非洲,印度,巴基斯坦都折騰的夠嗆了。他們國家的糧食都不夠吃,又怎麼能出口呢?現在蝗蟲還不知道會遷移到哪裡呢?所以說國家的糧食也不可能還完全依賴進口啊!自己生產足夠的糧食很有必要!國家現在也很重視農村的發展,所以說未來農民還是很吃香的。

不過未來的農業肯定不是像現在這樣的,而是規範化管理,科學種養,這樣既保證了農民的利益又能高產糧食!


2020掙扎著活著


現在農民不單獨依靠地裡的收成了。基本一年都會出去三次打工,收麥子和收花生的時候才回來。


我是聰哥


疫情如果再繼續拖著時間久了,糧價就絕對有一漲了!所以有時,機會也許就快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