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嶺大戰蒙古10萬大軍對陣金朝45萬大軍,最後為什麼金朝敗的那麼慘?

O馬大哈O


1211年,蒙古跟金朝,兩個遊牧民族在野狐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這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戰鬥,以金朝的慘敗而告終。

在這場戰鬥中,金國45萬精兵,遭到10萬蒙古鐵騎完全碾壓。



野狐嶺一戰,金國由於精銳遭受致命打擊,在接下來和蒙古的較量中,無精兵強將可用,從此再無法抵抗蒙古的侵略。

這場戰役從短期看,蒙金兩個政權的生死之戰;從長期看,它決定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影響了從那之後幾百年中國歷史。

女真族原來是在遼朝統治的夾縫裡艱難生存的的民族,但女真人非常英勇,不畏強暴,有了雄心蛇吞象,竟然吃掉遼國,建立了金朝。隨後又把大宋打得滿地爪牙,還俘虜了徽、欽二帝。

金國全盛時期,人口5000萬,精兵強將100萬。

成吉思汗羽翼漸豐打算南下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人口比自己多了40倍、兵力比自己多處10多倍的強大對手。


如果說金朝是頭獅子,蒙古就是獅子腳下的螻蟻。

蒙古與金朝都是遊牧民族,強悍好戰,兩個民族爭強好勝、勢不兩立。

金熙宗統治的時候,兩個民族矛盾就勢同水火,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被金國統治者抓獲,釘在"木驢"上斃命。驍勇好戰的蒙古人,哪裡咽的下這口氣,發誓要報仇雪恨,踏平金朝。

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元年),蒙古出了個鐵木真(成吉思汗),走上了政治舞臺,開始了雄心勃勃的復仇之路。

當時的蒙古雖然人口不多,兵力不多,但民族性格好鬥,充滿狼性,個個兇猛無比,以一當百。

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一直委曲求全,把金國當老大,向人家進貢。

1210年(金大安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五年),成吉思汗覺得是時候報仇雪恨了,宣佈不再向金國稱臣納貢。


1211年,經過五年精心準備,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虎狼兵南下,打響了復仇之戰。危險一步步向金國逼近,而金國對此卻全然不知。

當蒙古大軍快到跟前的時候,金國才慌了手腳,匆忙構築防線,布兵迎戰。

蒙古大軍勢如破竹,突破了金國大將獨吉思忠的堅固防線。金主盛怒之下解除了獨吉思忠的職務,授予完顏承裕全權指揮抗蒙作戰。

但完顏承裕也抵擋不住蒙古人的凌厲攻勢,連失桓、昌、撫三州城池,45萬大軍退守到野狐嶺一帶,在那裡安營紮寨,希望能憑據高山的險要地形來阻擋蒙古大軍前進的步伐。

於是,蒙金雙方就在野狐嶺展開激戰,戰爭結果是蒙古軍隊以弱勝強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按軍事常識,攻堅的部隊需要比守城的軍隊多出三倍的兵力,才有把握取勝。

金兵在野狐嶺布兵45萬,蒙古軍隊只有十萬為什麼會取得勝利呢?

一、金國將戰略物資拱手讓人

完顏承裕失去桓、昌、撫三個富饒的城池,將大量的馬匹和糧草丟給了成吉思汗,讓敵人得到了後勤補給,讓蒙古大軍如虎添翼。

三地是金國重要的補給基地,光馬匹就有數萬之多,糧草不計其數。不管是有組織撤退,還是被迫撤退,都該堅壁清野,像斯大林在蘇德戰爭中那樣,留給對方一座死城。而完顏承裕卻好像有意配合一樣,給敵人留下那麼多補給,這是最大的失策。

二、戰線拉長,兵力分散。

完顏承裕決定在野狐嶺阻擊蒙古軍隊,把45萬大軍分佈開,官兵分據各個險要位置,進行嚴防死守。

但這樣一來,兵力全部被分散開了。因為地勢險要,金兵各部之間傳遞信息受阻,不能協調行動,等於大家被隔絕了。

一個地方遇到危險,其它守軍不能及時增援,這樣一來等同大家都在孤軍作戰。

如果蒙古軍隊集中優勢兵力,選擇一個地方重點突破,他面對的,就不是45萬大軍,而是局部地區的守軍,人數肯定少於十萬。當金兵得到消息後,恐怕戰鬥早已結束。

而事實上,成吉思汗就是這樣採取對策的。

當他發現金兵45萬大軍分開防守後,馬上採取握緊拳頭、重點突破戰術,即率中、左二軍十萬集中主攻於獾兒嘴(野狐嶺北山嘴)。金兵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被蒙古大軍撕破防線。

三、主帥脫逃,金兵群龍無首。

在蒙古軍隊的瘋狂進攻下,金兵各自為戰,完顏承裕失去對部隊的指揮能力。情急之下,他只得帶著能夠聯繫上的軍隊慌不擇路向宣德方向逃走。

金兵失去指揮,再多的兵力也成為擺設,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被動挨打,四處逃散。

完顏承裕帶著殘兵敗將逃到澮河堡,和隨後追來的蒙古兵展開激戰。戰場戰鬥毫無懸念,已經是強弩之末的金兵,被鬥志旺盛的蒙古軍隊像砍瓜切菜一樣消滅掉。

野狐嶺一戰後,曾經不可一世的金國,離死不遠了。


小約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雙方的戰鬥力相差很大。

此時的金兵早已經不是滿萬不能敵的時代了。

野狐嶺是1211年,而早在50年前的1161年完顏亮時代,金兵相對宋兵的戰鬥力優勢已經不大。所謂的采石之戰,並不僅僅是水戰,金兵也曾登陸成功,但都被宋兵攔截殺光。

當時金國已經進入中原30多年,女真族人迅速弱化,不但包括普通女真人,也包括猛安謀克這種職業軍官階層。

其實很簡單,當時女真人哪怕普通老百姓,生活也比當年好了十倍。猛安謀克更成為生活富裕舒適的地主,誰願意再去打仗拼命?

到了1211年,所謂金兵中的女真人已經不多,大部分軍人都是漢人。而就算是女真人戰鬥力已經一落千丈,比漢人強不了多少!

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數量相當,金兵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對手。

第二,野狐嶺金軍犯了根本性的戰略錯誤。

金軍將領完顏承裕極度無能,竟然將30萬金軍分散在野狐嶺幾個地點,所謂佔據險要地點死守。

實際上,金軍自己將兵力分散開防禦,等著被蒙古人吃掉。

蒙古軍大約10萬人,採用他們最擅長的各個擊破策略,輕鬆突破中路防禦,首先圍殲中路10萬金軍。

金軍戰鬥力不是對手,數量又差不多,被蒙古人殺得落花流水,全軍崩潰。

蒙古人隨後擊潰了完顏承裕的指揮系統,隨後轉頭圍殲固守在其他幾個山地的金軍。

這些金軍分散為幾股,每股數萬人,數量和戰鬥力都不是蒙古人對手,連續潰敗。

完顏承裕逃到澮河堡時,將已經全線崩潰,四散突圍的金軍收攏了幾萬人。然而,還沒有站穩腳跟,蒙古人又追殺而來。


此次金軍有20萬人傷亡,還有10萬人潰散。蒙古人傷亡約2萬人,其實也不輕。

但金軍遭遇如此毀滅性的殲滅戰,元氣大傷,根本難以恢復。

況且,金國對於中原的佔領,本來就是侵略和民族壓迫,漢人對女真人恨之入骨,內部問題嚴重。

此次主力30萬潰散以後,金軍只能強行徵召漢人入伍補充損失。而漢人根本不會為女真人賣命,這樣的軍隊數量再多也是沒用。而女真人自己數量少,一些軍官腐化的連馬都不會騎,弓都拉不開,也沒有辦法作戰。

所以,野狐嶺一戰對於金國是致命性的打擊。


薩沙


野狐嶺的進攻方是成吉思汗的10萬蒙古鐵騎,守方是佔有地利的40萬金國大軍。 金國大將是完顏承裕,這個女真貴族自幼熟讀兵書,久經沙場,早年更是對宋屢立戰功,他是金國貴族少有的有能力者,完全沒有後世說得那麼膽小不堪。【哪怕真的,也說明金國高層真沒什麼人才,他算是能打的】當時完顏承裕採用把40萬金國大軍分散在險峻漫長的野狐嶺上,如同一條鐵鏈牢牢牽制著蒙古鐵騎南下,並且決不主動出戰,而是利用龐大兵力再借助防禦工事和地利進行有利的防禦。


按道理,野狐嶺的金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然而野狐嶺之戰最終卻以金軍慘敗告終。成吉思汗採用點破面和聲東擊西兩個戰術就輕易突破了野狐嶺防線,龐大的金軍防線頃刻間瓦解潰敗。 後世評價金軍失敗無非有二:1,金軍大將的完顏承裕開戰前就已策劃如何跑路,說明沒有戰鬥的決心,主帥如此,兵士士氣可以想象。2,40萬金軍分兵在漫長的野狐嶺防線,容易被蒙古軍重點突破。 我個人理解,覺得金軍當時情況下的策略,重兵防禦野狐嶺是正確的,野狐嶺可以說是金國對蒙古最重要也是最後一條防線,如果直接放棄地理崎嶇險峻的野狐嶺不守,蒙古鐵騎便隨時可以自由南下,自由地奔馳於金國佔據的中原大地。【金國首都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從地圖上看,野狐嶺後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蒙古鐵騎來去自如,已被漢化多年、國力下降的金國只有被蒙古搶掠的份。野狐嶺唯一缺點就是太漫長,只能派很多軍隊駐守,這個缺點也是沒有辦法的。


野狐嶺的金軍是集結了全國主力,正因為野狐嶺輸了金國才長期陷入被動。不出戰說明金國有自知之明,金國大部分是步兵,和蒙古人野戰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雖然戰線長,但每個險要據點金國也是有相當數量的守軍,只能說金國士兵的戰鬥力和蒙古人比相差太遠。

金國高層出現了戰略誤判,對蒙古入侵估計不足,臨時徵發大批民夫沿邊挖塹築堡,大敵猝至而全軍土崩。金國並沒有建立起堅固的長城烽堡防禦體系,也沒有組織起能與鐵木真本部對抗的龐大軍力。成吉思汗撐死就10萬人,只是都是騎兵...金國肯定有人數優勢,但騎兵的數量和質量肯定不如蒙古。


打仗有時候人多真的反而容易輸,後來的完顏陳和尚幾百騎兵就敢對蒙古幾千騎兵衝鋒居然還贏了,士兵的素質和勇敢很重要。如果集結10萬人都是些農民,那肯定幹不過1萬虎狼之師。


冷兵器研究所


我來回答提問者你的問題。

在查閱了史實資料後發現,蒙金這場戰役是一場決定雙方命運的戰爭,而且蒙古人在兵力非常弱勢的情況之下取得了勝利,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註定了金國的失敗,並慢慢走向滅亡的呢?

在公元13世紀的東亞,誕生了一股影響世界的強大軍事力量,它便是蒙古帝國軍事集團。曾經默默無聞的蒙古草原部族,在黃金家族大汗 鐵木真帶領努力下,前後通過三次征服,終於建造了一個屬於遊牧民族帝國終極輝煌。如果你熟悉元代的歷史,那麼你就會知道,當時的四大汗國幾乎就可以領略大半個世界。1206年成吉思汗在統一了蒙古草原之後,又於1209年打敗了西夏,西夏被迫求和,成吉思汗將復仇的怒火指向了,長期壓榨,欺凌,並將先祖俺巴孩汗釘死在木驢上的金帝國。

在1211年,鐵木真親率十萬大軍在“野狐嶺之戰”中,擊潰40萬金軍,隨即席捲金國的西京大同、東京遼陽,幷包圍了中都北京,迫使金國於1215年遷都南京開封。那麼蒙古人怎麼以弱勝強的呢,我們來看看吧。

蒙古軍隊的組成結構

我們知道,鐵木真前期所創建的蒙古大軍實際上也只有十萬人,而且還是隻少不多的,因為草原上就那麼點人,想要創造出更多的兵源,也基本不太現實。但是,請注意了,這也並不代表在日後的征服戰中不會有新的兵種加入。也許你會說,不是鐵木真統領的部落,士兵們能團結一致嗎?

當然沒問題,要知道,鐵木真所領導的蒙古大軍裡面,裡面也不僅僅只有蒙古人,除此之外還有北方的契丹人、中原的漢人、河西走廊的畏兀人、中亞的粟特人等等,只要是人才,只要是誠心歸附的,鐵木真都照收不誤。

蒙古人還規定,不管是誰,只要有能耐打下一個地方,那裡的土地和人口就歸誰管,還能把當地人編入到自己的軍隊中。正是靠著這樣一種方法,蒙古軍隊就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什麼民族的士兵都有。漸漸的從十萬人的蒙古大軍,也就慢慢越變越多了。蒙古軍事指揮方面

蒙古軍隊的作戰方式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都認為蒙古人就是彪悍,強壯的形象,簡言之,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就拿軍隊配置來說,蒙古軍隊裡不單單有“騎兵”這一兵種, 一支訓練有素、紀律、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負責攻城的、運輸的,甚至是搞會計的都有,總之無論是技術兵種還是專門的戰鬥兵種都應有盡有。

其次,蒙古人打仗也不是靠蠻力取勝,而是很擅長打“人口壓力戰”。例如有一次蒙古大軍攻打金國,在拿下山西以後,就突然改變了急行軍的方略,而是逐漸放慢行軍速度,最後直至停下來,因為這樣一來,便可以使得百姓們感到奇怪,要知道,人在對待不能解釋的事物時,總是能編造出一套專有的邏輯來“解釋”,也就是所謂的謠言。頓時間,這些老百姓們都被嚇得跨過黃河,逃到了開封,因為這裡是金國的首都,總歸比較安全一些。但是這樣一來,開封城裡的人口劇增,那物價就會上漲,最後連物都沒有了,因為人口太多,物資根本難以供應嘛!並且,人口密度過大,加之當時的衛生條件也不好,所以很快便發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面對著這樣巨大的壓力,金國政府最後也沒有辦法,差點跨了。其實,除此之外,蒙古軍隊的作戰方式還有很多,我們在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作者想通過這樣一個例子,來給讀者說明,蒙古軍隊作戰絕不是單靠肌肉取勝,還有謀略。

野狐嶺之戰”中,成吉思汗只有區區10萬人,而他面對的是40萬金軍,但是如果你的對手無謀的話,那麼你也能輕鬆取勝。

而金軍將領“完顏承裕”在這場戰役中,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下令讓士兵們“分據險要,嚴防死守”。但是這個方法雖然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他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分兵之險”。我們知道,金軍的兵力是成吉思汗的四倍,古代都是冷兵器時代,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軍隊的數量,當然了,金軍的實力也不弱。一旦要將其分兵據受,那麼就等於是把自己的優勢轉化成了自己的劣勢。此外,分兵對於命令的傳達和執行勢必會帶來很大的限制。

如果敵軍一旦選擇重兵突擊的方式,那麼其他險要地段的士兵也就全部處於閒置的狀態,這樣一來,蒙古大軍豈不是勢如破竹了嗎?成吉思汗完全可以打完這個再去打那個,況且還是以“大部分”去圍攻“小部分”,金軍的策略可以說就是自掘墳墓。其實,金軍的失敗除了決策上的失誤以外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因為篇幅有限,作者就不一一說明。我們所列舉的這一點,也算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因為按照常規的古代軍事策略來說,敵寡我眾的情況下,分兵策略是一條很難行得通的戰略。因為這會使得自身的優勢大打折扣,反而勢力較弱的一方能夠取勝。

以上是就是金國野狐嶺之戰慘敗的原因,謝謝大家,有什麼補充請留言評論。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野狐嶺大戰1211年確實很有名,這一仗可以說事關全局,雙方都非常投入,蒙古族本來軍隊數量有限,10萬兵不是全部兵力也是大部分兵力,金軍45萬,也差不多是全國總動員。此戰,金國大敗,以後金國越來越糟糕,直至滅亡。

金軍滅亡那麼慘原因如下:

一、金軍指揮嚴重失誤

1、對蒙古集結調兵沒有反應,不做好抵抗準備。

2、知道蒙古進兵消息後,金軍主帥獨吉思忠釆取大修土木工程消及防禦方法,勞民勞兵降低戰鬥力和挫傷士氣。

3、金軍烏沙堡失陷後,金軍完顏承裕代替獨吉思忠指揮軍事。完顏承裕指揮也犯有錯誤。放棄桓、昌、撫三州,率軍退守野狐嶺,實際上是把三個富裕殷實滿是糧食和人口的城池白白送到了蒙古人的嘴裡,讓成吉思汗下一步的進攻再無後顧之憂。且桓州是金國牧監之地,完顏承裕不戰而退使成吉思汗輕易拿下桓州,取牧監的軍馬數百萬分給諸軍,從此蒙古軍勢大振,而金人騎兵自此幾乎枯竭。

4、完顏承裕讓金機動兵團四十五萬,分據險要,嚴防死守。壞處是分散自己的兵力,將領指揮傳達的速度,還有軍隊互相救援的速度都大打折扣,敵人只要一路重兵突破下去,其他險要的己方兵力相當於全部閒置。完顏承裕在野狐嶺一線分據險要的做法其實是自己分散了自己的兵力,自掘墳墓。

二、金朝初創時有“人一滿萬,天下無敵”。的說法,到野狐嶺之戰時金朝已經建國96年,金軍整體戰鬥力今非昔比。經常出現潰逃局面。

三、金朝不積極爭取各方面力量支持。完顏承裕在守備野狐嶺的時候,當時的桓、昌、撫三州和周邊的地主豪族聯絡他,說願為和蒙古交戰的前驅和眼耳,他卻只顧向他們盤問去宣德的路程不問其他,於是諸豪帥失望而歸,後轉投成吉思汗。

四、成吉思汗的蒙古雖然十萬軍隊,但是成吉思汗為伐金準備了五年時間。準備充足。

五、金朝長期推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使蒙古人對金統治者怨入骨髓。金熙宗時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被金國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金世宗時,金不僅要蒙古納貢,還每3年遣兵向北剿殺,謂之“減丁”,激起蒙古人的怨忿。壓迫越深,反抗越激烈。

六、1206年,鐵木真被選為成吉思汗後,蒙古統一。經過數百年內戰的蒙古,全國上下全部是充滿戰鬥經驗的鬥士。

七、蒙古方面各方面人才濟濟,軍事上都是一批批的戰爭天才。軍隊都是多年戰爭經驗的鬥士。兵貴在精。所以,蒙古方面在人數少的能打敗人數多的金軍。


大白白野


為何金朝敗得那麼慘?

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爭,例如鉅鹿之戰,當然這是在中原地區的戰爭,歷史上,少數民族也有以少勝多的戰爭,例如野狐嶺大戰。對戰雙方是蒙古軍和金朝大軍,當時蒙古軍隊只有10萬人左右,而金朝的隊伍有45萬人之多,這場戰爭實力差距懸殊,勝敗好像早就定局,但是蒙古闕以10萬大軍將金朝的45要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的回去。為何金朝軍隊的人數這麼多,還是輸得那麼慘呢?


一,在成吉思汗得帶領下,蒙古軍隊驍勇善戰,作戰經驗豐富

之前,成吉思汗經常到處征戰,所以蒙古人在他的帶領下,將蒙古的疆域一點一點擴大,逐漸將整個蒙古高原統一了。在將蒙古草原統一得時候,由於這麼長時間的征戰,成吉思汗帶領下的蒙古兵即便是人數少,但個個都是打仗的高手,戰鬥相當經驗豐富,戰鬥力指數爆表,將強強一窩,所以成吉思汗的英明指揮,將蒙古軍戰鬥力上升到了一個別人達不到的高度,即便是金軍是45萬人的軍隊,實力也遠遠的落在蒙古軍隊之後。


二,金朝的內部原因,安逸的環境讓金朝滋生腐敗

安逸的環境總會讓一個人懶惰,自從和南宋和議後,金軍的整體實力就達到了開國以來的一個最大高度,這時,他們的統治者認為現在自己已經足夠強大,用不著繼續打仗,所以他們近百年都不習戰事,猶如一隻不奔跑的馬,整體的實力也不是當初那個滅遼亡宋的金朝了。

三,根據史書記載,實際軍隊人數可能不是1:4.5

當時野狐嶺一戰,由於戰略性的決策,金軍並沒有把45萬大軍全部放在野狐嶺的前線上。在10萬蒙古大軍面前的,對陣的只是30萬金朝大軍,另外的15萬人是做候補。到了後來,眼看那30萬人支撐不住了,剩下的十萬人也就自己偷偷溜走了。原本人數很多的金朝大軍,就這樣失敗了。


以史正衣冠


野狐嶺大戰是成吉思汗挺向中原標誌性的一戰,從而也奠定了人生輝煌再次迎春。在他一生,一切都充斥著不滿足,本來由小部落的可汗,一下卻成了東部草原領袖,就這樣他還想繼續跨越克烈這中間的坎遠征乃蠻,原因是乃蠻隱匿過被他打敗的敵人蔑兒乞,還和王罕一道對付他。



同時為了擴大自己東部地盤,他不同於克烈一直安安穩穩過好自己小日子,卻對周圍一個個兼併,尤其與塔塔兒人之戰曠日持久,開始時和金國一道對付他,讓他名聲大噪,現在又自己出馬,原因是塔塔兒人趁他在年幼相親時曾經在半路給父親也速該以賓客之禮喝了毒酒,致使而亡。加上塔塔兒人鐵木真兀格又連同金國將他曾祖父俺巴該騙到蒙古,釘在木驢上,這也讓成吉思汗不得不決定對車輪高塔塔兒人的報復。在對塔塔兒世仇之戰同時,又同樣對東部金國更是耿耿於懷,原因是金國對草原危害太深,以至於互相征伐,他們之所以出現不懷好意,無非就是怕蒙古一旦統一威脅他的西北安全。



所以他早在青年時就立志把這個危害已久的金國和塔塔兒想扳倒,可是金國由於過於強大,江山南北數萬裡,所以成吉思汗不得不拖了很久,直到自己吃掉草原各部後才著手對金國下手。



可話這麼說,事實金國卻成就了成吉思汗輝煌,當初聯合王罕幫助金國消滅塔塔兒後,金國給了這兩位可汗最大封賞,克烈部可汗被封為漢字王,草原罕。由於功勞在這裡擺著鐵木真也沒有納後,被封為東部首領,但只是金國名下的一位四品官,而且隨時聽候金國調遣,征戰四方,他的大金西北招討司官職,也由此在名聲上打敗了比他當時強大的扎木合,這也就有為什麼草原各部紛紛投向成吉思汗的原因,也間接助成鐵木真的強大!由於相對於蒙古只有兩方關係密切,所以鐵木真這個札兀惕忽裡官職在金國官冊還是存在的,他的起兵也形同於造反,以下犯上,可令金國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有另一個頭銜,那就是海洋之汗之意的成吉思汗,等成吉思汗將要打過來時,金國這才明白,原來成吉思汗早已統一了草原,而且貢使來往不斷,目的就是打聽金國情況。




由於帶領貢使團與完顏永濟一場不歡而散的會面,讓成吉思汗徹底打消了恐懼金國的疑慮,明顯金國已腐朽不堪,軍務廢弛,官員更是橫徵暴斂,哪來披堅執銳的軍威。於是無辜的發動對金國的挑釁,這也讓金國後來不得不做出野狐嶺之戰的決定,想藉人數優勢打垮成吉思汗。

金臣嚇唬說:“金國如海洋一樣,你不過一掬細沙,大金國百年根基豈能容你動搖,還是提著馬鞍子逃跑吧!”

成吉思汗說:“那又如何?”金使說:“我大金已派常勝將軍完顏九斤兵臨三十萬於野狐嶺,十五萬由完顏胡沙於宣德已為策應,和你們決一死戰,怕了吧!”

成吉思汗說:“完顏九斤是他頭有九斤還是生出來有九斤,還有那個完顏胡沙純屬貪生怕死之輩,被哲別打跑了那個,此人倒是久聞大名。”從這一段中,明顯金國已透露了自己行蹤,目的就是用以嚇唬規勸成吉思汗退兵。

在完顏九斤一處,他率領浩浩蕩蕩三十萬人馬馳過來之際,卻沒有對另處成吉思汗在撫州牧馬山麓間戒備鬆弛之際發動突襲,反而讓使臣去勸說成吉思汗退兵,告訴他,他已經來了,你們等著受死。說:“問問鐵木真為什麼無斷興兵,以下犯上,曉諭皇恩浩蕩不究既往,迷途知返早早退兵,不然天兵一到玉石俱焚。”

這讓身旁軍師很是看不過眼人,上前阻擋說:“兵者詭道也,我們怎麼透露軍情給他,不如派騎兵來個突襲,可重創韃人。 ”

完顏九斤說:“我是堂堂大元帥,可不是鼠竊狗偷之輩,讓他去吧!”


從這一句話話中可知道其傲慢程度,由於完顏九斤本身的輕敵驕兵也為自己埋了坑,反而成吉思汗根本就不畏懼金軍四十萬的龐大優勢,由於裡面水分不齊,政令廢弛,金軍早已養成享樂集團,主將又是貪生怕死,相對於蒙古大將眾多,有剛統一蒙古的精兵良將,最終被蒙古一個個的擊破。面對三十萬敗勢,懼怕蒙古的完顏胡沙也不支援,丟棄軍隊,逃到澮河川,讓這十五萬成了馬刀下的獵物。


龍文說史


先簡單講一下野狐嶺大戰的過程。

野狐嶺大戰前,金國北部邊防完全是處於荒廢狀態。女真兵的戰鬥力垮的一塌糊塗,契丹兵又不受信任,因而金軍根本不敢與草原民族打大規模的團戰,只能是藉助草原部落矛盾,比如汪古部、塔塔爾部與蒙古等部落的矛盾,以夷制夷,讓草原民族相互對掐。

然而這種策略是不長久的,因為當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部後,擁兵十幾萬,其勢之大已遠非汪古這種幾千散兵遊勇可以對付的了。

所以當公元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怯綠連河誓師,親率十萬大軍南下後,替金國把守北大門的汪古部直接就讓開了北大門,以帶路黨身份帶著蒙古軍殺入了金國境內。

當時的金國朝野根本就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所以金朝時任皇帝衛紹王完顏永濟在聽說成吉思汗南下的消息後,只能趕鴨子上架,在中都北面的桓、昌、撫三州(內蒙與河北交界處)佈置兵力,同時又部署西京大同府的金軍做策應。打算與蒙古軍沿著長城打防禦戰。


實事求是的說,衛紹王的計劃沒毛病,之前中原王朝與草原民族開戰,在實在打不贏野戰的情況下,基本也是沿著長城打防禦戰。

不過金軍此時的戰鬥力過於羸弱,再加上統帥的統御能力又不行,所以當成吉思汗率大軍抵達長城,以三萬兵力拖住了佈置在西線大同的金軍,以七萬兵力猛攻一點,對長城做單點突破後。長城防線很快就被攻破,金軍依託長城打防禦戰的戰略就這麼泡了湯。

長城被攻破的消息傳到中都後,衛紹王大概是慌了神,他荒唐至極的臨戰解除了原統帥的指揮權,改由副統帥完顏承裕主持軍事。

臨陣換帥,這是兵家大忌。金軍的士氣本來就低落,而現在又換了帥,士氣更低落。所以完顏承裕接收兵權後,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趕緊往回撤,退到野狐嶺。


至於為什麼要撤,原因有二。

一方面,完顏承裕臨時接手,沒有與蒙古軍決戰的信心。另一方面,他害怕成吉思汗以騎兵機動優勢,繞開自己,直插中都城。如果京城被圍,皇帝怪罪,他老命難保。

其實完顏承裕往回退,藉助野狐嶺的地勢與蒙古軍打防禦戰,應該說,是行的通的。但是完顏承裕退的時候,卻下令一道非常傻缺的命令——主動放棄桓、昌、撫三座城池。

為什麼說這是一條匪夷所思的命令呢?因為假設當時金軍在桓州、昌州、撫州都留有數萬重兵,成吉思汗如果繞過這些城鎮而直接攻打中都,那麼屆時蒙古軍會陷入前有野狐嶺金軍阻擊,後有桓、昌、撫三州金軍抄後路的局面。

搞不好,蒙古軍會被擁有2~4倍優勢兵力的金軍包餃子。

成吉思汗作為一名軍事天才,不可能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他必然會謹慎進軍,後面也大概率不會發生野狐嶺慘敗。

並且,當時三州的土豪也派使者聯絡了完顏承裕,表示願意組織民兵襲擾蒙古軍,為主力做策應。可惜完顏承裕不聽,一心要跑。

於是金軍就在未做堅壁清野,也未撤走三州物資的情況下,直接退到了野狐嶺,以致蒙古軍輕鬆抄掠桓、昌、撫三州倉庫,獲得大量糧食和財物後,軍心士氣大振,佔據了野狐嶺之戰先機。

而金軍這邊士氣則低迷到了極點,未戰就先失了一局。就連當地土豪也不再支持沒什麼鬥志的金軍。

接下來,就是野狐嶺大戰了。



關於野狐嶺之戰,網上一直有爭議。其爭議的焦點就在於——蒙金大戰的主戰場,到底是在野狐嶺,還是在會河堡?

根據當代研究表明,應該是後者。

因為野狐嶺的地勢狹窄,幾十萬兵力無法全部展開,而《金史》記載“以勁兵七千遇大兵”,說明金軍出現在野狐嶺的規模,應該就只有7000人,而大規模戰事發生在之後的會河堡之戰。

大安元年,授世襲謀克,復知大興府事,出知太原府,復為西京留守,行樞密院,兼安撫使。以勁兵七千遇大兵,戰於定安之北,薄暮,先以麾下遁去。眾遂潰。——《金史·卷一百三十二》

所以歷史上的野狐嶺大戰,真正過程可能是這樣的:蒙古軍攻擊野狐嶺,蒙金兩軍或許爆發了小規模戰事,金軍退走;亦或許沒有發生激烈交鋒,是金軍不敢應戰,直接退至宣平。然後金軍主帥完顏承裕由於怯戰,又繼續向南撤退,結果在會河堡被蒙古追軍趕上,金軍主力潰敗,全軍覆沒,僅完顏承裕一人逃出。此戰導致居庸關失守,連首都中都城(北京)也陷入警戒狀態。

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嶺,承裕喪氣,不敢拒戰,退至宣平。……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擊之。明日,至會河川,承裕兵大潰。承裕僅脫身,走入宣德。大元遊兵入居庸關,中都戒嚴。——《金史·卷九十三》



野狐嶺之戰的過程大致就是這樣,下面說說金軍為什麼慘敗。

其實金軍的主要問題就是主帥不行。當時蒙古方面固然是人才濟濟,處於巔峰狀態,但這並不表明金軍無力抗衡。端平年間,蒙古軍襲擾漢中,宋軍主將曹友聞面臨的壓力與完顏承裕是一樣的。但他在面臨蒙古軍攻陽平關時,卻用了分兵一半據守高地,伏精兵於谷地,待蒙軍圍攻要塞時趁夜急進,偷襲蒙軍後背,自軍佔據山間小道俯攻,步兵居兩翼騎兵居中,用豬突猛進加狹窄地形抵消蒙軍機動性,守軍出兵夾擊的戰術,成功擊退了蒙古軍。

宋軍的戰鬥力,可遠不如金軍。曹友聞既然能擊退蒙古軍,這說明,野狐嶺之上的金軍在指揮得當的前提下,並非不能利用地勢打敗蒙古軍。而金軍全程都是頹廢之態,一擊即潰,這隻能說明金軍高層全是廢材。像完顏承裕這樣的“跑跑將軍”都能當統帥,金軍想不敗,怕也是很難。


Mer86


公元1211年,金國與蒙古爆發一場大戰,這場決定金國命運的戰役以金國慘敗告終,自此以後金國無力抵抗蒙古的進攻,並於20年後被蒙古滅亡。

對於新興的蒙古帝國而言,軍隊腐敗嚴重的金國顯得不堪一擊。同時金國皇帝完顏永濟昏招頻出,竟然把成吉思汗看成了一個部落首領,以至於蒙古勢力越來越大,隨著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並且獲得了西夏、契丹的後備兵源,金國已經無力像以前一樣鎮壓蒙古人。金國長城防線瓦解後,為了保衛燕京,金國只能組織一隻大軍來徹底消滅蒙古的勢力。但是,將這場戰鬥叫做野狐嶺之戰並不準確,準確來說應該是會河堡-野狐嶺之戰,因為在此戰中,由於野狐嶺的地形問題(野狐嶺的山很多,地方比較狹窄,並不適合大規模軍事作戰)導致在野狐嶺金國參戰軍隊並不多。



據《金史》:以勁兵七千遇大兵,戰於定安之北,薄暮,先以麾下遁去,眾遂潰。

據金史所說,在野狐嶺金國參戰軍隊只有7000餘人,金國之所以損失慘重是因為金軍主帥完顏承裕在野狐嶺一戰中後撤,蒙古軍隊在會河堡追上金軍,並消滅其主力,這一點可以在金本紀中查證。因此本文主要以會河堡-野狐嶺之戰來分析金國為何失敗。

金國外交失誤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西夏與金國相鄰,面對蒙古的進攻,雙方完全可以合作一起抗擊蒙古,但是金國的領導層全體都智商下線了,在蒙古進攻西夏幷包圍其首都時,面對西夏的求援,金國無動於衷,金國貴族一致認為應該讓他們互相消耗,這種不成熟的思想成功的將西夏推入蒙古陣營,若金國能夠幫助西夏一起抗擊蒙古的入侵,在野狐嶺一戰中一定會獲得西夏的支援,那麼誰輸誰贏可能就不一定了。這種失敗的外交在金末很常見,比如金國末代皇帝金哀宗,竟然想通過打擊南宋來補償北方被蒙古侵佔的領土,這種行為遭到了南宋的強烈反擊,在兩面夾擊之下,金國怎麼可能不滅亡。

金國軍隊的戰鬥力早已不及以前

金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軍隊的領導層腐化嚴重,“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早已不復存在,隨著蒙古的崛起,金國一天不如一天,其引以為傲的騎兵反而因為戰馬不足而轉為步兵,就像當年北宋與金的戰爭一樣,金國依靠步兵對抗蒙古騎兵,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北方多平原的地形,金國在面對蒙古騎兵沒有任何勝算,只能依靠山來抵禦蒙古鐵騎,所以金國選擇在野狐嶺與蒙古進行決戰,由於在野狐嶺地形狹窄,蒙古軍隊在木華黎的帶領下下馬作戰,憑藉其意志,一舉擊潰野狐嶺7000守軍,之後在會河堡面對蒙古鐵騎,金軍精銳被悉數消滅。

這場戰役金國雖號稱有40萬大軍,但是實際上可能只有1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在面對9萬的蒙古軍隊,金國在人數上並不佔優勢,在面對戰鬥力更強的蒙古軍隊,金國打不過也很正常。

雙方將領差距過大

蒙古一方由成吉思汗、木華黎率領,金國一方由完顏承裕率領,蒙古一方就不用說了,他們都是當時最優秀的將領。而完顏承裕的水平著實有些不行,不僅將自己的中軍營帳置於前方,導致木華黎直接率軍衝向其指揮所,而且在野狐嶺守軍被擊潰後,竟然因為害怕而逃跑,這樣的將領怎麼可能打得過蒙古軍隊。



隨著會河堡-野狐嶺之戰金軍慘敗,蒙古軍隊勢如破竹,順利拿下居庸關併到達金中都城下。由於金軍的殊死抵抗,蒙古才引兵而去,但這場戰鬥標誌著蒙金戰爭的轉折,自此以後金國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陽光灑過的天


一、蒙古集中兵力,金軍分散兵力。

金軍本來兵力遠勝蒙軍,但是卻分散到崇山峻嶺之間,一處激戰,四方觀戰,有勁兒也使不上。

而蒙古軍握住拳頭,集中攻打一個要點,化兵力劣勢為優勢。

二、蒙古統一指揮,金軍將領不和。

蒙古十萬大軍聽命於成吉思汗一人,成吉思汗又是世界級別的軍事家,指揮若定。

金軍兵力多,將領多,人心散,主意多,中路一路被攻打,其他各路都在觀望。

拿破崙說過,一個平庸的司令官,比兩個優秀的司令官,更能打勝仗。

而成吉思汗是最優秀的司令官,金軍有好幾個平庸的司令官,互相不服,焉能不敗?

三、蒙軍同仇敵愾,金軍士氣不振。

蒙軍深恨金軍,蒙古的祖先俺巴孩汗被金國捉住釘死在木驢上,為俺巴孩汗復仇是蒙古人代代相傳的誓言。現在,蒙軍在敵國的國土上作戰,四面皆敵,沒有後方,唯有死命向前,殺盡仇人才有生路,所以上下一心,成吉思汗和將領們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一舉破金。

身先士卒,衝鋒陷陣

金兵這次從當年二月份抵抗蒙古軍入侵,一直打了半年多,處處失敗,士氣不振。比如完顏承裕早在守備野狐嶺的時候他就開始盤算著退路,當地的地主和土豪們前來聯繫,希望幫助朝廷攻打蒙軍,但是完顏承裕不聽,卻反覆問怎麼能去宣德,這是給打敗逃跑做準備,當地的土豪地主們很失望,就投降了成吉思汗。

四、蒙軍百戰精兵,金兵戰力低下

蒙古在崛起的幾十年間,大戰不休,蒙古軍的戰鬥力在當時全世界第一,而金國已經見過一百多年,金軍的戰鬥力好比清末的八旗子弟,欺負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本事大的很,和蒙古兵玩命是不行的。

綜上所述,野狐嶺、澮河堡決戰,金兵兵力分散,指揮失靈,45萬大軍被10萬蒙軍消磨殆盡,為金國滅亡敲響了喪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