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暖新聞】兩位“好少年”為疫情防控“站崗”


疫情無情人有愛,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田應志和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文敏,自願成為志願者,為家鄉抗擊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他們希望用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

【戰“疫”暖新聞】兩位“好少年”為疫情防控“站崗”


田敏(右)在疫情監測服務點進行志願服務活動。

【戰“疫”暖新聞】兩位“好少年”為疫情防控“站崗”


田應志(左)在向村民宣傳防疫知識。

“上大學後,我的專業是臨床醫學,我們村是苗族村寨,上了年紀的老人聽不懂普通話,對於村裡喇叭、宣傳車宣傳的新冠肺炎疫的政策和防護知識,他們都聽不懂,因此我用苗語翻譯給他們聽,讓他們學一些防護知識保護自己。”田應志住在興仁市屯腳鎮坡腳村,自從成為志願者後,他每天都會用苗語重複著這些話:“叔叔伯伯們沒有特別要緊的事,就別出村了,安安心心呆在家,這樣就會減少被傳染的機會,你們要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的,希望叔叔伯伯們能理解支持村裡面的工作……”記者問他累不累,他說自己得到過全社會的幫助和關愛,現在面對嚴峻的疫情,他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

而住在興仁市潘家莊鎮粑粑鋪的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文敏也成為村裡的義務宣傳員,她告訴記者:“我在學校讀的是護理專業,學到了一些傳染病的防護知識,疫情來臨後,我通過電視、手機等又瞭解了一些新冠肺炎疫的防護知識,村裡的很多爺爺奶奶不識字,看不懂村裡發的宣傳單,我就想著為村裡做點事,所以協助村裡義務宣傳一些新冠肺炎疫的防護知識,儘量讓他們做好防護!” 

除了做義務宣傳員,田應志、文敏還積極參與村裡組織的人員排查工作,他們每天協助當地相關工作人員對過往車輛及人員進出登記、進行勸導等,在他們的帶動下,村裡的男女老少也紛紛行動起來,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衛戰匯聚向上力量。(李鑫波 趙來睿) 

【戰“疫”暖新聞】兩位“好少年”為疫情防控“站崗”


相關鏈接

文敏,女,漢族,2003年8月生,現就讀於貴州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護理專業。文敏從小被收養,養父患有嚴重的冠心病,養母雙耳失聰且有時精神失常。文敏非常懂事,從小就幫著做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11歲時,養父患病去世,留下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養母和一個貧困的家。為了照顧好養母,她放棄了住校,每天早早起床,為養母做好早餐後才匆匆趕去上學,中午、下午放學後還得到處去找養母回家。然後為養母做飯、洗衣、下地幹活……待一切事情做完後,她才能安下心來複習功課。為了守護養母,文敏婉言謝絕了親生父母要她回家的請求。為了能早日走入社會謀求一份工作來養活養母,文敏選擇到中專學校就讀。跨越血緣的人間大孝在她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她的自立自強和孝心,激勵著廣大青少年向善向好。文敏榮獲譽2016年貴州省美德少年、2016年度全國媒體特別關注孝心少年、2018年全國第一批新時代好少年。

田應志,男,苗族,1999年7月出生,現就讀於遵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由於家庭困難,田應志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裡剩下90多歲高齡的奶奶、手腳殘疾且患有癲癇病的哥哥,正讀小學四年級的他和年幼的妹妹,從那時起他便成了家裡唯一的頂樑柱。幫奶奶操持家務、下地幹農活、照顧殘疾哥哥和年幼的妹妹,田應志用幼稚的肩膀扛起了本不該屬於他的那份“責任”。殘酷的命運沒有摧垮田應志,而是練就了他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面對困難,他總是迎難而上,面對親情,他總能用心去呵護!2016年,田應志以優異成績考入興義第五中學就讀高中,經過3年的刻苦努力,2019年高考,田應志如願考上了遵義醫科大學,如願實現了他學醫的願望。田應志榮獲2015年貴州省美德少年、2016年全國最美孝心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