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老人捐出养老钱,是人性充沛的好故事

2月12日,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发文称:“建议这些老人尤其是贫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尽量婉拒”。

“实在盛情难却,可以考虑放进一种可撤销信托基金里,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可以撤回,以备万一老无所依。不要像我们这种飞蛾扑火式的捐款,转眼成灰”他说道,“以这些老人的年龄,基本上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我们愧对他们,谢谢他们。”

婉拒老人捐出养老钱,是人性充沛的好故事

近日,老人捐款助力疫情防控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

广东佛山,一老人到派出所放下4000元后转身就跑,民警急忙追上归还。民警说老人想捐钱给警察买口罩,执意不肯收回,便悄悄跟着老人回家,发现她是一位住在附近的独居老人,隔着门劝说了半个多小时,老人才将钱收回,“老人年纪这么大了,我们虽然很感谢,但不能接受捐钱。”

婉拒老人捐出养老钱,是人性充沛的好故事

重庆一位87岁的摆摊老人,捐出她30年的积蓄20万元;

沈阳老人卖爆米花50年攒2万5千元全捐;

浙江湖州,一位83岁的老爷爷平时以拾荒为生,老伴瘫痪在床,捐出1万元存款;

四川工资1000多元的环卫老大爷,捐出5年的积蓄10071元……

婉拒老人捐出养老钱,是人性充沛的好故事

疫情爆发以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很多贫困老人捐款的感人事迹。

“这些正能量新闻获得不少网友的点赞,认为老人们拿出毕生积蓄是品德高尚。但是当频繁的感动堆积在一起,真的没有让人感觉太温暖,反而是一把心酸。”搜狐新闻对此发表评论,“从新闻内容来看,这些心系国家、倾囊相助的老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生活质量不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群体,可以说,这些捐款基本是“棺材本”养老钱了,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主要保障。”

“接受生活困难的底层弱势群体老人的大额捐款,或应切实考虑到他们将来的养老和生计问题!”广东法制盛邦东莞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李国庆说道,“前几天看到这种新闻,很感动,甚至想流泪”。“今天想想确实接受捐款时应考虑到他们的生计和养老,武汉缺的不是钱款,是医疗物质和医疗队。让这些老人家捐出多年积蓄。我们应该理性地反思这些弱势老人群体的艰辛!”

对此,不少网友点赞支持。审视当下疫情,武汉缺的不是钱,是有钱都买不到的防疫物资。老人们心思单纯善良,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代,他们怀揣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支援国家。中国老中青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社会的栋梁和砥柱。只是我们不该让老年人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