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捧紅了牛哄哄的“大師”?

喜歡我,就關注我唄……

陳方瞳銳評  |   誰捧紅了牛哄哄的“大師”?


我聽說那位名揚海四海的“氣功大師”陽壽已盡,並深感困惑。困惑於這麼一位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大師”竟然會一病嗚呼;看來人就是人,吃的是五穀雜糧,說的是人話,做的是人事,本來就沒有神仙的本事,何必整天裝神弄鬼,用所謂的“法術”忽悠頭腦發熱的名利客呢?

至於這位大師究竟有無“召喚”蛇仙的本領,我沒有親眼見過,也沒資格“一睹為快”。不過,飯桌上曾聽某君說得有稜有角,竟昏昏然有些相信了。然我信的不是他的神通,而是覺得“大師”能夠混跡於官場和名人圈,並能夠玩得風生水起,實在很了不起!

大師之所以能紅起來,取得一些達官貴人的青睞,原因無非是這些人深信“大師”可以用神通幫他們“逢凶化吉”,以護佑他們官運、商運亨通。“大師”也想借助這些有頭有臉的人“光耀門楣”,擴大知名度,便使盡渾身解數為這些官員的官運“把脈”“問診”、指點迷津。

就這樣,“大師”的名氣越來越大,所攀上的人的級別和檔次越來越高,“大師”的本領也隨之被捧上神壇,名氣傳遍五湖四海。“大師”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混進官場,開始成為某些人物的座上賓。

除了擁有召喚蛇仙的法術外,“大師”還漸漸諳熟並借力官場規則,能量愈加強大。於是乎,“大師”成了某個地的“地下組織部長”,想升官跑官的“正人君子”們想方設法和“大師”攀親附舊,相互吹捧、抬舉,把原本應服從法紀規則治理的官場搞得烏煙瘴氣。

現在“大師”倒了,樹倒猢孫散,牆倒眾人推。“大師”深陷囹圄後,那些原來和“大師”沾親帶故的官員和名人大抵看到“大師”沒有利用價值了,紛紛改變立場,面對公眾的質疑,要麼保持沉默,要麼乾脆過河拆橋,和“大師”劃清界限,想方設法給自己“漂白”,實在是用心良苦呀!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是“姑妄言之”的,聊齋世界是荒誕不稽的,這個世界裡的故事說出來,沒有幾個會相信,但其刺貪刺虐的文學藝術社會功能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人世間的有些真人真事倒比聊齋故事更荒唐,但大家就是這麼莫名其妙相信了,並願意為之傾倒。

這就是名利場的怪狀,一個個名利客在場中瘋狂追逐,最後都忘了良知為何物,廉恥為何物,大有“財色擺中間,道義放兩邊”的“膽識”和“魄力”。

說到底,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很多人為了生存,都必須低下高傲的頭。很多時候我們被迫奉承那些可以改變我們命運的人,無非就是想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說高大上一點,是為實現自己遠大抱負。

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的孔老夫子說了,“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句話說淺白點,人應該有良知和道德的底線,不能毫無顧忌,把腰彎到膝蓋下面的同時還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陳方瞳 2020年2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