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捐款1萬元,報名參加志願者,廊坊農民好樣的

“爸爸,告訴您個好消息,今天領導收下我去武漢增援的申請書了……”2月12日中午,張書申老人接到女兒張雪梅的電話時有些激動:“這真是個好事兒。國家有難,年輕人就該衝在前,不管最後能不能去一線,都要爭取,都要盡最大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61歲的張書申是廣陽區九州鎮九州二村農民。面對疫情防控形勢,他召開一次“特殊”的家庭會議,希望兩個孩子都上“戰場”。他還悄悄一人去捐款1萬元,不懂網絡的他為了報名志願者增援武漢而學習使用智能手機……


主動捐款1萬元,報名參加志願者,廊坊農民好樣的

圖為廊坊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人員抓拍的張書申老人照片。


“特殊”的家庭會議“爸是一個農民,不會說多麼高尚的詞語。我就想告訴你們,國家富強了,多貧窮的人都有飯吃;國家有難,我們個人再有能力,都無法施展。現在,為了抗擊疫情,那麼多黨員幹部衝在前,那麼多醫護人員天天加班加點,有的還犧牲了,爸感動,也心疼。這種時候,我們不能袖手旁觀,爸希望你們都能上‘戰場’……”2月1日,張書申召開了一次“特殊”的家庭會議,希望兒子張嘯和女兒張雪梅都能“上一線”,儘自己一份力。張書申的兒女非常贊同。張嘯在一家快遞公司上班,正歇業在家。聽了父親的話,他當即表示,如果能有機會去武漢,願當“逆行者”,“哪怕幫忙送送東西也行。”


張雪梅是長征醫院神經內一科護士。“我爸是一個特別愛國的人,從小就教育我們,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認真,隨時準備著為國家效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天天告訴我不要當‘逃兵’,要爭取去一線。”張雪梅說,其實她和同事從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每天參加全省開展的院感網絡直播培訓和考試,同時參加院內培訓,“我寫了入黨申請書,也提交了增援武漢的申請書,隨時準備上戰場。”

主動捐款1萬元,報名參加志願者,廊坊農民好樣的

圖為廊坊都市報記者與張書申老人的微信對話截圖。


扔下一沓錢就跑提起尋找張書申,廊坊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幹事畢永勝用“頗費周折”來形容。


2月6日下午,老人來到廊坊軍分區,表示想要通過部隊向武漢捐款,沒有等門口值班人員記下名字,扔下一沓錢,便騎車匆匆離開了。工作人員只抓拍到一張老人離去的照片。


正是通過這張照片,廊坊軍分區政治工作處通過廣陽區人民武裝部多方查找,確認了老人的身份。當得知是老人是一名普通農民,年輕時靠打短工維持生計,現在卻一下捐出1萬元時,工作人員無不豎起大拇指。


2月7日,廊坊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工作人員與廊坊市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將老人這份沉甸甸的心意轉交市紅十字會。


2月13日,記者聯繫市紅十字會了解到,老人捐款系向雷神山醫院定向捐款,2月7日當天已經交到省紅十字會。老人的心意會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特定渠道送達武漢,發揮善款的最大作用。


廊坊都市報記者“對話”老人2月12日,廊坊都市報記者終於電話聯繫到張書申老人,記錄下了老人真實的話語。廊坊都市報記者:您有退休費嗎?張書申:我和老伴都沒有退休費,我們就是農民。年輕時我們種地,打短工,有點積蓄。


廊坊都市報記者:您為什麼捐款呢?


張書申:就是這段時間,一直被一線的黨員幹部、醫護人員感動著。他們沒白天黑夜,有的還犧牲了(哽咽),有的還是個孩子……我一個農民,幫不上啥忙,就想,我們少吃點、少喝點不算什麼,一線人員最辛苦,他們為了我們,我們要支持他們。


廊坊都市報記者:捐款您為啥不留姓名,扔下錢就跑呢?張書申:我不想讓人知道,留名做什麼?廊坊都市報記者:疫情開始後,聽說您還開了家庭會議,想讓倆孩子都上“戰場”?張書申:是的。“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年輕人,什麼時候應該往前衝?就得是這個時候。有機會,兒子閨女都要去,不能當“逃兵”。廊坊都市報記者:聽說您還在網上報名參加志願者了?張書申:這個挺費勁(笑),智能手機玩兒不好,為了報名,現學的。看今日頭條上,有招募志願者的,我就想去,我留了電話。我身體好,幹不了別的,可以幫著背背藥桶,幹些消毒什麼的工作。大夥多看看《亮劍》,關鍵時刻保國就是保家!

主動捐款1萬元,報名參加志願者,廊坊農民好樣的

【記者手記】


整個採訪過程,一直被張書申老人的行動所感動著。

一個普通的農民群眾,在抗擊疫情中,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國家對家園的熱愛,對一線工作者的敬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被衝鋒在前的黨員幹部所感動,被一線工作者所感動,體現的是“黨員幹部衝在前,我為他們做後援”的覺悟,黨群關係更近了。召開“特殊”的家庭會議,希望兒女上“戰場”;個人捐出萬元積蓄,報名參加志願者,體現出廊坊人在大事面前主動作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境界。


他,只是千千萬萬個普通百姓的代表,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一線人員才有了強大後盾。點點滴滴的愛心義舉背後,是關懷,是支持,是情義,更是擔當。如此,勢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