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究竟有多“恨”曹操!

曹丕作为三国历史上魏国政权的真正建立者,其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和小说演义中胆小懦弱的曹丕形象完全不同的是,真实历史上的曹丕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全才。历史上的曹丕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其在诗、词、文学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曹丕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在武略方面,曹丕彻底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战争击败了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重修旧好,恢复了中原政权在西域的统领地位。但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曹丕和其父亲曹操的关系并不和睦,不仅如此,曹丕还做了很多对不起曹操的事情。

曹丕究竟有多“恨”曹操!

一、抢夺其父妻妾

历史上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他的庶出长子曹昂。而且曹操一直培养的继承人也同样是曹昂。但曹昂在征讨张绣的过程中身死之后,曹操在心痛之余又不免要开始考虑重新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了。之后曹丕和曹植经过激烈的争斗之后,最终胜出成为了曹操的继承者。虽然曹丕是一个天生的政客,但曹操事实上并不怎么喜欢曹丕,或许是因为曹丕太过于无情了吧。这使得曹操对于曹丕的冷酷无情颇为不喜,但没办法,曹魏总是需要执掌者的。而曹丕却又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曹操才不得不选择了曹丕。

曹丕究竟有多“恨”曹操!

曹丕自然也知道曹操并不那么喜欢自己。但曹丕懂得做人,更懂得儿子必须要尊敬父亲,更何况他这个父亲可以决定他以后的命运。所以曹丕在曹操活着的时候依旧是一副乖儿子的模样。但曹操死后,曹丕彻底翻身农奴把歌唱,彻底张狂了起来。历史上曹操刚刚去世还没有入殓,曹丕就从曹操的府邸抢出来一个曹操侍妾,曹操尸骨未寒,曹丕就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也难怪卞夫人称曹丕乃禽兽之属。从这件事来看,曹丕对自己的父亲曹操并没有表面那么尊敬。

曹丕究竟有多“恨”曹操!

二、彻底把曹操钉在篡汉的耻辱柱上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曹操一直也并未称帝自立。一方面因为当时曹魏阵营中汉室的忠实拥趸还依旧不少,比如荀彧这样的汉室铁粉。所以曹操为了稳定曹魏阵营的安稳,决定暂时不称帝。另一方面,曹操不愿意背上篡汉之名。这种千古恶名曹操并不愿背负,所以历史上曹操曾经面对文武群臣说道“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意思就是,如果曹魏是天命所归,那他愿意成为周文王,这就说明曹操不愿意篡汉,他把篡汉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继承人曹丕。

曹丕究竟有多“恨”曹操!

但曹丕是怎么做的?曹丕篡汉自立之后,立刻遵奉曹操为“魏武帝”。要知道武帝这个谥号一般都是开国皇帝的称谓,曹操本来不愿意背上篡汉之名,所以他说想成为“文王”。但曹丕篡汉之后,立刻将篡汉的恶名扣在了曹操的头上,给了他一个武皇帝的谥号。这种做法明摆着就是针对曹操,给曹操头上扣屎盆子,可见曹丕有多么恨曹操。

三、推翻曹操用人之法

三国时期,在所有诸侯当中用人最不拘一格的诸侯就是曹操。曹操由于是阉宦曹腾之后,所以世家大族对于曹操多有看不起的意思,也不愿为曹操效力,历史上司马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在和袁绍争锋时期,袁绍凭借家族四世三公的影响,导致天下人才多为袁氏所用。所以曹操为了发展壮大,收拢人才,只能重用寒门。所以历史上曹操非常务实,他不像其他诸侯一样看重出身,相对于出身来看,曹操更加看重能力。所以说,曹操时期的用人法则就是“唯才是举”。所以,历史上曹操帐下文武大臣多有寒门之士。

曹丕究竟有多“恨”曹操!

在古代,按照常理来说,皇子登基后不应该立即更改父皇的治国政策,即使要改变也会在进行一系列的铺垫,或者曲线救国的更改政策。毕竟推翻父亲的政策,在某种层面来看是对于父皇的不尊重,对先皇的否定。但曹丕继位之后,他立刻就命令陈群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汉朝察举制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九品中正制只看出身选才,而把能力放在了家世出身之后。这种做法和曹操的“唯才是举”简直是背道而驰。虽然曹丕此举缓和了曹操时期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但不得不说,曹丕这也是全方面的否定了曹操的用人政策。这种做法在古代也是明显的不孝之举。其不满曹操的态度也昭然若揭。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转发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