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村養牛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懂如何養牛的人卻不多?

王洋Daisy


為何農村養牛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懂如何養牛的人卻不多?


隨著牛肉價格的不斷攀升,農村養牛收入基本穩定,沒有多大的波動,是相對穩定的養殖項目。養牛又成為2019年農村養殖業的一個亮點。


為什麼農村養牛的人越來越多呢?


一是利潤高,養殖容易,牛疾病比其他畜禽少,利益的驅使促使養殖人選擇養牛。


二是現在外出打工並不容易,很辛苦,除去生活費用外,沒有多少儲存。現在養牛這麼火爆,返回家鄉利用資源優勢發展養牛生產是比較穩定的,政府又有政策扶持,主要是在家裡可以照看老人,管理小孩。


三是養牛投資不算高,自己有幾萬元,貸點款購買部分母牛就可以進行養殖,飼草飼料不用投資,山上的牧草是不用支付費用,是無償的。飼料家裡的玉米是足夠的。所以養牛比養豬、養雞投資少,收益高,你家看到我家養,大家都養牛,因此農村養牛的人越來越多。


四是牛的繁殖率低,不如豬,一頭母豬一般每年提供育肥仔豬22頭,很快就能發展起來。牛一般單胎,母牛妊娠期平均為283天。農村牛犢是一年斷奶,現在一般3—4月齡斷奶,也就是說要一年多才能產一胎牛犢,農村是三年產兩胎,牛的發展速度是相當的緩慢。從2008年至2016年,能繁母牛的數量從1560萬頭下降為1400萬頭,繁殖母牛存欄量一年比一年少,市場供育肥的牛犢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攀升,因此,在農村養繁殖牛是很有出路的,前途相當好,養繁殖牛將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利潤。


但是真正懂如何養牛的人卻不多?


農村會養牛的人很多,那就是早晨起來將牛放到山上,晚上收回來喂點幹玉米秸稈。但是真正懂養牛的人卻不多,他沒有學習過科學養牛的知識,在初高中又沒有開這門課,學習養牛這一門課程大學要學習半年才能知道個大概。農業部門在農村開展的技術培訓很多,那是太簡單的培訓,根本學不了多少真正實用的養牛技能,養牛人只有在生產實踐中邊生產邊學習,好在現在各個鄉鎮都配齊了畜牧獸醫人員,村裡有村獸醫人員、人工授精人員,疫病治療、種草和養殖技術可以隨時請教鄉鎮畜牧獸醫人員。

<strong>


老周說三農


說起農村養牛,過去是家家戶戶都養有牛。記得分田到戶的時候,每家每戶都分到分子牛,生產隊的牛群全部和田地一樣,全部分配到各家各戶中去。

家裡分有田地了沒有牛可不少,農民需要牛來犁耙田地。有的家庭人少,就兩戶或三戶合起來一頭牛。我家人有點多,所以單獨分到了一頭黑毛的黃牛。

題主所說的農村養牛的不少的情況,其實現在農村的實際是養牛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我們老家農村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家裡的田地有不少人家都不願意種了。

即使有的家庭種地,也大多儘量出點錢請農機來幫耕地和收割水稻,用到牛的機會就少了,就沒有必要用一個人的勞力來養牛喂牛護理牛了。因此,有很多農村家庭不再養牛,有的甚至連豬都不想養了。

牛肉是食草動物,牛肉的營養要比豬肉雞鴨肉高,香味也更好,因此賣價也更貴,但實際上農村裡通過養牛賺錢的人非常少,除了一些規模養殖場或專業養殖戶之外。為什麼呢?

一是規模養殖一次性投入成本太大,一般農戶沒有這麼多本錢。養牛一頭兩頭再怎麼賺錢也賺不到哪裡去,但是如果想規模養殖,購買牛仔的投入非常大,少少也要一兩千元1頭。

如果想養幾十頭,那這筆投資一般的農戶還真出不起,而且賺不賺錢也是未知數,不敢貿然就投入。

二是小戶散戶養殖成本太高無錢可賺。這就是現在傳統的農戶養模式,一般的家庭也只是養有一兩頭牛,主要是自己家裡幹農活役用而已,不是專門的菜牛肉牛。

這樣的養殖模式,如果算起來成本來肯定非常高,根本就賺不了錢。平時,每天都要有人牽到田野上放牧或是喂草,至於每天要牽出牛圈外散步一個小時,否則牛會很難活下去的。

三是仍然按照傳統的飼養辦法,捨不得喂精料養不肥牛沒錢賺。我們老家農村養牛,大多是放牧式養,一般是十幾頭、幾十頭趕到山上去放,讓牛自由吃草,好一點的有家可能還會增加一些青飼料來喂。

但是,按照測算,僅喂草對牛來說就是隻能活命而已,根本長不肥長不重,沒有太多商品價值。在南方,由於可種牧草的品種不一樣,蛋白含量低,如果不補喂精飼料,養出來的牛是不大不肥也不重,是沒錢賺的。

因此,要想把養牛作為賺錢致富的路子,必要遵守養牛之道,一是要規模養殖,攤低成本,二要根據營養需求,在喂草吃草的基本上增加精飼料餵養,一般情況下要達到700多斤才會收回成本,超過700斤以上才有盈利。

更多的農村問題解答,歡迎關注“桂農通”,謝謝支持!


桂農通


牛的行情穩中有漲,養牛的發財了。所以農村養牛的越來越多了。農民養牛,都是按照自己的老辦法養,不在意理論的學習,所以真正懂養牛的人少。



去年牛肉價格持續走高,養牛人效益不錯,都賺到了錢。一頭育肥牛,飼養一年有五千左右的利潤。加入養牛行業的人越來越多,過年以後小牛犢子的強手,價格的升高,就可以證明養牛的隊伍在擴大。

農村養牛的大都是七零後、八零後。這部分農村養殖戶文化不高,養牛是憑藉老經驗、老觀念。接受新鮮的技術慢,對養牛知識的系統學習欠缺。有的養殖戶喂精料,還習慣於把精料投放在飲水裡飼餵。這樣做不利於消化,但是這是他們的經驗和習慣。不關心科學道理,就是按照老辦法喂。


對牛的消化系統不瞭解,對飼料的配比就不合理。很多養牛戶捨不得加豆粕,說豆粕貴。現實是你不加蛋白飼料,牛隻能用能量飼料轉化蛋白需要,這樣更造成了浪費。飼料單價下來了,但是飼養成本上去了。


農村人認死理,他覺得對的就是對,你怎麼說他也不接受。他的老經驗、老思路就是真理,不可動搖。不接受新鮮知識,不接受新型飼餵方法。


農村養牛賺錢,養牛的越來越多。都想賺快錢、賺容易的錢,踏下心學習的少。農村真正懂養牛的少。


農村裡的逍遙


農村養牛的不少,其實主要是散養的農戶比較多,一個村裡,只要庭院或者屋前屋後有空地的,基本都會養上一頭或者幾頭牛,一頭壯牛大概能賣到5000元-1萬元,然後還要除去買牛犢的費用、飼料費、看病費等等,所以散養的牛一般是不賺錢的,規模養殖、集群管理的才比較賺錢。

而且散養的牛是沒有政府補貼金的,只能靠農戶自己掏錢餵養,養牛最怕的是牛生病,像常見的牛流行熱、牛炭疽病、胃積食、胃脹氣等等,如果不及時治療,牛很容易死亡,這就需要平時對牛舍定期清理,以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餵養的飼料不要太難消化或者易發酵產生氣體,讓牛的胃不舒服。散養戶在選牛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大牛,小牛是比較容易生病的。

另外,屠宰場會直接收購養殖場的牛,但是屠宰場不收這種零散的牛,散養戶只能在牛要出欄的時候把牛賣給牛販子,而牛販子會在中間賺個差價,這樣一來回,賣的錢可能就沒有那麼高,對於一些偏遠地區的,尤其交通不是很方便的農村,牛販子可能還會進一步壓價。

最後,有的農民並不會選品種牛,選的牛可能養了一年還是那個膘,光吃不長,這就算是一個賠本買賣了,所以養牛之前要選好品種,然後餵養過程中,注意方法,這樣的牛長膘快,賣的價錢才能高。我是農人答農事,上面就是我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農人答農事


首先養牛要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牧草。很多養殖戶就是被牧草限制了無法擴大養殖,如果養牛沒有規模就很難賺到大錢,這也是為什麼農村養牛生不少,但是真正賺錢的人卻很少。有的地方養牛是可以賺到大錢的。現在就給大家說說為什麼養牛的很難賺到錢。

牧草量的不足。

現在養殖戶養牛基本是在農村進行,雖然農村有青草喂牛。還有一些荒山野嶺 很適合養牛,但是牛的食量真的太大了 ,一天一頭牛要吃很多的草,一座山也只能養幾頭牛 ,養多了草就跟不上,這也是為什麼,在農村都是幾頭幾頭的養殖,養的數量太少,而且現在生態環保抓得很嚴,養牛過多會影響生態環境,把山上草吃得光禿禿,環保也不會讓養,只能少養就自然賺不到錢。

牛食量大喂精飼料要虧本。

牛的胃非常大每天要吃掉大量的牧草,也一些專業養殖牛的人,用精飼料來餵養牛,效果並不理想,吃得多長得慢,牛是一種食草動物,無論是青草,還是乾草,只要能吃飽就會長肉,牛的肚子那麼大 喂精飼料需要多少量才能讓它吃飽,所以還沒有人敢用精飼料來養牛。牛長的肉都不夠買飼料,所以在農村養個三五頭,只小打小腦。


所以養牛必須要有地理優勢

在我國有幾大草原,有大量牧草,在大草原利用自身地理優勢,養殖畜牧業非常好,草原放牧由來已久,遼闊的草原,不用擔牧草不足,可以提供大量牧草,在大草原放牧成本及少,在這些地方是可以賺錢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其它的農村養牛卻很難賺錢。



荊楚陽哥


為何農村養牛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懂得養牛的人卻不多?

在農村出現養牛的人多,而真正懂得養殖的人少的現象確實存在,但並不奇怪。深入分析,找出背後的原因,如下:



農村養殖牛的人越來越多

農村養殖牛的人多起來,原因有這幾點,

  1. 一是,牛在很多農村地區,特別是山區,還是耕地的主力。要發展種植業,耕牛是不可或缺的;
  2. 二是,養牛的效益大。肉牛養殖,可以說是農村唯數不多能夠賺到錢的產業項目之一。花4000~6000元,到別的村引進一頭牛犢,養殖一年時間,長大了就賣出去,也能夠有10000~15000元收入,獲利不低於2000元;
  3. 三是,養殖牛,村民有經驗,管理方便,成活率高。在農村,一個人可以養殖5~8頭牛,每天早上放牧,吃飽了就趕回家,一天的養殖管理就這麼簡單,跟規模化養牛場區別很大。一般情況之下,放牧的牛不容易得病,基本上都能夠存活。

綜合以上分析,受到較高養殖效益的吸引,加上在農村養殖牛相對容易,促使村民為了提高家庭經濟收入而發展養牛產業。



真正懂得養牛技術的人少的原因分析

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人,對於農村養牛的情況比較瞭解。以前,外出務工的人還不算多,村民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種地所得,養牛種地成為絕大多數家庭的產業發展狀態。

村民養牛是為了用來種地,出售牛不是為了能賺點錢,而是牛老了,需要賣了,換一頭年輕的,以便明年好種地。所以,對於如何養好牛,沒有人去深究。村民思考的是,如何種好地。結果,村裡面有養牛經歷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懂得養牛技術卻不多。

如今,村裡面養牛的人多起來,大多數是看到了利潤,盲目跟風去養殖的結果。而去養牛的人大多是以前“有養牛經歷”的老一輩。



所以,當前農村就出現了“養牛的人多,真正懂得養牛的人少”的現象。

好了,以上關於為何農村養牛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懂得養牛的人卻不多?這個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


終歸農村


應該說現在的農村養牛的家庭和規模越來越少了,和這個主題是恰恰相反的,家裡單門獨戶養殖耕牛的幾乎沒有了,就目前的趨勢根本不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情況,不斷增加的應該是專業飼養場、大型養殖場的話應該會越來越多。 今天我們借這個問題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養牛的越來越少吧。

一、農業生產不再需要

以前農村養牛主要是為了耕地,當時不發達的農村牛就是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現在隨著城鎮化的提升,農村的耕地逐漸減少,有的地方已經沒地可種,所以家裡養牛也就沒什麼用了。 如今農業發展越來越現代化,農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人力和畜力都已經退出了農業生產,耕牛也隨著社會發展被逐漸淘汰了。

二、牛本身飼養成本問題

不管是耕牛還是奶牛、肉牛的成本都是很高的,養牛不僅需要提供飼料,還要隨之為牛的健康操心費力,這對於個體農村家庭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支出。如今有現代化的耕種設備,農村家庭不會再選擇養牛。



三、整體環境問題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熱潮,農民衛生意識也在提升,家庭養牛帶來的環境髒亂差現象已經越來越不能被接受。尤其是在全國倡導建設美麗鄉村的大形勢下,不規範、沒有規模的養牛現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四、就業崗位的增加 在以前確實有很多農村家庭養牛,幾乎家家都會養上一兩頭牛,但是我們要知道以前的農村人除了在家種地和養牛羊豬,幾乎沒有其他工作,不像現在可以出去打工或上班什麼的。



重點來了,農村都已經逐漸沒有養牛的,怎麼還會有懂得如何養牛的人呢!下一步會越來越少的。反之是規模化的養殖場代替以前的零散養殖戶,這這方面大型的養殖場在技術和設備上有一定優勢,這個也是以後的大方向所在。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呂家姐夫】,我們一起探討更多關於農村的事情。

呂家姐夫


未來養牛業的發展,是飼糧的安全發展。

牛以食草為主,糧食當量。所以,飼草產業的發展對食物安全,農業經濟,生態環境起絕定性作用。發展以食草為主,糧食當量型畜牧業,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緩解糧食供求矛盾,發展模式為節糧型畜牧業。普及種草養牛知識,推廣科學養牛,科學技術。飼草種植和飼草科學栽培技術,飼草加工和飼草科學利用技術。種草養牛規模,方式和養牛科學經營技術,幼牛培育技術,飼草與牛飼養技術,飼草與奶牛飼養技術,種草養牛疾病防治技術,人為經營應急措施和科學管理,用藥的藥理和毒理知識。各地域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各不相同,種草養牛方式也不同,具體問題需具體深入實踐。

①,種草最記貴的是耕地技術。

地表層面,長期受作物理化和生物作用,尤其是荒地土壤板結,雜草種子和蟲蛹,蟲卵不利飼草生長。表土層下是團聚體,養料蓄積比較豐富,對飼草生長有利。所以,深翻土壤,將團聚體純淨而養料豐富的土壤翻在上層,把原來地表層面結構破壞的草籽,蟲蛹,蟲卵,翻埋土下缺氧處使其窒息死亡,將原來地表層面的雜草殘留枝葉,人工所施肥料翻入地下腐熟增加肥效。然後把翻耕過的土層疏鬆整平,蓄積灌水供播種。

②,飼草青貯技術。

把青綠,鮮嫩草或半乾青綠草密封隔絕空氣,在青貯原料表面上附著的乳酸菌厭氧發酵,使青貯pH值下降,形成長效,長期貯存青綠草多汁飼料,保存原有漿汁養份,食慾芳香,適口性好,牛釆食率高。

③,牛的經營和生產管理。

首先做到牛場消毒,完善牛的防疫監督,驅蟲,科學免疫。飼養管理技術要科學規範,包括牛哺乳期(0一一60日齡),牛犢斷奶期(斷奶一一6月齡),育成牛(7一一15月齡),飼養管理有青年牛,奶牛,母牛,肉牛育肥…選育等繁殖,後備選種有發情鑑定,配種,妊娠…等等糞便處理技術要科學規範。

④,以上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想著重說一下液體飼料的含義。

液體飼料,指必須以液態飼料喂出生後3一一4齡內的犢牛。只有液態飼料是不經過瘤胃而直達真胃被犢牛消化吸收。液態飼料有全乳,脫脂乳,代乳品,營養價值豐富,包括初乳,常乳和末乳。


周向賢


農村養牛在過去是非常多的,可以說家家戶戶都養一頭牛,那時候養牛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養牛耕地是家裡的一個主勞動力。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對牛精心管理,甚至還會給予一些好吃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精飼料。比如說泡一些花生餅給牛吃,或者是買一些大豆餅給牛吃,使得牛更膘肥體壯拉犁幹活。有時對於一個大家庭人口來說,牛的地位甚至比一些孩子的地位都高。



現在相比過去來說農村養牛的少了很多,農村養牛的也就是寥寥幾戶了,但相比來說還是不錯的,畢竟現在牛已經不成為主要勞動力了,現在種地,主要靠機械化或者半機械化種地,牛拉犁耕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然還有一些農村老人還是餵養著牛拉里幹活兒,也許這些老人為了生一部分錢,也許這些老人還是為了疼愛那頭老黃牛。



從農村的現實角度來看,農村養牛的人大部分都是農村老人養牛,對於年輕的農民而言,養牛的是非常的少,當然對於年輕農民養牛的話都是規模性的養牛,這些人可以說是非常賺錢的。當然因為非洲豬瘟病毒的原因,使得一些消費者把豬肉的消費轉向了牛肉的消費,只是為了健康的安全考慮。還有近期因為非洲豬瘟病毒的原因造成了豬肉價格大幅度的上漲,現在豬肉價格高達25元錢一斤,這使得一些消費者把豬肉的消費需求轉向了牛肉消費,現在牛肉的價格也在30元左右每斤,所以現在牛肉消費量也在不斷的增加。牛價格目前也是非常不錯的,現在黃牛的價格平均在13~14元每斤,一頭牛的利潤也能達到5000元以上,讓牛總體上來說是非常賺錢的。



但是養牛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一頭牛的成本至少在1萬元左右,而養牛的週期也非常的長,一般在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農村人現在不願意養牛奶致富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投資時間比較長,其風險增加率比較多的原因。畢竟還有一些疾病影響著牛的健康的成長,一旦出現了疾這個牛就不值錢了,也就虧了很多。而且喂牛個頭比較大很容易傷到人的身體,也就是安全因素不是太好,每年都有喂牛傷人的時間發生。



總之,由於現在活牛的價格非常的高,目前已經達到了14元左右每斤的行情,農村漸漸的養牛的戶也多起來了。只是養牛的規模不是太大,一般一家就養2~3頭牛,一旦發現有牛犢出生就會在牛犢長半年以後賣掉。現在養牛的主要人群就是那些留守老人,所以養殖的規模不會特別的龐大。養牛總體來說是投資比較高的一個養殖行業,而且生長週期也非常的長,這樣也會使得投資風險增加,所以農村人也不願意去養牛,而且要牛也賺不到多少錢,畢竟有規模才有效益。


宗元三農堂


好牛在東北!

第一,選牛至關重要!要是買到病牛一星期之

後口蹄疫就發出來,這還只是開始重感冒,腸炎,支原體,很多牛很難扛過10天,怎麼避免呢,我覺得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找對牛中介,但是你只有一次機會,誰會慘痛的賠了一次還不長記性!那可不十萬八萬!

第二,防控應激!北邊乾冷南邊溼熱這真是很麻煩北邊很難見的病南邊就特別多,特別是支原體基本無法根除!

第三,我之所以說出來是因為這幾年這種現象挺多的,就是"假牛"為什麼說假牛呢假就假在個子矮體長短但外貌特徵也是六白牛,喂到這種假牛基本一年白乾,還有很多就一一不說了!不是有句話說,跟誰有仇勸他養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