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歲業餘剪紙30年,中國十大神剪之一,我要把剪紙精髓永傳承


#自拍我的故事#“小剪刀,咔嚓嚓,奶奶在家剪窗花。剪朵梅花五個瓣,剪只喜鵲叫喳喳。剪出雪花漫天撒,剪個“福”字頭朝下......奶奶問他樂個啥?恭喜恭喜過年啦!”大家好,馬上就要過年了,我給大家說說我和民間剪紙的故事。我叫王兆剛今年35歲,內蒙古一機集團一名技術工人。我四、五歲時開始與外祖母學習民間剪紙,30年堅守從未間斷。先後獲國家級金、銀、銅獎60餘項。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包頭剪紙”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說起我的剪紙故事真是話長,這還得從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說起。我的外祖父母,祖籍蘇北蕭縣,此地為夏朝蕭國的都城,又是蘇、豫、皖、魯,四省交會處,文化交融。外祖母出生於書畫世家,其父親畢業於徐州美術專科學校。外祖母剪紙,刺繡,更是拿手絕活。外祖父從小念私塾,熟讀四書五經,毛筆字寫得也漂亮。50年代他們逃荒到包頭。在那個年代,外祖父的文化和外祖母女紅,在他們居住的一帶名氣很大。圖為我外祖父過年在寫對聯。

我父母均為雙職工,我從小就和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外祖母經常在家剪紙、刺繡等,我就在一邊看她做這些東西。外祖母也會給我準備一份同樣的東西讓我做,經常是她做大的我做小的。所以我從小生活的環境和所見到的東西,都是民間手工藝品,我是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長大,家庭的薰陶對我影響非常大。可以說四、五歲時剪剪紙,六、七歲時拿針拿線跟著外祖母做女紅。圖為我姥姥當年留下的刺繡紋樣。


隨著我的剪紙技藝的提高,就開始到處尋找剪紙樣子,看到誰家門窗上有剪紙,我就用紙描摹下來回家學著剪,儘管這樣,蒐集到的可以用來學習的剪紙式樣還是很少。外祖母的一個鄰居老太太,山西人,居住在一孔窯洞裡,大家叫她趙娘娘,當時80多歲,她手很巧,窯門上經常貼著窗花,閒下來的時候她也經常剪一些小作品,圖為我以前進行剪紙創作的情景。

為了討好她,我想了很多辦法,她喜歡抽土煙,把菸絲用紙筒裝起來抽。我就給她用紙捲菸筒,經常是一袋一袋子的送給她。後來趙娘娘認為我這個娃娃不錯,就送我一些剪好的窗花,但是她從來不當著我的面來剪,她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是一個藝不外傳的“守藝人”。我就把她每次給我的窗花拿給外祖母看,外祖母慢慢教我如何剪。就這樣,我漸漸地收集了許多剪紙圖樣,也學會了許多剪紙式樣。圖為趙娘娘當時的窗花剪紙作品。

當時家裡人、同學們看我喜歡剪紙,就把報紙上,雜誌上,以及過年門窗上貼的剪紙送給我。那個時候我的剪紙大多都是複製,按照人家的樣子剪,一次次地剪,一次次地失敗,手上磨出了血泡,但是自己卻從來不覺得辛苦。上小學的時候過每逢六一,國慶我都會剪些作品參加展覽,還經常獲獎。記得最早的一次獲獎是1994年,參加市裡的一次比賽獲獎。圖為我1998年、1999年參加包頭市和昆都侖區,六一書畫比賽獲獎的兩張獎狀。


2001年我16歲,上學的路上看到一張剪紙培訓的海報,後來我報了名進入剪紙班學習,成為了在全國都非常有名的剪紙大師要紅霞老師的學生。培訓班每週一次授課,總共3個月12節課。我非常珍惜這一週一次的授課機會,每次中午我都會留下來,仿照老師的作品學著剪。進了培訓班後才發現,剪紙不僅僅是窗花,還可以剪大幅作品,還可以創作。通過那次培訓,不僅提高了我的剪紙技藝,也開闊了視野。

培訓班結束後,我對這門民間藝術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工作之餘,我更加刻苦勤奮學習剪紙技藝。我外祖母大部分運用“一刀剪”技法剪制刺繡紋樣,剪出的作品實用性強,非常傳統,更為質樸。在此基礎上,我在創作時吸取了當地的民俗、風俗,文化元素,藝術表達形式和藝術語言,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在剪紙技法和表現形式上有了創新,無論什麼體裁什麼內容我都會運用我的技法來表現。這種技法有別於他人。

為了使自己在剪紙道路上走得更遠,我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蒐集了許多當地以及全國各地的老剪紙,細細品讀。我常想這些剪紙的圖案和造型為什麼這麼獨特。創作手法如此高超,令我敬佩不已。我也時常審視我的造型是否符合民間審美和符合民間造型手法,是否運用了現代美術的方法。關於創作能否有所突破有所變化我是下了很多的功夫,也是在慢慢嘗試。所以,我的作品有我自己對民間剪紙的理解和表達。圖為我各個階段使用的剪刀。


由於長期的執著堅守,我的民間剪紙作品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歡。2004年作品《美猴獻壽》獲國際剪紙藝術展銅獎,《和和美美》獲第二屆華夏風韻剪紙藝術展銅獎,2007年套色剪紙《十全十美》獲國際剪紙優秀獎,2010年剪紙作品《魚蓮娃娃》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永久收藏,2018年9月第六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邀請賽上我的巨幅拼色剪紙作品《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獲金獎,並榮獲“十大神剪”稱號。圖為我創作的《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

印象最深創作最難的一次是2011年去貴州參加中國第十屆民間文藝山花獎現場展示比賽。當時內蒙古民協向中國民協報了2個項目,最後我唯一入選。比賽題目是矇眼撕紙。當時我矇眼手撕了一幅8米長的作品《吉祥草原》,用時五分鐘。作品完成後震撼評委與現場觀眾,最終獲得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民間絕技絕藝)銀獎。山花獎是國家級民間藝術類七大獎項之一,也是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項。圖為我當時獲獎的證書和獎盃。

我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委會會員,內蒙古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包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2011年,“包頭剪紙”成功入選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為數不多的剪紙藝術品牌。同年7月,我被包頭市委宣傳部授予包頭市“十大剪紙藝術家”稱號。


我從2009年開始教授民間剪紙,利用業餘時間給學生們義務講課,傳授民間剪紙技藝。2014年包頭市非遺中心開展“剪紙藝術進校園”活動,我面對面給學生們講課,手把手教學生們進行剪紙,輔導學生創作的剪紙作品還獲得國家級獎項。青山區文化館為此舉辦了“王兆剛師生剪紙作品展”。每年八一等,還和其他剪紙藝術家一起到部隊進行慰問,教戰士們進行剪紙。圖為我在軍營進行剪紙傳承的情景。

我還有一段現場收徒的佳話。2016年自治區文化廳在內蒙古展覽館舉辦了“非遺走進現代生活月月傳”活動,我正在剪紙,一位六七歲的蒙古族小男孩在一旁看得入了迷,躍躍欲試。我把孩子叫過來,手把手地教他疊紙、下剪,一會兒,一幅剪紙作品便在他的剪刀下誕生了。小男孩非常高興,最後在他媽媽的鼓勵下,當場向我拜師,我當即把他收為小徒弟。現場觀眾一片喝彩。圖為我在教學生們剪紙。

10年來,我不僅在包頭當地傳授民間剪紙。還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樂山師範學院等數10個學校,文化館進行剪紙講座。傳承民間剪紙,傳播民間剪紙。我30年的努力堅守,原原本本的繼承了民間剪紙最美最純淨最精髓的內容,同時揉合了我對藝術的思考和當地的獨特文化,使我在民間剪紙的創作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圖為我獲得的“全國十大神剪”和“全國天工金剪”獎盃。


接下來,我會把民間美術的造型方法、審美方式,以及民間哲學思想,人文情感,承傳好,守護好。讓更多的人瞭解她、認識她、學習她、研究她。大家都說我是一個年輕的剪紙“老藝人”,我相信我有時間有能力讓民間剪紙這門母親藝術走得更遠更長。春節將至鼠年即來,用“吉鼠送福”這幅剪紙向大家提前拜年,祝大家鼠年吉祥安康事業紅紅火火。如果您有故事,也想上頭條,請關注鴿子視角提供線索。歡迎轉發評論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